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快到了,回顧2017年自己確實有了比較大的改變,但是內(nèi)心的焦慮感依舊很強烈,給自己一個小目標,2018年學習如何提高行動力,用實踐來緩解焦慮,影響更多共同成長的小伙伴。
1.
怎么辦,
2018年要到了,
我的年終總結還沒寫,
我的年度計劃和預算還沒做,
我的年初計劃和指標似乎只完成了一半,
。。。。。。
此時的你是否想來個“葛優(yōu)癱”,想靜靜。
我想,這經(jīng)常是大部分人的常態(tài),我們每天在這些緊急迫切的工作中奔波勞碌,卻從來沒有時間停下來想想,到底發(fā)生了什么,我們好像疲于應付各種緊急事件,永遠在焦慮和恐懼的折磨下,日復一日地過著循環(huán)往復的生活。
正如那個公式,忙=心亡=心累
但是再累,老板還是說,
怎么辦,
我還沒給你漲工資。
2.
最近經(jīng)常聽到這樣一句話,
2018年的新年計劃就是搞定2017年那些原定2016年的安排,不為別的,只為兌現(xiàn)2015年時要完成2014年計劃的承諾。
這句話聽起來挺有意思的,但是每次讀到都隱隱感覺到一絲無奈和沮喪。
朋友A一直是我比較欽佩的人,行動力極強,是那種在別人還在躊躇不前的時候,他就已經(jīng)跑到百米開外的人,但是最近和他吃飯,偶然間才發(fā)現(xiàn)原來他以前是一個嚴重的拖延癥患者,并差點因為拖延癥被公司開除。
之前公司安排了一個比較重要的項目讓他跟進,這其實是看重他做事細心謹慎,認真負責。但是由于從來沒有接觸過這么大的項目,他徹底懵逼了,不知所措。
雖然他知道這是個表現(xiàn)自身能力和價值的機會,也是升職加薪的契機,但是真正動手之后,才發(fā)現(xiàn)并沒有想象中那么輕松,對他自身能力的挑戰(zhàn)性非常大。
當時,據(jù)他自己描述,壓力非常大,晚上經(jīng)常睡不著覺。但是偏偏在這個時候,他的拖延癥發(fā)作了,雖然知道項目任務繁重而且迫在眉睫,但是卻不知從何入手,每天做的只是無關緊要的小事,最終項目被競爭對手搶走,也因此公司損失了上百萬的訂單。
他也差點引咎辭職,從那以后他沉寂了很長一段時間,度過了沮喪抑郁的低谷,直到最近才慢慢走了出來。
可見,拖延不僅對個人的危害很大,對集體的利益危害也是不容忽視的。
3.
那么拖延是怎么產(chǎn)生的呢?
可能會有以下幾點原因
首先,在大多數(shù)時候,拖延癥往往是在對任務感到恐懼時產(chǎn)生的,正如研究拖延癥的專家麗塔·埃所說的那樣:
對一項任務的恐懼會比這項任務本身消耗更多的時間和能量。
而消耗能量的本質(zhì)上就是消耗我們的意志力,意志力對于一個人來說是非常有限的,消耗的越多,我們就越難以獲得能量去做該做的事情。
其次,在這個社會中,我們很難具備抗擾力。現(xiàn)實生活中的誘惑實在太多,你可以用心留意一下,你一天使用手機的次數(shù)和時間,大部分時候,我們經(jīng)常是刷一刷微博、朋友圈,一個晚上就過去了。
最可怕的是這樣的誘惑會讓你上癮,你要明白人類的大腦遵循的是快樂至上原則,怎么舒服怎么來,一旦你上癮了,就會形成一種習慣,也就是說哪天不刷手機,你就會渾身難受。
最后就是在大部分時候,我們對自己的目標根本就沒有重視過。我們列了那么多年度計劃,但是當我們寫下來之后,又拿出來看了幾次?
也許在我們無限期拖延的背后,隱藏著一種自卑:那就是我們壓根兒就不相信我們會達成,所以索性就不如不做。
4.
最后,上點干貨,如何去克服拖延癥呢?
一句話:對癥下藥。
1)如果你對目標感到恐懼,不知道如何完成,不妨花點時間來將目標進行細分,細分成一個又一個的小目標,其實我們經(jīng)常好高騖遠,但是卻忘記了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
大道至簡,你要做的僅僅只是貫徹“時間+下一步計劃”這個行為。
什么意思?
就是在目標細分之后,你可以馬上找到離你最近的那一步,什么時間做什么事情,關注當下,把能力聚焦在當下,這樣才能良好地保存你的意志力。
2)如果你不具備抗擾力,那么最簡單的做法就是:
離開家,走出去,去最有學習環(huán)境的場所,比如:圖書館、自修室。
3)如果你不夠自信的話,那對不起,我也很難幫到你。因為你的自信不會因為我在這里說了幾個大道理,講了幾句心靈雞湯,就馬上建立起來。
它是一種無條件相信自己的力量,不過幸運的是,至少自信是可以培養(yǎng):
不妨用第一種方法,先設定一個小目標,比如:每天5分鐘看書,堅持1周,看看能不做到,這樣的小目標完成的多了,你慢慢就能建立起自信心了。
另外還有一個方法,就是將目標具象化。那怎么做呢?
就是把目標和執(zhí)行結合起來,建議用思維導圖,把目標轉化為一步步的行動計劃,這是我之前做的變現(xiàn)管道計劃(當然沒有TIME LIMIT是致命傷,大家一定要設置好每個事件的期限,不然就會無限期拖延)
通過這樣的計劃,我們可以明確要做哪些事情,破除對未知的恐懼,更便于我們找到自信心。
-THE END-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