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胥引》是一部由唐七公子創(chuàng)作的小說,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呢?小編整理了一些網(wǎng)友們對這本書的觀后感,一起來看看吧!
01
這本書古韻很濃厚,卻又結合了現(xiàn)代感,不拘于古時的過分壓抑傳統(tǒng),文風很有特點,是我的菜。
說實話,前章鋪墊實在太多,一直看不到重點和亮點差點沒棄,辛虧堅持了下來,第一篇宋凝支線,明知套路的走向,依舊被感動的稀里嘩啦的,更多的是心痛。
第二篇鶯哥篇,不是很合我胃口,看了大半實在忍不住跳著看,也算看完了。其實比起姐姐更喜歡妹妹的靈動活潑以及善良,對于姐姐的性格及做事方面都不是很喜歡,卻碰到了這么好的一個男人真心哭死……
第三篇柸中雪,說實話從頭至尾都不太喜歡卿酒酒,沒了記憶的她肆意妄為讀者能夠理解她,可她之前干的蠢事真心一點都欣賞不起來,明明可以好好商量共謀計策,非要拉著一干人陪葬,還打著為凄美愛情獻身的旗號博人同情,真心無力吐槽。
第四篇,偏于平淡,后面三個故事相比第一篇都過于平淡,不太能勾起看下去的欲望,除了支線中的男女主性格都感覺差不多外,主線的男女主,以及配角炮灰們的人設還算討喜,性格刻畫的還算飽滿鮮明。
在唐七所有小說中,最喜歡的就是華胥引中主線的女主了,呆萌逗比,看得開,不過分矯情,努力,專情,最主要男主同樣戳中我的一顆原本枯黃的少女心,果然這樣的小白文非平常小白文能比的。
很多人都說主線不如支線,但我不這么認為,比起支線,我認為還是主線比較打動我的,主線也是比較討喜的。
曾因抄襲問題特意去看了下所謂的原作——《七夜談》。
發(fā)現(xiàn)遠沒有華胥引寫的扣人心弦,無論是故事性還是人物塑造情節(jié)構思等方面,除了部分套路相似之外,發(fā)現(xiàn)根本是兩個獨立體,七夜談實在無聊沒能看下去,有點不解。
這本書應該是四星,因太多人抹黑and大愛蘇譽and情懷的緣故,果斷五星!
02
華胥引,引著走向某個情境夢境。
算是第一次完整地看一本小說,也非常入神。
就文筆來說,充斥著現(xiàn)代大白話,可好可不好,有時平白的話更親民,有時覺得古語不應是如此,情境描繪和心境的描寫讓人大贊,行文有稍許錯亂,但在整體來說這不算什么。
當成愛情故事來看了,它本身就是言情標簽嘛。
聽著自己精選的古風歌單,隨著作者走進了一段段凄美的愛情故事,心思細膩,時而甜,時而虐,時而期待愛情,時而思考愛情,跌宕起伏得自己都動容了,一幕幕夢景映入眼簾。
愛情是奇怪的,美好的,自私的,無私的,感觸頗多。有人一見鐘情,有人日久生情,有人一往情深,有人情深緣淺,有人不放棄追求愛,有人放棄,有人為愛默默地付出,有人因愛生恨。自古多是有緣無分,只盼自己多些緣多些分。
真心喜歡一個人,藏不住的,藏得再深也會被真心出賣。
被書中有幾十處話語所動容,有描繪場景的高明用詞,有描述心語的情感抒發(fā)。
長長的沉默里,蘇儀輕聲道:“哥哥,嫂嫂她,是怎么樣的?”
洞中只聞松脂燃燒時微弱的“噼啪”聲。他的聲音低低響起:“很會跟我撒嬌,偶爾耍耍小脾氣,經(jīng)?薇亲印”
蘇儀頓了頓:“若是這樣的小姐,天下到處都是,哥哥你何苦……”
他轉(zhuǎn)過身來:“那是我在的時候。”沒什么表情地俯身收拾石案上的琴具:“我不在的時候,她比誰都堅強”
“你剛才說,容洵是怎么除掉她身上做殺手留下的那些疤的?”
小侍頓了頓,語露不忍:“換皮。”
“那時候,她一定很疼。”
03
看完華胥引來寫的書評。
這是一本很好的小說,雖然不是特別大氣,但勝在能夠捕捉到人內(nèi)心最柔軟的部分。
看到很多朋友都很心疼宋凝以及喜歡【浮生盡】,但這本書里我認為最失敗的就是【浮生盡】,很明顯這是一本虐文,喜歡它是因為它不為虐而虐,像是講述人間平淡的事情一樣簡單,但是能讓人內(nèi)心感到虐。而浮生盡卻是為虐而虐了,何況沈岸和宋凝的性格我也不是很喜歡。宋凝最后那樣,其實除了命運,還是因為咎由自取吧。
喜歡【十三月】,因為是讀完簡介去看的,對容恒還沒開始讀就很偏愛,他的故事很現(xiàn)實,喜歡的理由也很充分,他給人一種溫暖的感覺,鶯歌也是,她是個很明白的女孩子,懂得愛值得自己愛的人,一起死在陵墓應該也算永遠在一起了吧。從來沒有人善待鶯歌,容恒是第一個。
最喜歡的還是【柸中雪】,這個故事似乎到最后對誰都很公平,卿酒酒為她對公儀裴的傷害付出了兩次生命,公儀裴及時忘記傷痛卻在酒酒死后徹底清醒,似乎誰也不欠誰,卻是都負了對方。相比宋凝,我會更欣賞卿酒酒,更心疼卿酒酒。她可以做的很決絕,但心里卻充滿愛,我相信她是愛公儀裴的,不然不會為他付出生命,更不會成為魅只是想保護他,更不會讓初見的執(zhí)念一直留在世間。成為魅的酒酒只記得自己對不起他,卻忘了自己很愛他。這一對讓我覺得愛情是命中注定的,即使酒酒重生,什么都不記得,還會記得自己要去守護一個人。即使公儀裴忘記了一切,卻還是會懊惱她是自己的姐姐而無法愛她。這是我認為尾收的最讓人回味無窮的一個。我可以感受到說出那些話時公儀裴內(nèi)心的絕望。“在下與姑娘,似乎在哪里見過。”
“在下柸中公儀裴,敢問姑娘芳名?”
“永安,卿酒酒。”
這是一場早已計劃好的謀略,卻從未想到成為了愛的土壤,開出最美的花。
【一世安】在我心里存在感并不高,因為當初看的時候內(nèi)心有點急迫,沒有細心咀嚼,也可能內(nèi)心抗拒這種師徒戀,所以并不太喜歡。盡管慕容安和蘇珩愛過了,卻也錯過了,但終究,還是在一起了。
最后我想說葉蓁和蘇譽,君拂和慕言。葉蓁是我非常敬佩的女子,我相信蘇譽也是因為這個喜歡上她的。她有小女生該有的一切,為愛人而傾慕,卻也能為信仰而犧牲。“我不能像一個公主長大,卻可以像公主一樣死去。”衛(wèi)國沒有人有的骨氣,她有。君拂,似乎她的存在就是為了死去,卻也給她帶來了最好的一切。蘇譽是我很喜歡的男人,他的那些情話是真的戳中我的心,他是愛阿拂的,他把一切的溫柔都給了他。很開心,他并不是個只要女人不要江山的男人,不像別人喜歡那種不要江山要美人的男孩,我認為多方面都好的男孩才是真的好。蘇譽就是這樣的男人,阿拂死了,他作為慕言的心也死了,從來不吝嗇自己對阿拂的喜歡,卻也懂得分寸,在雙重打擊下重回正軌,一邊傷情,一邊努力打理陳國。他讓我覺得,愛情并不只看樣貌,看的,是心。那天他看到與阿拂長得相像的葉萌,并沒有鬼迷心竅愛上這個替身,他相當清醒,“我如今才覺得阿拂真是去了,每每看到和阿拂相像的女子,都會想為什么死的不是她們,卻是阿拂。”這句話讓我淚目。同樣,【十三月】的容恒,愛鶯歌到骨子里,卻從未因此愛上和鶯歌長得一模一樣的錦雀。我多希望阿拂和蘇譽可以長相廝守,就像常人該有的那樣,可是他們注定不會廝守到老,甚至無法擁有自己的孩子。只是我相信,最后阿拂和蘇譽,會在天上好好的在一起。
可能這本小說的情節(jié)尚需推敲,但是也許我們不一定非要把他當一本書看。我向來為故事而感動,就把唐七當做一個講故事的人有何不可?只是她講故事的方法尚需推敲罷了,故事本身是值得人感動的。
04
其實很喜歡坯中雪那個故事,很虐很感人,但一直不能不能理解為什么最后女主要找到千日忘給他喝下,難道她認為永遠活在那段悲傷的愛情中就好嗎,公儀斐為什么就非得記起卿酒酒然后一輩子都走不出困境似傻如狂般才叫好,他為什么就不能忘記過去好好和公儀珊在一起呢,這么多年來我感覺他真的已經(jīng)愛上了公儀珊。我反而認為公儀珊給他喝下千日忘才是正確的選擇,想來卿酒酒應該也希望他好好活著而不是活在過去。
我很不欣賞作者認為愛情是這個世界上最重要的東西的觀點,公儀斐那個故事想說的就是這樣,好像他妻子孩子家族都不要了,他就活在與卿酒酒的愛情中才是對的。
所以說為了愛情不顧一切真的就值得如此贊嘆嗎?蘇珩選擇王位怎么就錯了,他是世子,難道要一輩子和慕容安活在溫柔鄉(xiāng)中而不顧國家嗎?慕容安為了救蘇珩讓多少無辜的姜國士兵慘死,因為愛就可以瘋狂殺戮嗎?都說卿酒酒在愛情方面是個可憐人,那被她設計而不得不和自己不愛的人過一輩子的公儀珊不可憐嗎?宋凝和鶯哥為愛而亡也有些太偏激,得不到愛情還有別的選擇,難道作者覺得苦情女殉情是一件很正常的事嗎?
當然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也不是說活在小情小愛中就是錯就不行,但總要有個限度,作者最讓我看不慣的就是她大力歌頌這種愛情至上的行為。好啊所有人都為愛癡狂了,所有人都愛上一個人就要放棄一輩子,家庭也不要了,理想也放棄了,為了愛什么殺人放火都不再話下,天下的紛爭全是愛情在作怪,請問這是正確的三觀嗎?
愛是為了讓人變得更好而不是讓人沉淪瘋狂。
有人夸這本書文筆好,不過你們難道不覺得很多內(nèi)容僅僅是流于表面嗎?作者只在意了華美的辭藻,太過浮夸虛華,對內(nèi)容根本沒有深入探究,華而不實。而且小說明明是多國爭霸的亂世設定,可內(nèi)容卻僅僅局限于小情小愛,這真的讓人很無語。
總之是盛名之下其實難副。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