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像,是給人一種向往于目標,作者處處都有偶像,學習上,還是在運動中,其中對于人最最重要的是一位偉大的思想偶像,這樣可以引領我們走向未來。
我有多個偶像:“別人家的孩子”是學習上的偶像;除相撲外的競技選手是健身時的偶像。看了上周的“感動中國”頒獎晚會,我找到了思想上的偶像。
作為普通的上班族,若要捐兩萬給陌生人,你愿意嗎?若要連續(xù)捐十幾年,你愿意嗎?若要默默無聞地捐十幾年,你愿意嗎?我的偶像用行動向溫州人宣告:我愿意,我愿意,我愿意!若不是病魔無情,他的名字可能還要晚些年才能被大家知曉。因為自愿捐第一筆善款時,他在給《溫州晚報》的信上說:要用三十三年,每年捐兩萬。這個感恩守信的好心人就是我的偶像蘭小草,就是海島醫(yī)生王玨。
1990年,二十歲的王玨來到大門島做醫(yī)生。在那個長期要靠漁船和大陸來往的海島,年輕的王玨面對的大多是“空巢老人”。他沒有退縮,沒有懈怠,恪盡職守,甘于奉獻,無怨無悔,直至病逝。鄰居王永余熱淚盈眶地告訴記者:老伴當年重病纏身,無法就醫(yī)。王醫(yī)生就每次上山問診送藥,見他家房屋破敗,又主動出資,找人替他整修房屋。他比我兒女還親近!正如當年毛主席在一段祝壽詞里所寫:“一個人做點好事并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我的偶像,用這一生再次實踐了這一點。
做一輩子好事很難,悄悄地做一輩子好事更難。這不僅需要特工般的智慧,更需要強大的精神力量:說服自己,說服家人。我的偶像做到了。他勸解妻子說:“做善事為什么要讓別人知道?別人說你傻。這叫傻的可愛!”這也許就是《孔子家語》里提倡的:芷蘭生于深林,不以無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為困勞而改節(jié)。當美德融入血脈,會擁有無堅不摧的力量。
王玨走了,但他讓我明白:堅持感恩可以成為一種信仰,快樂他人,幸福自己。
蘭小草走了,但他讓我發(fā)現(xiàn):偶像也如一棵小草,靜靜扎根一角,默默守護你我。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