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教育活動總結
感恩教育活動總結
平原縣王鳳樓鎮(zhèn)教管會
201*年10月,平原縣教育局下發(fā)了《關于在全縣中小學開展感恩教育活動的通知》,接到通知后王鳳樓鎮(zhèn)教管會立刻行動起來,積極準備、認真布置,在全鎮(zhèn)范圍內開展了為期兩個月的感恩教育活動,目前活動已告一段落,現(xiàn)將活動情況總結如下:一、指導思想
感恩是一種文明,感恩是一種品德,更是一種責任。感恩應是社會上每個人都應該有的基本道德準則,是做人的起碼的修養(yǎng),也是人之常情。對于今天的廣大青少年來說,感恩意識絕不是簡單的回報父母養(yǎng)育之恩,它更是一種責任意識、自立意識、自尊意識和健全人格的體現(xiàn)。為了讓廣大隊員心懷一顆感恩的心,積極地面對生活,學校少先大隊組織隊員們開展了一系列感恩主題教育活動,讓隊員在活動中有所認識,有所感悟,有所啟迪。
二、活動主題:感恩我們的父母,感恩我們的老師、感恩我們的朋友、感恩我們的祖國,感恩身邊所有的人。三、具體活動過程
宣傳動員階段:(201*年10月25-10月30日)
為了讓同學們提高對感恩活動的認識,鎮(zhèn)教管會制定了詳細的活動方案,并積極安排布署。首先大隊輔導員老師利用間操時間,向全體隊員宣讀《感恩教育倡議書》,發(fā)動全體隊員積極參與到活動中來,讓每一個都將感恩放在心中。在周一升旗儀式,由低年級的小同學慷慨激昂地進行了《學會感恩,學會珍惜》主題演講,引起同學們的共鳴。各中隊以“感恩”為主題布置了宣傳墻報,張貼《感恩教育活動倡議書》,營造了濃濃地校園感恩氛圍。同學們還自己創(chuàng)作感恩提示語,工整的書寫在黑板上,時刻提醒同學們,“珍惜身邊每一愛我的人,去做愛每一個人的人”。
《感恩的心》是學校紅領巾廣播站時常播放的歌曲,《感恩的心》手語操是學校主打活動項目,同學們必會的項目,高年級的同學還自發(fā)地到對口支援的一年中隊中,教小同學做手語操,同學們在優(yōu)美的旋律中,感受真誠,在舞動的節(jié)奏中,感會世間的美好,體會感恩。全面實施階段:(201*年11月1日-12月10日)1、傾聽感恩演講,感受心靈碰撞
201*年11月,在縣教育局的統(tǒng)一組織協(xié)調下,國家關工委支學助教辦公室的講師團來我縣各學校開展感恩演講,我們利用這一難得的契機進行了事先充分的動員和發(fā)動,要求每一名學生及其家長都要親到現(xiàn)場聽會。演講進行的十分成功,許許多多的家長和學生在演講進行中淚流不止,兩個多小時的演講,讓在場的每一個人都感動不已,會后紛紛表示:沒有聽這次演講真的不知道我們的生活中還要感謝這么多的人!還有這么多的人在默默地幫助和愛著我們。2、開展征文活動。
針對演講會的情況,我鎮(zhèn)趁熱打鐵,要求學生每人寫一篇“親情信”。在教育局和通信公司的支持下,學校德育處積極籌備,特組織4--6年學生給父母及對自己有幫助的人寫一信感恩信。參考題目:《我的父親母親》、《寫給爸爸(媽媽)的話》、《老師我想對您說》《父母的手》、《還給父母一個吻》、《我和爸爸媽媽在一起》、《父母的相冊》等。同學們參與的熱情高漲,將自己的心里話用書信向父母、親人、朋友盡情表達,參加比賽的同學就有1228人次。學校收到父母的反饋:孩子的信讓他們很感動,也讓他們意識到孩子長大了,懂事了,知道關心父母了。有的還認識到自己教育方法上有缺欠,及時與班主任取得了聯(lián)系。這次活動,讓父母與孩子、老師與學生的心更加貼近了,讓同學們學會了珍惜,學會了將心中的愛表達出來。3、要求各學校向全體學生布置愛心家庭作業(yè)。
(a)送父母一句溫馨的祝福;(b)給父母講一個開心的故事;(c)給父母過生日,贈送親手制作的禮物。(d)給父母捶捶背、打一盆水,洗一洗腳;(e)我為家里做四件家務:打掃衛(wèi)生、疊被、洗碗、洗衣物。由學生自主完成,以日記的形式向老師匯報效果。點滴的行為,彰顯出愛心的傳遞,孩子的一句問候,一次親昵都會讓父母的心感動。在愛與愛碰撞的時候,閃現(xiàn)出的火花,也會讓孩子看到、體會到施予愛比接受愛更讓人心動,滋味更加美妙。4、結合年齡特點,號召各班級舉行主題班會:一、二年級“讓我們都懷有一顆感恩的心”,三、四年級“學會感恩”,
五、六年級“算算親情賬,感知父母恩”
5、在紅領巾廣播站中相續(xù)播出"二十四孝"故事。讓同學們了解傳統(tǒng)美德,并對照自身,檢驗不足將孝敬父母的美德發(fā)揚光大總之,感恩的主題是永恒的,作為祖國的下一代培育者的我們,肩負著重擔。新時代不僅需要技術人才,社會更需要懂得感恩、懂得合作、懂得生活的素質人才,就讓我們一起努力,讓每一孩子都懷有一顆感恩的心,積極地去面對生活,讓人文的光彩照亮校園,讓真情充溢在師生之間、生生之間,讓可愛的校園奏響和諧的強音!
擴展閱讀:感恩教育總結
感恩教育活動總結
“感恩”是一種生活態(tài)度,是一種品德,是一片肺腑之言,如果人與人之間缺乏感恩之心,必然會導致人際關系的冷淡,所以,每個人都應該學會“感恩”,這對于學生來說尤其重要。學生現(xiàn)在都是家庭的中心,平時只知有自己,不知愛別人。所以,學生要學會“感恩”,其實就是要讓學生懂得尊重他人。對他人的幫助時時懷有感激之心,讓學生知道每個人都在享受著別人通過付出給自己帶來的快樂的生活。一、活動目的:
1、通過“感恩”系列教育活動,使學生進一步理解父母的“不容易”,體會父母的辛勞,培養(yǎng)學生一棵感恩父母的心。用自己的具體行動去感謝父母。2、通過“感恩”系列教育活動,使學生學會關心身邊的人和環(huán)境,學生做一名好學生好公民。
3、通過“感恩”系列教育活動,使學生人的一生中應該感謝的不只是母親還有很多人。父親、老師、朋友、同學、親友、陌生人等等。正是由于有了這些人的付出的愛心,學生的世界才變得如此溫馨和美麗。
感恩是一種情懷。你有一顆感恩的心,你會快快樂樂的感受學習,體驗生活;你有一顆感恩的心,你會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你有一顆感恩的心,你會感受到父母對你的感情、老師對你的恩情、朋友對你的友情;你有一顆感恩的心,你會對你所遇到的一切都抱著感激的態(tài)度,這樣的態(tài)度會使你消除怨氣。怎樣使學生體驗這種情懷,形成這樣一種品德呢?本學期我校利用幾個節(jié)日活動為基點,通過展開全校性活動讓學生體驗感恩、實踐感恩。二、活動過程
(一)節(jié)日巧安排、實踐學感恩1、愛父母,重行動
西方的父親節(jié)和母親節(jié)觀念在商家的推波助瀾中進入學生的視線,我校大隊部緊跟時代思潮,分別在這兩個節(jié)日組織學生感恩父母。此活動由各中隊具體負責,建議每一位學生在節(jié)日為父母分別做一次家務,由此讓學生體會父母辛勞,學會關心、理解父母;增強與父母的交流,培養(yǎng)家庭責任感,學生學會為家庭付出;學生感悟生活的美。
此外,學校還組織了黑板報評比,利用主題班會,宣傳長廊等形式,在學生中宣傳、討論感恩思想。
(二)結合學科教學,深化感恩活動1、“感恩”活動倡議
學生干部廣泛征求同學意見,編制感恩倡議。內容是:學生從感恩父母開始,學會關心、理解父母;培養(yǎng)家庭責任感;學會關心身邊的人和環(huán)境,學生做一名好學生好公民。我校在升旗儀式中,同學發(fā)出活動倡議,以次拉開了本學期感恩教育活動的帷幕。2、“感恩”征文大賽
在實踐活動中,學生已積累了較多的感恩實踐,僅僅是參與活動,是否能使學生的感恩行為更長久呢?他律的行為轉化為自律的行為必須經過行為主體的反復實踐和反復思考,所以要求各班舉行征文比賽,并將比賽中涌現(xiàn)的好文章推薦參加學校的征文大賽。無論是班級層面還是學校層面,語文老師個個投入,為本次大賽挑選出優(yōu)秀文章。更為重要的是,語文教師在班級層面的征文輔導中,深化、引導了學生的思想,讓學生感悟到感恩思想的美和力量,為感恩教育活動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三、活動效果和思索
經過系列活動的開展,學生進一步懂得了“感恩”不僅是一種情感,更是一種人生境界的體現(xiàn)。一個人對社會、對父母、對親朋好友,要永存感恩之情,永懷感恩之心,才能從各個方面獲得更大的情感回報。
在母親節(jié)、父親節(jié)開展的“為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這個環(huán)節(jié),學生了解到父母從來沒有的開心和欣慰,因為,父母收到了以前從來沒有得到的禮物,學生懂得為家人分擔家庭的責任,學生懂得孝順父母了,學生懂得改變自己身上不良行為習慣了。父母都希望學生以后能來跟他們進行溝通。是�。∥覀兿M麑W生不應該只在每年一次的母親節(jié)、父親節(jié)才給予父母一次開心、快樂和欣慰,學生應該時時刻刻懷著感恩之情,時刻牢記著長輩給予的親情、老師給予的關愛之情和朋友給予的友情。
在征文活動這一環(huán)節(jié),學生體悟到來自父母慷慨無私的愛,知道父母給他們的各種愛背后,原來都隱藏著那么多的辛酸。從而樹立了學生的責任意識、自立意識,同時克服奢侈、攀比、享樂等毛病。
在全社會踐行“八榮八恥”的熱潮中,我校不忘教育學生學會感恩、懂得感知、完善自我,成為構建和諧校園的一大重要舉措�!案卸鳌毕盗薪逃顒尤〉昧己玫男Ч�。
201*年6月10日
友情提示:本文中關于《感恩教育活動總結》給出的范例僅供您參考拓展思維使用,感恩教育活動總結:該篇文章建議您自主創(chuàng)作。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
公文素材庫友情提示:本網(wǎng)站所有內容為共享上傳提供,不涉及任何商業(yè)利益,本站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Copyright © m.taixiivf.com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共享時代 共享你我他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