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玲 玲
我的家鄉(xiāng)xx位于中國xx東南沿海黃金海岸線中段,介于xx、xx兩開放
城市之間,扼xx、xx海上門戶,東經121°,北緯28°。地處亞熱帶季風氣
候區(qū),全年平均氣溫17℃,平均降水量1460.3毫米,無霜期約260天?h域總面
積2300平方公里,其中陸地面積378平方公里。現有總人口51.8萬,其中外來常
住人口17萬。轄xx鎮(zhèn)(含xx辦事處、xx辦事處、xx辦事處)、xx鎮(zhèn)、
xx鎮(zhèn)、xx鎮(zhèn)、xx鎮(zhèn)、xx鎮(zhèn)、xx鄉(xiāng)、xx鄉(xiāng)、xx鄉(xiāng)6鎮(zhèn)3鄉(xiāng)。
xx區(qū)域方言眾多,有20余種,主要有xx話(太平話,吳方言一種)、xx
話和xx話(閩南話的分支)、xx話等。
xx還擁有著獨特,悠久的歷史。據考古發(fā)現的三合潭遺址證實,早在新石器
時代,人類就開始在xx大地上繁衍生息、創(chuàng)造文明。夏、周時期,xx為"揚
州之域"。清朝雍正六年(1782年)置xx廳。民國元年,廢廳設縣,改稱xx
縣。1962年4月,隸xx專區(qū)(現xx市)管轄。據志書記載,xx縣名源自海
島奇觀:晨霧繞島,形狀如環(huán);上有流水,潔白如玉--xx由此得名。
xx是一個沿?h城,全縣海岸線長298公里,縣西南的大麥嶼港為國家對外
開放港區(qū),是中國航海學會推薦的中國沿海8個天然避風港灣之一,也是浙中南
及閩北沿海唯一可進第三代以上集裝箱船的深水良港,該港地處我國黃金海岸線
中部,位于xx甌江口外、樂清灣內,離臺灣基隆163海里。港口可用岸線14公
里,水域平均寬度4.5公里,港區(qū)約62平方公里,水深達11米以上,常年不淤不
凍,可建碼頭1-5萬噸級泊位30多個,10萬噸級泊位20多個,5萬噸級船可不候潮
進出,10萬噸級船可乘潮通行。根據國務院批復的《xx省城鎮(zhèn)體系規(guī)劃
(1996-201*年)》,大麥嶼港功能定位是:為區(qū)域性經濟發(fā)展、商業(yè)貿易和臺
商、外商經濟技術開發(fā)建設服務;為大型電廠煤炭運輸服務;為東海油氣田儲備
、加工、運輸服務;為xx市及金(xx)溫(xx)、浙贛鐵路沿線及閩東部
分地區(qū)貨物中轉服務。隨著甬(xx)臺(xx)溫(xx)高速公路、金(金
華)溫(xx)鐵路、福(福州)溫鐵路、金麗(xx)溫高速公路、xx大道
、xx至xx汽車滾裝輪渡和跨海大橋的興建或即將興建,大麥嶼港將逐步成為
次長江三角洲經濟區(qū)航運中心的主要依托,成為浙贛皖閩乃至中國中西部部分地
區(qū)的重要出?谥,有望成為浙東南沿海最大的投資熱點。
縣東南的xx漁港為國家一級漁港,開埠甚早,是遼、魯、江、浙、滬、閩
、臺等地漁民銷售、避風、補給的大型基地和停靠的主要港口。 xx省xx大
麥嶼經濟開發(fā)區(qū)位于xx縣西南部,瀕臨國家二類口岸——大麥嶼天然深水良港
。
水產養(yǎng)殖是xx的主要產業(yè)之一。xx縣是國家重點漁業(yè)縣,xx年水產品產
量達28.1445萬噸。全縣海域面積1900多平方公里,其中可用灘涂面積16.9萬畝
,可養(yǎng)淺海面積87萬畝,海水養(yǎng)殖產量連續(xù)多年xx省第一。西面的樂清灣是浙
江省最大的海珍品養(yǎng)殖基地,列為全國科技興海示范基地,東南面的披山洋面是
浙、閩兩省重要的漁場。 水果 xx縣是國家級文旦商品基地,譽為"中國文旦
之鄉(xiāng)"。特產xx柚(又名xx文旦)為中國四大名柚之一,在全國柚類評比中
獲得"八連冠",并有藥用開發(fā)價值,F種植面積4.5 萬畝,年產量6萬噸。
工業(yè)經濟是xx經濟的主體,其在gdp中的比重達到 58.5%。工業(yè)之中,機
械、交通運輸設備、食品、塑膠、縫紉皮革、金屬制品為六大支柱產業(yè),環(huán)保設
備、家具等新興產業(yè)現已脫穎而出。閥門、汽摩配件、壓力鍋等產品在國內外具
有較高知名度,是全國最大的鋼球閥行業(yè)生產出口基地和重要的汽車、摩托車零
部件生產基地。"蘇泊爾"壓力鍋國內市場占有率達52.l%,并榮獲國內同行業(yè)中
唯一的中國馳名商標。開放型經濟特別是對外貿易發(fā)展較快,目前已經與70多個
國家和地區(qū)建立了經貿合作關系,水暖管件、汽摩配件、五金機械、水產食品、
工藝品、家具等產品暢銷國際市場。xx是海洋經濟大縣,海水養(yǎng)殖產量連續(xù)7
年保持xx省第一。xx是"中國文旦之鄉(xiāng)",王杯文旦已奪得全國油類評比"八
連冠",被列為向歐盟市場推薦產品。同時,由于受"溫合模式"的影響,xx市
場取向改革較早,經濟體制和機制已與國際接軌。
xx是全國最大的炊具、曲折縫紉機與平縫機生產地,是全國最大的低壓銅
制閥門生產和出口基地,重要的水暖潔具生產和出口基地,被命名為“中國閥門
之都”和“中國五金建材(閥門)出口基地”。也是全國重要的汽摩配、眼鏡配
件、家具、醫(yī)藥包裝生產基地,并有“中國環(huán)保填料之鄉(xiāng)”、“中國甲殼素之鄉(xiāng)
”美譽。
xx是xx省對臺經貿重點縣(市)之一,現有xx籍臺胞超萬人,與臺灣
血緣相親,習俗相似,語言互通,民間交往歷來密切。由于受海上獨特的生產和
生活方式的影響,xx人民向來敢闖敢冒、熱情好客、善交朋友。xx人居條件
獨具魁力,集大海之氣、生態(tài)之優(yōu)、城市之美于一體,冬暖夏涼且四季分明。隨
著城市建設和基礎設施建設的不斷完善,xx正成為投資、創(chuàng)業(yè)、生活和休閑度
假的理想之地。
xx縣是xx省環(huán)保產業(yè)起始縣,素有“中國環(huán)保填料之鄉(xiāng)”的美譽。年產
各種填料近百萬立方米。xx環(huán)保產品在國內同行中享有較高知名度,在全國第
四屆全國環(huán)保產業(yè)暨第六屆國際環(huán)保展覽會上,還得到了賈慶林、鄒家華等國家
領導的贊賞與鼓勵。
我的家鄉(xiāng)xx是一個物美,人美的地方。歡迎您隨時前來參觀。
第二篇:大學生寒假關于家鄉(xiāng)文化的調查報告活動主題:我愛家鄉(xiāng)·古風新唱
活動形式:上網查閱文獻、實地考察
活動內容:利用寒假時間,實地調研、走訪、考察當地傳統文化、民風民俗以及重點文化建設項目的情況、了解當地黨和政府的文化發(fā)展政策。
實踐活動成果:
淮南
我的家鄉(xiāng)是美麗的淮南,淮南位于淮河中游,安徽省中部偏北,東與滁州市屬鳳陽、定遠縣毗鄰,南依舜耕山與合肥市屬長豐縣接壤,西南與六安市屬壽縣、霍邱縣相連,西及西北與阜陽市屬潁上縣,亳州市屬利辛、蒙城縣交界,東北與蚌埠市屬懷遠縣相交。市境最東端位于上窯鎮(zhèn)泉源村朱家大山與鳳陽山交界處施家洼,最西端位于鳳臺縣尚塘鄉(xiāng)侯海孜以西與利辛縣接壤處,東西長78公里;最南端位于唐山鎮(zhèn)施家湖以南瓦埠湖水面,最北端位于茨淮新河主航道中心線鳳臺縣與蒙城、利辛縣交匯處,南北寬51公里。全市總面積2500平方公里,其中市區(qū)面積1091平方公里,鳳臺縣面積1030平方公里(含毛集)。建成區(qū)面積78平方公里。
我們生活的這片土地之所以被稱為“淮南”,是有歷史淵源的:漢代開始在這里設置了淮南國,從漢代到兩晉再到宋朝,這片土地先后經歷了淮南郡、淮南道、淮南路等以“淮南”命名的建置。清末民初,這片土地上發(fā)現并開始采掘煤礦。1930年,國民政府在九龍崗設淮南煤礦局,發(fā)展成為淮南礦區(qū),標志著現代“淮南”的開始。1949年1月18日淮南礦區(qū)解放,1950年設縣級淮南市,1952年6月改設為省邊轄區(qū)。1977年1月,鳳臺縣劃屬淮南市。至此,全市轄田家庵、大通、謝家集、八公山、潘集五區(qū)和鳳臺縣。
我生活在淮南市鳳臺縣,鳳臺縣是安徽省淮南市唯一的轄縣,位于淮河中游,淮北平原南緣,地處北緯32度至33度,東經116度至117度之間,古稱州來,又謂下蔡!肚逡唤y志》有這樣的記載:“縣有鳳凰臺,相傳曾有鳳凰至,因名鳳臺。”。清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置縣,沿革至今。人口62.5萬,其中鄉(xiāng)村約人口50萬。全縣轄城關鎮(zhèn)、河東經濟開發(fā)區(qū)、新集鎮(zhèn)、岳張集鎮(zhèn)、朱馬店鎮(zhèn)、顧橋鎮(zhèn)、劉集鄉(xiāng)、楊村鄉(xiāng)、桂集鄉(xiāng)、xx鄉(xiāng)(現更名為鳳凰鎮(zhèn))、尚塘鄉(xiāng)、李沖回族鄉(xiāng)、關店鄉(xiāng)、古店鄉(xiāng)、丁集鄉(xiāng)、大興集鄉(xiāng)、錢廟鄉(xiāng),共17個鄉(xiāng)鎮(zhèn),10個社區(qū)居民委員會,277個村民委員會。居民以漢族為主,間居回、苗、彝、壯、布依、朝鮮、滿、侗、瑤、土家、羌等20多個少數民族,其中回族人口有7300余人。
鳳臺
改革開放以來,鳳臺縣社會和經濟面貌均發(fā)生了歷史性的重大變化,近年來先后獲得全國水利先進縣、全國科技工作先進縣、全國平原綠化先進縣、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全國“四五”普法先進縣等榮譽;是全國中部百強縣、安徽經濟“十強縣”和安徽財政收入“第一縣”,被譽為“淮上明珠”、“皖北江南”。
鳳臺蘊藏著豐富的礦產資源,現已探明有煤、磷礦石、石灰石、紫砂土、耐火土等多種礦藏,尤以煤的儲量為最,可開采量達120億噸;磷礦儲藏量為180萬噸;紫砂石境內儲藏量為70萬噸;高嶺土境內儲藏量為3000萬噸。境內已建成新集、張集、丁集、顧橋等煤礦,“亞洲第一大深井煤礦”——顧橋大型煤礦也已建設完成并投入開采;鳳臺電廠建設如火如荼。鳳臺已成為安徽“火力三峽”的重要基地和全國深井采煤第一大縣。鳳臺縣交通便捷,淮河水上交通發(fā)達,淮阜鐵路橫貫境內東西,鳳臺、桂集、張集三站鑲嵌其間,距京九線上重站阜陽站僅百公里。四條省道穿境而過,且有合徐高速公路、合阜高速公路可利用。距合肥駱崗機場百余公里,蚌埠機場幾十公里。
鳳臺縣堅持文化與經濟比翼起飛,詮釋出縣城發(fā)展的新內涵。鳳臺是全國花鼓燈藝術之鄉(xiāng),花鼓燈被列入全國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安徽花鼓燈藝術研究基地與“安徽省陳氏花鼓燈流派生態(tài)村”也已落戶鳳臺。粗獷而細膩鳳臺花鼓燈的藝術,被譽為“東方芭蕾”,不僅跳紅大江南北,而且多次出國演出,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好評。由花鼓燈衍生出來的全國稀有劇種一一推劇,同樣深受沿淮人民的喜愛。鳳臺成功舉辦了第七屆安徽花鼓燈會暨首屆淮河花鼓燈文化節(jié),鳳臺花鼓燈專場作為安徽省“慶元旦文藝專場演出”在省城隆重推出,首開安徽省自新中國成立以來整場調演一個縣節(jié)目之先河。
景區(qū):茅仙洞風景區(qū)、焦崗湖景區(qū)、焦崗湖、地質公園等
茅仙洞 風景區(qū)位于鳳臺城南3公里處,三面環(huán)水,淮河繞境而過,素以“淮上勝境”著稱。山中林壑優(yōu)美,佳樹蔥蘢,山下淮水如練,牽來繞去,山石倒長,南仰北傾,斜指南天。自古為佛道兩教傳習勝地,更是游覽佳境。其景點有茅仙古洞、古壽唐觀、淮河第一硤、古香山寺、靈龜聽禪、淝水之戰(zhàn)古戰(zhàn)場等諸多文物古跡,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交相輝映。
焦崗湖 生態(tài)旅游度假區(qū)位于淮南市西南部,北距毛集鎮(zhèn)1公里,102省道沿境而過,交通便利。焦崗湖以“水”聞名,東與風景秀麗的八公山,南與歷史文化名城壽縣,構成獨特的山、水、城旅游金三角。該景區(qū)環(huán)境優(yōu)美、氣候宜人,既有蘆葦蕩(鳥的天堂)、荷花淀、仙侶湖、漁業(yè)觀光園、水上人家等水上景觀,又有湖畔垂釣、蘆蕩探幽、蕩舟采菱、湖中戲鳥、漁家尋樂、浪遏飛舟等休閑項目,兼有焦湖紅心鴨蛋、醇香酒糟魚、活魚干吃、水晶貢圓、五香狗肉等特色產品,還有“仙侶下凡”、“黑龍遭難”、“神猴探寶”、“趙匡胤困南唐”等美麗傳說,堪稱“養(yǎng)在深閨八未識”的生態(tài)旅游處女地。201*年7月,毛集實驗區(qū)獲得首批“全國農業(yè)旅游示范點”稱號,201*年2月,焦崗湖旅游區(qū)被評定為“安徽省農家樂旅游示范點”。
八公山國家地質公園 是地球之上的生命圣地。1978年,淮南八公山脈發(fā)現古生代寒武系的須宛類、環(huán)節(jié)類、三葉蟲等古生物化石,測定其生命形態(tài)在8.4億年以前,國外權威考古學家和古生物學家將他們命名為“淮南蟲”化石。201*年,中科院考古隊在八公山又發(fā)現了古猿牙齒化石,距今300多萬年,石現最早的古猿化石。八公山已于201*年被批準為國家地質公園。
淝水之戰(zhàn) 這里是古代戰(zhàn)爭中理想的屯兵之地。五代南唐時,南唐兵馬據壽州,被后周軍隊圍困,南唐元帥李景達馳兵救援,據此一隅,并在四周的山頭上設置十八連珠寨,與后周軍隊作戰(zhàn)!端问·張永德傳》載:“世宗親征壽州,領軍前至,紫金山唐人列十八寨,戰(zhàn)備嚴整。”而周世宗則在石山口筑壽唐關,前拒唐兵,后與下蔡呼應。所以便留下了軍事要塞壽唐關。壽唐關在東、西樓山兩山口之間,是鳳臺通往壽春的交通要道。西距雙峰山一公里,西邊是煙頂山峰,古時有烽火臺,壽唐關全是青磚砌成,關口拱形,可行車馬。兩側據崗巒之山勢,“南綰壽州,北控下蔡”,東邊層巒疊嶂,緊銜古南唐,關前為險坡陡道,兩側青山對峙,頗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過關而下,可見“女兒泉”。壽唐關又稱“梳妝臺”,是為紀念宋代女英雄劉金定而建造,當年劉金定南唐救駕,首先攻占了壽唐關,在此安營扎寨。南唐兵將壽唐關團團圍住,而劉金定毫無懼色,依然在關上梳妝打扮,然后再催動戰(zhàn)馬,手舞金刀殺入敵陣,殺得南唐軍四散而逃。后來,人們?yōu)榱烁桧炦@位女英雄,于是壽唐關也稱“梳妝臺”和“過駕樓”。
鳳臺一中 銀杏是三國時東吳大將周泰花園的觀賞植物,樹齡1800多年,樹高28米,冠徑26米,樹干直徑2米多。老枝盤曲,遒勁蒼老,但扇形樹葉卻郁郁蔥蔥,綴滿枝頭,根部向周圍突出地面30--40厘米,形成形態(tài)各異的湖石狀。占地約200平方米,他傲然屹立在鳳臺xx,氣勢雄偉,古時形成接近鳳臺城的標志。這棵古樹歷盡了世態(tài)滄桑,經歷了坎坷的折磨,三國爭雄、吳楚爭霸、逐鹿中原、兩晉紛爭,歷代王朝的更替,記述了近兩千年的史實。 古時群眾寄予多少神話傳說,白果老爺,巨蟒大蟲,醫(yī)病免災,又傳說懷遠林姓旅客,拴馬在樹下休息,馬鞭拴在樹上,因趕路匆忙,忘記了馬鞭子,回到家中洗臉時,盆中現一白果樹影,樹枝上掛著馬鞭子。這些神話了的老樹成了群眾崇拜的對象,于是祈福的,求藥的,經常不斷,南面空地上樹立了七、八對旗桿,樹旁香煙繚繞。1938年7月,日本侵略者占領了鳳臺,拆掉了文昌宮,又在樹上搭起瞭望哨。一天夜里,傾盆大雨,雷電交加,老樹西南從頂到根約兩尺多寬的樹皮被雷擊掉,日軍在遭到“人怨”的同時又看到如此驚人的“天怒”,于是就撤去瞭望哨,龜縮在碉堡中了。1945年這里辦了學校,老樹被圍在校園內,鳳臺解放了,創(chuàng)辦鳳臺中學,清晨早讀,白果樹下書聲瑯瑯,老樹“得其所哉”又煥發(fā)了青春,F在為市一級古樹名木,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在是劫后余生,枯木逢春。正是:
劫后春又生,銀杏強不阿。
青春枝葉茂,默默撫沉疴。
落紅灑園圃,愛苗護花棵。
生機天難老,何懼苦難多。
鳳臺縣 大力實施“科教興縣”戰(zhàn)略,出臺一系列優(yōu)惠政策,促進民辦教育發(fā)展。截至201*年4月底,縣內有公辦中學4所、小學3所、幼兒園1所;民辦普通高中達3所、初級中學5所、小學5所、幼兒園23所,非學歷教育的培訓機構增加到4所。民辦教育為全縣教育質量的提高和教育事業(yè)全面發(fā)展增添了活力。境內的鳳臺一中始建于1945年,是一所安徽省示范高中。多年來,學校以科學的管理,良好的校風、教風和學風,高質量的教育教學,在本地區(qū)享有較高聲望,成為教育戰(zhàn)線上一顆璀璨的明珠。
茅仙古洞 鳳臺歷史上人才輩出,戰(zhàn)國時少年上卿甘羅、三國大將等歷史名人即生于此地;茨贤鮿苍谶@里招八公煉靈丹、聚賢才著書立說,一部《淮南子》留傳千古,一箋豆腐方惠及后人。境內有較為豐富的旅游資源:茅仙古洞,西漢道家古剎清天觀與現代碑刻交相輝映;硤山口,兩峰相峙,一水中流,被譽為長淮第一峽,壁立千仞、淵深百丈的黑龍?zhí)杜c之帶水相連;植物活化石千年銀杏樹、戰(zhàn)國名將廉頗墓聞名遐邇;這里是我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zhàn)例“淝水之戰(zhàn)”的古戰(zhàn)場,“八公山下,風聲鶴唳, 草木皆兵”就產于此;有著“華東白洋淀”之稱的焦崗湖生態(tài)旅游度假區(qū)也是個不錯的去處,該生態(tài)區(qū)201*年被評定為“安徽省農家樂旅游示范點”201*年又被正式批準為國家級濕地公園。此外境內還有清代慰農亭、趙匡胤的馬扒泉、劉金定的梳妝臺等名勝。
鳳臺縣在大地構造上屆淮河臺徹,長期受下降運動控制,地面大部分被第四系覆蓋,僅淮河南岸大山和鳳臺林場以及縣城西部劉集一帶,出露元古界和古生界地層。構造形跡則以斷裂構造為主,且多隱伏于第四系之下?h境內地勢自西北向東南傾斜,地面自然比降為1/7000至1/10000。鳳臺縣地勢平坦,多為平原地區(qū),地質狀況良好,大部分地區(qū)在海拔25米以下?h城東南部為低山丘陵地帶,在南和東南鄙,距縣城7至25公里處,是剝蝕構造帶,主要在大山鎮(zhèn)的淮磷、后胡、蘆塘、局沈、投子集等行政村以及李沖回族鄉(xiāng)和劉集鄉(xiāng)境內,猶如島形突出地面。
鳳臺道教只有茅仙洞“清大觀”一處,屬全真派。茅仙洞位于縣城南3.5公里的三峰山南坡,在茅仙洞風景區(qū)內。據清《鳳臺縣志》記載,漢宣帝地節(jié)中(前69—66年)茅仙道教創(chuàng)始人之一的茅盈曾在洞口處建草庵一座,居此修煉,該洞遂名為茅仙洞。隨后歷代均有宗教活動,并相繼易名為硤石寺、興福寺、興復寺、清天觀等,道、佛交替居守,較為頻繁。清光緒年間,由全真派二十世道長葛明興與其師弟金大椿、謝春勝率徒李至高、童至方、謝寶勝共同住守。茅仙洞道教活動再次復興。清光緒十七年(1892 年)道長葛明興、金大椿化緣募捐修建地藏王殿。光緒二十年又鑄八卦鐘一口,重達千斤,現置院中。爾后,道長李至高、童至方,通過原為本觀道士以后棄道從軍升任懷慶府總兵的謝寶勝,化緣募捐,于茅仙洞口上方興建三仙樓,供奉三茅真君神像,井修通山路和橋梁多處。這時茅仙洞的宮觀殿宇,樓臺亭閣,復具規(guī)模,香火旺盛。民國23年(1934年),道長蘇理純率徒化緣,把三仙樓、山門、中殿、客廳、地藏王殿全部修葺,使茅仙洞煥然一新。民國 24年改名為“清天觀”。蘇理純又派徒弟蘇宗善到上;,“辟谷”(不進飲食)七天七夜,感動施主,化得巨資,又在大殿后修建五間樓房。蘇宗善虔心修行,不吃煙火食,贏得周圍信徒嘆服,其后信教人員日益增多。每年農歷二月十九和七月三十的兩次廟會,都是盛況空前。民國27年日軍侵占鳳臺后,社會混亂,民不聊生,香火減退,茅仙洞開始衰落。1950年后,茅仙洞道長蘇理純在幫助縣人民政府興建公房時觸電身亡。蘇宗善、崔宗軒主持教務。道長蘇完善 1956年列席了安徽省政協會議,1957年和 1958年出席了全國宗教會議。在 1957年全國道教協會上,被選為全國道教協會理事。1966年“文化大革命”期間,茅仙洞丈物珍藏,毀壞殆盡,宮觀亭臺,斷壁殘垣,道教活動,幾近湮滅。道長蘇宗善于1978年去世,F在由道長崔宗軒主持教務,并有紀誠修、李誠意兩個徒弟。 1984年在黨和政府及省道教協會關注和積極倡導下,安徽省人民政府確定,茅仙洞(清天觀)為省級重點開放的三、座道觀之一,與皖南齊云山,懷遠禹王宮同為道教圣地。1985年,市、縣設置茅仙洞風景開發(fā)區(qū)工程指揮部,發(fā)起募捐修復茅仙洞活動,印發(fā)募捐倡議書,邀請xx、上海、合肥的學者專家?guī)椭邉,聘請xx、揚州一帶能工巧匠,參加施工。建起地藏王大殿一座,三清殿一座,涼亭五個以及清天觀、石階、圍墻、公路等。原有宮字幾乎全部恢復,而且增添了園林和接待
處。亭臺樓閣錯落有致,寺廟殿宇蔚為壯觀,成了淮河流域旅游勝地。
“十二五”時期是鳳臺縣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為保持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fā)展,促進社會事業(yè)全面進步,根據國內外形勢特點和鳳臺縣情編制本規(guī)劃綱要,旨在闡明鳳臺縣發(fā)展的戰(zhàn)略意圖,明確政府工作重點,引導市場主體行為,擴大開放合作,動員全縣人民抓住和用好重要的戰(zhàn)略機遇期,為編制其他專項規(guī)劃和全面履行政府職責提供重要(我們一定會做的更好m.taixiivf.com】
而在中心城鎮(zhèn)附近,傳統的農產品簡單出售所得早已不是農民家庭收入的主要部分,不少農民也趕著浙江省發(fā)展個體私營經濟的大潮,許多農民轉為從事工商等產業(yè),有的甚至開始回過頭來投資農業(yè),致力于搞農業(yè)產業(yè)化,如創(chuàng)辦農產品加工企業(yè)等。他們的收入主要是源于經營性收入、創(chuàng)業(yè)性收入以及財產性收入。
二 現狀及問題
在實地調查走訪的一些農戶中,有幾位的情況較為典型(調查記錄見附)。通過對調查結果的分析思考,發(fā)現了一些共同性的問題:
1. 農民對于增收狀況普遍不樂觀,增收的偶然性、風險性過大。
茶農們由于土地有限,無法擴大規(guī)模,增收渠道較窄,而且由于產業(yè)規(guī)模較小,過度依賴市場,而市場價格的漲跌將對其有致命影響。
而從事二、三產業(yè)以及外出務工的農民也由于資金、市場、政策環(huán)境等對于增收前景抱謹慎態(tài)度。
2. 教育投資成為一般農民家庭的最大支出。
我縣通過農村稅費改革,已于xx開始全部免除了農業(yè)稅、農業(yè)特產稅等以及其他大部分的農村行政事業(yè)性收費;我縣將從xx年起逐步推行九年義務教育免收學雜費制度。過去,按一般的農民家庭來算,大部分家庭有兩個或兩個以上孩子,倘若是上小學或者初中,依賴家里的省吃儉用尚能基本維持,到了高中階段則不然,在農村地區(qū),一個高中生每年的學費和日;ㄙM需要6000元(調查所得數據)左右。一般農民家庭的經濟狀況能承擔的最多只能是一個孩子上高中的費用,并且倍感拮據;倘若孩子上了大學,便有很多家庭能經不起(在城市人看來并不算什么的)重負,
3. 因病返貧的情況較為普遍,農村醫(yī)療保險制度以及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待加強。
農村醫(yī)療保險制度在我縣已經實施一年,一般要求在縣鄉(xiāng)級以上醫(yī)院就醫(yī)方可憑有效證件報銷一定數額以上部分金額的一定比例。對于多數農民來說,一般小病就是靠土方或者買些常用藥,舍不得上醫(yī)院。醫(yī)療保險對他們來說形同虛設。而真正去醫(yī)院的農民,一般花費一兩千的,按照規(guī)定只能得到一兩百的保險金,只能算是杯水車薪。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由于我縣財政力量有限,一是保障力度較小,二是以錢定人,農村低保應保未保率高達50%,值得政府有關部門引起重視。
4.農村信用社金融信貸事業(yè)發(fā)展滯后。更多精彩相關內容:《大學生寒假實踐調查報告》
大學生關于家鄉(xiāng)的變化的社會實踐調查報告
大學生關于家鄉(xiāng)的變化的社會實踐調查報告
寒假有關家鄉(xiāng)農產品的調查報告
大學生201*寒假社會實踐調查報告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