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術課總結
高一信息技術課工作總結
一、教學方面
1、做到期初有計劃,有教學進度,使教學工作能有條不紊地順利進行下去;由于教學計劃安排的比較好,所以并沒有給工作帶來影響,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教學工作的進行,使得大量電腦理論知識得于傳授給學生。
2、按照學校工作管理規(guī)定,認真?zhèn)浜谜n,寫好教案,努力上好每一節(jié)課。電腦課學校安排的課時比較少(一周每班一節(jié))這對于學生來講的很重要的一節(jié)課;對老師來講是比較難上的一節(jié)課。所以才能上好每節(jié)課對老師對學生都是很關鍵的。除了備好課、寫好教案外,我還要查閱各種資料,能上因特網(wǎng)時還上網(wǎng)尋找好的教學材料,教學課件,把它們和我所從事的工作結合起來。
3、學生方面:在轉差促優(yōu)上,注意在教學中或教學之余以各種形式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轉化差生,促進他們的發(fā)展。
4、加強學習,提高業(yè)務水平,在教學之余,我也注重自身發(fā)展進步。除了聽課、評課、參加教研組教研活動外,我還注意到要自學。積極學習各種理論,以充實自己,以便在工作中以堅實的理論作為指導,更好地進行教育教學。我還利用業(yè)余時間認真學習網(wǎng)絡知識,學習制作課件的高級階段、網(wǎng)站,為學校的教育教學服務。上好課的前提是做好課前準備,不打無準備之仗,尤其本學科主要課程都要上機完成,每節(jié)都要認真做好上機備課,檢查機器狀態(tài),有無“不可用機器”。上課時認真講課,力求抓住重點,突破難點,精講精練。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注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使學生有舉一反三的能力。在學生完成上機任務時,在各臺計算機前巡視,注意對學困生進行手把手的輔導,課后及時做課后記,找出不足。二、德育滲透方面
1、通過對本冊書的學習,在學習當中,不要忘記對學生的德育滲透。在學習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樹立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觀念,樹立遠大的理想,從自身做起、從小事做起,多給集體爭光添彩;以祖國的信息技術發(fā)展而自豪;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重視培養(yǎng)學生對軟件方面的學習能力和獲取新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2、自身方面,認真按照教師職業(yè)道德水平要求自己,愛護學生,尊重學生人格,對學生既嚴格要求,又耐心指導,使學生生動活潑、積極主動地發(fā)展。三、微機室管理方面
1、本學期,嚴格按照學校的規(guī)定,微機室完成了教學和使用任務。2、及時進行設備的維護。好的設備必須進行及時的維護,出現(xiàn)問題后馬上進行檢修。不讓機器耽誤學生使用和教學。
3、認真打掃兩個教室的衛(wèi)生。每天進行拖地掃地,保持良好的衛(wèi)生環(huán)境,讓學生和老師有一個良好的學習和備課環(huán)境。
4、堅持按照學校的要求進行工作。每天下班進行設備的檢查和用電方面的檢查。是否關閉了電源和門窗。四、努力方面
1、加強自身基本功的訓練,課堂上做到精講精練,注重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
2、對差生多些關心,多點愛心,再多一些耐心,使他們在對計算機的認識上有更大進步。
3、加強機房紀律和機器使用道德方面的教育,使學生不僅在班級集中注意力學習,在機房上機時也要按規(guī)定嚴格約束自己。4、利用各種方法,訓練學生提高、集中注意力。
根據(jù)上述總結,我深深感到,只要立足實際,認真分析和研究好教材、課程指導綱要,研究好學生,爭取學校領導、師生的支持,就能創(chuàng)造性地搞好信息技術課的教學,就能使我們的工作有所開拓,有所進取。
擴展閱讀:高中信息技術課改總結
高中信息技術課改總結
天津市第九十八中學
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改革已經經過了三年的探索歷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都在努力理解、踐行和倡導教育的新理念,努力達到課程改革的各項目標。
一、備課是上好每一節(jié)課的前提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進一步深入和信息技術新教材的實施,我們必須對備課這一重要教學環(huán)節(jié)進行再思考和再認識,改變陳舊的備課觀念、方式和方法。
面對新課程,信息技術教師在備課時應注意包括八個方面的內容:備課標、備教材、備目標、備學生、備教材、備學法、備過程、備教學反思。備課時教師要對新課標和新教材進行認真解讀,在理解教材的基礎上,才能放手去改組教材、拓展教材、超越教材。倡導在個人鉆研基礎上的集體備課,人人參與,各自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備課方式從單純的課前備轉化為課前備、課中備、課后備三個環(huán)節(jié)。課前備要圍繞三維目標,關注學生差異,預見動態(tài)課堂;課中備要注重教學藝術,提高課堂駕馭能力;課后備要注重反思,促進教學水平的提高。
備課時教師上好每一節(jié)課的前提,是教師提高教學質量的基礎,也是教師促進自我發(fā)展的途徑。新課程理念指導下的信息技術教學要求我們必須對備課有新的思考,不能墨守成規(guī),而要勇于探索、敢于超越。這樣,我們才能培養(yǎng)出適應現(xiàn)代社會需求的具有綜合信息素養(yǎng)的學生。
二、教學方式的多樣化和評價的實施
新課程的實施,讓大家擺脫了過去單一的教學方法。教師們一方面重新理解并運用講授法、演練法等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另一方面,努力嘗試自主學習、主題活動等一些全新的教學方法。
如利用校園網(wǎng)建立信息技術教學網(wǎng)站,把內容分成主題知識點,包括文本講稿、PPT課件、音視頻資源,放在在線學習的平臺上,定期發(fā)布學習信息,總結階段教學成果,同時學生通過班級電子檔案袋,在每個主題學習完畢后留下心得體會以及改進措施,還可根據(jù)本學學生的實際情況編寫適合學生特點的電子版教材,成為對新課程的有益補充,更增加了技術和方法的培養(yǎng),提高了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也可采用辯論和比賽的形式組織課堂教學,教師將記憶性的知識點,如信息和信息技術的基本涵義,事先寫在一摞小卡片上。上課時教師先講授,然后把學生分成小組,模仿《開心詞典》的形式,找一個學生做主持人,利用寫在小卡片上的問題組織競答,對于技術性的內容,則實行小組合作、分組對抗的形式進行,課堂氣氛特別活躍,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組織能力得到增強。
信息技術課程最大特點是操作性強,學生的許多操作可轉換成成果或作品。例如,Photoshop圖片處理、Flash動畫制作、PPT幻燈片制作等內容的任務操作,其結果完全能以作品形式進行存放。教師也可以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或課程結束前演示自己的作品。通過這個充分展示自己的平臺,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同時拓展了他與同學和老師交往的渠道。
評價是新課程課堂教學的基本環(huán)節(jié)之一。信息技術教學,學生作品展示是教師進行評價的最佳平臺。在學生展示作品時,可以讓學生自己評價作品的優(yōu)缺點,再讓其他學生根據(jù)該生所發(fā)表的評論,談談自己的感受,發(fā)表不同的看法。遵循多元化、公平性、激勵性原則,盡可能地把學生的成果客觀、公正地評價出來。
三、新課程改革任重道遠
1、任務驅動教學法的庸俗化與片面化
任務驅動教學法的出現(xiàn),對克服信息技術教師中軟件功能講解、單純技能訓練等弊端起到了積極作用,但由于缺乏系統(tǒng)的理論層面的提升,其后天乏力的問題日益顯露。有教師將染污等同于傳統(tǒng)講授課中的練習或作業(yè),有教師將一個個軟件操作當做任務,有教師片面理解“任務來自實際“的含義,選擇遠離學生生活經驗的任務,使課程主題被要補充的大量其他方面的知識沖淡。
2、選修課遇挑戰(zhàn)
選修課開設的初衷是滿足學生不同的學習需求。在理想狀態(tài)下,選課的多是對該課有濃厚興趣并愿意對該領域進行深入探究的學生,開課教師應該對這方面有同樣的興趣并對該課有較多的研究,因此,選修課應是個性色彩突出的課堂,同時,與必修課相比,選修課的形式應該更加活潑。然而,有很多學校選修課不是學生選,而是老師決定,而且沒有考試的壓力,有些學校是明開暗不開。信息技術選修課的開設需要付出極大的關注和熱情。
3、進一步開展培訓和教研活動,促進教師專業(yè)化成長。(1)改進培訓形式,提高培訓的時效性和針對性
只靠專家講授,理念是難以內化為教師自己的觀念的,更無法落實到行動中。培訓活動要關注教師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以問題為中心,通過典型案例,引導教師主動、平等地參與討論,讓教師在交流和分享中學習他人的長處,自主構建新課程倡導的教育教學理念。
(2)開展教研活動,促進教師成長
課程的發(fā)展在教師,教師的發(fā)展離不開教研。積極開展和參與各種形式的教研活動是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必由之路。如集體備課、賽課、課堂教學觀摩、校本教研、網(wǎng)絡教研等。
信息技術課程本身的歷史相對較短,在課程改革推進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一些問題。我們的信息技術課程會在“披荊斬棘”的過程中不斷優(yōu)化和完善的。
友情提示:本文中關于《高中信息技術課總結》給出的范例僅供您參考拓展思維使用,高中信息技術課總結:該篇文章建議您自主創(chuàng)作。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