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在農村到處可見,也是老一輩人生活的主要來源,對于我們父母、爺爺奶奶輩的人來說,一輩子就在田野上走來走去,關于父親的田野的征文你寫好了嗎?下面給大家?guī)淼氖顷P于父親的田野征文1800字,大家一起來看看。
歲月悠悠,日月如梭。絲絲縷縷的日光里,交織多少生活的艱辛;長長短短的月光里,浸透多少人生的疲累;千千萬萬的斗轉星移,刻錄下多少匆忙和汗滴。春種、秋收、夏耕、冬藏,一年四季,父親幾乎都忙碌在田間地頭上。
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每到春天,田野的麥苗返青,葉尖還帶著憔悴的黃邊,這時候,父親就開始盼望一場春雨。那些等待是焦灼的。春雨貴如油,華北的春天極其干旱,有時從正月一直到五月,老天都不肯下一場透雨。臨睡前,父親常?纯刺焐系男枪猓烂幌旅魈斓奶鞖。昏黃的月亮上有淡淡的光圈,明天又是一場大風揚沙的天氣。
盼望一場久違的春雨,在靜靜的春夜來臨,沒有雷聲和耀眼的閃電,夜色多一抹微涼,空氣中多一絲濕潤。清晨,窗子上有亮晶晶的雨滴的痕跡。父親急忙出去,院子里濕潤了,雨絲多情卻無言。父親愜意地望望天空,說一句“早晨下雨一天晴”,邊急忙的吃罷玉米餅子,喝兩碗玉米粥,這時,小雨已經停了。父親收拾好農具,扛起鐵锨鋤頭,趕早去田里下種,除草,施肥。
黎明即起,灑掃庭除,父親是不允許孩子賴床的,甭管有啥事兒,先起來洗臉吃飯再說。那時年少的我也頗有微詞,然而對父親的畏懼使我不敢多言。堂妹有次來我家住過一個晚上,說二叔“半夜雞叫”,一直說好幾年,而父親并不以為意。晨光熹微中,他已經從菜園挑水澆菜回來,母親做好早飯,一家人各忙各的。“春爭日,夏爭時”,父親的意思是,耽誤時令,莊稼長不好,春天下種,晚種一天,就晚收一集(五天)。當時似懂非懂,現(xiàn)在想來確實如此。“你不去地里看看,一中午的空,地瓜蔓子就長瘋了,結不出地瓜來。”父親嚴肅的樣子,很像是“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
干冷的春風彌漫著塵沙襲來,去年的墑情不好,冬天的雪花又吝嗇。有時候天空飄過暗紅色的云,天邊有暗淡的閃光和隱約的雷聲,那雨卻遲遲徘徊,不肯降臨在春天的田野上。“春風裂磐石”,這樣的大風很快卷走水汽,整個春天都在干旱中等待和企盼。上個世紀的八十年代,剛剛包產到戶,生產力十分落后。交通基本靠走,通訊主要靠吼,飲水基本靠扁擔挑。沒有機動車,沒有噴灌機,春旱,澆水保苗是大事,父親就把手壓抽水機推到田里,抽水管扔進極深的水井,澆水管伸到田壟上。水井離地很遠,常常鋪開水管半天已經過去了。
春旱,到處缺水,田里的水井也抽不了多久,隔一會停下等著。父母就十天半個月的住在地頭上。鋪一卷油布紙,蓋一床棉被,天當鋪蓋地當床,就那么在潮濕的田野里望著清冷的星光睡去。父母輪換著,一個壓水,一個去看水,怕水跑到別家地里。那時候,仿佛整天看不到父母,偶爾回家一次,總是灰頭土臉,頭發(fā)亂蓬蓬的,衣服上到處是黃泥水漿。雙手裂滿血口,掌心的老繭又粗又硬。孩子總是沒心沒肺,并不能體諒父母的艱辛苦楚,F(xiàn)在想來,上有老下有下,父母只怕是日夜為家庭生計擔憂吧。有時父母也帶我們去田里,在肆虐的風里,在暴曬的陽光下,每人輪換著壓著手柄抽水,及其沉重而枯燥,多年以后,那種疲憊依然常駐心底。每當抱怨哭訴時,母親便說“人不能學懶,力氣用完了還會再長”。而父親,仿佛耕田的老牛,有用不完的力氣和精神。
春天的雨猶豫遲疑。干旱持續(xù),到麥收時,莊稼就會減產絕產。而一到麥收時節(jié),夏天的雷雨脾氣暴躁,說來就來。“黑風明雨黃冰雹”每年的夏天,都是最緊張的時刻。“三秋不如一麥忙,三麥不如一秋長”,夏天忙著收獲忙著下種忙著除草忙著噴藥忙的喘不過氣來。一個中午的烈日,麥穗就低了頭;一場暴雨,就可能顆粒無收。記憶里數(shù)不清的麥田,街上不清的麥垛,院子里曬著厚厚的麥粒……白天用鐮刀收割,晚上運輸脫粒。不記得父母什么時間休息過,停歇過。
童年的記憶是褪色的黑白照片,只有田野的顏色在隨著四季在不斷的變換。父親的田野,是歲月的長征,走過千山萬水,走過風霜雨雪,踩過無數(shù)的腳印,留下數(shù)不清的汗滴。父親的鐵锨,松過一寸一寸的土地;父親的鋤頭,除過一季一季的雜草;父親的鐮刀,割過一茬一茬的麥穗;父親的鎬頭,刨過一棵一棵的玉米秸。大多數(shù)時間,田野是沉默的,只有莊稼在陽光下安靜的生長。大多數(shù)時間,父親是沉默的,也許只有田野才能見證他的勞動的歷程,那些麥苗那些玉米最熟悉他的身影。父親是田野的主人,也是田野里一棵高大的四季生長的莊稼。我是父親的孩子,也是田野的孩子。父親曾教給我許多寶貴的農業(yè)勞作知識,如何用鋤頭除草,鐮刀割麥,水桶挑水,他很為自己嫻熟的勞動技術自豪,一直以為自己是勞動的佼佼者。其實,我現(xiàn)在才發(fā)現(xiàn),那些方法的前提就是力氣、耐心和經年累月。
社會在發(fā)展,父親日漸老去,那些千百年來充滿生機的田野,長出無數(shù)的高樓大廈。父親是50后,新中國的第一代農民,他只是一位普通的農民。我們的父輩,每個農民都很普通。也許從來沒有人關注和歌頌,但是他們這一代人為農村乃至整個新中國發(fā)展付出的艱辛勞動,做出的巨大貢獻,不應該被忽略,不應該只有歲月、只有田野記得。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