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記》教案
吳江市七都中學孫麗
一、教材分析
本課位于八年級語文上冊第四單元的第一課,是一篇優(yōu)美的山水游記。柳宗元的山水游記,是他散文創(chuàng)作中具有高度藝術(shù)技巧和最富于藝術(shù)獨創(chuàng)性的一個部分。在他的山水游記中,《小石潭記》是一篇很有代表性的作品!缎∈队洝肥橇谠队乐莅擞洝分械牡谒钠,全文不足二百字,卻清晰地記敘了作者出游、游覽、返回的全過程。觀察入微,描摹細致,寫出了“石潭”及其周圍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氣氛。形似寫景,實則寫情。作者在寫景中傳達出被貶居生活的孤寂和悲涼的心境,是一篇情景交融的佳作。
教材入選這篇文章,我認為意在讓學生學習名家名篇,培養(yǎng)學生閱讀古文的能力,品味文章優(yōu)美的意境,提高審美情趣,激發(fā)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能力目標
①積累文言文詞語,掌握實詞的用法和意義;
②了解作家作品的常識,能借助工具書和注釋及已有的文言文知識和能力,疏通文意;③學習本文對景物入微的觀察,細致的描摹的能力;
④能正確、流利地朗讀及背誦全文。
2、情感與價值觀目標
①理解作者在寂寞處境中憂傷凄楚的情感;
②體會作者筆下的永州小石潭的優(yōu)美景色,培養(yǎng)審美情趣。
三、重點及難點
本文是一篇山水游記,其中抓住景物特點,用特寫鏡頭寫景狀物的方法是最主要的寫作特色,這也是運用移步換景的方法特別要注意的地方,所以這應(yīng)是學習的重點。其次,疏通文意是重點之二。本文語言表達含蓄,寓意深刻,作者這種寄情于山水的思想感情是學生理解中的難點。
四、學情分析
八年級的學生已學習了很多篇文言文,有一定的文言文知識積累和學習文言文的方法,具有一定的自學能力。對文言文的分析理解也有一定的能力。只是對文言文學習的興趣有待提高,所以在教學中,要注意培養(yǎng)興趣。
五、教法設(shè)想
新課標要求:“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與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應(yīng)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思考!币虼,在課堂上要十分重視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活動,以喚起他們的切身感受,激發(fā)他們質(zhì)疑,辨疑的意識,在體驗和探究中學習,從而達到提高個人語文素養(yǎng)的目的。
六、學法指導
①教學千法,朗讀為本。特別是文言文,“讀書百遍,其意自現(xiàn)”,多讀是關(guān)鍵;②質(zhì)疑法和討論:有疑才會去探索,討論能明辨是非;
③點撥法:難點的突破要靠教師巧妙的引領(lǐng)和點撥;
④卡片制作:知識復習鞏固。
七、課時安排:3課時
八、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九、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中華大地,山川秀美。“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shù)英雄競折腰!倍嗌傥娜四,傾心謳歌。唐代詩人王勃即興寫就《滕王閣序》,使南昌滕王閣頓生光輝;宋代文豪歐陽修的一篇《醉翁亭記》,讓滁州醉翁亭名揚天下;范仲淹的應(yīng)邀之作《岳陽樓記》借景抒情,讓人心曠神怡。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在貶居永州期間,他寫下了著名的《永州八記》,《小石潭記》便是其中的珍品。讓我們跨越時空,與柳宗元一起游覽“小石潭”,去領(lǐng)略永州優(yōu)美的風景吧!
(二)、走近作者,了解背景
學生參考注釋及已收集的資料,了解作者作品以及背景資料,并在小組交流。交流之后,課件呈現(xiàn)有關(guān)資料。
(設(shè)計意圖:培養(yǎng)形式收集資料、整合資料的能力。通過對作家的生平介紹,了解寫作背景,有利于學生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對難點的突破起到關(guān)鍵的作用。)
(三)、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
1、用多媒體播放課文朗讀(要求學生聽范讀,掃清文字障礙,把握朗讀停頓。)
2、學生自讀課文(讀熟,讀流利。)
3、抽讀、齊讀(要求:讀準字音、吐字清楚、聲音洪亮;讀出節(jié)奏、讀出語氣、讀出情感。)
(設(shè)計意圖:“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文言文教學朗讀為先,誦讀是基本方法和基本任務(wù)。教會學生讀文言文的方法。)
(四)、自主探究,疏通文意
形式:四人小組合作學習,參考資料和課后注釋,疏通文意。圈點勾畫疑難句子,小組討論,如還不能解決的難句,全班討論,老師再作點撥,同時老師強調(diào)重點詞句的理解及翻譯。(設(shè)計意圖:教會學生自學,培養(yǎng)學生自學的習慣和能力,培養(yǎng)合作意識。)
(五)、課堂檢測 (課件出示練習題)
1、給下面的斜體字注音
①隔篁竹()②清洌() ③為坻、為嶼、為嵁 ()()
④青樹翠蔓 ()⑤參差披拂()()⑥佁然不動()
⑦俶爾遠逝,往來翕忽 ()()⑧悄愴幽邃()()()
2、解釋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語
①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②斗折蛇行,明滅可見。()()().....
③心樂之 ()④以其境過清() ..
3、一詞多義
“以”、“可”、“樂”、“之”、“為”等
4、翻譯句子
①青樹翠蔓,蒙絡(luò)搖綴,參差披拂。
②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
③其岸勢犬牙參互,不可知其源。
④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
⑤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
⑥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設(shè)計意圖:檢驗學生自學情況,調(diào)整掌控教學效果。教師插漏補缺、強調(diào)重點。)
(六)、與作者同游
1、再讀課文,理解課文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寫景的寫法 (投影問題,引導思考)①本文寫景條理清楚,作者是按什么順序來寫的?
②小石潭有哪些景物?它有什么特點?作者是怎樣寫的?
(小組討論,學生回答,教師評價并板書明確。重點品讀第二自然段)
(設(shè)計意圖:引導學生去探究寫作特點,感受小石潭的清幽。)
2、學做導游,介紹“小石潭”。(教師先作示范,學生仿寫。)
①選一處文中自己最喜歡的景,設(shè)計一段導游詞,可以發(fā)揮想像,作形象的描述,以引起“游客”游覽的興趣。
②請3——5名學生給全班同學“導游”。
(設(shè)計意圖: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書面、口頭表達能力。)
(七)、品味文章,與作者對話
精讀感悟,體會借景抒情的寫法。
1、教師引導學生進入情景,暢說優(yōu)美景色給人的感受:小石潭的美景令人目不暇接,仿佛置身其境。自古以來,多少文人墨客對小石潭稱贊不已。如果你也坐在潭邊,你會有什么感受呢?
2、深入探究,走進柳宗元
面對如此美景,作者卻是如此憂傷,文中哪句體現(xiàn)了作者的情感呢?你能不能結(jié)合背景,分析一下作者的憂傷從何而來呢?
(設(shè)計意圖:按新課標的要求,“學生對作品中感人的情景,能說出自己的體驗”, 而且“對作品中的思想感情傾向能聯(lián)系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我設(shè)計這個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在積極的思維活動和感情活動中,通過對內(nèi)容的分析,結(jié)合作者的背景資料理解文中包含的情感,即體會作者寓情于景的寫法。)
(八)、師生總結(jié)
1、學了這一課,你掌握了哪些知識?
2、通過對課文的分析及作者的了解,你有什么啟發(fā)?
(九)、布置作業(yè)
1、根據(jù)寫作思路背誦課文;
2、翻譯全文;
3、收集已學過的寫景的古代詩文,并欣賞;
4、做知識卡片;
5、運用情景交融的手法寫一個片段。
十 、教學反思
《小石潭記》是一篇充滿詩情畫意的山水游記,作者描繪小石潭的石、水、游魚、樹木,著力渲染了凄寒幽邃的氣氛,抒發(fā)自己在貶居生活中悲涼凄苦的情感。我認為像這樣語言優(yōu)美,膾炙人口的名篇佳作,能夠激起學生對古典文學的愛好,陶冶他們的審美情趣。于是我決定教學本文時以情感人,重點體會文章借景抒情的寫法。在教學中,我以 “發(fā)現(xiàn)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的源流——潭上氣氛”為線索,引導學生和我一同游覽小石潭。 另外我覺得文言文教學決不能忽視文言字、詞、句式和常用語法理解,必須重視培養(yǎng)語感,增強學生對文言語言的感受能力。只有學生真正讀懂了課文,才能在學習《小石潭記》這樣富有情韻,語言優(yōu)美的作品時 ,能積極主動地去思考,去想像,才會在腦海里呈現(xiàn)山水的本真性靈。才會透過語言文字看到活潑的綠色,感受到作者筆下那個空靈、靜謐,甚至有幾分神秘的小石潭景色,從而更好地體會作者的感情。
十一、板書設(shè)計:
發(fā)現(xiàn)小潭聞聲取道見形——移步換景
潭水:清澈透明——側(cè)面描寫
潭中景物小石潭記游魚:怡然自樂——動靜結(jié)合 溪流:曲折蜿蜒小潭源流形象比喻岸勢:犬牙差互
潭上氣氛凄神寒骨 悄愴幽邃——借景抒情
(在蘇州市教育學會優(yōu)秀教案評選中被評為二等獎)
第二篇:小石潭記教案小石潭記》《岳陽樓記》《醉翁亭記》
復習課教案
學習目標:
1、文體復習:了解所學過的相關(guān)古文文體
2、思想貫通:了解中國古代的貶官文化與隱士文化
3、寫作技巧:景物描寫及其作用
4、文言基礎(chǔ):疑難句子及句式的翻譯
學習重點:
人文文化熏陶,了解中國古代的貶官文化與隱士文化
學習難點:
疑難句子及句式的翻譯
學習方法:
講授法、練習法
教學設(shè)計:
一、導入新課
古之中國,宦海沉浮,稍不留意,就遭貶謫。在數(shù)不清的遭貶人員之中,常有飽讀詩書之人。貶了官,失了寵,摔了跤,悲劇意識來了,創(chuàng)作愿望和創(chuàng)作激情更加強烈了。由于對人事變遷和世態(tài)炎涼有了更清醒更深刻的認識,創(chuàng)作出的作品往往更有意味和品位。屈原放逐,乃有《離騷》;司馬遷被宮(比貶謫更殘酷),撰成《史記》; 李白流放夜郎,許多名詩傳于后世;杜甫被貶為華州司功參軍,便誕生了 "三吏"、 "三別";韓愈被貶為潮州刺史,寫出了千古傳誦的近體詩;柳宗元被貶為永州司馬,《永州八記》流傳千年;劉禹錫兩度被貶,終成一代大家;蘇軾烏臺詩案,前后《赤壁賦》閃爍熠熠光華;歐陽修多次被貶,《醉翁亭記》等名作如雨后春筍?? 被貶官,是當事人的不幸,但卻是中國文化的大幸,中國的文采華章因此更有了張力。
今天,我們就復習一下《小石潭記》《岳陽樓記》《醉翁亭記》,讓我們再一次感受這些孤獨而又高貴的靈魂,體驗他們發(fā)自靈魂深處無奈而不屈的聲音??
二、小組探討
比較《小石潭記》《岳陽樓記》《醉翁亭記》的異同。
提示:1、文體都是“記”2、作者同為貶官,對待被貶的態(tài)度有所不同
3、都有景物描寫,作用不同
三、講授新課
(一)復習“記”這一文體。
1、“記”是古代一種不定文體,一般來說,作者對現(xiàn)實生活中某件事有所感受,而后不拘一格的記下來,都可以稱“記”。記可以全是敘事,如《桃花源記》,也可以敘事、描寫、議論相結(jié)合,如《岳陽樓記》。
2、學生回憶,梳理所學古代其他文體。
還學過“說”(《馬說》《愛蓮說》)、“序”(《送東陽馬生序》)、“傳”(《五柳先生傳》)、 “書”(《與朱元思書》《答謝中書書》)、“銘”(《陋室銘》)、“歌”(《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等。
3、學生獨立完成練習。
①“說”是古代一種議論文體,用以_______ ,如《馬說》《愛蓮說》
②《五柳先生傳》體裁是“傳”,傳記是一種用來______的文體,一般由別人代為記述,自述生平的叫___。本文是陶淵明托言“五柳先生”寫的傳記,實際是作者的自傳。 ③《送東陽馬生序》中“序”是一種文體,這是一篇___,是作者為同鄉(xiāng)后學馬生的_____,作者以自己青少年時期種種艱辛勉勵馬生學習,文章質(zhì)樸親切,極為感人 ④銘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______的文字,后來成為一種文體,一般用韻。 答案: ①陳述作者對某些問題的看法②記載人物生平事跡自傳
③贈序臨別贈言④警戒自己或稱述功德
(二)講述中國古代的隱士文化與貶官文化
1、 隱士文化(人生準則:寵辱不驚,任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厭倦了世俗中金錢的誘惑、權(quán)力的紛爭、宦海的沉浮,心境平和,淡泊名利,回歸自然本性,或是在優(yōu)美的大自然中忘記塵世的喧囂。代表:陶淵明(《五柳先生傳》)、吳均(《與朱元思書》)、陶弘景(《答謝中書書》)、龔自珍(《己亥雜詩》)。
2、貶官文化(人生準則:“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保
兼濟是終生的愿望,獨善是無奈的選擇。柳宗元支持“永貞革新”,結(jié)果是“二王八司馬”,一同被貶的還有劉禹錫;慶歷三年(1043),宋仁宗任命范仲淹為參知政事(相當于副宰相),“慶歷新政”未至一年,被貶鄧州;慶歷五年,歐陽修為范仲淹仗義執(zhí)言,得罪了當朝權(quán)貴,被貶滁州。
在任時門庭若市,被貶后門前冷落,“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唯一可以對話的是自然,是天地。 他們縱情沉醉于山水,只是借山情水意來澆融心中的塊壘而已。代表人物:柳宗元、劉禹錫、范仲淹、歐陽修、蘇軾??
3、練習(學生小組討論,或在相關(guān)的參考書上尋覓答案,力求理解)。
①《小石潭記》中先寫“心樂之”,后面又寫“悄愴幽邃”,如何理解這“一樂一憂”? ②《醉翁亭記》中“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與《岳陽樓記》 “后天下之樂而樂”中 “樂”的內(nèi)涵是否相同?
③ 《醉翁亭記》中如何理解"太守樂其樂"?
提示:
①作者參與政治改革,失敗被貶,心中抑郁難平,凄苦是主要的感情基調(diào),寄情山水是為了擺脫這種心情,在極度煩惱和壓抑之中,在塵世中找到這樣一塊清靜之地,看到游魚的怡然自得,靈魂便得到凈化和復歸,破碎的心靈便得到片刻的撫慰,作者能不感到快樂嗎?但這種快樂畢竟只是暫時的,一經(jīng)凄清環(huán)境觸發(fā),觸景傷情,憂傷、悲涼即隨之而來。 ②不同,前為欣賞自然景物的快樂,后為國家富強,百姓富裕后的快樂。
③太守雖被貶,然仍勵精圖治,使政治清明、人民生活富足,太守為此而樂,與民同樂,樂其一也;而仕途失意,有志難伸,縱情山水,暫時排遣抑郁,樂其二也,熱鬧之中有著難言的寂寥。
(三)《小石潭記》《岳陽樓記》《醉翁亭記》中景物描寫的作用。
1、學生分析三文中景物描寫的寫法(新授課之述備矣)。
2、老師分析三文中景物描寫的作用。 ①《小石潭記》中景物描寫融合了作者的身世遭遇,寓情于景,托物言志,借被遺棄于荒遠地區(qū)的美好風物,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傾注怨憤抑郁的心情
②《岳陽樓記》題為“岳陽樓記”,自然要用相當多的篇幅描寫岳陽樓的景色,但寫景本身并不是目的,作者的真正意圖是借題發(fā)揮,談人生抱負,并以此規(guī)勸、勉勵友人。寫 “遷客騷人”登樓時一悲一喜的情懷,情景交融,為后文張本,引出議論,闡述作者抱負。 ③ 《醉翁亭記》中記敘、寫景、抒情相結(jié)合,景中處處有情,突出了主旨——太守“寄情山水,與民同樂”。
3、小組合作練習
①大家已學過不少描寫景物的古代詩文,試著把其中描寫山水的名句摘錄下來,并選一兩則加以賞析。
提示:如《桃花源記》中“桃源之美”,《三峽》中的山美、水美,《答謝中書書》 《記承天寺夜游》《湖心亭看雪》《游山西村》《使至塞上》《渡荊門送別》?? ②在我們學過的古詩文中,有不少通過寫景抒情,來含蓄地表達作者政治上的失意和力圖排解郁悶的心情。找出幾篇這樣的作品,結(jié)合有關(guān)背景材料,談?wù)勀愕目捶ā?/p>
(四)疑難字詞句的翻譯
出示練習,學生翻譯,因以前講授較細致,老師只做巡回指導。
1、通假字 ①政通人和,百廢具興 ②屬予作文以記之
2、詞類活用
a、名詞作狀語
①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②北通巫峽,南極瀟湘
②皆若空游無所依④斗折蛇行,明滅可見⑤其岸勢犬牙差互
⑥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
⑦峰回路轉(zhuǎn),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b、使動用法 ①凄神寒骨,悄愴幽邃。
3、賓語前置
①微斯人,吾誰與歸、谑贾继镏馕词紵o春,城居者未之知(本站推薦:m.taixiivf.com)也。
4、修辭:(互文)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②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③ 朝暉夕陰,氣象萬千④ 岸芷汀蘭,郁郁青青。
四、課堂小結(jié)
稻梁發(fā)酵以成美酒,少材躬壓以成犁轅。范仲淹這些皇宮大臣,在漫長的遭貶過程中受著無理的制約,甚至是無情的摧殘,但偏偏成就了另一番學業(yè),那酵成的美酒芳香誘人,那躬成的犁轅帶著信念走向春的田野劃出美麗的詩文。忘掉仕途的坎坷,拋棄命運的舛錯,撫琴吟曲,品酒評詩,也不失為一種極致的風景;更可敬的是他們“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成為了千百年來無數(shù)仁人志士的楷模。
五、作業(yè):課外文言文閱讀兩則
(一)范仲淹罷宴
范文正公守邠(bīn)州,暇日率僚屬(下屬的官吏)登樓置酒,未舉觴,見缞绖(cuī dié喪服)數(shù)人營理葬具者。公亟(jí急迫地)令詢之,乃寓居士人(寄居在外的讀書人)卒于邠,將出殯近郊,赗(fènɡ)斂棺槨(下葬的物品)皆所未具。公憮然(失意的樣子),即徹(通“撤”)宴席,厚赒(zhōu救濟)給之,使畢其事。坐客感嘆有泣下者。
1.從上文中摘出最能體現(xiàn)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思想的有關(guān)詞
句。
2.《岳陽樓記》是范仲淹應(yīng)謫守“江湖之遠”的滕子京之邀而寫的,既為勸誡對方也有自勉之意。根據(jù)這篇短文所敘的故事,你對“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這句話的意思,有什么新的理解?
(二)大龍湫袁枚
未到三里外,一匹練從天下,恰無聲響。及前諦視,則二十丈以上是瀑,二十丈以下非瀑也,盡化為煙,為霧為輕綃為玉塵,為珠屑,為琉璃絲,為楊白花。既墜矣,又似上升;既疏矣,
又似密織,風來搖之,飄散無著;日光照之,五色佚麗,或遠立而濡其首,或逼視而衣無沾。其故由于落處太高,崖腹中洼,絕無憑 籍,不得不隨風作幻,又少所抵觸,不能助威揚聲,較石梁絕不相似.大抵石梁武,龍湫文;石梁喧,龍湫靜;石梁急,龍湫緩;石梁沖蕩無前,龍仇如往而復:此其所以異也.初觀石梁時,以為瀑狀不過爾爾,龍湫可以不到;及至此而后知耳目所未及者,不可以臆測也.
3. 解釋下列加點詞
及前諦視()此其所以異也()
或遠立而濡其首()以為瀑狀不過爾爾 ()
4. 按要求用課文原句填空
①大龍湫恰無聲響飄散無著的原因是___________
_
②游覽大龍湫給作者的啟示是 ______________
5."為霧,為輕綃,為玉塵,為珠屑,為琉璃絲"這句話中用到了怎樣的修辭手法,并分析其作
用。
答案1.憮然亟令詢之徹宴席厚赒給之 2.不僅憂君而且憂民(意思對即可,能運用互文的知識,聯(lián)系前句加以說明,可加獎勵分。)
3.仔細看??的原因沾濕??的樣子4.由于落處太高,崖腹中洼絕無憑藉 不得不隨風作幻,又少所抵觸,不能助威揚聲耳目所未及者,不可以臆測也。
5.排比、比喻,形象地寫出了大龍湫是瀑非瀑的特點。
教學反思:
讀過余秋雨先生的散文,對中國古代文人的命運心常戚然,無論隱居還是被貶,其實都是一種無奈,但艱難困苦,玉汝乃成,正是這種無奈,使得他們的人生放射出熠熠的光華。而初中所選的課文又多此兩類文章,若想讀懂這些文章,并能發(fā)掘文中深層意蘊,首先要“知人論世”,對作者和作品的相關(guān)背景有所了解,并且不拘一人一時,把零散的知識點連綴起來,形成一個知識體系。因此,我把給學生人文文化熏陶,講清中國古代的隱士文化與貶官文化作為本課的重點。
在復習過程中,還應(yīng)注意知識之間的互融性,注意基礎(chǔ)知識、閱讀、作文等各部分內(nèi)容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基礎(chǔ)知識部分 “文體復習”和“疑難字詞句復習”采取練習方式,有利于學生牢記,由于本教案不是側(cè)重于基礎(chǔ)知識點的復習,所以疑難字句只要學生心中有數(shù)就算達到目的了。寫作方面主要復習了景物的寫法及作用,如果再與小說中的景物描寫的作用聯(lián)系起來就更好了,可又不容易找到這種古散文與現(xiàn)代小說的結(jié)合點,只好作罷。作業(yè)中兩個課外文言閱讀,一個側(cè)重思想,一個側(cè)重基礎(chǔ)知識,都是對本文學習目標的鞏固。
“邊講解邊練習”的教學方式是為了讓學生通過主動參與、合作探究,達到牢固把握語文基礎(chǔ)知識和深入提高語文綜合能力的目的,至于成效如何,只能是因人而異了。
第三篇:小石潭記教案23小石潭記
教材分析及設(shè)計思路
《小石潭記》是一篇寫景優(yōu)美,意境豐富,情感復雜的古代記游散文。設(shè)計這篇教案,我本著重視學生積累,提高學生能力的原則,把朗讀作為課堂的主線,通過不同方式的朗讀,達到背誦、明意、感悟的目的。文言文教學,詞語積累仍然是關(guān)鍵的一部分,所以我的設(shè)計中有課內(nèi)、課外三項積累訓練,以對學生的基本知識加以鞏固;能力方面,除了朗讀能力,還注重理解能力、鑒賞能力、語言表述能力和動手能力,讓學生說大意、談感受、寫體會,希望在理解課文的基礎(chǔ)上,能更好地提高多方面的技能。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了解本文的作者及背景資料。
2、積累一定數(shù)量的文言實詞與虛詞,掌握其音與義,了解常見的文言句式特點,從而理解作品的內(nèi)容和藝術(shù)手法。
3、加強誦讀能力的培養(yǎng)。
4、體會本文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藝術(shù)特色,提高自己的鑒賞能力。過程與方法:
1、反復朗讀,感受語言,背誦。
2、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1、理解作者悲涼凄苦的心境。
2、學會欣賞山水景色之美,陶冶美好的情操。
教學重點
1、加強誦讀能力的培養(yǎng)。
2、體會游記散文借景抒情的特點。
難點突破:
理解作者在貶謫期間孤獨悲涼的心境,以及寄托于山水間的情感。
課時安排:兩課時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課文朗讀錄音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
朗讀課文,積累文言詞語,疏通課文大意,暢談讀后感受(略)
第二課時
教學內(nèi)容:
賞讀課文,體會寫法;對比朗讀,感悟心情。
教學步驟:
一、復習導入:
1、檢查重點字音、詞語的掌握。
2、抽查背誦。
二、互動探究
1、討論美景,體會寫法
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選一種景物進行賞析,分析文中是如何描寫的,并歸納出其特點。(小組交流、討論,老師引導、點撥)
共同明確:
①水—清。 “隔篁竹,聞水聲,如鳴珮環(huán)”!捎帽扔鞯男揶o手法,
未見其形,先聞其聲寫出了清脆的流水聲。作者此時也一定是驚喜萬分。(重
音字落在“聞”上,忽然聽見水聲,讀出驚喜之情)!八惹遒
為底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 !八惹遒秉c落在
“尤”字,也正面寫出了水——清(板書)
②石—奇“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為坻、為嶼、為嵁、為巖”→四個“為”字短語形象地寫出了石的千奇百怪(語調(diào)應(yīng)注意抑揚頓挫,讀出一種欣喜之感)。
③樹—美!扒鄻浯渎山j(luò)搖綴,參差披拂” !懊山j(luò)搖綴”這四個字,精確的刻畫了樹的美(語調(diào)應(yīng)平緩,語速要慢)。
④魚—樂 !皝倘徊粍樱瑐m爾遠逝,往來翕忽”!扳弧钡摹皞m爾”“翕忽”惟妙惟肖地寫出了魚的情態(tài)——“樂”,也側(cè)面寫出了水之清。(讀時要注意“樂”是寫魚,也是寫人的心境,語調(diào)應(yīng)是“魚與人嬉戲”的趣味感)。??作者綜合運用了先聲奪人、比喻、排比、正側(cè)面描寫相結(jié)合、動靜結(jié)合移步換景等手法,為我們勾勒了小石潭優(yōu)美的景色。
2、體會感情面對小石潭這秀麗奇特的自然風光,作者為什么又感到“悄愴幽邃”這是為什么呢?(板書:樂凄)
因為這個小石潭四周都是密密的竹子和樹木,非常寂靜,靜悄悄的沒有一個人,所以作者感覺到神色凄涼,寒氣透骨。
前面小石潭的美景讓作者感到歡悅,現(xiàn)在卻又使他感到“凄神寒骨,悄愴幽邃”,我們應(yīng)該如何理解歡悅——凄楚這種感情變化?(請結(jié)合作者寫作背景來理解)
學生思考——小組討論——全班交流
教師明確:“一切景語皆情語”,柳宗元因政治原因被貶到永洲,一貶就是十年,政治的失意使他不得不寄情山水,但眼前的景色即使再美,也不能真正解除他心中的憂愁,因為他是一個有強烈社會責任感的、憂國憂民的偉大的文人,他時刻牽掛著的是天下的黎民百姓,他怎能有心情來盡享這大自然的美景呢?
(板書:寄情山水)
三、學習小結(jié)
(1)內(nèi)容小結(jié):課文是一篇充滿詩情畫意的山水游記。作者描寫小石潭的石、水、魚、樹木;著力渲染了凄寒幽邃的氣氛,借景抒發(fā)了自己在寂寞處境中悲涼痛苦的情感。
(2)方法歸納:游記里各種描寫的手法,巧妙的比喻,情景交融的寫作,精煉的語言,都值得我們借鑒。
四、指導背誦
欣賞這么優(yōu)美的景色,難道你不想讓這些優(yōu)美的文字印入你的腦海嗎?下面就請你挑選出你最欣賞的文段來背誦,看誰背得快,背得多,計時(檢查兩三人)
五、教師總結(jié)
《小石潭記》是一幅寂靜清幽的圖畫,也是一首抑郁憂傷的古典樂曲,更是一篇讓我們難以忘懷的優(yōu)美篇章。
六、作業(yè)布置
1、小石潭在當時稱不上美景,也算不上勝地,只是一個不見經(jīng)傳的小潭,經(jīng)柳宗元妙筆生花,現(xiàn)在已經(jīng)成為名勝古跡.發(fā)揮你的想像力,假如你和朋友一起去游覽,將你看到的風光運用本文學到的描寫景物的方法,描寫出來,不少于200字。
2.觀察你上學路上的景色,用移步換景或定點特寫寫一段話。
板書設(shè)計:
小石潭記
(柳宗元)
石——奇
樂水——清寄情山水凄 魚——歡
第四篇:《小石潭記》教案設(shè)計一《小石潭記》教案設(shè)計一
一、目標與要求
1.通曉文章大意并背誦全文。
2.了解一些文言實詞與虛詞的用法。
3.理解作者借游記寄托的思想感情。
二、教與導設(shè)計
①學法指導
這篇課文內(nèi)容并不多,但其中不少字和詞不大好認,也不大好懂,因此,先要過文字關(guān),理解各個字同、各個句子了含義,做到能夠通澤全文。然后把重點放在對作者的抑郁憂傷之情的理解上,思考一下,是什么引起作者的憂傷之情,在文中哪些語句中得到體現(xiàn)。同時,還要學習本文的寫法,本文先寫所見景物,然后以特寫鏡頭描繪游魚和潭水,這種特寫鏡頭與總寫景相結(jié)合的方法是值得借鑒的。
①重點與難點
1.全文的結(jié)構(gòu)層次。
第一部分(1):總寫小石潭全貌。寫了竹、水、潭、石、樹等。
第二部分2一3:以特寫鏡頭描繪游魚和潭水,并寫到了小溪的走勢。第三部分(4):寫幽靜的環(huán)境,抒發(fā)作者抑郁憂傷的心情。
第四部分(5):補充交待同行的人。
2課文的語言特點。
這篇課文的語言有以下特點:簡潔而又豐富,細致而生動,用短句產(chǎn)生節(jié)奏感,讀起來悅耳動聽,字里行間還蘊含著作者豐富的情感。
因此,從語言上看,這是一篇難得的好文章。
3.如何準確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這篇游記是作者被貶為永州司馬時所寫,是《永州八記》中的一篇。因為被貶謫,作者的心請常常是憂傷悲涼,欲求解脫卻又無法解脫。
這種情感,從文中的“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造邃中可以看出。
但是,文中表現(xiàn)的又不完全是郁郁寡歡的心情,在抑郁憂愁的基調(diào)中,仍可見一些樂意,這從魚兒“似與游者相樂”的描寫中隱約可知。
問題與方法
1.作者是怎樣發(fā)現(xiàn)小石潭的?
從小山丘向西邊走一百二十步,隔著一片竹林,聽見水的聲音,非常悅耳,好像佩在身上的玉佩玉環(huán)相碰發(fā)出的聲音一樣,心中高興而好奇,想看看究意是怎樣的一片水,于是砍倒竹子,辟開一條道,這樣就發(fā)現(xiàn)了隔著竹林的小石潭。
2.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樣的?
小石潭的全貌是:以整塊石頭為底,靠近岸邊的部分,有的翻卷過來露出水面;四周樹長得很茂密,高高低低,隨風飄搖;潭水很清,有魚兒游動。
3.“皆若空游無所依”與上文哪句話相呼應(yīng)?
這句話與上文中的“水尤清洌’相呼應(yīng)。
4,作者是怎樣描寫潭上景物的?
作者這樣描寫潭上景物:“青樹翠蔓,蒙絡(luò)搖綴,參差披拂!薄八拿嬷駱洵h(huán)合,寂寥無人!
三、學與練設(shè)計
①識記與理解
1.根據(jù)拼音寫漢字。
1)近岸,卷石底以出,為chi2(),為yu2(),為kan1(),為yan2()。
2)影布石上,yi2然不動。
(3)chu4()爾遠逝,往來xi1()忽。
2.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1)隔篁()竹 (2)參()差()披拂 3)水尤清冽() (4)悄愴幽邃()
3.解釋加點的字。
1)伐竹取道_ (2)蒙絡(luò)搖綴_ 3)水尤清冽_ (4)隸而從者_ 4.翻譯。
1)全石以為底 (2)聞水聲,如鳴佩環(huán) 3)卷石底以出
①鞏固與掌握
閱讀下面文段,回答問題。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動;叔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1.解釋加點的字。
其:其岸勢犬牙差互()
以其境過清()
可: 潭中魚可百許頭()
不可久居()
2.翻譯下列句子。
1)皆若空游無所依。
(2)斗折蛇行,明滅可見。
(3)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4)凄神寒骨,悄愴幽送。
3.小石潭的景與作者的情是如何統(tǒng)一的?
4.“似與游者相樂”寫到了“樂”,與后文的“凄神寒骨,悄愴幽違”是否矛盾?為什么?
拓展與遷移
豐樂亭記 歐陽修 修之來此,樂其地僻而事簡,又愛其俗之安閑。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間,乃日與滁人仰而望山,俯而聽泉,激幽芳而南喬木。風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時之景,無不可愛。又幸其民樂其歲物之豐成,而喜與予游也。因為本其山川,道其風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豐年之樂者,幸生無事之時也。夫宣上恩德,以與民共樂,刺史之事也。送書以其名亭焉。
1.這段文字以議論為主,寫景不多,其中寫四時之景的語句是:
2.從文中找出敘寫“與民同樂”的語句。
3.文中說明人民能夠喜獲豐收、過上安定生活的原因是什么?
4.為什么要取亭名為“豐樂亭”?
第五篇:蘇教版小石潭記教案十六、小石潭記(柳宗元)
教學目標
1.學習按照一定順序組織材料和抓住事物特征,用鮮明生動的語言寫景狀物的方法。
2.體會本文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藝術(shù)特色。
3.了解部分文言實詞和虛詞的意義和用法。
教學重難點
1、重點:理解文中的樂與憂。
2、難點:背誦及體會文章寫景抒情的方法。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一.1、導入:中國獨特的貶官文化
被貶官,能做出政績,心中苦悶,寄情山水,傳世名文。
2、 簡介作者、背景,解題。
柳宗元(773~819)唐代著名文學家、哲學家。字子厚,唐代河東(今山西省永濟市)人,代宗大歷八年(773年)出生于京城長安,貞元九年(793)中進士,憲宗元和十四年(819年)客死于柳州,享年不到50歲。因為他是河東人,世稱柳河東。又因官終柳州刺史,又稱柳柳州。唐宋八大家之一,與韓愈共同倡導唐代古文運動,并稱韓柳。著有《柳河東集》。這篇游記是作者被貶為永州司馬時所寫,是《永州八記》中的一篇。選自《柳河東集》,原名《至小丘小石潭記》,省稱《小石潭記》。
《永州八記》:《始得西山宴游記》、《鈷鉧潭記》、《鈷鉧潭西小丘記》、《至小丘西小石潭記》、《袁家渴記》、《石渠記》、《石澗記》、《小石城山記》。
3、記:古代的一種文體,一般是作者對現(xiàn)實生活中的某事或某物有所感受,然后寫文記錄下來。常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
二.疏通課文:讀
采取1個學生讀,大家找生字詞——老師讀,學生小聲跟讀——全班大聲齊讀 注意讀音:參差(cēn cī)寂寥(liáo) 搖綴(zhuì)隸(lì)
三、譯
注意文言現(xiàn)象(用教材1+1)
四、精讀課文。
(一)請找到作者描寫小石潭的順序。
明確:發(fā)現(xiàn)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上氛圍——離開小潭。
以作者的行蹤(游覽的先后順序)為線索,采用移步換景的寫法來寫,像看一部山水風光片,有極強的動態(tài)感。
①作者是怎樣發(fā)現(xiàn)小石潭的?
“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huán)”。潭中水聲悅耳動聽,引動了作者的好奇,于是便“伐竹取道”,發(fā)現(xiàn)了這個小石潭。
②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樣的?小石潭最大的特點是什么?
“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堪,為巖。青樹翠蔓,蒙絡(luò)搖綴,參差披拂!弊髡哌x取了潭中的水(清)、石(奇)、樹(蔓美)等景物描繪出了小石潭的概貌。
作者由潭寫到水,由水寫到石,由石寫到樹和蔓,小石潭的景致層次感強,錯落有致,富有立體感。
最大的特點是“石”。(正面描寫、側(cè)面烘托——水聲、水色、植物的生長姿態(tài)) ③游魚和潭水有什么特點?
“潭中魚可百許頭??與游者相樂!边@是全文寫景物最精彩的一段。
作者首先用反襯的手法寫魚在潭中歷歷可數(shù),又使人感到象是“空”“無”,尤使水清之狀具有實感;“日光下徹,影布石上”,則從另一個角度寫水澄澈空明。
“似與游者同樂”,把魚兒的那種閑適、輕快、靈敏、活潑的神態(tài)寫得維妙維肖。句句寫魚亦句句寫水,既寫了魚的形態(tài),又襯出潭中水的清冽,一筆兩寫,互相點綴,寫來詩情畫意,寫出了大自然美景。一掃作者被貶后郁悶沉痛的心情,而對小石潭這一奇趣感到輕松、快慰。(注意動靜結(jié)合、側(cè)面烘托等寫法)
④作者在描寫小潭源流時分別抓住了哪些東西,寫出了它們的什么特點?采用了什么修辭手法?
溪水——曲折、蜿蜒 、一動一靜
岸勢——參差不齊比喻
⑤作者是怎樣描寫潭上景物的?
( “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
這樣的景物給作者以什么樣的感受?
(凄神寒骨,悄愴幽邃。過清)明確:借景抒情
⑥看全文,作者觀賞景物時思想感情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為什么會發(fā)生這樣的變化呢?
開頭心情是快樂的“心樂之”“與游者相樂”可看出,最后的心情是凄涼憂傷的“凄神寒骨,悄愴幽邃”可以看出。 前面的“樂”是“憂”的另一種表現(xiàn)形式,柳宗元參與改革,失敗被貶,心中積郁著憤懣和痛苦。寄情山水是為了擺脫這種抑郁的心情,故而游覽小石潭所獲得的歡樂只是暫時的,一經(jīng)凄清環(huán)境的觸發(fā),憂傷悲涼的心情又會流露出來。
⑦跟作者同游的好幾個人,為什么篇末才將他們的姓名一一列出?
最后補敘同游者,作為游記的結(jié)束是古代山水游記的一種格式,也可以看作游記的附文。
五、中心
本文描繪了小石潭的石、水、魚、樹木,著意渲染了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的氣氛,抒發(fā)了作者在貶官的寂寞處境中悲涼凄愴的心緒。
小石潭記的象征意義:小石潭景色清幽秀麗,卻被世人遺忘,無人欣賞。這正象征著作者懷才不遇,被貶謫的處境。這也是永州八記的一大風格,即用被遺棄于荒郊野外,不被發(fā)現(xiàn)的美好景物象征自身處境,從而表達復雜的感情。
六、寫作特點:
1、善于抓住景物的特征進行描寫。
水——清潭——石魚——游
2、正面描寫和側(cè)面描寫相結(jié)合
3、移步換景4、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您是否還需要以下相關(guān)范文:小石潭記教案 第一課時
語文課文《小石潭記》教案講解
小石潭記教案 教師用
小石潭記我的教案
《小石潭記》教案1人教版八下教案
來源:網(wǎng)絡(luò)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quán)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