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雪人》是一部由英國、美國和瑞典三國聯(lián)合制作的一部懸疑電影,影片畫面精致,劇情豐富精彩,寓意深刻,網友們對這部影片的評價也是各有不同,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網友們到底是怎么說的吧!
01
電影改編自挪威作家尤·奈斯博的同名小說。
尤·奈斯博是挪威史上最暢銷的作家,沒有之一。他有文壇貴公子、樂界搖滾巨星、歐洲罪案天王之稱,其18部作品全部登上挪威暢銷榜第1名,并且多次將各種圖書獎項收入囊中。
《雪人》原著小說是尤·奈斯博以奧斯陸偵探哈里為主角創(chuàng)作的第七本小說。
如果《雪人》反響良好,尤·奈斯博的另外六部關于哈里的小說也將有機會登上大銀幕。
但是,這個計劃可能落空了。
《雪人》一經上映,就收到如潮差評,爛番茄新鮮度只有8%,均分3.1,
metacritic評分只有23,
3500萬美元制作成本僅獲得4267萬美元票房,票房分賬之后根本收不回成本,可以說是口碑、票房雙雙撲街。
《雪人》的制片人是馬丁·斯科塞斯,他執(zhí)導的《禁閉島》《憤怒的公!贰度A爾街之狼》都是我們耳熟能詳?shù)募炎鳌?/p>
《雪人》的導演是托馬斯·阿爾弗萊德森,他在2008憑借《生人勿進》揚名立萬,獲得各種電影節(jié)大大小小的獎項,2011年執(zhí)導的《鍋匠,裁縫,士兵,間諜》也入圍了奧斯卡,發(fā)揮還算穩(wěn)定。
而《雪人》的編劇有三位,分別是霍辛·阿米尼、彼特·斯特勞恩、尤·奈斯博。
其中尤·奈斯博是原著作者,而霍辛·阿米尼、彼特·斯特勞恩都曾提名奧斯卡最佳改編劇本。
除此之外,《雪人》的主演法鯊、科洛·塞維尼、J·K·西蒙斯都曾在奧斯卡提名或者獲獎。
如此強大的班底,拍出這樣一部令人失望的作品,非常意外,也非常遺憾。
電影的問題很多,最直觀的一點是太平淡了,愧對劇情 / 懸疑 / 驚悚 / 犯罪的定位。
法鯊飾演的是一個名叫哈里的偵探,他和前任拉克爾分手后仍然保持聯(lián)系。
而拉克爾如今和馬蒂亞斯生活在一起,他們還有一個孩子奧列格,但奧列格的父親并非哈里或者馬蒂亞斯,他也并不知道親生父親是誰。
哈里和搭檔卡特琳(麗貝卡·弗格森 飾)
三番兩次接到成年女性失蹤或死亡的案件,共同特點是案發(fā)現(xiàn)場都有一個雪人。哈里和卡特琳發(fā)現(xiàn)這是連環(huán)殺人案,兇手總是在下雪的時候作案。
診所的威利森醫(yī)生有重大嫌疑,因為有兩位受害者都是他的病人。后來,哈里在木屋發(fā)現(xiàn)了身首異處的威利森,以及多名受害女性的尸體。哈里懷疑威利森是他殺,警局卻認定威利森是自殺,并宣布結案。
哈里沒有就此罷休,最終發(fā)現(xiàn)兇手是他的前任拉克爾的現(xiàn)任馬蒂亞斯。
原來,馬蒂亞斯也不知道自己的父親是誰,所以他要殺死所有因為出軌而讓孩子不知道父親是誰的女人,或者是因出軌而墮胎的女人。
馬蒂亞斯和哈里在冰面上對峙,持有手槍的馬蒂亞斯掌握著哈里的生死權,然而他正要開槍的時候,一腳踩破冰面被活活淹死。
電影采用了多線敘事的手法,支線劇情很多。
比如,9年前有個叫拉夫托(方·基默 飾)的警察在調查這宗案子,最后卻在木屋中自殺。
事實上,拉夫托和威利森都是被馬蒂亞斯所殺,并且制造了自殺的假象。
電影中還有一個叫阿爾夫(J·K·西蒙斯 飾)的商人,他是犯罪嫌疑人之一。
我們可以看出整個故事還是相當復雜的,而以上劇情還僅僅是電影的一部分。
觀影的第一感覺就是兩個字:難看。
作為一部劇情 / 懸疑 / 驚悚 / 犯罪類型的電影,
本應該有跌宕起伏的戲劇沖突,給觀眾緊張、刺激的體驗。
優(yōu)秀的懸疑片,可以非常吸引人,讓你把全部精力投入進去,分不出心思做其它事情,甚至都不愿意去上洗手間。
而《雪人》是毫無波瀾,淡如死水,整部電影過于平淡、枯燥、沉悶,沒有高潮迭起,沒有一波三折,滿滿都是尿點,唯一能看的也就是風景了。
如果這是一部文藝片,那么平淡是沒有任何問題的,但懸疑、驚悚、犯罪類型的電影讓人感到平淡就非常嚴重了。
其次,電影無論是劇情、人物、線索、細節(jié)都非常多,全部濃縮在110分鐘內的結果就是許多鋪墊、伏筆都是輕描淡寫、蜻蜓點水,剛開始很唬人,后面卻沒了下文,無法做到前后呼應,導致虎頭蛇尾。
比如,兇手多次在作案后堆雪人的行為,并沒有被成功打造成一個獨特的標志或者圖騰。
再比如,哈里收到的恐嚇信,以及拉夫托也收到過的類似信件,也是故弄玄虛,虛張聲勢。
漢尼拔喜歡吃人,小丑作案后會留下一張撲克牌,《V字仇殺隊》的V怪客始終戴著一個面具,《電鋸驚魂》是戴著面具騎三輪車說“I want to play a game”,《七宗罪》是在案發(fā)現(xiàn)場寫下受害者的罪行……這些行為已經深入人心,成為一種標志,使人久久不能忘懷,看完電影三年五年后仍然記憶猶新,這就是成功的案例。
但《雪人》中無論是堆雪人,還是恐嚇信,都淪為可有可無的元素,沒什么實際意義。
《雪人》的角色太多,篇幅又有限,再加上導演和編劇沒有發(fā)揮好,導致全片沒有哪個角色的形象塑造是足夠成功的。每個角色出現(xiàn)幾分鐘,東一下西一下,完全不能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
由于哈里被拉克爾甩了,我們可以推測導演想對哈里刻畫一個重視工作、忽略家庭的形象,但哈里的行為至始至終都很普通,無非是有那么兩次酗酒的經歷,況且酗酒之后也沒有做出什么違法亂紀的事情,僅僅是露宿街頭而已,讓人無法理解他為什么會被拋棄。
導演也想塑造哈里和奧列格的父子情,打造一種奧列格不知道親生父親是誰,但哈里對他視如己出的效果。
然而哈里從頭到尾就送了奧列格一張音樂會門票,以及看了一次他的球賽。
哈里答應了以父親的身份,參加奧列格學校組織的父子露營活動,最后也并沒有去。
觀眾設想的電影結尾哈里會心生愧疚,陪伴奧列格參加什么活動作為彌補的橋段也并沒有出現(xiàn)。
電影最后完了就完了,僅僅給了一個拉克爾和奧列格幸免于難的鏡頭,其它的再無交代,就像拉克爾和奧列格這兩個人物不重要一樣。
拉夫托和阿爾夫的形象塑造更是幾乎為零,落入了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尷尬境地。
這兩個角色并沒有發(fā)揮多大作用,給人一種“還不如去掉”的感覺;但去掉這兩個角色,電影確實會缺少許多線索,導致劇情不夠豐滿。
作為懸疑片,幕后黑手一定要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并且能讓人耳目一新,大呼過癮。
然而當你知道兇手是馬蒂亞斯之后,并不會覺得劇情多么精彩,只會覺得:這是什么鬼?
感覺就是浪費了兩小時,得到的是一個很平庸的答案,而馬蒂亞斯的作案手法和犯罪動機也非常普通,甚至顯得很有槽點。
如果觀眾在觀影過程中早就猜到兇手是誰,那就更沒有看點了。
他掉進冰湖的結局也著實可笑,觀眾想看的是《貓鼠游戲》那樣警匪之間互相拼智商,而不是警察還沒來得及發(fā)揮自己的聰明才智,罪犯就已經被自己蠢死了。
法鯊曾經憑借《為奴十二年》和《史蒂夫·喬布斯》分別提名奧斯卡最佳男配角和最佳男主角,足以證明他是實力派演員。
但他近期出演的《刺客信條》《歌聲不絕》《雪人》口碑都很差,《異形:契約》口碑不錯,但票房也不如預期,導致“異形宇宙”前途堪憂。他最近的電影生涯屢屢受挫,實在是讓人心疼。
前面我們說到,《雪人》從制片人,到導演、編劇、演員都是很強大的,最后集體發(fā)揮失常,也是所有人沒有預料到的結果。
一名演員最可怕的就是重復自己,導致戲路越來越窄,尤其是商業(yè)片或超級英雄電影的演員。甚至給人留下固有印象,被貼上類似“萬磁王”這樣的標簽,讓人覺得他僅僅是萬磁王,忽略了他的其它電影。
如果沒有其它優(yōu)秀作品,意味著一旦不演商業(yè)片,或者合同到期了,他就只能去演爛片了。
(這兩段并不是在說法鯊,只是用法鯊來打個比方)
這也是為什么加里·奧德曼、馬修·麥康納、克里斯蒂安·貝爾在出演商業(yè)片的同時,也不斷出演各種電影、各種角色來拓寬戲路,從而良性循環(huán);而布魯斯·威利斯、尼古拉斯·凱奇演過幾次爛片之后,再也接不到好劇本,從而惡性循環(huán)。
一直以來,法鯊都想演一些《X戰(zhàn)警》之外的其它佳作,證明自己什么都可以演。
結果他最近演了好幾部電影無論是口碑還是票房全都不如《X戰(zhàn)警》系列,翻來覆去還是演《X戰(zhàn)警》最穩(wěn)妥。
就像王晶認真拍的電影,票房往往都不高;而他票房高的作品,往往又是爛片,這樣的結果使他自己都很迷茫。
馮小剛也憤怒過,甚至還曾多次向觀眾和市場抱怨,稱自己認真拍的電影不好賣,“瞎拍”的卻總是能買大錢。
正如網友所說:很多文藝工作者的苦悶就在于,他們最受歡迎的作品,很可能并不是自己想創(chuàng)作的。
《X戰(zhàn)警》系列固然口碑、票房都不錯,但法鯊明白,他不可能演一輩子的萬磁王。
只能祝他早日結束水逆,再出一些《無恥混蛋》《為奴十二年》《史蒂夫·喬布斯》《兄弟連》這樣的佳作,證明他不僅僅是萬磁王。
02
《雪人》是本好小說,電影改編浪費了這么好的題材還有法鯊的臉…
小說敘述已經用了電影分鏡式的手法,營造了很好的氛圍:家中墻背后詭異的霉菌,霉菌處理員微妙的態(tài)度,以各種形式出現(xiàn)在兇案現(xiàn)場現(xiàn)場的雪人,反派時刻監(jiān)視Henry的一舉一動,劇情環(huán)環(huán)相扣,線索指向一處又迎來反轉…雪人給人帶來恐懼的原因絕對不是雪人本身…
有這么好的一個原型,電影不管抓住刑偵還是懸疑驚悚其中任何一個點,都會非常成功。光是把男主帶入法鯊那張臉都會硬好嗎…量身定制的人設。。
可惜雪人電影哪個都沒抓住…
鑒于時間線被推到了近期,我容忍女主性格完全和小說不同,案件被拆的支離破碎,圍巾案的受害人孩子從小男孩變成小女孩,啥都沒講清楚就死一堆人,吃了腦殘片的偵探,殺手做作的殺人手法,全程不在線的警局和同事(既然沒有用那為什么給鏡頭)…可這些改動和時間線有什么關系。???…
故事線碎片化非常嚴重且單一,感覺到了導演面對幾件同時發(fā)生的事束手無措,然后決定剪來剪去扔給【加粗:看過小說的】觀眾自行感受…沒看過原著的觀眾感受不到,他們只能懵逼著等并不存在的高能。
無處不在的相同的恐怖片音效和文藝片的抒情音樂,雜亂無章的敘事順序,完全沒有深入過的角色刻畫,低級文藝片毫無用處的鏡頭(沒錯并不能渲染氣氛),所有演員的演技更是止步在了眼神表現(xiàn)和臺詞不能同時進行的層面…更不要說道具組根本沒起到任何作用:Henry身為男主,酗酒+煙槍,他的房間歸置的整整齊齊,就算喝醉睡大街,衣服上連污漬都沒有,哦,而且連酗酒也沒表現(xiàn)得突出(:伏特加只出現(xiàn)了兩次,第一次是片頭他睡在公園里伏特加瓶子掉在地上,他驚醒。第二次是女主生氣地給他倒了伏特加,他居然接過杯子然后把煙熄在了酒里。其余時間就拿個塑料袋里邊裝一聽啤酒…這這這很節(jié)制啊,很clean。
最最不能忍受的細節(jié)是他的靴子是嶄新的!鞋底毫無磨損!嶄新的連鞋底標簽都沒撕。
我(最)期待的(劃掉,最能推動劇情的,Henry感情線中最重要的一個情節(jié)——前女友cheating on現(xiàn)任(反派),和Henry干柴烈火的床戲,也被編劇整沒了。編導們就不想想沒有這場戲,這個情節(jié),反派為什么要殺了Henry前女友啊,她什么都沒和Henry發(fā)生過啊…反派繼續(xù)當衛(wèi)道士,挪威綠帽俠不好嗎…
太慘了,電影里Henry就是一個喜歡cosplay不良警官(詳情可部分參考污垢當中一美的角色)的奧斯陸警花。
說起奧斯陸警花,電影拍的有點童話風,越到后邊越覺得雪人可愛(攤手[em]e401913[/em]…)…再不濟當成把Henry當成Walter看嘛,都是圓頭圓腦的挺可愛。沒有好的劇本,演員不可能會身臨其境,這種相輔相成的東西也不怪演技下線了(法鯊在片子里表現(xiàn)出了他十分想入戲,劇本不讓他入)
想起什么寫什么,這個片子要是細分析爛在何處,得寫到周一。
夜場上座率對于這個電影來講還是不錯的。
03
很多很多吐槽:
1.選角存在很大問題,十分不認可法鯊塑造的哈利霍勒,同時也為飾演失意中年男子的達西不平,還有《雪人》時的蘿凱絕對沒有四十歲,哈利也是。
2.書中的峽灣風光蕩然無存,導演僅靠冷色調的雪山和冰原就想證明這里是挪威。
3.主題被大而化之地概括成《幽靈》中父愛的缺位,臨近結局的場景更適合被應用到《焦渴者》的結尾。
4.尤奈斯博的文字本身就有極強的畫面感,與電影比較高下立判,導演甚至自作聰明地在最后滲透《獵豹》的劇情。
5.形形色色的人物登場,猶如縫進劇本漏洞的補丁,使得情節(jié)受到阻塞難以自如鋪陳。原著并非如此啊。
最后,傷心導演將《雪人》拍成了一部沒有任何存在意義的影片。
04
一部片子每個環(huán)節(jié)都草率,這很厲害。
連激情戲都極其草率,褲子都不脫坐身上蹭幾下算怎么回事?!
我還以為法鯊要人壓著腿做仰臥起坐呢!
非原著黨會失望那原著黨簡直氣的要去堆雪人。欺負我年紀大了記性不好嗎,故事細節(jié)可能忘得差不多了,但是你這整段整段的動刀刪改難道我還看不出來?把張曼玉的臉都打腫成賈玲了,我怎么會看不出來她是安吉拉北鼻。
節(jié)奏慢是不是現(xiàn)在懸疑破案題材的標準玩法?是為了扎實的敘事嗎?是為了把細節(jié)鋪足嗎?是為了氤氳恐怖的氣氛嗎?想多了,在這里就是為了慢而慢以展現(xiàn)大北歐性冷淡河山,你站在群山之巔,朝著九霄云外開一槍,結果就是群鳥亂飛,露出一截截像玉米腸的尸體。這?我還以為雪地里會站起來好多異鬼呢。
原著中每一次雪人的出現(xiàn)都預示一場謀殺已經發(fā)生,所以讀者會形成自我暗示,看到雪人自覺就心里發(fā)毛。這倒好,動不動就來個破雪人,嚇唬誰呢,充其量就是拖慢節(jié)奏以顯得這片很有逼格的道具;
破案?不存在的,原著里哈利是緊追不舍,抽絲剝繭,數(shù)次被誤導,退三步進五步地逼近真相。比如原著哈利找到農場女主人尸體那段是非常緊張刺激的,到這就改成個雙胞胎梗,看起來挺詭異,其實全是虛張聲勢。兇手直接報案,腦袋以下尸體直接扔地上,跟搞了一裝置藝術一樣,有沒有點智商了?天這么冷讓不讓法鯊稍微動下腦子?一場戲直接正反派一起黑成智障。
人物弧線?情感沖突?抱歉,這些我聽不懂,就連兇手的作案動機都沒有搞清楚,兇手想殺誰就殺誰,全是從天而降完成華麗演出,動靜極大卻愣是毫無破綻得憑空消失,你說這不是前CIA特工跟誰說理去?北歐治安好民風也不能這么遲鈍啊。
最厲害的是,一條線都沒有捋清楚還玩多線敘事,原著里的支線是為交代女主如此執(zhí)著甚至癡狂于系列失蹤案的真正原因并和主線中哈利找到老頭的尸體產生關聯(lián),這一段也幫助哈利和女主產生更強的情感紐帶。可是電影里,Nothing,除了知道老頭是個酒鬼。也是,反正女主也是拿來獻祭的。
論懸疑,它沒有氣氛;論推理,它沒有邏輯;論犯罪,它沒有動機;論情感,它沒有碰撞。
真是白茫茫的一片,什么都沒有留下。
05
北歐硬派推理大神尤?奈斯博的雪人是一部推理嚴密,人物個性鮮明,布局精巧的作品,與其說它是一部推理小說,不如說他是一部文學作品更貼切?删褪沁@樣一部好作品被改成了一部絕對說不上好的電影,再次證明好小說只能改爛電影。這里作為原作粉,分析一下電影有哪些改動。演員方面來看除了法鯊以外其他的演員都不是一線大牌,法鯊的形象還是和原作比較貼近的。值得一提的是中國的完美世界影業(yè)有投資這部電影,這幾年完美世界投了很多類似的制作,其中有這樣的爛片,也有像至暗時刻一樣的沖奧影片,不過票房基本都是在流血。
故事發(fā)生在被白雪覆蓋的挪威首都奧斯陸,法鯊飾演的警官Harry Hole負責的一起女性失蹤案件,進一步的調查發(fā)現(xiàn)每次奧斯陸下起初學的時候都會有女性失蹤,Harry Hole直覺告訴他這是一個連環(huán)殺人案件。在人口僅為500萬,犯罪率超低的挪威,惡性案件本身就十分罕見,連環(huán)殺手更是前所未聞。隨著故事的推進,線索不斷被發(fā)現(xiàn),疑犯一個個被發(fā)現(xiàn)又被排除,兇手最后綁架了Harry Hole的前女友和她的兒子,最終對決中Harry Hole以兩只手指的代價制服了兇手。
電影改了兇手作案的動機,在原作中,兇手是因為他母親和別人私通,他的生父患有硬皮癥,他也患有這種遺傳病,注定要在痛苦中死去,對于這種不負責任的行為恨之入骨,在13歲時將自己的母親砸死,從此走上criminal mind的路線了。電影版的動機更加簡單,兇手是私生子,他爸爸不接受他,最后母親選擇了自殺,兇手覺得被拋棄,就變成了他懲罰出軌女性的理由。
爭議最多的一點是在電影版里為父報仇的女警探卡翠娜最后早了雪人的毒手,而在小說里她只是被錯當成了兇手。而且在下一部小說獵豹中她還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跑到了香港把Harry Hole給找了回來。
Harry Hole和兇手最終對峙的地點也由原作中的滑雪跳臺轉移到了兇手母親自殺的湖面上。
雪人殺手在電影版里在和他母親同一地點上墜入冰洞身亡,而在小說中Harry Hole沒有放手,救了雪人殺手一命,而在下一部小說獵豹中,住在醫(yī)院馬上要死于硬皮癥的雪人殺手還為Harry Hole提供了獨到的見解。
在最后一幕里Harry Hole接到了新的案件,一個女性受害者被發(fā)現(xiàn)口腔內有24個分布均勻的傷口,死因是被自己大量出血淹死了。貌似暗示下一部作品獵豹也會被改編。不過就這個票房估計環(huán)球也不會再冒這個險了吧。
近些年犯罪推理題材佳作欠缺,雪人也是眾多失敗的嘗試之一。犯罪推理題材本身不會有太多的特效和大場面,只能靠故事本身來吸引觀眾,要把三四百頁的小說的內容濃縮在不到兩個小時的時間里肯定不能完美再現(xiàn),這類題材可能更適合mini 劇這樣的平臺。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