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認為《岳陽樓記》,篇章架構(gòu)上精巧合理,遣詞造句上字字有力,必成佳作、為人稱頌。一篇好文章,定是從篇章架構(gòu)上布局合理,在遣詞造句方面深耕,乃至引人入勝,得文章氣象。
紀澤問其父曾國藩何以著一篇雄奇之文。曾氏曰,雄奇的文采是上天賜予的,非人力所能強求。但一篇好文章,定是從篇章架構(gòu)上布局合理,在遣詞造句方面深耕,乃至引人入勝,得文章氣象。筆者看來,《岳陽樓記》便是曾氏理論的最好例證。
從《岳陽樓記》的篇章架構(gòu)來看,主體段分為五段,每段字數(shù)不多、各有中心,這些中心在邏輯上環(huán)環(huán)相扣,在思想上由淺入深,布局精巧,引人入勝。為什么這樣說呢?分析其篇章走向即可知。范仲淹在第一段先說明作此文的緣由——因重修岳陽樓而著文,開門見山,明確直觀。借由第一段的作文原因,讀者大多會設(shè)想在第二段中,范會去描寫岳陽樓之高聳偉岸,詞藻華麗卻落入窠臼。但他沒有,他立于岳陽樓之上,感嘆洞庭湖的波瀾壯闊,跨越時間、肆意想象他人見此景時的情緒與想法。這一視角別出心裁,氣韻悠長。那么他人眼里的洞庭湖會是什么景象呢?三四段則為兩個排比段,描寫陰晴這兩種截然相反的天氣下的洞庭風光及觀者的心境——以物喜,以己悲。進而思考能超越這兩種心境的理想境界應(yīng)當是什么樣子。并在第五段作者給出答案——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字字珠璣,句句箴言。整篇文章層層遞進,通達曉暢,渾然一體。實為篇章架構(gòu)之典范。
從《岳陽樓記》的遣詞造句來看,更是文采非凡,予人壯闊氣象。范仲淹僅憑“銜遠山,吞長江……”寥寥幾句,寫盡洞庭湖之大觀勝狀。一“銜”,一“吞”,盡顯湖之遼闊與寬廣。“朝暉夕陰,氣象萬千”,似乎那風云變幻的壯美景色就在眼前。“陰風怒號,濁浪排空”,這呼嘯的陰風和要沖向天空的滾滾浪頭好像下一秒就吞噬掉你。這一切的感覺,都是由于范仲淹對于字的謹慎選擇,對于詞的拿捏得當才得以形成。比如若將“銜遠山”改為“接遠山”,就失去了湖與山之間似有似無融為一體的感覺,顯得無趣而生硬。除了范仲淹,很多大文豪都將遣詞造句列為作文作詩的首要之事。杜甫的自我評價便是“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體現(xiàn)了他對于造句選詞的苛求和精益求精。魯迅曾將“眼看朋輩成新鬼,怒向刀邊覓小詩。”改為“忍看朋輩成新鬼,怒向刀叢覓小詩。”,強調(diào)了自己對于朋輩叛變的痛心及敵對力量的數(shù)量之多。這兩個字的修改,使得其這兩句的藝術(shù)效果和感染力更上一層樓。
我認為,一篇文章,若能如《岳陽樓記》一般,篇章架構(gòu)上精巧合理,遣詞造句上字字有力,必成佳作、為人稱頌。
來源:網(wǎng)絡(luò)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xué)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quán)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