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國家命運》,感慨萬千。書再現了上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初,我國科學家在經濟、技術、設備都很落后且核材料缺失的艱苦條件下成功研制“兩彈一星”的動人故事。
抗美援朝結束后,我國領導人充分認識到,缺少先進的武器裝備使我軍在戰(zhàn)爭中吃了大虧,也將使我國在國際上處于被動地位,因此決定研制我們自己的原子彈、氫彈,以及后來的人造衛(wèi)星。在那個資金缺乏、技術設備十分落后、科研條件萬分簡陋且沒有外援支持的時代,錢學森、錢三強、鄧稼先……一批批年輕的高端科技人才,放棄了國外優(yōu)越的物質條件和科研環(huán)境,突破重重難關甚至冒著生命危險回到祖國,用他們的一腔愛國熱血和嚴謹科學的態(tài)度,在這片中華大地上揮灑汗水,承載著一個泱泱大國的千年夢想,創(chuàng)造了令世界矚目的奇跡!
反觀今天,我們的錢包鼓了,我們的技術設備先進了,我們的科研條件是當(本站推薦m.taixiivf.com)年無法比擬的。是的,國家富了、強了,但“兩彈一星”的精神卻貧了。探索創(chuàng)新、淡泊名利、為祖國而苦戰(zhàn)、為科學而獻身,這些科學工作者最寶貴的閃光點,如今卻湮沒在金錢堆起的浮躁之氣中。今天的科技人員,又有多少能突破金錢地位的枷鎖,用嚴謹的態(tài)度,純粹地為國家命運和科學本身而奮戰(zhàn)?
科學無止境,在這個科技飛速發(fā)展的時代,知識決定命運、創(chuàng)新才能發(fā)展。歷史告訴我們,國家命運與個人命運枝附葉連,只有為科學而奮戰(zhàn)、為國家而拼搏,才能實現真正的國富民強。
第二篇:讀書筆記《生存態(tài)度決定專業(yè)命運》讀書筆記:《生存態(tài)度決定專業(yè)命運》
該文是山東寧陽一中趙雷主筆的一篇關于信息技術教師的專業(yè)成長的文章,其中不少值得觀點我們借鑒學習。
教師能否成長,實現自己的專業(yè)化發(fā)展,取決于教師的生存態(tài)度,可是說,生存態(tài)度決定了專業(yè)命運。文章把影響教師專業(yè)化成長的生存態(tài)度分為五種,這五種態(tài)度對于一個教師的發(fā)展歷程具有一定的遞進關系,因此被視為教師發(fā)展的五步曲。
工作態(tài)度:付出一點勤奮,收獲一份認同。教師的工作是繁雜的,不能用一句話簡單的概括。但是只要我們竭盡所能、勤奮的做好自己的工作,才能獲得大家的認可。務實的工作態(tài)度、扎實的工作作風,是每一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基礎。
教學態(tài)度:聽進一句批評,贏得一些反思。作為一名教師,不僅要善學、樂學、多學,還應該善于傾聽他人的建議甚至是批評,從中才能審思自己的教學工作,才能日積跬步、以至千里。謙虛謹慎、審視自我,這是一個教師的本份,更是專業(yè)化的基本要求。
學習態(tài)度:學習一點理論,寫出一點東西。俗話說,“酒香不怕巷子深”,要想嶄露頭角,關鍵是自己要有足夠吸引人的內涵。一個人,無論多么忙碌,也別忘了學習,勇敢的拿起筆寫出自己的心得與感悟。這就是教育科研,一點都不神秘,只有堅持學習,善于捕捉靈感,才會成功,是一個教師脫穎而出的敲門磚。
專業(yè)態(tài)度:分清工作的主次,著眼專業(yè)發(fā)展。排在教師工作的第一位應該是教學,對于教師來說,最大的成績就是教學能力得以提升,不要因為兼顧了其他的工作就有了沒有時間專研教學的借口。能夠分清主次,著眼于發(fā)展是一個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保重。
學科意識:樹立意識,共推學科發(fā)。教師專業(yè)化的內涵是維護教師的學科地位,保證教師的專業(yè)生存和發(fā)展。只有具備較強的學科意識,在自己的學科上做深、做精,才可能出彩。
一個善于學習、勤于思考的教師不但自己感到生活有品位,克服職業(yè)倦怠,找回了教師這門職業(yè)幸的福感。只有明確了自己的生存態(tài)度,才可能成為一個學習型、研究型的教師,向著專業(yè)化成長。
第三篇:《馬克思的社會理想及其命運》讀書筆記社會主義的實現離不開資本主義
馬克思的社會理想是實現“自由的人的社會”,并指出人的全面發(fā)展是歷史的目的本身,而使全人類獲得個人自由的社會主義是要在資本主義社會極度發(fā)展之后才能實現。
從馬克思社會理想的來源來看,他通過古希臘的城邦國家的民主建制、城邦國家權力的公眾性質和市民的“高水平的休閑方式”,看到了未來社會的某種雛形。而為了實現人的自由和尊嚴,必須用民主制度代替等級制度。其主要條件是完成人的思想解放,認識到人自身的力量并且擺脫宗教和各種個人利益的束縛,并利用人的自由的、創(chuàng)造的活動取代雇傭勞動以實現勞動解放的要求。我覺得不論是在當時或者是現在,消除普遍利益和個人利益之間的矛盾實施起來都是存在一定困難的,只依賴于個人勞動而取消雇傭勞動也不利于生產及資本的發(fā)展。
從思想解放和個人自由的角度來說,不同的國家制度下有不同的社會思想,相應的社會力量也主要是由執(zhí)政黨所掌握的。19世紀中期的歐洲在經歷過宗教改革和資產階級革命后,民主共和思想有了一定傳播,各國資產階級政權逐漸建立,但民眾思想受宗教影響仍比較大,在資本主義制度下對自身力量的認識不夠深刻,個人的自由民主并不是社會主流。即便是現在的中國,個人的完全自由也是無法實現的,個人利益要服從社會利益,權利與義務是對等的。從揚棄私有制、實現勞動解放的角度來說,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雇傭關系仍無法被取代。18世紀開始的工業(yè)革命使社會生產力得到了極大發(fā)展,大規(guī)模工廠制度建立,相應地出現了象征資本主義的雇傭關系。資本主義的飛速發(fā)展雖然帶來了如社會貧富差距拉大、勞資關系不平等、無產階級受到壓迫等一系列問題,但其為社會進步和全人類生活的改善帶來的巨大貢獻是不言而喻的,我們應辯證地看待它。
在了解到資本主義的弊端后,后世為實現共產主義進行了積極的探索,第一個就是前蘇聯。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失敗后,列寧及時調整制定了符合馬克思社會主義概念的新經濟政策。新經濟政策的成功表明了片面否定私有制、實行全面平均主義是不利于經濟發(fā)展的、不符合社會實際的,市場關系和自由貿易是國民經濟發(fā)展的必要條件。斯大林執(zhí)政后個人權利高度集中的體制存在嚴重弊端,人道主義完全被拋開,個人要求被忽視,政治、經濟等政策的制定沒有符合人民真正的需要,他的接任者為改變這種情況進行的改革也脫離了人民大眾,這使得建立在強力實施的平均主義下的政權最后走向了覆滅。緊接著蘇聯的就是中國了,在毛澤東的領導下,改革開放前的中國所走的道路幾乎就是蘇聯的復制版,一樣的個人集權,一樣的平均主義,一樣的思想專制和個人崇拜,一樣的經濟衰退和社會危機。而在十一屆三中全會實行改革開放后,中國經濟的發(fā)展證明了在經濟全球化的時代潮流中,社會主義制度下經濟的發(fā)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樣需要資本主義經濟,只要是為人民、為國家?guī)砹藢嵲诘暮锰,社會主義或資本主義都是可取的,一切都是為了共產主義目標的最終實現而服務。也只有在擁有了一定物質基礎后,國家才能更好的向社會成員提供更高程度的個人自由,使人民擁有更多的權利。
第四篇:《國家的視角》讀書筆記本書的作者詹姆斯.c.斯科特是耶魯大學政治學和人類學家,他以獨特的視角分析了極端現代主義和獨裁主義國家是如何在那些試圖改善人類生活狀態(tài)的社會工程項目中遭到致命性的挫敗,俄國的集體化、巴西利亞的建設、強制的坦桑尼亞烏賈瑪村莊等等一系列以“美好”初衷為表征的運動何以使世界愈發(fā)混亂和背離了和諧的發(fā)展軌道?作者在書中深入剖析了它的根源。斯科特說:“對我們和我們環(huán)境的真正威脅在自于對認識論知識的普遍主義自負與獨裁主義社會工程的組合。在城市規(guī)劃中,在列寧的革命觀點中,在前蘇聯集體化中和坦桑尼亞的村莊化中都有這種組合在發(fā)揮作用。在科學農業(yè)的邏輯中隱含了這種組合,并且清晰地體現在其殖民地的實踐中。當這類項目越是無視或壓制了米提斯和地方的變異,越是接近于實現他們不可能的夢想的時候,他們的實踐就越可能失敗。”
本書反復出現兩個關鍵詞匯:極端現代主義和米提斯。哈維認為極端現代主義是對在知識和生產標準化條件下的直線進步、絕對真理和對理想社會秩序的理性計劃的強烈信念;現代主義引起的結果是積極的、技術統(tǒng)治的和理性的。從這一定義不難看出:極端現代主義可以被理解為對科學的機械化的絕對信仰和服從,它科學所界定的簡約公式、模式是最純粹和崇高的真理。而關于米提斯,斯科特指出它“包括了在對不斷變動的自然和人類環(huán)境做出反應中形成的廣泛實踐技能和后天獲得的智能…從某種意義上說,米提斯位于天資靈感與被編纂知識間的巨大的中間地帶…它以不易言傳和經驗為核心特征,背景特點是短暫的、不斷變化的、無法預計和模糊的,這些條件使他們不能被準確地測量、精確地計算或有嚴格的邏輯!睒O端現代主義是控制和規(guī)劃那些最終以失敗告終的工程項目的典型的國家管理制度,而米提斯則是作者崇尚的解決問題之關鍵,二者相互交融與對比,貫穿本書始終。
人類作用于自然界的一切行為都必須以自然規(guī)律為指導,所謂規(guī)律,只能謹慎地利用和遵循,同時拒絕忽略與改變。人類的“naive”中又多出一層暗含的意味:無知,愚昧。想要成為主宰者,最終的結果只是“被宰”而已。有時想,在自然面前,人類如此渺小和無助,那無形的自然之力總在帶著些許曖昧和諷刺地觀望著我們的自妄,然后不失時機地給予刺激,提醒我們人類本身只是靈長類演進的一個階段,在宇宙浩淼的時空尺度內是無限接近于零的虛無,可是這些刺激仍然不夠強大,因為可憐的我們未曾停止犯錯誤,于是,我居然開始企盼一種接近毀滅性的災難,只有經歷足夠痛苦的浩劫,也許才會有一個重生般嶄新的開始,也許才會有一個永恒不滅的良性循環(huán)。人的“理智”和本性居然顯露出尖銳的矛盾,或者,我們已經在自己壘筑的工業(yè)化圍城中變得愚鈍和麻木不仁,在不斷追逐利益和所謂更高質量的舒適生活的道路上逐漸偏離了屬于自然、扎根于土地的本性?我不相信,即使有這樣的懷疑,但因為還有希望,那些純真的孩童還在和著泥土,保留著對自然最原始和純真的直覺。
也許,適當的時機,人類應當對所處的環(huán)境(自然的和非自然的)保持漠視的態(tài)度,看看生命的奇跡將如何引導我們,如果這種引導使我們愉悅、松弛和產生安全感,這便是正確的方向。
極端現代主義的國家機器和管理者欣賞的,極端現代主義的建筑師和規(guī)劃師所堅守的完美城市以網格狀或呈幾何狀的定居模式為核心特征,作者認為這種模式很可能起源于簡單的軍事邏輯。歷史演變自然形成的非規(guī)則“雜亂”布局在極端現代主義者眼中毫無美感可言,是完全非科學、非理性,非邏輯的,因此是不能被容忍存在的。這里談到邏輯,極端現代主義者的邏輯似乎有強烈的教條主義傾
向,而教條主義無視個體之間的差異,尤其是看似相仿的個體之間細微的區(qū)別,統(tǒng)一、僵化的培養(yǎng)、孕育模式無疑會造成致命的后果,自然的魅力正源于其復雜性和多樣性,引導人們用不同的視角看待和用不同的手段對待它,前提是尊重,這對于以清晰化、規(guī)模生產為前提妄圖創(chuàng)造巨額利益的統(tǒng)治者往往是惱人、混亂以及不合邏輯的,而邏輯又是什么?無非是麻痹的程序,機械的工業(yè)化時代之產物而已,我們只知人類的邏輯,卻忽視更為重要的自然之邏輯,當二者發(fā)生沖突時,本能的反應則是堅守前者,無視后者,因為前者的合理性在某些偶然因素作用導致的二者和諧存在的那一刻被無限放大了,更因為它符合我們日漸“成熟”的審美情趣和日益膨脹的自負,這就是我們自以為是的本能傾向。
從國家的視角,人不再是有著人類最原始的情感和需求的個體,而成為為了使國家機器正常運轉而在國家認為是最高效、理性的編制程序和運轉模式下機械地勞作與生產的零部件。正如作者對于集體化的評論:“集體化的目的在于將最小的、落后和零碎的小農場轉變?yōu)槁摵系、大的公共農場,它們具有現代化科學的機械和科學的數據,可以為市場大量生產谷物!薄俺肆袑幐叨荣潛P的極端現代主義農業(yè)的表象外,國家根本不能實現任何目標,其根本原因在于國家強大的能力可以使農村的生產者被再農奴化,解除他們自己的制度,將自己的意愿強加給農民以及采取野蠻的方式征收!比欢鴩覚C器施加于人民的強制力就如同施加于彈簧的力,壓得越緊,反抗就越強烈。或者說自然界(包括人類社會在內的世界的總體)存在一種使自身回歸平衡狀態(tài)的趨勢,“越要求與官方制定的微觀秩序內在一致,那么要維持這個神話就需要越多不符合要求的實踐!蹦切┍灰暈椤半x經叛道”的非正規(guī)實踐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極端現代主義造成的損失。本書最后,斯科特深入分析了農業(yè)、林業(yè)、鄰里規(guī)劃中米提斯的真正科學性。農業(yè)種植的多樣化可以增強農業(yè)系統(tǒng)的抵抗突變不良因素的能力;輪作盡可能少地打擾景觀和生態(tài),在可能的情況下,模仿植物的共生關系以適應環(huán)境的邏輯,體現了生態(tài)上的謹慎。農民依據長期生活的觀察與體驗而獲得的對自然規(guī)律的認識,更適合自然的復雜性與易變性,并非一切簡單、明顯、概括化的公式都能解釋自然,從而被利用來改造自然,任何大型過程或有機系統(tǒng)的運作都是復雜和微妙的,更多的是人類尚未發(fā)現和理解的,我們需要清楚地認識到自己智能的界限,而不是掌握了些許的真理就以為掌控了世界。謙虛,尤其在自然面前。
第五篇:國家干部 讀書筆記《國家干部》讀后感
顧衛(wèi)東
讀張平寫的《國家干部》第一感覺是血氣撲面,正義與邪惡兩股強大的力量在進行著尖銳而復雜的殊死搏斗。而由此揭示出的矛盾之深,問題之廣又給人以強大的沖擊力和巨大的震撼力。故事著力描述的是圍繞著嶝江市常務副市長夏中民的“升” “降”“去”“留”,在政壇內外展開的復雜糾葛與尖銳斗爭。夏中民到在一個縣市級城市嶝江當了八年副市長,從群團、統(tǒng)戰(zhàn)和城建工作入手,做了很多努力,打假、斗黑、改革,漸漸地使一些工作領域和城市建設有了起色,得到了嶝江人民的熱烈擁護。 但他卻令另一利益集團惶惶不可終日,成了他們的眼中釘、肉中刺,他們堅決地、不擇手段地阻止夏中民進入權利的核心。他們暗中竊聽,匿名誣告,造謠惑眾,制造事端,甚至用拉幫結派,賄賂代表等手段挾持、操縱了市黨代會,硬是讓擬任市委書記的夏中民意外地在選舉五十八名市委委員時就落選了。 作品里夏中民這個形象,堪為新時代優(yōu)秀青年干部的典型。
他干工作,不怕苦不怕累,有勇氣去挑戰(zhàn),有決心去改革。別人不愿接手的工作分工給他,他不挑不揀,任勞任怨,他以親
民、務實的態(tài)度,扎扎實實地把工作做得有條有理,有了起色。他始終堅守著“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的信念,站在人民的利益和正義一邊,嚴于律己,勤政廉政。他有理想、有才華、有能力,在一個副縣級的崗位上勤奮出色地工作,在嶝江這個極為復雜的干 1部關系網中苦拼硬搏地奮斗了八年,面對著一次次機遇和升遷的機會,他卻為了老百姓的利益,嶝江的未來選擇留下來。夏中民在受到劉石貝、汪思繼等人的排擠、打擊和誣告等一連串陰謀后,他沒有花什么工夫來籌劃對付和反擊,他依然忍辱負重地奮戰(zhàn)在第一線,以搞好工作、減少損失的努力和有理有節(jié)的對抗維持著嶝江政治局面的平衡,也維護了黨尊嚴。
《國家干部》不僅揭露了在黨的干部隊伍里滋生出一個特殊的利益集團,而且描繪了他們如何在嶝江這樣一個縣級市的政治舞臺上的呼風喚雨和肆無忌憚。前市委書記劉石貝, 退休了卻仍遙控著嶝江的政治經濟命脈。他最大的嗜好就是愛琢磨人,會琢磨人。以他為中心,他早就織成了一張大的人網、權網、官網,盤根錯節(jié),密不透風。他阻止夏中民進入權力核心,并非出于個人恩怨或某個具體利益,而是為了“保住整個嶝江的干部隊伍,保住嶝江的形勢”,也就是保住他們的既得利益,因為夏中民做的那些改革,做得每一個有利于老百姓的工作,都深深地傷害著他們的利益,他不允許不代表他們利益的人掌權,所以他要瘋狂
地打擊、反撲夏中民。
作品里真實地反映出了在宗法文化背景下地方勢力的可怕能量,寫出了既得利益群體和關系網絡一旦形成,就會怎樣頑固地、不擇手段地抗拒政治民主化進程,他們激化干群矛盾,嚴重阻遏改革的深入和政治民主化的步伐。作品中從始至終那種正難壓邪的以少斗多的格局、以明斗暗的局勢,始終讓人提著心,吊 2著膽。但張平在懸念中也給出一個明確的答案,夏中民在冠冕堂皇的外衣下被“選”下去了,群眾怒吼,全城罷工,十多萬人包圍了黨代會,場面慷慨悲壯。最終省委從善如流,伸張民意,以正壓邪而結束。夏中民看起來孤單,身后有廣大民眾;看起來勢薄,但背后有社會的公義,輸贏又好象有必然的結局。但這令人驚心動魄的斗爭仍然帶給我們很多的思考。它讓我們質疑干部選拔機制、干部身份、干部體制、干部文化,追問作為“國家干部”應負的義務和責任,到底應該代表誰的利益。 作品深刻揭示了當前我國進行干部體制改革過程中的種種矛盾沖突、艱難的陣痛和非常復雜尖銳的斗爭,觸及到了社會現實的真實。
給我印象深刻的是對劉石貝的描寫,一個老謀深算的人如何擺布他的權力,謀劃他的私利。揭露出在權力結構內部形成利益集團和利益階層,權力腐敗呈幾何級增長和繁殖。劉石貝并沒有什么特別的背景,給人的印象是樸實、節(jié)儉、穩(wěn)重、嚴厲。
他不貪財不好色,沒有任何業(yè)余愛好和不良嗜好,甚至對那種買官賣官、急功近利的套現行為,也不屑一顧,甚至是深惡痛絕。只這一點,就幾乎讓所有已經被他起用和有望被他起用的干部慨嘆不已,感激涕零。劉石貝要的其實也就是這種效果:在這一片由衷的贊揚聲中和愈加殘酷的競爭氛圍里,不僅可以極大地增強他的權威性和威懾力,同時也可以極大地擴展他自己的勢力范圍和關系網絡,還有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當他不斷地“無私無償, 3不求回報,不計恩怨,寬宏大量”地推出和提拔起一批批干部時,他的直系親屬包括親朋好友的起用和安排,也就大而化之,聽之任之,最終讓人們安之若素地接受了,認可了。
當人們意識到什么時,他的勢力早就成了滔滔江水、滾滾沙漠,沒有人能奈何他了。在任用干部的問題上,劉石貝這種無形的要求和回報會更大更多,正是在一次次的不經意間,等你再放眼望去,早已是虎踞龍盤了。直到這個時候人們才知道源遠流長和財富究竟意味著什么。但作者最終給這些干著危害祖國、背離人民、好逸惡勞、損人利己、見利忘義、違法亂紀、驕奢淫逸的無恥勾當的利益群體悲慘的下場,劉的子女或判刑或車禍身亡,劉自殺未遂,私生子楊肖貴判處死刑。 “汪”為首利益集 第二個印象深刻的是夏中民在經過與“劉”團的無數次的斗爭后,向組織上說的一些話,給人帶來深深的思考。
揭露出了一個既得利益集團和權力階層把國家和人民所賦予他們的權力變成了壟斷資本。他們以組織的名義進行非組織活動。夏中民說,我最擔心的最讓我感動可怕的是,有一種來勢洶洶的勢力正在利用我們的組織,利用組織的力量以達到他們的目的。外派來的干部總共二十幾位在嶝江被查處、免職、降職、離職或主動調離。而劉石貝那樣的領導,進入市委常委后能一路攀升在本地干三十年。他們高高在上,穩(wěn)穩(wěn)當當,他們能逢兇化吉,避開一次次查處,那就是他們都是負責組織工作的領導干部,他們主管著干部,一旦有了危險,他們就以組織的名義,排除異己, 4清除所有可能給他帶來潛在危險的干部。
不屬于他們權利范圍內的,他們仍然可以以組織的名義,以各種手段和辦法,利用上一級組織的權利,把他們清除排擠出去。作品通過劉石貝為首所組成的這樣關系網,不動聲色地揭示了權力腐敗的觸目驚心。他們的理由是那樣的堂而皇之,他們借著組織的名義進行著非組織活動,嶝江的一切似乎都控制在他們的手中。 第三個印象深刻的是。書中指出,為什么有些真正為群眾辦事、受到群眾歡迎的干部反而上不去?為什么有些越廉潔奉公的干部越干不長?為什么一直在號召發(fā)揚民主,卻總不見實際效果?因為這么多年來,我們考察干部,提拔干部,走訪詢問的對象幾乎清一色的都是干部。于是我們提拔的干部,都只能是干部
說好的干部;想被提拔的干部,都只能去討好取悅方方面面的干部。這樣,我們的干部除了只能代表干部的利益,又還能代表誰的利益?在提拔干部的過程中,如果我們沒有認真傾聽過老百姓的呼聲,沒有傾聽老百姓呼聲的渠道究必然會導致干部制度上的民主失靈,從而給一些權力尋租者以可趁之機,他們會充分利用我們現有的干部監(jiān)管體制中的不完善之處,以實現他們各種各樣的經濟利益和政治目的。
正如原著作者張平所說:“面對著那些真正的改革者、開拓者,面對著那些為了國家和民族的利益奮不顧身的志士仁人,要有我們義無反顧的支持和聲援;面對著社會上那些丑行和腐惡,要有我們毫不掩飾的憤怒和勇氣;面對著社會的不公和非正義, 5要有我們旗幟鮮明的呼吁和吶喊!”《國家干部》值得我們認真地去閱讀、思索、回味。
linda小編推薦訪問其他精彩文章:國家間政治讀書筆記
國家與革命讀書筆記
《國家與革命》讀書筆記
日本國家概況《我是貓》 讀書筆記
《無政府、國家與烏托邦》讀書筆記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