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團理論教研年度工作總結
共青團理論教研部(團校)201*年度工作總結
一年來,共青團理論教研部(團校)在校(院)、團省委的正確領導下,以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五中、六中全會精神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fā)展觀,以校院“四型一流”戰(zhàn)略思想為指引,堅持以教學為中心、以科研為基礎、以優(yōu)化管理為手段,著力加強自身建設,各項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績,現(xiàn)將全年工作總結如下。
一、突出抓好三類教學,圓滿完成各項教學任務教學是部門的中心工作,必須擺在突出的位。我們堅持以出精品、上檔次、全力以赴,主要抓好了“三項教學”工作。一是抓好研究生班教學?茖W安排201*級、201*級社會管理專業(yè)研究生班課程,嚴格按課表上課,較好完成了201*級29門課程,201*級10門課程的教學任務。二是落實縣級團委書記培訓班教學。9月5日至28日,舉辦了201*年全省縣級團委書記培訓班,緊密結合縣級共青團工作實際,開設了相關課程,并邀請團省委副書記陳雪楚授課。三是完成學校安排的主體班教學。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教職人員認真做好學校安排的主體班教學工作。通過抓好“三項教學”工作,學生、學員的理論水平逐步提高,專業(yè)素養(yǎng)得以提升,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能力不斷增強。
二、大力改革培訓模式,團干教育實現(xiàn)新的突破
我們按照團省委的要求,進行了團干培訓教育改革,提高培訓質量,完善培養(yǎng)模式。一是在分管校(院)領導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下,我們積極主動向省委組織部干教處匯報、溝通和協(xié)調,實現(xiàn)了全省團干培訓第一次納入省委組織部調訓計劃。二是積極探索“測”(培訓前測試、培訓后測試)“講(講理論、講省情、講知識)、研(專題研討、課題研究、專題調研)、選(自主選學、專題選聽、技能選修)、察(異地教學察團情、現(xiàn)場教學察省情、體驗教學察民情)、練(黨性鍛煉、模擬演練、拓展訓練)”六個環(huán)節(jié)的團干培訓新模式。三是大力改革培訓內容,按照分級別、分類別、分系統(tǒng)的原則科學設培訓課程。建立了團縣委書記培訓班、鄉(xiāng)鎮(zhèn)團委書記辦、企業(yè)團干培訓班、高校團干培訓班、基層團干培訓班、大學生村官團干培訓班等多元化的培訓課程體系。四是建立和完善集體備課、相互聽課、相互評課、相互交流制度,做到教學相長、學學相長,催生團干教育培訓名師名課。
三、繼續(xù)堅持特色辦學,研究生培養(yǎng)取得突出成績繼續(xù)創(chuàng)新辦學機制,堅持學用一致原則,堅持研究生學歷教育與素質能力教育相結合、與公開選拔領導干部和公務員考試相結合的辦學模式,對研究生實行培養(yǎng)管理模式:每日一說,提高口頭表達能力;每周一文,提高寫作能力;每半個月一次講座,提高綜合素質能力;每月一次模擬考試,提高知識水平和應試能
力;每學期寫一篇學術論文,提高專業(yè)研究能力。通過“五個一”培養(yǎng)管理模式后,一些學生從當初的上臺臉紅心跳、不敢開口到之后的上臺鎮(zhèn)定自如、口若懸河,從開始的不懂如何構思、不知章法到后來的文章主題突出、結構完整,學生的口才、寫作、綜合、應試、研究等能力明顯提高。尤其是部分學生在各種考試中嶄露頭角,在公選考試中2人入圍,在公務員國考中2人入圍,在省考中3人入圍,歐陽文昌、文志斌通過公選考試從一般干部成為副科干部,鄺孔林、盧旭輝、陳翔等3人成功考取了公務員。可見,“五個一”培養(yǎng)管理模式,是適應社會需求、市場需求、青年需求的研究生辦學模式,是一種成功的辦學模式。
四、積極開展主題活動,學生素質能力明顯增強
抓好班級管理,既要重教學,更要抓活動,以活動促教學,以教學帶活動,讓活動與教學相互促進、相得益彰,“三類活動”成為班級管理的“重頭戲”。首先,大力開展班級文體活動。201*級研究生班組織開展了“我的班級我的家”主題班會、演唱大比拼、登山賽、籃球賽、朗誦賽等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201*級研究生班通過演說競選班干部,團干培訓班通過籃球賽與其他班級增進友誼。其次,深入開展調研和體驗活動。5月份,副教授陳志輝帶領201*級研究生班全體學生前往岳麓區(qū)陽明山莊開展社區(qū)工作調研活動,與街道、社區(qū)領導進行了座談。此外,該班學生還到湖南農校農家樂、寧鄉(xiāng)紫龍灣溫泉進行了實踐體驗。
第三,積極參加校(院)舉辦的各類活動。為慶祝建黨90周年和建校60周年,校(院)舉行了多種慶;顒樱瑓⒓有#ㄔ海┲R競賽、演講賽、文藝演出等活動的師生達8人次,研究生鄧迎春在“先鋒問答”知識搶答賽中獲三等獎。通過舉辦和參加各類活動,既加強了班級管理,又提升了學生素質,還增強了凝聚力、感召力、戰(zhàn)斗力和競爭力。
五、深入基層調查研究,竭誠服務團委中心工作
團校是研究青年與團工作的主要研究機構,是團委的思想庫和智囊團,開展青年與共青團工作研究是重要職責。為了深入了解全省青年群眾工作現(xiàn)狀,總結青年群眾工作經驗,為團省委決策提供理論支持,受共青團湖南省委委托,省團校教職工就“如何構建青年群眾工作長效機制”這一課題深入基層開展扎實的調查研究。201*年8月份,分2個組到6個地級市和近20個縣(市)、區(qū)進行調研。第一組由省團校校長艾理生帶隊,到衡陽、郴州、永州調研;第二組由省團校副校長劉光輝帶隊,到婁底、邵陽、懷化調研。同時,深入縣級團委書記培訓班、201*級研究生班進行專題座談調研。調研結束后,認真撰寫調研報告,并召開了8次座談會討論修改調研報告,并于9月下旬將調研報告報送團省委,得到團省委領導的高度評價,充分發(fā)揮了團校在青年研究、共青團工作究研中的主力軍作用。
六、切實加強自身建設,全力提高整體工作水平
“打鐵還須本身硬”。要做好各項工作,必須不斷加強自身建設,提升全體人員的工作能力和水平,為此,著重抓好了“三項建設”。一是抓好思想建設。深入開展創(chuàng)先爭優(yōu)活動,認真學習貫徹胡錦濤同志建黨90周年講話精神,積極響應向陳超英同志學習的號召,大力營造學先進、爭先進、趕先進的濃厚氛圍,努力提高政治思想水平。二是抓好作風建設。按照校(院)要求和團校實際,切實加強思想作風、工作作風、學習作風、生活作風等建設。三是抓好能力建設。5月份,鄧志強老師參加了校(院)第九次教學比賽。9月份,省團校校長艾理生赴澳門參加中國葡萄牙青年經濟合作論壇、應邀赴香港參加“201*博鰲青年論壇”,并與鄧志強老師赴上海參加了“第七屆中國青少年發(fā)展論壇”。通過外學經驗、內強素質,努力增強教學、科
201*年12月18日
擴展閱讀:思想政治理論教研部201*年度工作總結
思想政治理論教研部201*年度
工作總結
201*年,學院思想政治理論教研部成立近一年來在院黨委的領導下,圍繞學院中心工作,充分調動大家的積極性,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十七大、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貫徹落實科學發(fā)展觀,緊緊圍繞中央16號文件精神,扎實、穩(wěn)步推進各項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基礎建設
硬件建設:今年一月份正式成立思想政治理論教研部,在院領導的幫助下解決了辦公地點、基本辦公設施等方面問題。
軟件建設:思想政治理論教研部人員較少,工作量較大。成立后,從零開始,首先進行了人員分工,制定了崗位責任和管理制度,并以極高的熱情馬上投入了工作。
二、教學管理
按照教育部規(guī)定,思想政治理論教研部對《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形勢與政策》、《心理健康》和《職業(yè)發(fā)展與就業(yè)指導》等五門課程進行教學管理。本年度共完成201*級、201*級等201*級總計5116課時的教學任務。由于管理的五門課程對任職教師分別有不同的要求,所以師資不足的情況下,克服困難,較好的完成了教學任務,獲得了學生的好評。
與教務處建立全面對接的工作關系,定期參與學校教學管理系統(tǒng)的工作會議,制定措施、目標,保證日常教學管理工作的有序開展。
思想政治理論教研部堅持每周二的例會制度,開展業(yè)務學習,教學探討,明確工作任務和目標,強調聽課,定期檢查教案、教學進度表和聽課記錄,并針對寫教學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提出建議,探討教法、優(yōu)化教學過程,不斷進步提高。
《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形勢與政策》、《心理健康》、《職業(yè)發(fā)展與就業(yè)指導》等五門課程的部分內容重合,但在教育學生的角度各有側重,為提高教學效果,避免出現(xiàn)教師重復授課、學生聽課疲勞現(xiàn)象,思想政治理論教研部根據(jù)每一門課程的特點對課程進行了整合,對任課教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教科研管理
思想政治理論教研部雖然僅成立不到一年,但對教科研工作嚴抓不放,重視程度較高。圍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考試方式等方面進行教學改革。
以抓好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新課程設置調整為契機,進一步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研究與建設,切實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
思想政治理論教研部負責的科研課題《高職院校大學生職業(yè)發(fā)展與就業(yè)指導課程改革的研究》被批準為省重點規(guī)劃課題。同時,本
年度內思想政治理論教研部教師共編寫出版教材2部,發(fā)表論文3
篇,省級交流論文2篇。
四、平臺建設
近年來,學院在多年教育教學實踐基礎上,探索出一整套適應于新時期商貿旅游人才培養(yǎng)規(guī)律的特色性、創(chuàng)新型人才培養(yǎng)體系,提出了道德養(yǎng)成平臺、基礎教育平臺和職業(yè)發(fā)展平臺等三個平臺的建設,思想政治理論教研部成立后,根據(jù)思想政治理論教研部的工作內容和特點,在院領導的支持下,從道德養(yǎng)成平臺的建設方向、受教對象、施教預期、施教方式、施教途徑與措施、施教內容、施教主體、施教時間、考核形式、考核(管理)部門等方面完善了道德養(yǎng)成平臺(草案)的具體內容,并由學院黨委副書記林占生代表學院在首屆全國青少年道德培養(yǎng)論壇上進行了交流,并獲得與會專家較高的評價,目前,待學院領導批準后予以試點工作。
五、基地建設
201*年5月,在思想政治理論教研部的努力下,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將我院設立為“全國青少年道德培養(yǎng)實驗基地”,并正式掛牌。同時,聘請我院黨委書記唐子江為“青少年道德培養(yǎng)導師”。
在本年度,思想政治理論教研部的各位教師還走訪了許多單位進行社會調研,并且與一些單位達成了共建實踐基地的意向,以便組織學生進行社會實踐。
六、評估檢查
201*年4月,思想政治理論教研部接到了省教育廳關于對全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專項檢查的通知,由于思想政治理論教研部剛剛建立,圍繞這一重點工作和艱巨任務,在時間緊、任務重、硬件缺、材料無的實際情況下,思想政治理論教研部全體同志克服重重困
難,統(tǒng)一思想,提高認識,積極創(chuàng)新,勇挑重擔。認真、按時、高質量地完成了各項任務。
思想政治理論教研部認真總結學院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經驗,教研部創(chuàng)造性完成了人才評估項目自檢報告和匯報材料,完成了德育工作評估總結。由于準備充分,針對性強,受到專家組的高度贊賞,圓滿地通過了評估檢查,為學院的發(fā)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七、傳播理論
為深入學習貫徹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推進校園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提高師生對全會精神的理解和認識,在201*年11月29日,由思想政治理論教研部牽頭,在宣傳部、團委、學工部配合下組織了一場學習貫徹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報告會。思想政治理論教研部作了題為“中共中央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解讀”的報告。
八、調查問卷
為全面促進我院學風建設,切實提高大學生基本素質,進一步加強對廣大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和科學文化素質的建設,牢固樹立科學的發(fā)展觀、人生觀與價值觀,使大學生各個方面的素質趨于系統(tǒng)化的轉變、過渡并使之定型。思想政治理論教研部在全院開展了以“大學生基本素質”為主題的調研活動,活動以問卷方式進行,共發(fā)放問卷1000份,收回978份,回收率98%,對目前我院新生基本素質現(xiàn)狀作出初步分析,并對我院學生的教育提出了切實可行意見和建議。
九、德育評優(yōu)
為了加強我院德育工作,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精神,總結推廣我院德育工作先進經驗,思想政治理論教研部制定了相關文件,并受院黨委的委托,開展了全院評選201*年度院德育工作先進班集體、優(yōu)秀德育工作者、優(yōu)秀輔導員活動。
十、不足之處
1.教師通過學習,既可以獲得知識,又能夠拓寬視野,理論水平會大幅度提高,為今后的教學和科研工作提供了新的平臺。但受經費影響,我部的教師培訓、交流和考察工作還不能得以解決。在下一個年度,我部將把此項工作作為重點。
2.受學院教學條件的限制,多媒體教室不足,并且不能夠保障正常教學,教師和學生意見很大,影響了教學效果。在下學期我部會繼續(xù)與相關部門溝通協(xié)調,以提高教學效率。
3.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體系尚不完善,我部將以此為切入點,切實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長效機制研究與建設。進一步完善大學生思想政治研究的機構與職能建設,配備隊伍,明確職能,盡快獨立運行。進一步明確各部門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職責,構建黨政、工團齊抓共管的良好格局和科學機制。建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黨政聯(lián)席會議制度、部門例會制度、工作督查制度等,確保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各項工作落實到位。
思想政治理論教研部201*年12月23日
友情提示:本文中關于《共青團理論教研年度工作總結》給出的范例僅供您參考拓展思維使用,共青團理論教研年度工作總結:該篇文章建議您自主創(chuàng)作。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