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總結
201*年度民辦浦光小學第二學期自然教學心得
四(2)樊蕓蕓
本學期已經結束了,在學校領導的指導工作下,根據(jù)學期初的教學工作計劃要求,結合學生實際,本人認真、扎實地完成了本期的自然科教學工作任務,F(xiàn)將完成的主要工作總結如下:1、通過《生態(tài)平衡》、《能與能源》兩個單元的教學,讓學生學習課文,理解課文,知道了生態(tài)平衡和保護環(huán)境的重要性,使他們受到了保護環(huán)境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教育。
2、科學自然觀的培養(yǎng)和教育:在教學過程中,指導學生認識透鏡、欣賞宇宙視頻,學生從中體會到了自然事物是變化的;通過指導學生了解杠桿平衡的條件等,使學生體會到自然事物的變化是有規(guī)律的;通過指導學生認識物體沉浮的條件,向學生進行了相信科學、破除迷信的思想教育。
3、科學態(tài)度的培養(yǎng):通過觀察、實驗、栽培、制作等活動,培養(yǎng)學生認真細致的態(tài)度;通過顯微鏡下微生物的研究,培養(yǎng)學生勇于探索、愿為科學奉獻的科學態(tài)度;通過指導學生探究一些自然事物的規(guī)律、自然變化的原因,培養(yǎng)學生追求新知、勇于探索的科學態(tài)度。
4、環(huán)境教育:通過指導學生認識空氣污染的原因、危害和保護的方法,教育學生自覺保護環(huán)境。
我在教學過程中,認真?zhèn)湔n,努力鉆研教材,精心設計教法,使每一節(jié)課都充滿生機,讓學生學得有趣有意,學得一定的知識和技能。教學設計是一個計劃與設想的過程,因而設計者的教育理念、教學經驗和他對教學內容的認識與理解等因素將起重要的作用,以什么樣的教學思想來指導教學設計,對整個教學設計將起著定向的作用,在傳統(tǒng)的教育理念指導下,教學注重知識的傳播和學習,因而,教學設計著眼于教師的“教”,在設計中更多考慮教師的方便和需求,凸現(xiàn)教師的權威和地位,相應地就會在一定程度上忽視學生的特點和需求,限制學生的參與程度,削弱學生能力作用的發(fā)揮。在課程中,教育理念發(fā)生了變化,倡導建構的學習,改變了過去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學習方式,取而代之的是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yǎng)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因此,在教學設計上,將發(fā)生根本性變化,教學設計將圍繞著學生的學習而展開。教學內容的學習不再是教學的根本目標,而是把它當作提高學生素質的中介或橋梁;學生是知識的“發(fā)現(xiàn)者”而非“接受者”,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引導者、激勵者、協(xié)調者、服務者。因此,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導下的教學設計也將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流程等方面的選擇與確定上發(fā)生較大的變化。具體的,這些變化主要體現(xiàn)在如下幾個方面:教學目標的設定落在具體的素質提高上,知識將成為實現(xiàn)素質目標的使用材料;注重教學內容的拓展,學習不再限于教科書范圍之內;教學方法的選擇注重適應學生學習的需要。
我在整個學期的教學中,腳踏實地,認真批改作業(yè),堅持做到有教案才能上講臺,全學期完成教案26節(jié),課內實驗3次,課外觀察實驗2次。我通過一學期的努力教學工作,在期末測試中,學生的自然科都取得了良好的成績。今后努力方向:1、加緊學習課標,貫徹課標,進一步轉變觀念,實施素質教育,開展對教材的研究,解決問題,深化教學改革。
2、加強對學生的管理,尤其是后進生的轉化。
3、開動腦筋,吃透教材,努力更好的教育管理學生。
21世紀,社會對教師的素質要求更高,在今后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將更嚴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發(fā)揚優(yōu)點,改正缺點,開拓前進,為美好的明天奉獻自己的力量。
擴展閱讀:自然總結
福州市建華小學201*-201*學年度第二學期
三年級科學學科教學工作總結教師:蘇敬
201*.6
科學學科教學工作總結
小學科學課“是對學生進行科學啟蒙教育的一門重要基礎學科”,學好這門課對提高小學生的科學素質有著重要的意義。當前,主體性教育思想被越來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所認同。其基本認識:主體性教育是對傳統(tǒng)的繼承,古人把教育作為學生自身的需要,教師作用在于“啟”,在于“發(fā)”,在于指點學生學習的門徑,而不是代替學生做出結論,在主體性教育中,學生始終處于主體地位,是意義的直接構建者,教師是學生學習的領導者、組織者、幫助者、服務者。其作用在于為學生創(chuàng)造學習的條件,發(fā)現(xiàn)兒童的才能、幫助兒童克服困難,取得成功。學生自由、活潑、有朝氣,動手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強。在科學教育中,主體性教育顯得尤其特出,因為在科學教學中,我們不但要讓學生獲取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經歷獲取知識的過程,要盡可能地啟發(fā)學生自行探求和應用知識,也就是指導學生“搞科學”。讓學生像科學家那樣通過觀察、實驗、思考、討論等科學研究的方法自選獲取知識,培養(yǎng)能力,同時激發(fā)學生的科學志趣。
在教學中要實施主體性教育,首先,要從思想上徹底轉變觀念,要改變對低年級學生的認識,不要一味地認為學生年齡小,知識和經驗少,能力差,在教學中把注意力集中在知識的傳授上,很少讓學生充分地進行觀察和實驗,就是讓他們進行觀察、實驗,教師也不放心,一步一步,一點一點地指揮,講一步學生做一步,而應把學生放在主體地位,充分調動學生積極參與,讓學生成為學習主體。
其次,要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科學學科的認識主體是學生,教師應該指導學生去認識,但不能替代學生去認識,對于小學生來說,有了興趣,才能主動積極地去學習,去探求科學知識,興趣則成為他們學習的最直接最實際的動力。第三、教師要精心,讓學生有東西可“玩”。在科學課本中,有很多的教學內容要求學生去觀察、去實驗,而自然的基本方法就是先把東西給學生,讓他們按一定的要求先去探索,去研究。他們愛怎么玩就怎么玩,愛怎么弄就怎么弄。這樣,教師就要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精心準備足夠的學生感興趣的材料。第四是合理指導,讓學生自行探究。在教學活動中,學習是學生自己的事情,是一種獨立的活動,主動的認識過程。學生的能力相對低、知識少、又喜歡玩,根據(jù)這些特點,教師更要精心設計,精心組織,讓學生切實自己去探索,去研究。
第五,教師要積極啟發(fā),讓學生充分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學生的主體作用不僅在觀察、實驗中體現(xiàn)出來,在觀察、實驗之后也要讓學生把他們在實驗、觀察中的發(fā)現(xiàn)說出來,特別是結論性的、規(guī)律性的知識要讓學生自己說出來。教師不能代替,說對了給予鼓勵,說錯了也讓他說完。
總之,在科學教學中,要指導學生自己去實驗,自己去觀察,自己去體驗,自己去討論,自己去得出結論,不但要讓學生獲取知識,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經歷發(fā)現(xiàn)知識的過程,要讓學生真正去探索大自然的秘密。
教師:蘇敬
友情提示:本文中關于《自然總結》給出的范例僅供您參考拓展思維使用,自然總結:該篇文章建議您自主創(chuàng)作。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