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愛心澆灌學生的心田
促進留守學生健康成長
——***縣教育局“留守兒童”工作匯報材料
近幾年來,在縣委、縣政府的領導下,在縣關工委的指導下,各學校在留守兒童的教育上做了大量艱苦細致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留守兒童的工作決非一蹴而就之事,留守兒童的問題仍然很多,現(xiàn)狀不容樂觀。
一、基本情況
我縣是勞務輸出大縣,全縣每年有數(shù)以十萬計的農民進城務工。由于進城務工就業(yè)農民和外出打工農民的不斷增加,我縣出現(xiàn)了一個突出問題,大量青壯年農民遠離家鄉(xiāng),把幼小子女留在家里,形成了大量的“留守兒童”。據(jù)初步統(tǒng)計,到201*上半年,我縣有留守學生達18281名,占全縣學生總數(shù)的21.3%,其中在學校寄宿的留守學生達2618名, 留守學生女生達9042名。
二、留守兒童存在的主要問題
中小學生因父母常年外出務工,成為缺乏父母有效監(jiān)護、家庭親情溫暖和良好家庭教育影響的“留守兒童”。這支龐大的留守子女隊伍中的很多過著由祖父母、外祖父母、親戚代為撫養(yǎng)的日子,這些代為撫養(yǎng)的人大多數(shù)關注的是孩子的基本生活,而對孩子的困惑、性格、興趣、心理、需求過問得少,導致出現(xiàn)了諸多不良現(xiàn)象,影響到了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親情缺失。
例如實驗小學男生賀長久。在他生下來不到3個月時,父母就外出打工,至今已歷時11年,這11年里,奶奶成了他的主要依靠。在別的小孩看來,賀長久很少說話,膽子又小,也很少與小伙伴們玩耍,除了馬馬虎虎做作業(yè),總是在院子里抱著家里的那條小狗。父母回來,賀長久從不親近他們,他腦海里沒有父母的印象。賀長久說自己從記事起就知道自己與別的孩子不一樣,別的孩子都有爸爸媽媽牽著手上街,有泡泡糖吃,有飲料喝,有玩具,有漂亮新衣,而他沒有。平時他幾乎沒有父母的音訊,沒有父母的確切地點,沒有父母的電話號碼。他不能寫信,不能打電話……
父母在外打工對留守兒童造成親情缺失,是最嚴重也是最現(xiàn)實直接的問題。從調查和座談的情況看,95%的孩子認為“能和父母在一起才算一個幸福的家庭”,“和父母在一起才是最開心的事”;80%以上的留守兒童覺得自己很孤單;近52.6%的孩子認為父母在外打工影響自己的生活和學習;90%的留守兒童希望父母不常年在外打工,且隨著年齡的增大,越表現(xiàn)出對家庭和父母關懷的強烈要求。父母的親情對孩子的哺育,有如雨露對禾苗的滋養(yǎng)。
(二)心理健康受損。
由于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孩子缺少了沐浴父母親情的家庭教育。父親或母親與孩子溝通少、交流少,而監(jiān)護人對孩子在生活、物質上給予的多,在精神、道德上關懷的少,對學生心理的不良傾向難以察覺和糾正,對性格的缺陷和心理障礙更無法了解。久而久之,留守兒童和監(jiān)護人形成了一張無形而嚴密的心理屏障,變得精神空虛、沉默寡言、內向孤僻,與同學少交往,部分人缺乏自信心和安全感甚至變得自私、冷漠、缺乏同情心,少數(shù)甚至暴躁、好斗、打架。
如***鎮(zhèn)小學五年級學生唐楊,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他由爺爺奶奶代管。進入五年級后,他成了班級里有名的“暴力狂”。課間追打同學是家常便飯;同伴或家長每天都會向班主任狀告他;幾乎每周他都會有一次對他人的身體傷害。約見他的爺爺奶奶多次均不見效,每次兩位老人都是含著淚水懇請老師多多教育幫助,但老師對他耐心教育和幫助似乎不起作用,他變得起來越易怒、暴躁。有一次他“犯事”后,班主任讓他給他的父母打電話,不知道在通話中他的父母親對他說了些什么,但那次通話的教育效果卻出奇地好,之后的一兩天他幾乎能自律,可是沒過多久,他又開始故意惹事了。當再次找他談話時,他居然主動提出讓班主任給他父母親通電話告狀!后來老師才了解到,父母為了不讓孩子經常給他們打電話,沒有將號碼告訴他,那一次的通話,是父母外出打工后和孩子說話時間最長的一次……父母的親情感染是孩子心理健康的營養(yǎng)。
(三)行為偏差。
處在成長發(fā)育關鍵時期的兒童少年,行為自律能力本身很差,多數(shù)監(jiān)護人忽視了對孩子行為的正確引導,只要孩子的行為不是大的過錯,一般采取認可態(tài)度,甚至嬌生慣養(yǎng)、放任自流,以“不出事就行”為最大的安慰。在這種情況下,他們常常會走出家門,有的走進網(wǎng)吧,沉溺于上網(wǎng)和電子游戲;有點甚至交上一些有不良習氣的朋友,于是學會抽煙、喝酒,甚而染上早戀、賭博等不良行為。例如,實驗小學學生劉含,現(xiàn)年十一歲,父母外出打工幾年沒有回來,家里只剩下他和一個年越七旬,體弱多病的老爺爺。平時,爺孫倆僅靠經營馬路邊一個煙攤維系生活。劉含一邊要照顧爺爺?shù)纳钇鹁,一邊還要埋起頭干家務活,又要兼顧學習,課余、雙休日就去幫爺爺守煙攤。年少的他難堪重負,產生了想休學的念頭,并開始混跡于游戲廳、網(wǎng)吧。后來,經學校開展“手拉手”活動,給他生活上的幫助和學習上的信心,小劉含才免于失學。通過與老師的結隊幫扶,劉含在各方面都有了明顯進步。
三、我們對“留守兒童”所做的工作
為認真貫徹《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意見》精神,按照縣委、縣政府的要求,針對“留守兒童”這一特殊群體存在的一些問題,教育局主要采取以下措施做好“留守兒童”的教育工作。
(一)健全機構,建立健全留守學生教育和管理制度
我縣高度重視全縣留守兒童工作,首先從制度上對“留守兒童”教育工作給予保障。以縣委、縣政府的名義制定下發(fā)了《關于加強農村留守兒童管理服務工作的實施意見》(***府辦發(fā)[2006]103號),建立健全了“屬地管理、分級負責、分層落實”的農村留守兒童管理服務工作機制。教育局按照縣政府的要求,結合我縣留守兒童群體的實際,完善了四個機制:一是建立了以主要負責人為組長的留守學生教育領導小組和工作小組。二是建立了留守學生教育和管理責任制。即:留守學生所在學校與其監(jiān)護人簽訂責任書,明確學校和監(jiān)護人對留守學生教育和管理的責任。三是建立了留守學生情況報告制。學校校長在工作匯報中,要專門報告留守學生基本情況,對存在的問題深入調查研究,探索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措施,對帶有普遍性和典型性的問題群策群力。四是建立了關愛留守學生應急機制。即建立留守學生、學校、家長(監(jiān)護人)、當?shù)卣g完備的聯(lián)系方式和突發(fā)事件的應急機制。層層簽訂了安全責任書,明確責任,力求讓留守學生在安全的環(huán)境中成長。
(二)全面育人,為留守兒童的快樂成長撐起一片藍天
1、轉變教育觀念,調整評價方式,培養(yǎng)留守學生的自尊、自信。
針對留守兒童的現(xiàn)狀,學校改變了“以考試論英雄、以分數(shù)排座次”的評價方式,采取學習成績和特長展示相結合、充分肯定學生點滴進步的評價方式。將每學期的評優(yōu)評先轉變成每周、每季度開展,如:各班認真開展評選“每周之星”等活動(如:好學之星、文明之星、自強之星、智慧之星、友愛之星、奉獻之星、進步之星等),力求讓每一位留守學生都能找到自己的閃光點,在同伴和師長的認可和肯定中自信成長。
2、家校共育,突出家庭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針對留守學生的隔代監(jiān)護人文化素質較低,與學生間代溝較深這一客觀實際,我縣學校每期對學生家長進行家庭教育的集中培訓,對教師家訪做出明確要求:一是要求教師每期家訪面不得低于70%;二是家訪時要突破傳統(tǒng)意義上的“訪” ,“訪”要與“導”相結合,重在“導”,即,教師不但要向監(jiān)護人了解學生在家的情況,更重要的是要結合該監(jiān)護人的實際,對其進行家教知識的個別輔導。
通過幾年的努力,監(jiān)護人在育人觀念上有了較大的轉變,以往教師在與學生的監(jiān)護人交談時,聽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老師!請你給我管緊些!爆F(xiàn)在多數(shù)監(jiān)護人在與教師交換意見時,不但能充分向老師反映孩子的進步和亮點,而且在談話結束時,還能說上一句“老師,拜托你再幫我多作鼓勵。”也許這些監(jiān)護人并不知道“賞識教育”這個專業(yè)術語,但他們已經在實踐“賞識教育。”
3、建立親情專線,關注留守兒童的情感空間。
學校開通了親情電話,設立專線,為留守學生在課間休息時、課外活動時、雙休日或節(jié)假日與家長聯(lián)系、溝通提供方便,增進了學生與父母的感情。
4、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和輔導,培養(yǎng)健全人格。
針對留守學生這一特殊群體,學校設立了心理咨詢室、知心姐姐信箱等心理驛站,并組織學生接受專題教育。請專家、學者到學校對教師進行專題輔導,以提高教師對學生進行個別談話的質量。我縣中小學初步形成了以專、兼職心理輔導教師為骨干,品德課教師、班主任、輔導員為主體,全體教師共同參與的心理健康教育格局。
5、開展人文關愛活動。通過開展課外文體活動,緩解留守兒童的厭學情緒,發(fā)展他們的個性特長;開展各種競賽活動,培養(yǎng)留守兒童的上進心和競爭意識;開展寓教于樂的道德實踐活動,培養(yǎng)留守兒童明辨是非與社會交往能力;開展安全防范教育活動,鍛煉留守兒童自救保護的本領。讓留守兒童通過教師和集體的溫暖彌補親情缺失對其人格發(fā)展的消極影響。例如我縣安邦小學積極開展“和、文、翰、行、仁、智”系列教育活動,通過舉行“讀、品、悟”快樂閱讀、學生藝術節(jié)、“show我風采”主持人大賽、學生社團等活動,有意識地組織留守兒童參與,并利用“陽光心語”廣播站為留守兒童送去“心靈雞湯”和生日祝福,使他們生活在和諧進取的氛圍中,體會到學習的快樂、成長的快樂!
6、以活動為載體,豐富留守兒童的校園文化生活。
開展“1+2扶貧扶志”活動。即:一名教師重點幫扶兩名貧困生或行為習慣較差的學生。對家庭貧困的要在經濟、物質(或致富信息、技術)上給予幫扶;對道德行為習慣較差的學生要重點關愛,經常與其交心談心,以愛心感化。教師在確定幫扶對象時,優(yōu)先考慮留守學生。
開展“手拉手”結隊活動。留守兒童回家后,往往是自由的,因為代理監(jiān)護人對他們的管理較父母親管理子女要寬松得多;但他們內心卻常常感到孤獨和空虛,因為對他們而言,“父愛”、“母愛”、“親情”等詞語只是一些缺乏情感體驗的空洞的文字符號。學校讓留守學生與同自己朝夕相處的伙伴“手拉手”結隊,讓每個學生都能找到自己的知心朋友;都有一個能講心理話、能傾訴自己的內心世界的地方;盡量消除父母遠離后形成的孤獨感。
在團市委的關心和支持下,竹篙小學留守學生與成都棕北小學的學生“手拉手”結對;隆盛小學留守學生與成師附小的學生“手拉手” 結對;使農村的留守學生有機會與城市的學生通過書信交流思想、討論學習。竹篙小學還與成都棕北小學組織了“同在藍天下,攜手共成長”聯(lián)誼活動,讓城鄉(xiāng)兒童有機會零距離接觸和交流。201*年8月,我縣教育局還與有關部門聯(lián)合承辦的成都市關愛留守學生•彩虹列車“愛的團聚”主題活動啟動儀式,并組織了43名留守兒童到廣東東莞與常年在外務工的父母團聚。這次“愛的團聚”活動實現(xiàn)了孩子們與父母團聚的夢想,使留守學生和外出務工的家庭真正感受到黨和政府以及社會的溫暖。
結合重大節(jié)日,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通過唱紅歌、國學經典誦讀、征文、演講、講座、板報、廣播等多種形式,選好載體,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啟發(fā)學生認識到共產黨好、社會主義好、改革開放好。
聯(lián)系大學生志愿者、藍光集團團支部等,到學校開展“我們是朋友”主體班會。讓學生感到學校和班級是個溫暖、溫馨、友愛的大家庭。
(三)群策群力,構建全社會參與的立體式關愛網(wǎng)絡
一是警校共育,培養(yǎng)守法公民法制意識。
警察到學校任兼職法制付校長(或法制輔導員),定期對留守學生進行法紀教育和安全教育。
二是與鄉(xiāng)鎮(zhèn)政府、婦聯(lián)共同開展留守學生“自強、自立”征文活動,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榮辱觀、人生觀。
三是爭取市團委、婦聯(lián)等單位支持,建“留守兒童之家”。 團委、婦聯(lián)為孩子們送來了書籍、電腦、電視等設備,豐富了留守學生的課余生活和精神生活。
四是與縣人口計生局共同開展“計生牽手母子情、家;尤f里行”活動。該項活動2008年先后在土橋、趙家、三溪試點以來,學校將留守學生教育與流動人口服務有機結合,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實現(xiàn)了信息互通由無到有和由少到多的轉變,并于2009年在全縣逐步推廣。
五是充分發(fā)揮關工委“五老”的作用,定期邀請老干部、知名人士到學校對留守學生進行傳統(tǒng)教育、理想教育;邀請政法系統(tǒng)的同志到學校對學生進行專題講座;引導學生在人生的道路上做出正確的選擇。
六是推進學校寄宿制建設。我們配合相關部門,盡力創(chuàng)造條件,加大鄉(xiāng)鎮(zhèn)寄宿制學校建設的力度,擴大寄宿制學校的覆蓋面,盡量讓留守兒童吃住集中在學校,讓他們在老師和同學群體中成長。例如201*年起,三星鎮(zhèn)港青學校,將來自本縣9個鄉(xiāng)鎮(zhèn)和廣元、簡陽、廣漢、青白江等市區(qū)的“留守”學生或特困生實行寄宿制,(取名為土房子——“留守學生之家”)!傲羰貙W生之家”的學生,每周1-5都在學校吃住、并在課余時間分別安排有生產實踐(學校實驗基地)、藝術、電腦、球類等培訓活動,在校期間有專門的生活老師負責他(她)們的生活、衛(wèi)生、洗衣被、牙膏、牙刷、疊被子等生活管理,每晚還有三名男女老師分別住在學生宿舍負責安全,包括深夜起來給學生蓋被子等。通過一年的實踐,學生的行為習慣、健康狀況、學習成績85%以上的學生都有明顯進步、提高。
(四)因地制宜,開展技能培訓,為留守兒童順利就業(yè)奠定基礎
組織留守學生參觀當?shù)氐墓S和種植(養(yǎng)殖)大戶,體驗創(chuàng)業(yè)的艱辛與幸福。通過***職中、技師學院、川鍋技校培養(yǎng)留守學生的勞動技能。目前,我縣14——17周歲留守學生在培 816人,培訓后已頂崗實習369人。專業(yè)分布主要在鉚焊(川鍋技校品牌專業(yè),在成都市技能比賽中獲冠亞軍)、機械加工(***職中市級重點專業(yè))、計算機、電工、服裝設計等,就業(yè)主要分布在川鍋廠,淮口工業(yè)園區(qū),富士康,攀成鋼、北京東坡酒樓等。
(五)不斷探索,加強理性思考
留守學生是一個新出現(xiàn)的特殊群體,對他們的教育沒有現(xiàn)成的模式可借鑒,我們現(xiàn)在所做的工作就是要在還沒有路的地方走出路。通過對留守兒童行為習慣、學習習慣和學習成績的分析,不斷總結經驗,改進工作方法,形成科學的、形之有效的學校特色和文化。如:竹篙小學開展的“生活自理、學習自主、交往自信”主題活動,深受省教育學會專家好評;撰寫的論文《從“全國打工第一鎮(zhèn)”看留守兒童教育》、《農村留守學生教育慎防步入誤區(qū)》等相繼刊載于國家核心教育期刊《中小學管理》、《小學校長》雜志;該校留守學生教育工作在成都電視臺“面對面”欄目交流,并受到團中央首肯。
四、對農村“留守兒童”的對策及建議
農村“留守兒童”是一個在長期內不可避免的社會問題,因此需要在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充分動員社會各界力量,將“留守兒童”工作納入地方社會經濟發(fā)展規(guī)劃,加強體制機制建設,加大財政支付力度,加快地方經濟發(fā)展,系統(tǒng)、有機地解決問題。
(一)加強統(tǒng)籌領導,建立健全相關制度
建議強化留守學生工作的長效機制和部門工作責任制,落實相關部門的職責,加強檢查和考核,調動社會各方面的積極性,共同做好留守學生工作。要在縣委縣政府的領導下,將留守兒童工作納入相關規(guī)劃及管理,加強協(xié)調和監(jiān)督;縣教育部門要繼續(xù)總結成功經驗,深入研究相關管理辦法,加強留守兒童教育工作;團縣委要配合建設志愿者服務隊伍,形成長效服務機制;各級“關工委”要將留守兒童工作作為一個時期的重點,配合、協(xié)助學校開展工作;婦聯(lián)要進一步完善“寸草心”等活動,引導建設社區(qū)留守兒童教育活動中心,填補社會教育“空白”;計生部門要加大對“優(yōu)生優(yōu)育”的幫扶力度,加強對相關制度的研究;各鄉(xiāng)鎮(zhèn)政府要加強對留守兒童的教育與管理,建立相應的扶持機制。留守兒童的教育工作要向政府各部門、村、組、社會延伸,形成全社會都共同關注留守兒童教育的格局。各級政府要加強義務教育的執(zhí)法力度,敦促監(jiān)護人送適齡兒童、少年接受完規(guī)定年限的義務教育。
(二)加大扶助力度,切實提供生活保障
建議政府研究制定貧困留守學生救助政策,由教育或共青團等部門牽頭,建立留守學生救助基金,統(tǒng)一籌集和管理社會的捐贈,使救助幫扶轉為經常性的工作。。
(三)整合公共資源,加強配套工程建設
建議將義務教育階段寄宿制學校建設納入義務教育經費投入整體規(guī)劃中,有計劃地配置寄宿制學校相應的設備設施。縣政府要結合學校規(guī)劃建設,成立專項資金,加強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加快農村中小學學生宿舍和食堂的改造步伐,全面落實“校安”工程。適當增加寄宿制學校生活教師(管理員)的編制,設立專項教育管理資金,加強對住校學生的管理,讓更多的適齡留守兒童接受更好的教育。
(四)加強精神文明建設,豐富文化娛樂生活
建議政府成立專項資金,協(xié)調各種力量,在重點鄉(xiāng)鎮(zhèn)、重點學校建設“留守學生之家”,提倡城鎮(zhèn)社區(qū)和各村建立“留守學生之家”或活動中心。要發(fā)揮關心下一代委員會的“五老”作用,各基層“關工委”、學校“關工小組”要動員更多的離退休人員和志愿者為留守學生服務;建立健全“代理媽媽”、“代理爸爸”等監(jiān)管服務體系,納入財政預算;加強家長學校建設,對留守兒童的監(jiān)護人進行必要的培訓。加強文化市場管理,加大網(wǎng)吧管理執(zhí)法力度,加強對校園周邊環(huán)境的整治,凈化育人環(huán)境。
(五)推進戶籍制度改革,加快城鎮(zhèn)化建設進程
“留守問題”與“三農問題”相生相伴,解決“留守兒童”問題,關鍵要增加農民的收入,減少外出務工人數(shù),讓廣大農村富余勞動力就近務工。因此,各極政府要大力實施工業(yè)興縣,抓好資金的引進;要根據(jù)“丘陵地區(qū)城鄉(xiāng)統(tǒng)籌示范縣”建設的要求,不斷改善投資環(huán)境,切實推進新農村建設,大力發(fā)展工業(yè)經濟,大力發(fā)展特色農業(yè),引導更多的青壯年農民就近就業(yè)、在家創(chuàng)業(yè);既能讓農村剩余勞動力照顧管理好自己的老人和子女,也能從源頭上減少留守兒童數(shù)量,解決好留守問題。
(六)加強校園周邊環(huán)境整治,確保留守兒童健康成長
政府有關部門應大力凈化育人環(huán)境。嚴禁在中小學周圍開設“三室一廳”(電子游戲室、臺球室、錄像室、歌舞廳)。引導留守兒童遠離不良嗜好、不法場所、不軌人群,人格上做到自尊,生活中學會自立,獨處時能夠自律,成長中力求自強,防范不良行為,快樂健康成長。
留守學生教育是一個復雜的社會問題,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我們將依法落實教育部門在留守兒童教育方面應承擔的職責,群策群力,形成有效教育合力,讓留守兒童健康成長。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三十日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
《
縣教育局“留守兒童”工作匯報材料》由互聯(lián)網(wǎng)用戶整理提供,轉載分享請保留原作者信息,謝謝!
鏈接地址:http://m.taixiivf.com/gongwen/3763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