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教學反思
豐富的資源最快的更新優(yōu)質的服務誠信的運作
高中語文教學反思
試談如何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榕江一中語文組石慶慧
愛因斯坦曾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心理學家也告訴我們:學習興趣是構成學習動機中最現(xiàn)實、最活躍的成分。我國古代偉大教育家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睂W生只有“好之”、“樂之”,才能有高漲的學習熱情和強烈的求知欲望,才能以學為樂,欲罷不能。前蘇聯(lián)教育家斯卡特金認為:教育效果取決于學生的學習興趣?梢,學生有沒有學習興趣,直接關系到教學效果的好壞。
語文在高考中的作用是舉足輕重的,在生活、工作中的作用更為重要。然而長期以來,語文這門學科卻始終沒有得到學生、家長的重視。有資料調(diào)查表明:許多學生對文學感興趣,對語文一般,而對語文課則不感興趣。而且許多學生,讀書的時間越久,語文學習的熱情越低,尤其是到了高三,更是輕視語文學習,表現(xiàn)出種種消極心理。在帶過一屆學生之后,尤其是與高三學生經(jīng)歷了高考奮戰(zhàn)之后,我對高中語文教學進行了一翻思考,對學生學習語文的消極心理及成因作一些分析,并試圖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首先,有的學生不能正確認識語文學科的特點。語文學科的教學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而這些能力的提高需要我們一個一個詞語的積累、一篇一篇文章的閱讀、一次一次說話的練習、一個一個片斷的寫作,就像砌房子一樣,一塊石頭、一個磚頭、一抹水泥、一張瓦片、一顆釘子、一根木條,你就得一點一滴的壘和砌,嫌麻煩就不行。而有些學生對語文學科的這一特點缺乏充分的認識,認為上課聽聽、課后做做練習就可以提高,從不注意觀察生活,從不讀課外讀物,從不多寫一篇文章。抱著這樣的認識學習語文,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較之其它學科,高考語文更側重于能力的考查,而能力的高下是綜合素質的表現(xiàn),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奏效的,這就是所說的“漸進性”。語文學習往往會出現(xiàn)花了一些時間而看不出成效的現(xiàn)象,但是只要能堅持不懈,付出定有回報。有些學生的功利心太強,一旦努力沒有效果,馬上就打退堂鼓,破罐子破摔,自暴自棄,殊不知一旦拋開語文不學,或不能堅持不懈地學習,很快就會看出退步來,所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就是這個道理。還有的學生不能認識課內(nèi)和課外的關系。近幾年來,為有利于對考生能力的測試和人才的選拔,高考命題材料幾乎全部取自課外,有些教師和學生便產(chǎn)生了一種錯覺,課本對高考已經(jīng)沒有作用,于是,本來就有投機心理的學生對復習資料倍加青睞,卻把語文課本束之高閣。殊不知,“教材是個例子”(葉圣陶先生語),高考試題與教材的關系是“流”與“源”的關系,正所謂“題目在課外,答案在課內(nèi)”。
其次,學生自我調(diào)適能力不強。學生偏科,因素很多。進入高中,尤其是
育星教育網(wǎng)中學語文資源站()整理制作,未經(jīng)授權,禁止用于任何商業(yè)目的。豐富的資源最快的更新優(yōu)質的服務誠信的運作
高三,還偏科,重理輕文,則主要是因為理科的題目透明度高,答案標準,成就感強,而文科的題目透明度低,答案模糊,就是花了時間做了,也不知對否。特別是寫作類題目,有時是絞盡腦汁、搜腸刮肚寫出來的,自認為不錯,常常因偏題等原因被老師判為不及格。與其這樣吃力不討好,還不如去解理科題目,“解題目多帶勁,解出一道難題多夠刺激”。就是喜歡文科的同學也寧可花時間在政治、歷史上,因為這些學科投入少,見效快,在這種心態(tài)下,一些本來對語文感興趣、語文學得較好的學生對語文學習也失去了熱情。再加上高三復習階段,各科老師都感到課時緊,任務重,往往通過發(fā)資料、做作業(yè)的方式擠學生的課余時間,真是“無邊作業(yè)蕭蕭下,不盡資料滾滾來”,學生的課外時間都忙于完成這些需要上交的書面作業(yè),不知不覺就把“語文學習要多讀書”這些無需上交的“軟作業(yè)”拋到九霄云外了。
語文課是教語文的,而語文又離不開文學,為什么我們的語文課卻無法使學生產(chǎn)生興趣呢?語文的趣味性其實是很強的:優(yōu)美的語言、有趣的故事、精辟的言論、動人的情境針對以上提到的學生情況,要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變語文教學目標為學生的主體需要。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需要能生成目的,目的能推動行動,行動能優(yōu)化心態(tài)。高中學生學習語文之所以出現(xiàn)種種消極心理,很大程度上是部分同學認為憑著十多年積累的老底夠了,“我不需要學了”,如果能讓他們自己發(fā)現(xiàn)知識上的“空洞”,產(chǎn)生“我想學,我要學”的心理,他們就能付諸行動。筆者曾在學生高二時搞過一個試驗,讓學生分析、提煉、積累課本中的作文素材。每個班分成6個組。一個小組負責一冊課本和讀本的內(nèi)容。每個小組指定一個組長。組長負責把本書里的重要課文分配到人。然后收集整理的資料,并加工處理,如修改、裝訂等。準備工作做好后,班上組織交流。最后教師收齊,裝訂成冊,作為一個學生課題來處置。這樣,原來不夠重視課本的人,懂得了課本的價值;原來感到作文無料可寫的人,也大有收獲。因而,他們再也不小看課本,高三時候,還有一些學生在自覺梳理所有課本里的知識材料。他們再也不認為課本無用了。因此,教者要善于把教學目標轉化為學生的需求,因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離開了主體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效果當然不會很理想。
二、在課堂教學中創(chuàng)設誘人的情境。情感教育理論認為,情感作為主要的非認知因素,制導著認知學習。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主控者,要善于創(chuàng)造一種氛圍,調(diào)動學生良好的情感,讓學生始終處于高昂的情緒狀態(tài)之中,對所學內(nèi)容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教師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結合學生的實際,通過講演、故事、談話、示物、音像等方式創(chuàng)設特定的教學情境,使學生的情緒受到感染,并利用情感對認知學習的制導作用去誘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如我在《致橡樹》一課中是這樣開始的:先投影一幅秀美的望夫崖風景圖,然后講述我國民間流傳與此有關的美麗而悲壯的傳說,再引出舒婷《神女峰》里的詩句“與其在懸崖上展覽千年,不如在愛人肩頭痛哭一晚”,這既讓同學們獲得了一種美感想受,又引發(fā)
育星教育網(wǎng)中學語文資源站()整理制作,未經(jīng)授權,禁止用于任何商業(yè)目的。豐富的資源最快的更新優(yōu)質的服務誠信的運作
了他們對于現(xiàn)代愛情的思考。又如復習《詩經(jīng)》里“賦”與“興”手法的運用時,在解釋了“賦”的含義實際上就是直接進行敘述或描寫后,我引了《小芳》的歌詞:“村里有個姑娘叫小芳,長得美麗又善良,一雙美麗的大眼睛,辮子粗又長……”指明這種從多方面進行描寫的方法實際上就是古代所說的“賦”。講“興”時,我引了《纖夫的愛》的歌詞:“天不刮風天不下雨天上有太陽,妹不開口妹不說話妹心怎么想”,講清了“先言它物以引起所詠之辭”的含義。這種以俗解雅的方法,在教學中顯得輕松風趣,極大地調(diào)動了學生復習語文的興趣。盧梭說:“教育的藝術是使學生喜歡你教的東西!蔽蚁耄Z文老師在課堂教學中真的能化“壓力”為“魅力”,讓“學生喜歡你教的東西”,學生學習語文的消極心理就可逐漸消除,而走向積極。
三、巧設練習,增添興趣。練習是鞏固、深化知識,發(fā)展能力的一種有效手段。我認為“巧設練習”這個“巧”,應表現(xiàn)在能否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上,讓每一次練習都成為學生成長的生長點。為此,“巧設練習”應該注意這幾點:一是要有針對性,對教學內(nèi)容能及時鞏固,所涉及的知識每一次都在新的聯(lián)系中再現(xiàn),使學生每做一道題都有新的發(fā)展;二是練習的內(nèi)容、形式要多樣化,能滿足各層次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能挖掘學生的潛在學習能力;三是要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注重學生的獨特感受,注重趣味性和開放性,讓學生體會到學習語文是有用的、有價值的,從而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
四、開展多種活動,培養(yǎng)廣泛興趣。如收集各種圖書,發(fā)動學生養(yǎng)成平日勤記素材、日記的好習慣,組織學生辦黑板報或手抄報,成立各種興趣小組;開展普通話比賽、改別字比賽、背詩句比賽、書法比賽、作文比賽我文字游戲等,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培養(yǎng)廣泛興趣,為學生積累語文知識,提高寫作能力,激發(fā)學習熱情,起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作用。高三系統(tǒng)復習知識可以在高一高二階段以知識競賽形式進行學習和積累。
五、分解大目標,讓學生感受成功的喜悅。俗話說,“信心是成功之舟”。自信心是人們完成任何一項工作的重要心理因素。一件很容易完成的工作,往往只是因為缺乏足夠的自信心而導致失敗,這在生活中司空見慣。自信心對于高三學生更為重要。高三學生考試頻繁,情緒波動大,一旦哪門學科有兩次考試“滑坡”,馬上就自暴自棄,這時,幫助他們樹立信心、改善學生作為學習者的自我概念是非常有必要的,不妨搞一些小的專題性的競賽,如注音、改錯別字、找反義成語、名句默寫等,對高分獲得者及時表揚和獎勵,因為教師的“表揚和獎勵”代表著一種“權威”的認可,它能夠使學生的自尊心得到極大的滿足,使學生的自信心得到極大的增強。學生學語文,最怕的有作文、現(xiàn)代文閱讀和詩歌鑒賞。在開始進入詩歌鑒賞復習階段,我采用了分解法教學:了解詩歌的常識鑒賞詩歌的形象灌輸詩歌的表達方式和表現(xiàn)手法,訓練答題步驟品味詩歌語言最后,每人上交一篇關于談詩歌鑒賞技巧的小論文。經(jīng)過幾周的訓練,學生覺得“詩歌鑒賞也就這么回事情嘛,沒有什么好怕的”。但是,有一個普遍現(xiàn)象值得重視他們的閱讀量有限,他們的鑒賞水平太低,必須強調(diào)他們多做練習。
育星教育網(wǎng)中學語文資源站()整理制作,未經(jīng)授權,禁止用于任何商業(yè)目的。豐富的資源最快的更新優(yōu)質的服務誠信的運作
否則,理論并不能很好地指導他們的實踐準確鑒賞詩歌,這才是真正的難點。但無論怎樣,我通過做這樣的分解工作,使大部分學生排除了畏懼心理,這一點,仍然是有效的。心理學研究也表明,“獎勵可以提高學習效果,至少不會降低其效果”,“獎勵是人的一種本能性的追求”。這樣學生在階段學習中有了收獲感、成就感,嘗到了學習的甜頭,他們學習語文的胃口就會增加。
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興趣的方式還有很多,只要我們思想更解放一些,膽子更大一些,就一定能找到。
朱小蔓教授說:如果我們教語文知識,不能教出個樂趣來,不能教出個興趣來,不能教出個迷戀母語的境界來,而且學生自己喜歡這個知識,自己去琢磨、去鉆研以獲得更多的知識,那他就不是一個高明的教師。語文知識無處不在,無時不需,并且廣泛無邊,也正因為這樣,學生更容易漠視語文的學習,我們教師只有引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他們才能將語文學好,否則老師在怎么強逼也是沒有效果的。如果教師自己迷戀母語,并能引導學生迷戀母語,那語文的教學就簡單多了。
育星教育網(wǎng)中學語文資源站()整理制作,未經(jīng)授權,禁止用于任何商業(yè)目的。
擴展閱讀:高中語文課堂教學反思論文
高中語文課堂教學反思
摘要:教學反思與教學筆記是促進教師成長的重要元素,教學反思是對教師教壇足跡的回望與揣摩,及時總結閃光點會匯聚成一筆寶貴的財富。
關鍵詞:教學反思虛擬情境化繁為簡
教學反思與教學筆記是促進教師成長的重要元素,我在平時將印象深刻的教學隨筆進行了整理,在這里和大家共同探討。一、在《史記選讀》課堂教學中要重視虛擬情境教學
虛擬情境教學主要起到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的作用,在教學設計中從學生角度出發(fā),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和自主學習的愿望,在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同時也符合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例如:對于《史記選讀》學習,我改變了墨守成規(guī)的文言知識“填鴨”教法,師生準備共同表演課本劇,在虛擬情景下教學,這樣極大地激發(fā)學生的思維和創(chuàng)造能力,還能與隨筆化寫作相結合,把課堂的主體交給學生,必定能成為古文學習教改的突破口。我將舉行課本劇表演的消息在課堂內(nèi)發(fā)布,并按照現(xiàn)成的組別,將學生們分成四個課本劇組,就地取材從課本里與同學們商量了四幕表演性強的歷史劇目《荊軻刺秦》《鴻門宴》《將相和》《霸王別姬》。接著,選拔演員、修改臺詞、道具準備等工作都放手交給各個“導演”去統(tǒng)籌了。在接下來的主要人物性格分析概括環(huán)節(jié),同學們以前所未有的激情沖上講臺書寫自己的觀點:項羽的優(yōu)柔寡斷,劉邦的知人善用,藺相如的申明大義整塊黑板被同學們的各式字體填得滿滿
友情提示:本文中關于《高中語文教學反思》給出的范例僅供您參考拓展思維使用,高中語文教學反思:該篇文章建議您自主創(chuàng)作。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