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牌对王牌第一季综艺,黄视频在线观看网站,世界一级毛片,成人黄色免费看

薈聚奇文、博采眾長、見賢思齊
當前位置:公文素材庫 > 公文素材 > 范文素材 > 微生物肥料現狀及頒布的標準

微生物肥料現狀及頒布的標準

網站:公文素材庫 | 時間:2019-05-28 09:24:38 | 移動端:微生物肥料現狀及頒布的標準

微生物肥料現狀及頒布的標準

我國微生物肥料現狀、管理及標準建設農業(yè)部微生物肥料質檢中心

李俊

沈德龍姜昕

葛誠

1微生物肥料產品分類

目前,微生物肥料包括微生物菌劑類產品和由菌劑與營養(yǎng)物質復合而成的菌肥類產品兩大類。目標微生物的活菌含量是微生物肥料產品的核心指標,產品應用后表現出其特定的功效。產品質量必須達到國家和農業(yè)部頒布的相應標準要求。

菌劑類產品是指一種或一種以上的目標微生物經工業(yè)化生產擴繁后直接使用或僅與利于該培養(yǎng)物存活的載體吸附所形成的活體制品。它在單位面積上的用量少,一般每公頃使用量不超過30kg(每畝不多于2kg)。按產品中特定微生物種類或作用機理又可分為若干個種類,目前有固氮菌劑、根瘤菌劑、溶(解)磷菌劑(土壤磷活化劑)、硅酸鹽菌劑、光合細菌劑、有機物料腐熟劑、促生菌劑和復合菌劑等。

菌肥類產品是指目標微生物經工業(yè)化生產擴繁后與營養(yǎng)物質等復合而成的、含有該培養(yǎng)物活體的制品。它在單位面積上的用量較大,一般每公頃使用量超過150kg(每畝多于10kg)。目前可分為復合生物肥和生物有機肥。

微生物肥料產品劑型通常有液體、粉劑和顆粒型3種。2微生物肥料行業(yè)現狀

我國微生物肥料的研究、生產和應用已有60多年的歷史,其間經歷了3次大的起伏,目前正處在第4次發(fā)展階段。前幾次起伏原因主要是產品質量無保證、產品無標準和行業(yè)無管理,以致每次發(fā)展的時間不長。

微生物肥料現階段發(fā)展勢頭很好,該行業(yè)的總體情況可概況為:(1)基本形成了微生物肥料產業(yè),約有500家企業(yè),年產量達到近300萬噸,已逐漸成為肥料家族中的重要成員。(2)產品種類繁多,在農業(yè)部登記的產品種類有12個,包括固氮菌劑、硅酸鹽菌劑、溶磷菌劑、光合菌劑、有機物料腐熟劑、復合菌劑、微生物產氣劑、農藥殘留降解菌劑、水體凈化菌劑和土壤生物改良劑(或稱生物修復劑)、復合生物肥和生物有機肥類產品。(3)微生物肥料使用菌種類不斷擴大,所使用的菌種早已不限于根瘤菌,即使是根瘤菌種類也達10多種。其他的諸如各種自生、聯(lián)合固氮微生物、纖維素分解菌、PGPR菌株等,據統(tǒng)計,目前使用菌種已達到90種之多。(4)使用效果逐漸被農民等使用者認可。微生物肥料的應用效果不僅表現在產量增加,而且表現在產品品質的改善,減少化肥的使用,降低。ㄏx)害的發(fā)生,保護農田生態(tài)環(huán)境等方面,應用面積不斷擴大,累計達1億畝。(5)質量意識開始深入人心,質檢體系初步形成。農業(yè)部在1996年將微生物肥料納入國家檢驗登記管理范疇,對微生物肥料的生產、銷售、應用、宣傳等方面進行監(jiān)管。農業(yè)部和其下屬的微生物肥料質檢中心已舉辦了11期標準和技術培訓班,發(fā)表了有關標準、產品質量、應用誤區(qū)等文章,使社會各界的產品質量意識有了較大的提高。(6)少數產品開始進入國際市場,主要是硅酸鹽菌劑產品出口到泰國、印度等國家。(7)國家產業(yè)政策對行業(yè)的發(fā)展給予了一定的重視和支持,在科研資金支持力度和產業(yè)化示范項目的建設上的立項都是空前的。

與其他國家相比,我國的微生物肥料具有品種種類多、應用范圍廣的特點,尤其是在研制開發(fā)微生物與有機營養(yǎng)物質、微生物與無機營養(yǎng)物質復合而成的新產品方面,處于一個領先的地位。這些產品目前在我國已形成較在生產規(guī)模,在降化肥使用量、提高化肥利用率和減少化肥過量使用導致環(huán)境污染方面,已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研制開發(fā)具有廣闊前景。然而必須認識到,提高產品質量,降低生產成本,穩(wěn)定應用效果仍是該行業(yè)面臨并且亟需解決的課題。

自1995年至今我國微生物肥料發(fā)展的基本情況列于表1。

表1近幾年我國微生物肥料行業(yè)的基本情況

年度199519971999201*201*201*生產企業(yè)總數/家110180280350400-500總產量/萬噸104090150200-300產品種類/個4781011-12登記注冊產品總數/項--859149252--2903微生物肥料的行業(yè)管理

我國微生物肥料管理采用登記證制度(市場準入)和年度跟蹤抽查制度,正向產品進入市場合法、質量監(jiān)管有力邁進。

微生物肥料登記管理總原則是安全(無毒、無害)、有效。安全性的指標包括菌種安全監(jiān)督和產品的無害化指標,具體菌種安全監(jiān)督按照農業(yè)部頒布的菌種3級管理目錄進行。產品的有效性表現在提供、保持或改善植物營養(yǎng)和土壤物理、化學性能以及生物活性,提高農產品產量,或改善農產品品質,或增強植物抗逆性。

登記類型劃分:從產品登記來講,有臨時登記和正式登記產品;從登記的管理角度,分為臨時登記、正式登記、續(xù)展登記、變更登記和其他類型登記。微生物肥料產品的登記一般要經過兩個階段,即臨時登記和正式登記。臨時登記和正式登記的產品都可以進行其登記的續(xù)展和變更。

我國的微生物肥料產品統(tǒng)一由農業(yè)部進行登記,受理登記授權農業(yè)部微生物肥料質量監(jiān)督檢驗測試中心進行。質檢中心進行資料的審查、樣品檢測和總結上報等具體工作。各省、自治區(qū)、直轄市人民政府農業(yè)行政主管部門協(xié)助農業(yè)部做好本行政區(qū)域內的微生物肥料初審工作。

申請產品臨時登記工作包括前期準備、初審、臨時登記受理過程、樣品檢測、農業(yè)部審批等環(huán)節(jié)。臨時登記證有效期為1年,在其有效期滿前2個月,申請者應申請肥料產品登記證續(xù)展登記,可續(xù)展2次。申請者在臨時登記證有效期滿前6個月,應向農業(yè)部微生物肥料質檢中心申請產品正式登記。正式登記證有效期為5年,在有效期前6個月前向農業(yè)部微生物肥料質檢中心提出正式證續(xù)展登記申請。變更登記在臨時登記或正式登記階段都有可能發(fā)生,主要有3種變更登記,分別是產品的使用范圍變更、產品的商品名和商標名稱變更、企業(yè)名稱的變更。申請者提供的登記資料要求有:證明性的文本資料(如工商注冊和法人地位證件、商標注冊證明等)、技術性資料(如生產企業(yè)的基本情況、產品及生產工藝的概述、產品標準、無知識產權爭議的聲明、分析方法、標簽樣式、肥效試驗、毒性等)、初審資料(企業(yè)質量保證和質量控制條件考核和初審意見表)和肥料樣品。

對產品質量的監(jiān)管,國家采用跟蹤抽查制度,一般1年進行1次。鑒于生物肥料對提供健康食品和農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有著重要的作用,希望國家在政策上繼續(xù)給予關注和扶植,尤其是在稅收等方面給予減免,以利企業(yè)的發(fā)展;I建行業(yè)協(xié)會,可在集中反映行業(yè)呼聲和要求上更有力度,取得較好的效果。4微生物肥料標準建設

針對我國微生物標準滯后,已成為行業(yè)進一步發(fā)展的“瓶頸”,201*年,由農業(yè)部微生物肥料質檢中心組織有關的研究、推廣、生產、質檢和管理部門共20個單位27位專家在北京召開了我國微生物肥料(農用微生物產品)標準體系建設專題會議,提出制定由通用標準、使用菌種安全標準、產品標準、方法標準和技術規(guī)程組成的微生物肥料標準體系是行業(yè)發(fā)展的客觀需要,也是促進產品質量的提高,以及規(guī)范微生物肥料市場和適應貿易的需要。

正在進行的標準建設目標是:制定由通用標準(1個)、使用菌種和產品安全標準(3個)、產品標準(14個)、方法標準和技術規(guī)程(6個)和標簽標識(1個)等組成的微生物肥料(菌劑)的標準體系(見表2)。已基本規(guī)劃了25個標準名錄。表2標準類別產品標準(9項)菌種和產品安全與方法標準(4)技術規(guī)范標簽標識通用標準標準名稱我國已立項、頒布的微生物肥料(農用微生物產品)標準頒發(fā)/計劃情況已作行標頒布已作行標頒布已作行標頒布已作行標頒布已作行標頒布已作行標頒布201*年以國標頒布201*年以行標頒布已立項,201*年頒布已于201*年立項,計劃201*年頒布已上報,將于201*年以國標頒布將于201*年以國標頒布已立項,201*年頒布已立項,201*年頒布已立項,201*年頒布已立項,201*年頒布已于201*年立項,計劃201*年頒布標準號NY410-201*NY411-201*NY412-201*NY413-201*NY527-201*NY609-201*GBXXXX201*NY-201*NY-201*NY-201*GB/T-201*GB/T-201*NY/T-201*NY/T-201*NY/T-201*NY-201*NY/T-201*1.根瘤菌肥料2.固氮菌肥料3.磷細菌肥料4.硅酸鹽細菌肥料5.光合細菌菌劑6.有機物料腐熟劑7.農用微生物菌劑(NY227-94的修訂和升級)8.復合微生物肥料9.生物有機肥1.農用微生物產品使用菌種安全分級目錄2.肥料中糞大腸菌群值的測定3.肥料中蛔蟲卵死亡率的測定4.硅酸鹽細菌菌種1.微生物肥料生產技術規(guī)程2.農用微生物產品檢測用培養(yǎng)基1.農用微生物產品標識內容和要求1.農用微生物產品術語(據201*年第1期磷復肥與硫酸信息)

擴展閱讀:我國微生物肥料的現狀及發(fā)展方向

我國微生物肥料的現狀及發(fā)展方向

一、我國微生物肥料的發(fā)展歷史

微生物肥料在我國生產和應用已有幾十年歷史,經歷了幾起幾落的發(fā)展過程。五十年代末期微生物肥料生產的“大躍進”局面人們記憶猶新。當時有一篇文章這樣記載,“目前,全國各地差不多每個縣都有菌肥廠,許多人民公社也已打破迷信,掌握了細菌肥料生產技術并建立了菌肥廠。如河南就有四千多個菌肥廠。此外,許多機關、學校工廠和部隊也都建立了菌肥廠以支援農業(yè)生產”這個時期的微生物肥料生產只求產量,不知道質量。持續(xù)時間很短;六十年代末至七十年代初,全國許多地方又恢復微生物肥料生產,大部分采用發(fā)酵生產。與“大躍進”時期相比,質量有了提高,但后來許多地方用爐灰渣替代草炭作吸附劑,產品質量下隆,農民就不愿用。這兩個階段的微生物肥料生產都有一個共同點產品沒有嚴格的質量監(jiān)督管理。盡管農業(yè)生產實踐早已證明微生物肥料是一種有效的肥料,但是由于過去沒有重視產品的質量管理,每當產品質量下降之后,我國微生物肥料的生產及應用又要跌落低潮。

八十年代初至今,我國微生物肥料生產及應用由于其增產明顯,改善品質、特別是對環(huán)保的特殊作用,又呈上升趨勢。目前還不斷有新的企業(yè)投入生產,有新的產品出現。國外微生物肥料生產技術和產品也開始擁入中國市場我國微生物肥料的生產又進入了一個新的發(fā)展時期。

二、目前我國微生物肥料存在的主要問題

1、微生物肥料生產企業(yè)發(fā)展過快過多,據統(tǒng)計目前已有300多家,但多數是小規(guī)模企業(yè),作坊式生產,設備工藝落后,職工素質不高,因此產品質量不高。2、微生物肥料種類很多,多數還是傳統(tǒng)的固氮、解磷、解鉀細菌,有的甚至還在用酵母菌,缺乏新型高效產品。

3、少數企業(yè)在宣傳上擴大使用效果,使用不正當經營手段,甚至生產假冒偽劣產品,給農民造成損失,降低了微生物肥料的聲譽。

4、管理不夠規(guī)范,國家雖然實行了登記證管理制度,但管理力度不夠,不少未登記的企業(yè)或產品甚至假冒劣產品還在大張旗鼓的宣傳,生產和銷售。

5、對微生物肥料的正確宣傳和引導還不夠,其好處和效果還沒有為廣大農民所接受,生物肥在全國肥料中所占的比重還不大。

6、微生物肥料本身的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還不夠,有些作用機理還說不清楚,對土壤和作物的影響還待繼續(xù)研究。

三、我國微生物肥料的發(fā)展前景

1、大力推廣使用微生物肥料,從發(fā)展持續(xù)農業(yè)、有機農業(yè)、生態(tài)農業(yè)出發(fā),從減輕農民負擔減少生產成本出發(fā),微生物肥料的應用前景廣闊,擁有巨大的潛在市場。今年北京市已經制訂了農用食品安全性強制性標準,在三年時間內逐漸減少農藥和化肥的用量,逐步使用微生物肥料代替化肥和農藥,既能增產防病,又能保證農產品的安全,這是必然的發(fā)展趨勢。這一類似的做法,相信很快會在全國實行。

2、微生物肥料和化肥的關系不是對立的關系,目前是相輔相成、相互補充的關系,化肥肥效明顯作用快,目前在農產品相對缺乏的地區(qū)還是必須的,但是隨著農產品的豐富,人們環(huán)境意識的加強,對安全農產品的需要,微生物肥和化肥會逐步此長彼消,這是一個漸進的發(fā)展過程。而且微生物肥料的生產投資少、原料可就地取材,成本低,其生態(tài)效益是化肥所不可取代的。所以,我們任為,微生物肥料的發(fā)展具有更加廣闊的前景。

3、我國微生物肥料的健康正常發(fā)展,必須各方面的共同努力。生產企業(yè)必須不斷改進生產配方,工藝,設備,提高職工素質,生產穩(wěn)定的高質量的產品。政府管理部門必須加大登記管理和打擊假冒偽劣產品的力度,創(chuàng)造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建立良好的市場秩序,政府和企業(yè)共同努力加強科普宣傳工作,科學的、事實求是的宣傳微生物肥料的作用好處,使農民逐步接受。

我國微生物肥料生產應用的問題和誤區(qū)

1.問題

我國微生物肥料雖然有了一定的發(fā)展,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在研究、生產及應用效果和開發(fā)等諸多方面仍然存在著一些明顯的不足、問題,需要盡快解決。

①基礎和應用基礎研究仍然明顯落后于生產實際,許多障礙應用效果提高的因子未能得到深入研究,多年來的這種頭重腳輕的研究格局和長期投入極低的態(tài)勢已經制約了應用發(fā)展。曾收集過150多篇報告,涉及機理的研究極少,主要是一些增產原因的分析,諸如分析了株高、株數、分蘗、苗數、粒重和百(千)粒重,少數的文獻探討了微生物肥料適合的接種劑量(顯示效果的活菌數量),個別的還測定了土著群體數量的多寡與接種必要性的關系。但真正涉及微生物肥料及產品中微生物本身,例如,它們的作用實質,產品制造過程中最佳、最合理的工藝,微生物肥料施用后在土壤和植物根部的定居、存活和數量消長,與土壤中的同類或異類微生物的競爭,以及影響微生物肥料作用發(fā)揮的其它制約因素等,研究得極少,深度也遠遠不夠。長期以來,從國家的角度極少有微生物肥料的基礎和應用基礎研究立項,不僅相關的高等院校和科研單位條件、設備落后,而且科研隊伍萎縮、老化也是一個突出問題。除此以外,極少有企業(yè)愿意出資在這方面加強研究。

②產品質量參差不齊,一些產品的構成需要改進。目前我國微生物肥料生產的產品存在較多的質量問題,諸如有效活菌含量低,雜菌率偏高,有效期短等。還有一些產品的構成表現出明顯的不合理,例如菌種的組合、產品成分組成等,有的產品組合的菌株報告有多種,實測結果不符,在與營養(yǎng)成分的搭配上或高或過低,表現出明顯的隨意性。同一類產品質量差距很大,影響了市場的開拓和農民使用的積極性。

造成產品質量問題的主要原因是研究薄弱,企業(yè)的技術素質低下和生產工藝、生產設備的不合理或相對落后,一些人的急功近利的短期行為也是一個重要原因。產品質量問題對微生物肥料行業(yè)的健康發(fā)展的制約不容低估。

③未經登記的國外產品的大量涌入。近10年來,國外的一些未經登記的微生物肥料產品通過各種途徑、關系在國內生產、推廣、銷售,有的產品故弄玄虛,號稱內含80種微生物(細菌、真菌、放線菌),有的產品其一級制劑售價30萬人民幣/噸,有的則有強烈的宗教色彩,問題較多,特別是菌種缺乏安全監(jiān)督,也不乏假冒產品,對其產生的負面影響不能忽視。

④市場上不乏偽科學或偽劣產品。微生物肥料市場較亂,多年來未能從根本上予以凈化。有的借助于不正當手段,迅速擴張,不問產品質量如何,大發(fā)轉讓財;有的是號稱產品內有神奇的“基因工程菌”,集固氮、解磷、解鉀、固碳于一身,能“取代化肥”;有的聲稱已解決非豆科固氮、結瘤難關,使用后不僅內含百余種微生物,而且此類產品可使多種非豆科作物“結瘤”;有的甚至吹噓:“非豆科植物與豆科植物之間并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經過馴化的根瘤菌菌株或固氮菌菌株,既能侵入豆科植物,也容易侵入非豆科植物(包括禾本科植物、蔬菜、花草、樹木等),與宿主共生固氮。有的長出根瘤,有的沒有明顯的根瘤”,還有的刊登非法廣告,聲稱每畝地用這種“生物肥料”500克即可滿足作物對氮、磷、鉀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需求。加上長期以來一些新聞媒體的過熱炒作,已形成了認識上和生產上的極大混亂,多次發(fā)生減產、農民投訴的事件。在市場上打假應該與扶優(yōu)同時并舉,只有扎扎實實提高微生物肥料產品質量,開發(fā)新型制劑,提高生產應用效果,扶植優(yōu)質產品才能最大限度地遏制偽科學和偽劣產品。同時,應該認真了解一直對某些產品的反復炒作的真實原因,把對微生物肥料的宣傳從天上降到地上,恢復它本來的面貌。

⑤行業(yè)管理有待進一步規(guī)范,產品標準有待強化。我國的微生物肥料生產應用過去一直沒有從國家的角度進行管理和質量監(jiān)督,也沒有國家或行業(yè)標準。雖然1994年5月頒布了我國第一個微生物肥料行業(yè)標準(NY227-94),但與微生物肥料產品的多種類極不適應,一部分產品由于進入市場時間不長,企業(yè)提出的技術指標也不盡合理,需要進行多點、多次的驗證試驗,才能確定最合理的指標,制訂出科學的產品標準。還有一些產品是新研制的,或是國外產品,已有的微生物肥料標準不能涵蓋它們,例如,光合細菌肥料、分解秸桿的微生物制劑及多種復合微生物肥料以及微生物發(fā)酵后的微生物生長調節(jié)劑類等等,需要盡快試驗、驗證,出臺新標準,以利于對這些產品的質量監(jiān)督管理。最近××部出臺了一個”煤矸石微生物肥料技術條件”的微生物肥料行業(yè)標準,在此領域中引起強烈的異議,因為該標準中既不對使用菌種做明確說明,又使用了不能說明產品質量的檢測方法。

雖然農業(yè)部于1996年開始將微生物肥料納入肥料登記的管理范疇,規(guī)定微生物肥料必須在農業(yè)部進行檢驗登記,近二年的實施中發(fā)現問題并不簡單,一是許多產品逃避質量監(jiān)督提出種種理由不進行登記,諸如知識產權、“保密”等,還有就是越權發(fā)證,多頭管理,地方保護,使一些有問題或質量不合格的產品堂而皇之地進入市場,還有就是多證申辦,使企業(yè)不堪重負等等。這些狀況不僅不利于生產和產品質量的提高,對本領域的產業(yè)化也是一個嚴重的障礙。除了上述幾方面的問題以外,對微生物肥料生產應用認識方面近幾年形成了較大的誤區(qū),其所造成的負面影響不容低估。

2.誤區(qū)

(1)如何正確認識和評價微生物肥料的作用

微生物肥料在我國究竟有無效果?我國的微生物肥料研究、應用已有幾十年的歷史,它在農業(yè)生產中確實起了重要的作用。20世紀70年代在耕作改制稻田綠肥紫云英北移過程中,新種地區(qū)種植紫云英時是否應用紫云英瘤菌肥料成為技術關鍵。接種與否差異極大,增產幅度可達數倍,原因是新栽種紫云英地區(qū)土壤中沒有相應的紫云英根瘤菌(Mesorhizobiumhuakui-i)結瘤,植物生長不良。在種植紫云英不同年數的田塊上接種試驗表明,種過1年紫云英的田塊增產60%~100%,種過2年的增產20%~60%,種過3年的增產15%~40%,種過4年以上的仍能增產10%左右。這是微生物肥料增產效果的一個范例。除了根瘤菌肥以外,其它的微生物肥料的增產幅度報道差異很大。一種情況是在嚴格的田間試驗條件下,設計合理,無論小區(qū)重復次數、排列方式、收打和統(tǒng)計等均合要求,這樣的結果令人可信。有些報道或報告則看不出試驗是如何進行的,但效果之高則令人難以置信。如有人曾報道某種微生物制劑在辣椒上經濟效益高達1∶2280~3075。往往這類微生物肥料應用面積大,但試驗研究報道卻很少。有的即便有,也只是一些簡單對比或不規(guī)范的試驗結果。在生產應用過程中一些虛假或名不副實的廣告宣傳往往幫了倒忙,例如沒有高新技術內容的冠以高新技術帽子,沒有采用生物技術的冠以基因工程手段等,有的聲稱可以取代化肥等等。另外還有一些報道的統(tǒng)計不科學,如把增產1%~2%的也列為增產效果。在試驗中應用微生物肥料未獲增產或效果不明顯的情況是經?梢杂龅降,也符合事物發(fā)展規(guī)律的,微生物肥料與其他肥料一樣,其施用效果受多種因素的制約。然而,從調查中發(fā)現這樣的結果極少有報道,有的雖然報道了卻缺乏分析(例如未見到效果與產品質量之間關系的分析)。僅看到一例關于“聯(lián)合固氮菌及種衣劑增產效果研究”的報道,結果表明“在不施肥的條件下,進行種子處理的籽粒產量,與對照相比減產27.2%~34.2%”(未見原因分析)。另外,有一個關于某種微生物制劑在湖北省應用效果聯(lián)合試驗的報道,分析了在7種作物66個點次的報道,有增有減,有的作物有效,有的作物基本無效,可惜這類報道太少。

長期以來對于微生物肥料有無作用、有多大作用一直有不同的看法,甚至反差強烈。認為微生物肥料沒有什么作用的人有的是不了解微生物肥料的作用實質,有的認為土壤中已有大量的微生物,無須再施入。他們并不了解微生物肥料是將人工選育的優(yōu)良菌株經發(fā)酵擴大,集中施行種子表面或其周圍,形成群體優(yōu)勢而發(fā)揮作用的。有人則是根據自己的試驗結果來否定所有的微生物肥料,卻未對影響試驗的條件、因素諸如產品質量、保存條件、使用的作物是否符合、方法是否正確,有無配伍禁忌等進行認真分析,即得出這樣的結論。還有一些人,則可能是出于偏見,全盤否定微生物肥料的作用或微生物肥料行業(yè);另一些人則將微生物肥料的作用無限夸大,甚至宣傳施某種“微生物肥料”一次,即可不再使用化肥或其它肥料。提出這樣看法的或在報刊上作如此宣傳的人,一方面至今沒有植物營養(yǎng)的角度去證明此種“微生物肥料”施一次即可不再施化肥的證據,另一方面也沒有用規(guī)范的田間試驗報告來證明其“取代”化肥的結果。以小麥為例,現在公認100公斤產量大致需要從土壤中帶走2.8公斤純N、1.0~1.3公斤P2O5、2.0~3.0公斤K2O。僅以這種“微生物肥料”氮素的供給分析,按其產品提供的固氮酶活性最高值計算,每畝地施入90公斤這種“微生物肥料”,假定其中的固氮微生物能存活300d,每天都按此進行固氮,根據固氮酶還原乙炔為乙烯與還原氮氣為氨的理論值3∶1,300d固定的氮素僅為3.59公斤(實際上不可能24小時都處于固氮的最高的峰值期,能量來源也是問題,固氮的去處即是否解決泌氨也是問題),還要保證固氮全部為作物吸收,而這也是根本不可能的。再有就是這種“微生物肥料”表現固氮活性要按1∶1加入葡萄糖,才能測出來,試問,每畝地施用90公斤這種“微生物肥料”難道還要同時施用90公斤葡萄糖嗎?即使這種“微生物肥料”是當代最先進的“基因工程微生物”,說施入它們即可取代化肥而得到小麥的高產量也是完全不能令人置信的。自生和聯(lián)合固氮微生物與根瘤菌相比,既無安全封閉的固氮場所(根瘤),又無固定氮素的氨同化系統(tǒng),固氮時所需能量又沒有象豆科作物那樣提供,憑什么侈談“取代化肥”呢?磷、鉀營養(yǎng)的供應就無須再去計算了。這種“微生物肥料”的說明還大談什么“解磷基因”、“解鉀基因”,顯得十分荒唐可笑。還有一種“微生物肥料”在一家大報上大登廣告,聲稱“×××時代來了”,宣稱每畝地施用500克這種產品,即可向作物提供充足的氮、磷、鉀和微量元素,帶有明顯的誤導性。無論是一概否定或是無限夸大微生物肥料的作用,也無論是把微生物肥料神秘化,人為地罩上一層神秘光環(huán)都是不科學的,反科學的。即不利于微生物肥料的健康發(fā)展,也會敗壞微生物肥料的聲譽,造成欺騙農民,給偽劣產品、偽科學以可乘之機的后果。(2)如何認識固氮微生物肥料與固氮酶活性

當前不少媒體宣傳上反復宣傳什么“有固氮活性即等于固氮微生物有肥效”或“有無固氮酶活性是某種固氮微生物肥料有無肥效的關鍵”,這實際是把固氮酶活性與固氮微生物肥料的肥效兩個概念混為一談,造成了混亂。眾所周知,固氮酶是固氮微生物中特有的一種多功能還原酶,能催化還原多種末端帶有NN、NO、NC或CC三重鍵的小分子化合物,也是它將氮氣還原為氨的基礎。利用這種反應,將固氮酶還原乙炔為乙烯,換算成固定的氮,此反應就是通常所說的乙炔還原(ARA)方法固氮酶活性測定的原理。測定是用氣相色譜議進行的,其優(yōu)點是靈敏度高,便于操作,用這個方法結合15N同位素示蹤,生物化學和遺傳學技術,使得新發(fā)現能進行固氮作用的微生物種類大大增加,現已明確至少包括固氮菌科、芽胞桿菌科、棒狀桿菌科等14個科的數百種細菌都能夠進行固氮作用,能測出固氮酶活性,但并非這數百種細菌都能作微生物肥料。同時,經過若干年的實踐也發(fā)現,乙炔還原技術的高靈敏性帶來測定過程中干擾的因素太多,測定結果僅是固氮微生物進行固氮作用的瞬間值,用乙炔還原量換算固氮量是不準確的。要全面準確計算固氮量還必須進行其它試驗,甚至包括設置合理的對照。近年出現的一些“測定報告”,既未與公認的固氮活性高的樣品(如豆科根瘤)為對照,甚至都未設土樣對照,測定時卻要加入葡萄糖,溫育幾天后再測定,測出的結果乙烯峰放大,出現了假象,卻要下一個該產品有“較高的固氮活性”有的甚至延伸為該產品“是一種好的固氮微生物肥料”,這難道是負責任的、科學的態(tài)度嗎?有人以這種測定技術作為產品質量的檢測指標,同樣是荒唐的?上,至今這個問題仍然被少數人利用。

(3)其它認識上的誤區(qū)

①微生物肥料是“新生事物”。不是。我國的微生物肥料研究、生產和應用已有近50年的歷史,其間已經歷了三次大的反復,經驗和教訓十分值得汲取。

②“有用”就是“合格產品”。農民用了就是“合格證”。不一定。要分清“有用”是誰的“用”,是產品內活的有效菌的作用還是產品中各種添加劑(化肥、有機肥、其它增效劑)的作用,抑或是二者作用的迭加要分清。是真正的微生物肥料還是打著“微生物肥料”旗號賣高價坑農的產品。

③試驗應用報告證明“有效”。不能一概而論。給你看的都是增產的,不增產的報告可能收了起來。不規(guī)范的田間試驗常可產生誤導,尤其是一些施用量大的復合類微生物肥料(現在連施用量少的也能作假)田間試驗不設基質對照(不加微生物的部分)而僅與空白對照比會造成假象。

④菌種復合的隨意性。并非是產品中使用的菌種愈多愈好,更不見得是制品中加入名稱與氮、磷、鉀有關的微生物,就為作物解決了氮、磷、鉀元素供應。科學、合理的組合是要做深入研究的。一種產品中加入幾十種微生物還有一個繁殖速度快、慢,抗逆性能差異、爭奪養(yǎng)分、爭奪空間的問題,繁殖量少的菌種如何在土壤中起作用?生產企業(yè)隨便花錢去買一個菌種就去生產產品也同樣是不可取的。

⑤某種“選擇”培養(yǎng)基上長出的菌落就是某種微生物。不對!斑x擇”培養(yǎng)基僅是對某類微生物的生長條件相對好一些,使該類微生物生長好一些,其它雜菌同樣可以生長,有的雜菌甚至生長得十分茂盛。由此可見正確的檢測方法、手段和微生物種類的識別十分重要。不規(guī)范的檢測可以得出不正確的結果,以此出具的報告更有害。最近?煽吹揭恍┢髽I(yè)拿來的這種很不規(guī)范的,在某種“選擇培養(yǎng)基”上把所有出現的菌落不問青紅皂白都數在內的“檢測報告”。

⑥如何看待“名人效應”、“專利技術”和各種“金獎”馳名商標。值得逐一分析,更不可以此作為依據。許多名人、領導并不一定是這一行的專家,也不一定真正了解情況。專利技術也并不一定能與優(yōu)質、高效劃等號。有的“金獎”花錢就能買到,一些證書也可能是假的。最好的辦法是找主管部門和這一行的專家咨詢、請教。對計劃引進某些項目,擬合作生產某產品或擬在本地推廣某產品的部門、單位和投資者的忠告是:第一咨詢,第二調查或做必要的規(guī)范的田間試驗或實地考察,對一些故弄玄虛的,神秘得不得了的項目或產品,尤其要警惕。第三要論證,要找這一行公正、品德好、實事求是講科學的專家進行面對面的、背靠背的論證,讓技術持有人去答辯。第四要公證,簽訂合同要去公證,合同中要寫明雙方的責任、權利、義務,發(fā)生被欺詐時如何通過法律來保護自己或企業(yè)的合法權益,謹防上當。

⑦“讓市場去選擇”,“管理就是管、卡、壓”。不對。市場不是萬能的。微生物肥料的技術市場發(fā)育不健全,產品市場的管理剛剛起步,產品的商品化程度還不高,加上基礎和應用基礎研究薄弱、萎縮,急功近利式的應用以及過去管理滯后和偽科學以及產品良莠不齊,坑農、坑害國家的事已到了非管不可的地步。何況市場經濟和必要的法制管理并不矛盾。假酒、假種子、假苗木、假肥料帶來的危害難道還小嗎?持這種觀點的人為什么不站在廣大農民立場去替農民設身處地想一想呢?

⑧非豆科結瘤固氮出現了舉國震驚、舉世震驚的突破,此項技術已進入“產業(yè)化”,“轉化為現實生產力。”都沒有。這里首先應排除的是并非自然界已存在的在馬桑、榿木、楊梅等非豆科樹木上由固氮放線菌(Frankiaspp.)的結瘤和固氮,也不是指由某些根瘤菌在榆科木麻黃(Prasponia)上的結瘤和固氮,這里指的是禾本科的結瘤、固氮,目前全世界都處在研究和探索階段,雖然用植物激素、酶解等方法,把固氮生物導入非豆科植物中去,有了一些進展,但所謂其”威力比原子彈還大”的非豆科結瘤和固氮并未解決,還沒有實質性進展,離實用距離更大。眾所周知,要建立固氮微生物與禾本科的真正共生固氮,至少有侵染識別、固氮的能量供應和固氮時的控氧機制三大關沒有突破,有的問題甚至還很不了解,距離“震驚”還遠得很。一個重大的科學命題必須要能經得起檢驗、重復,不是靠先聲奪人的宣傳來實現的,科學就是科學,科學不是魔術。過去一些人已經制造過諸如水變油一類的科學神話。為什么對于重大的科學技術問題不能采取謹慎、科學,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讓真正的實踐去檢驗一下呢?

⑨“因為有知識產權問題,所以才不去登記!鄙衩鼗且恍┯袉栴}的產品或某些偽科學慣用的手法。微生物肥料產品的檢驗登記是農業(yè)部作為主管部門對肥料、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土壤調理劑等產品進行管理的一個方面,這項管理已經進行了10年,對于規(guī)范市場行為、監(jiān)督產品質量、保護農民利益和企業(yè)的合法權益起了積極作用,實踐證明是行之有效的。有關的質量檢驗部門在受理登記時有保守企業(yè)技術機密的責任和義務,并有相應的公正性聲明和承諾,如有違反,將承擔經濟和法律的責任。就微生物肥料而言,參照國外的做法和國內的經驗教訓,對于生產微生物肥料使用的菌種不僅要求如實申報菌種的名稱(拉丁文,種名)外,除了公認的非病原菌(如根瘤菌)種還必須在國內指定的部門做急性毒理試驗,有些菌種還需要做必要的是否為病原菌的鑒定,這完全是為了防止對人、畜禽、植物有害的病原流入或擴散的需要。任何以“知識產權”為由,拒不辦理登記是站不住腳的,何況如果使用的生產菌種需要保護,可以申請專利,完全可以得到保護。退一步說,如果有人侵犯了企業(yè)的知識產權,依法保護自己企業(yè)的合法權益也是完全能做到的。至于企業(yè)生產時的真正的技術機密,質檢部門在受理申請時既不要求填報,也不向企業(yè)了解。如要求企業(yè)說明時,企業(yè)完全可以拒絕。

⑩“之所以沒有用純菌種生產是讓微生物從自然界來又回到自然界去,是用優(yōu)勝汰劣的原則,敞口培養(yǎng)后留下的都是生活力強的微生物”。既不科學,又無根據。自然界的微生物種類千千萬萬,每個種類繁殖速度都不一樣,對自然界不良環(huán)境的抵抗力都不相同。自然環(huán)境中的許多雜菌常常生活力強,但并非是人類需要的,有的甚至是有害的。提倡“雜菌無害論”的人至少是無知。微生物肥料生產使用的菌種是通過分離、純化、篩選、鑒定、試驗后確定的,用于農業(yè)生產是需要有一定的數量,更需要一定的純度才能在作物根際發(fā)揮作用,何況敞口培養(yǎng)后至少每批產品的微生物種類不可能是相同的,有什么證據證明敞口培養(yǎng)留下的是你的有效微生物?留下來的是你認定的生活能力強的微生物?如果連原始的純菌種都沒有,這樣的產品質量如何控制,作用又如何保證?這是最普通的微生物學常識!

友情提示:本文中關于《微生物肥料現狀及頒布的標準》給出的范例僅供您參考拓展思維使用,微生物肥料現狀及頒布的標準:該篇文章建議您自主創(chuàng)作。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


微生物肥料現狀及頒布的標準》由互聯(lián)網用戶整理提供,轉載分享請保留原作者信息,謝謝!
鏈接地址:http://m.taixiivf.com/gongwen/557280.html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