春節(jié)已經(jīng)過去了,大家都已經(jīng)陸陸續(xù)續(xù)的正常上班上學了,今年的春節(jié)你過得怎么樣,有哪些值得回味的地方?今天小編給大家整理了關于春節(jié)年味兒的文章,大家欣賞!
小時候,眼巴巴地盼望著過年,一進臘月,就感覺濃濃的年味兒撲面而來。 在我的記憶中,年味兒從臘月初八就正式開始飄香了。 年味兒里,最先出現(xiàn)的是臘八粥的甜香。臘八頭天晚上,勤勞的主婦就提前把各色豆類、干果洗干凈,用清水泡上。臘八一大早,一大鍋內(nèi)容豐富的粥就開始熬制了,大火燒開,小火慢熬,裊裊的蒸汽里,漸漸充滿了谷物、豆類和各色干果的香味兒,等粥熬到粘稠濃郁,再放點糖,那濃濃的香味兒里,就香中帶甜,甜里透香,在“臘七臘八、凍掉下巴”的嚴冬里喝上一碗,渾身暖洋洋的,通體舒泰,心滿意足。 年味兒里,有灶餅和芝麻糖的酥香。大年二十三,燒起熱熱的鏊子,將提前發(fā)好的面揉得潔白光滑,切成不大不小的劑子,搟成圓圓的面餅,抹上油,撒上鹽、芝麻和五香粉,卷起來再搟成餅,放到熱鏊子上來回翻幾次,外焦里嫩的灶餅就新鮮出爐了。“二十三,糖瓜粘”,甜甜的糖瓜是提前買好的,加上金黃酥脆的灶餅,鄭重地祭拜過灶爺爺、灶奶奶之后,就是孩子們的美味啦!再配上香香的玉米粥和清爽的涼拌蘿卜絲,實在是讓人回味無窮。 年味兒里,有白面饅頭的麥香。臘月二十七,一大盆發(fā)好的面團被隆重地請了出來,在主婦靈巧的雙手中,變成一個個圓潤光滑的饅頭胚,放進燒得旺旺的地鍋中,二三十分鐘后,掀開蒸籠,白白胖胖的饅頭閃亮登場了,麥香濃郁,沁人心脾,不要別的配菜,單單蘸著紅亮咸香的西瓜醬,就讓人欲罷不能。 年味兒里,有地鍋煮肉的濃香。臘月二十八,用旺旺的柴早早地燒開一大鍋開水,把洗好的肉一塊塊放進去,再用小火慢慢地煮。煮肉的火候是最重要的,時間短了煮不熟,時間久了肉就煮化在水中變成肉湯了。紅紅的火舌不急不躁地舔著黝黑的鍋底,鍋里的水和肉咕嘟咕嘟地合奏著小樂曲,當肉香終于由淡淡的一縷變成濃濃的一片,取一根干凈的筷子,在肉塊上輕輕一扎,能輕松地扎透了,說明肉就煮好了。最具吸引力的是最后出鍋的肉骨頭了,裊裊的白氣里肉香四溢,等不及晾涼,就狠狠地啃上一口,那一種軟爛鮮香,讓人恨不得連骨頭渣都吞進肚子里。 年味里,有炸油貨的醇香。臘月二十九,油鍋支起來啦,金色的菜籽油在鍋里吱吱地翻滾著,白色的蓮夾、丸子、豆腐你追我趕地跳進去,冒一會兒泡兒,打幾個滾兒,神奇地變成了金黃色,那醇醇的香味誘惑著孩子們在油鍋前打轉。最奇妙的要數(shù)炸蓮夾了,咬開金黃酥脆的外表,露出潔白脆嫩的蓮菜,里面是鮮嫩多汁的肉餡,層次分明,口感豐富,咬上一口細細品味,真正是唇齒留香。最后上場的是頭一天煮好晾涼的方塊肉,順著鍋邊丟進油鍋里,快速蓋上木質(zhì)的鍋蓋,須臾,就聽到鍋里由吱吱作響變成了碰碰啪啪,熱鬧得像唱戲一樣,這時候是斷斷不能掀開鍋蓋的,否則濺出的熱油可具有強大的殺傷力。等到鍋里的聲音漸漸平靜,要小心地掀開鍋蓋,迅速用筷子將肉翻一個身,再次蓋上鍋蓋聽一場熱鬧的短戲,肉就燒好了。肉皮金黃,肉質(zhì)變緊,隨手拿一塊兒切成薄片,和著綠綠的蒜苗、紅紅的辣椒在炒鍋里翻炒一會兒,油亮噴香的回鍋肉就做好了,只一塊兒,就讓人滿嘴流油。 年味兒里,有豬肉餃子的鮮香。大年三十,大街小巷都回蕩著剁肉餡的聲音,像一首歡快的交響樂。蘿卜餡兒、白菜餡兒、韭菜餡兒,各有各的風味,各有各的魅力,滿滿的一大盆調(diào)好了,帶給人滿滿的踏實感。“東邊飛來一群鵝,撲通撲通跳下河”,水開了,餃子放進去,真像一群白鵝在游泳。游了幾個來回之后,白鵝變得胖乎乎的,用手輕輕一按,凹下去的地方又快速鼓起來,說明餃子就煮好了。盛上一碗,配上一碟香油和醋調(diào)好的汁,輕輕咬一口,頓時鮮香四溢,讓人不由得食指大動,大快朵頤。大年初一一大早,穿上盼望已久的新衣服,領了巴望許久的壓歲錢,倚在貼了新對聯(lián)的門邊,聽著噼里啪啦的鞭炮聲,再來一碗鮮香的餃子,滿足感由內(nèi)而外散發(fā)出來。 年味兒里,有小年的混合香。正月十五是小年,為了迎接小年,家家戶戶都在忙,三里五村飄蕩著各種食物的香味。有炸麻花的,香甜可口的味道讓人垂涎欲滴;有蒸棗饃的,甜甜的棗香混合著麥香誘惑著孩子們,趁大人不注意揪一顆大棗就跑的小喜劇不斷上演;有蒸布袋饃的,“布袋”的肚子里裝上生的花生仁兒蒸熟了,那花生就變得軟糯清香;有蒸小動物饃的,用面做成小刺猬、小老鼠、小白兔等,黑亮的花椒籽做他們的眼睛,活靈活現(xiàn),栩栩如生,讓孩子們愛不釋手;有蒸燈盞的,玉米面捏成圓柱形,上面捏出一個一寸來深的凹陷,蒸好后晾涼,在凹陷處倒上香油,取一小段棉線捻成燈捻,晚上點燃了,端在手心里到處炫耀,面香和油香不斷勾引著肚子里的饞蟲,往往等不到油燒干燈盞就進了肚子。正月十五晚上,一碗元宵是必不可少的,咬開白胖的元宵,流出黑油油的芝麻餡兒、紅艷艷的山楂餡兒,芝麻的香糯、山楂的酸甜,在唇齒間流連……小年的年味兒,是對整個年味兒的收尾,是畫龍點睛的收官之筆。 當舊的年味兒漸漸散去,對新一個年的期盼又開始了,支撐我們走過三百多日子漫漫長路的,是心中對過去年味兒的反復回味與品咂,年味兒,是我們在平凡的日子里保持著持久熱情的不竭動力。 長大之后,才漸漸意識到,在那些物資并不充裕的歲月里,那濃濃的年味里,凝聚著父母多少的心血,他們在辛勤勞作之余,是如何挖空心思地百般搜羅各種原料,使出渾身解數(shù)煎炒烹炸,來滿足我們的味蕾,帶給我們滿滿的幸;匚。父母之愛,才是年味中最厚重的底料。 時光的腳步一刻也不停歇,社會的發(fā)展日新月異,我們的物質(zhì)生活越來越豐富,年味兒卻在人們心中越來越淡了。那兒時無比期待的各種美味,成為了生活中的家常便飯,八寶粥不再是臘八的專利,餃子、元宵、炸蓮夾、肉骨頭也早已失去了吸引力,棗饃、燈盞、麻花的做法慢慢失傳,屬于過年的那些專屬味道,漸漸變得沒有了特色。也是,常年不關門的超市里應有盡有,零花錢不再指望壓歲錢,新衣服不用再等到過年才能穿,只有你想不到,沒有你買不到,何必再為過年而忙活呢?親力親為的年夜飯,逐漸演變成飯店里的一項業(yè)務,一年一度的春晚也變成了搶紅包大賽的背景,走親訪友的拜年聲變成了朋友圈中復制粘貼的相似文字,過年走親戚也慢慢向外出旅游發(fā)展。人們一邊對過年的興趣越來越淡,一邊感慨著“年味兒都去哪兒了”“過去的年,缺的是年貨,不缺的是年味,現(xiàn)在的年,不缺年貨,缺的是年味”。 那么,年味兒真的沒有了嗎?既然如此,能不能把年取消了呢?讓我們權且假想一下吧! 如果取消了過年,年假也沒有了存在的必要了吧,不用趁著過年千里迢迢回家與親人團聚吧?不用再借此機會和平時不怎么聯(lián)系的親朋好友聯(lián)絡感情了吧?該發(fā)的紅包不用再發(fā)了吧?必要的年貨不用再準備了吧?只要這樣想一想,是不是就得連連搖頭?其實我們都還在期盼著過年,該準備的年貨多少還得準備,該拜訪的親友還是要拜訪,該發(fā)的紅包還是一個都不能少,該添置的新衣還是要準備,連那顏色也要比平時鮮亮一些,圖的就是那份喜慶與熱鬧。超市里熙熙攘攘的人群,景點里游人如織的場景,千百年來永不淡薄的父母之愛,都在提醒著我們,這就是年,我們千百年來傳承下來的盛大節(jié)日。年味兒不是變得越來越淡了,只不過它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換了形式,年味兒里,仍然有父母親切的愛,朋友綿長的情,人們對生活的滿腔熱情,它仍然是我們周而復始的生活中一個美好的企盼,我們在懷念舊的年味兒的同時,也要緊跟時代步伐,用心品味新的年味兒。 也許,今天的年味兒,已經(jīng)在新一代孩子們的心中烙下深深的痕跡,成為他們記憶中獨特的味道……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