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牌对王牌第一季综艺,黄视频在线观看网站,世界一级毛片,成人黄色免费看

薈聚奇文、博采眾長、見賢思齊
當前位置:公文素材庫 > 公文素材 > 范文素材 > 高中音樂教案)

高中音樂教案)

網(wǎng)站:公文素材庫 | 時間:2019-05-29 21:51:59 | 移動端:高中音樂教案)

高中音樂教案)

第三節(jié)獨特的民族風201*-03-0414:27

第三節(jié)獨特的民族風

教學目標:

1、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欣賞幾首有代表性的民歌,感受、體驗其音樂情緒,認識、理解蒙古族、藏族、維吾爾族民歌的風格特征。

2、知識與技能:認識“長調”、“囊瑪”、“愛情歌曲”等民歌體裁。從旋律、節(jié)奏特點等方面對三個民族的音樂進行比較。

3、過程和方法:學生分成三個組,分別代表蒙古族、藏族、維吾爾族。各組對自己收集到的本民族的地理、風土人情、文化傳統(tǒng)等方面進行分析,進而對民族音樂產生、發(fā)展做適當?shù)奶骄俊?/p>

教學重點:聆聽《遼闊的草原》、《宗巴朗松》、《牡丹汗》三首民歌,通過對比欣賞,分辨不同民族的音樂特點。

教學難點:從旋律、節(jié)奏等音樂要素方面進行比較,認識三個民族的音樂特征。教學過程:

(一)學生服裝走秀導入。三組學生分別派出三人展示本民族的服裝并做些典型舞蹈動作,讓學生先從視覺上感受三個民族的風格。

(二)學生作業(yè)展示:三組各選派一名代表介紹三個民族的地理、風土人情等。

1、介紹蒙古族:每年7月、8月間,草原要舉行盛大的“那達慕”大會。“那達慕”源于古代“祭敖包”的儀式,現(xiàn)已成為歡慶豐收的娛樂節(jié)日。摔跤是“那達慕”的主要內容。除摔跤之外,“那達慕”上還舉行射箭、賽馬、馬術、賽駱駝等豐富多彩的比賽和歌舞表演。蒙古族能歌善舞。蒙古民歌分為長調和短調,長調字少腔長、高亢悠遠、舒緩自由,宜于敘事,又長于抒情,表達了草原兒女獨有的深情。長調流行于牧區(qū),而短調則流行于半農半牧區(qū)。蒙古族的舞蹈節(jié)奏歡快,動作剛勁有力,以抖肩、揉臂和馬步最有特色,表現(xiàn)了蒙古族人民淳樸、熱情、粗獷的氣質。

2、介紹藏族:西藏有高原、雪山,有喇嘛,轉法輪,有許多的廟宇,有大大的佛像,有青顆酒,有潔白的哈達,有鬧分裂的達賴喇嘛,有金瓶簽定的轉世靈童。3、教師:下面有請阿凡提大叔介紹他們的風俗習慣。

阿凡提:維吾爾族信奉伊斯蘭教。傳統(tǒng)節(jié)日有:肉孜節(jié)、古爾邦節(jié)等。維吾爾族十分重視傳統(tǒng)節(jié)日,尤其以過“古爾邦”節(jié)最為隆重。屆時家家戶戶都要宰羊、煮肉、趕制各種糕點等。新疆有吐魯番的葡萄、哈密瓜、羊肉串;維吾爾族姑娘的小辮、大叔的大八字胡、穿五彩斑斕的衣衫、戴各種做工精細的首飾和繡花帽;節(jié)日還舉行賽馬和叼羊比賽。旅游勝地有:火焰山、天池等地。(三)欣賞蒙古族民歌《遼闊的草原》

教師提問:1、這首歌曲在旋律和節(jié)奏上有什么特點?2、這是屬于“長調”歌曲還是“短調”歌曲?(四)欣賞藏族民歌《宗巴朗松》

1、教師:今天老師帶你們欣賞西藏民歌,請看大屏幕,音樂響起才旦卓瑪演唱的《宗巴朗松》。

2、聽后提問:你們對西藏歌曲了解多少?給你們的印象最深的是什么?3、教師:西藏被稱為歌舞之鄉(xiāng),藏族人民創(chuàng)造了燦爛的民族文化,藏族音樂可分為民間音樂、宗教音樂和宮廷音樂三大類,《宗巴朗松》屬于民間音樂的歌舞音樂。教師介紹囊瑪音調特點。

4、請同學列舉知道的藏族歌曲:《唱支山歌給黨聽》、《洗衣歌》、《北京的金山上》,比較流行的有《高原紅》、《神奇的九寨》、《青藏高原》。(五)欣賞維吾爾族民歌《牡丹汗》。

學生邊欣賞邊思考問題:1、該曲是一首描寫愛情的歌曲;主要的演奏樂器是冬不拉和手鼓;歌曲的旋律明朗、奔放、感情充沛,歌詞寓意深刻。2、教師演唱一首具有新疆典型節(jié)奏的歌曲《打起手鼓唱起歌》,見課件完成選擇題

(1)新疆民歌的節(jié)奏特點是(do)do明快re緩慢mi自由(2)新疆民歌的旋律特點是(mi)

do悠長高亢re婉轉抒情mi生動活潑(3)新疆音樂常用的樂器有(re、mi、fa)

do馬頭琴re冬不拉mi手鼓fa熱瓦甫(五)對比蒙古族、藏族和維吾爾族民歌特點:

蒙古民歌:旋律舒展悠長,節(jié)奏自由,句幅寬大,富有濃郁的草原氣息。蒙古樂器主要有馬頭琴。

西藏民歌:歌聲嘹亮、高亢,樂器主要有藏京胡(形制與二胡相近,男子邊奏邊舞)、鐵琴、神鼓等。

新疆民歌:旋律生動活潑,熱情奔放。主要樂器有冬不拉、手鼓等。(六)三個小組表演比賽:

1、蒙古族進行本民歌接力賽至少要唱四首民歌。2、藏族請同學出來做獻哈達的舞蹈動作。3、維吾爾族請同學學老師打切分節(jié)奏。小結:

教后感

1、對少數(shù)民族的民歌,重在引導學生去感受、體驗、認識、理解其音樂風格,因此安排了必要的音樂實踐活動。例如:聆聽、模唱、舞蹈、拍節(jié)奏等。

2、注意引導學生梳理、歸納本課的一些音樂知識。3、教學過程中不要忽略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分析和探究能力。

擴展閱讀:人教版高中音樂鑒賞教案

第一節(jié)音樂與人生

一、教學目標

通過對兩部音樂作品《草原小姐妹》(草原放牧)和《第六悲愴交響曲》(第四樂章)的欣賞,幫助學生初步認識:音樂要素的基本內容和藝術作用;怎樣鑒賞音樂;音樂與人生的關系。二、教學內容1、《草原小姐妹》(草原放牧)和《第六悲愴交響曲》(第四樂章)。2、音樂要素及音樂語言。三、重點和難點

《草原放牧》第一主題、《第四樂章》第一主題的曲調,體驗不同的情感,理解音樂是如何通過要素來表達情感的。四、課時安排一課時

五、教學過程

1、組織教學,師生問好。

教師演示本課課件,出示課題,聆聽背景音樂,營造課堂氣氛。2、問題探究

(1)引導學生閱讀教材第四頁散文,讓學生思考:

從這段散文的閱讀中,你怎樣看待音樂與人生的關系?(2)分組討論:音樂與人生的關系。(3)請1-2名學生作重點發(fā)言。

(4)教師評價與點評。

音樂是人類認知的基本方式之一,也是人類了解自己、了解世界、改造世界的基本途徑之一。因此,作為一個人應該學會用音樂的認知方式了解自己、了解世界、改造世界。

音樂智能和語言智能、數(shù)學智能、空間智能、身體運動智能、人際關系智能、自我認識智能、自然觀察者智能一樣,都是人們不可缺少的、重要的基本素質。作為21世紀的一帶新人,應該具有必要的音樂審美能力和必需的音樂文化水平。

高質量的人生,應該具有高質量的生活,應該充滿豐富多彩的生活情趣。追求高質量生活的人,應該熱愛音樂,對音樂完全傾倒,用音樂豐富自己的生活,用音樂來美化自己的人生。3、作品鑒賞

(一)《草原小姐妹》之《草原放牧》1、作品介紹

教師:琵琶協(xié)奏曲《草原小姐妹》作于1972年春,創(chuàng)作這部作品的目的是:嘗試使用我國傳統(tǒng)的民族樂器琵琶作為主奏樂器與西洋管弦樂隊結合,來表現(xiàn)社會主義革命的現(xiàn)實題材。但是,當時正當“四人幫”橫行之時。針對這部作品,“四人幫”的親信制造種種借口,對其進行刁難和詆毀,以致這部作品被擱置五年。“四人幫”粉碎后,這部優(yōu)秀的作品終于在1977年初春公演。作品是根據(jù)蒙族少年龍梅和玉榮在暴風雪中保護公社羊群的真實故事寫成的,表現(xiàn)了她們大無畏的英雄氣概。2、創(chuàng)設情境

教師出示本人去內蒙古草原旅游的圖片,介紹草原風情、地方特色等,調動學生欣賞的興趣。3、局部欣賞

“引子”

(1)提問:什么主奏樂器?為何要用這種樂器表現(xiàn)小姐妹的形象?(2)學生:圓號,小姐妹的主導動機,能很好的塑造英雄形象。(3)復聽:要求學生注意圓號的音色。

“第一主題”

(1)聽、思考:音樂刻畫小姐妹怎樣的形象?說明理由。

(2)學生:小姐妹天真、活潑、樂觀、富有朝氣的少年形象以及她們勤勞放牧的生活情景。(3)教師點評:根據(jù)吳應炬作曲的電影動畫片《草原小姐妹》的主題歌改寫的。也是本協(xié)奏曲的主要主題。速度小快板,節(jié)奏輕快,對形象的塑造恰如其分。(4)教師指導學生進行旋律視唱及節(jié)奏練習。(5)教授蒙古舞,師生共跳。“第二主題”

(1)聽并思考:用了怎樣的音色、速度、節(jié)奏?音樂的形象特征是怎樣的?(2)學生:抒情等。

(3)指導學生閱讀教材第8-9頁的有關內容,請他們談談其他要素在這里所起到的作用?(4)教師點評:緩慢的速度、寬廣的節(jié)奏、起伏的旋律、柔和的音色和力度,表現(xiàn)了草原美麗的景色和主人公對大草原的熱愛之情。琵琶“唱”著氣息寬廣而悠長的歌,它形象地模仿了蒙古族民歌手的歌唱方法和馬頭琴的演奏方法,突現(xiàn)了鮮明的蒙古民族的音樂風格。4、整體欣賞

要求:聆聽中積極展開想象。5、請一名學生作中心發(fā)言。

6、教師點評:通過音樂要素,非常好地塑造了音樂形象,包括人物、情景、風景等。音樂張弛結合,有起有伏,動靜相宜。下面的欣賞,今后的欣賞請同學們要注意運用“抓住音樂要素欣賞音樂作品”的方法。

7、音樂家介紹

出示課件,引導學生瀏覽,使其了解三位音樂家。(二)《第六悲愴交響曲》(第四樂章)1、簡介作品、作者

(1)教師引導學生閱讀投影文字、圖片,要求在閱讀后能作信息整合、評價。

《第六(悲愴)交響曲》是柴可夫斯基創(chuàng)作的最后一部交響曲,也是他最鐘愛的一部作品。柴可夫斯基的晚年生活,正是沙皇亞歷山大三世血腥統(tǒng)治的時期,人民生活極端貧困,社會黑暗、動蕩不安,這使他感到苦悶、彷徨、悲觀。這部交響曲,悲劇性的形象和氣氛貫徹始終,特別是第四樂章。

柴科夫斯基(1840-1893)俄羅斯歷史上最偉大的作曲家,俄羅斯民族音樂與西歐古典音樂的集大成者。他的作品一向以旋律優(yōu)美,通俗易懂而著稱,又不乏深刻性,他的音樂是社會的真實寫照。透過他的藝術珍品,人們不難發(fā)現(xiàn)他不僅是現(xiàn)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結合的典范,而且是一位擅長以音樂描繪心理活動的大師,探索著人生的奧秘。(2)教師點評:從作曲家創(chuàng)作風格和本部作品的風格作講解。2、局部欣賞“第一主題”

(1)聆聽并思考:這段音樂中主要有哪些音樂要素在發(fā)揮作用?音樂的基本形象和情緒是怎樣的?

(2)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作簡要點評:這是悲劇性的體驗和不可幸免的死亡,其中含有抗議的激情,從而使這個主題增添了巨大而緊張的悲劇性力量。下行的悲戚旋律、極不穩(wěn)定的和聲、弦樂器暗淡的音色以及緩慢的速度,使這個主題的音樂情緒顯得悲壯、激情。(3)旋律模唱

要求:劃拍跟著音樂輕唱。“第二主題”

(1)聆聽并思考:跟第一主題的異同。

(2)教師點評:展示了一段較為明朗的、抒情的旋律。這段旋律好象帶有明顯的安撫色彩,圓號則用變化了的三連音為其提供節(jié)奏背景。3、整體欣賞

4、教師小結:在體驗《第六(悲愴)交響曲》強烈的悲劇性意境中,我們還能感受什么?為克服苦難命運、爭取美好幸福生活,就要堅持不懈地進行斗爭,即或是在死神面前已經不存在任何幻想了,但對生活中經歷過、感受過的一切,依然心存感激。第四樂章,也還是可以使人感到肯定生活的意志和力量。(三)對比作品主題并填表曲名草原放牧第四樂章形式要素(比較項目)基本特征音樂語言特征基本特征音樂語言特征節(jié)奏旋律和聲力度速度音色四、問題探究

1、閱讀教材第10頁“怎樣鑒賞音樂”。2、思考和討論怎樣鑒賞音樂?3、教師點評。

從音樂欣賞的心理上說,可分四個方面:一是音響感知,認識音樂要素和音樂的形式要素等。二是情感體驗,“夫綴文者情動而辭發(fā),觀文者披文以入情”。包括感性直接體驗和從音樂以外的文字因素找依據(jù)體驗。三是聯(lián)想與想象,非常自由的思想活動過程,有很大的隨意性。四是理解認識,認識音樂所要表達的深刻哲理思想。五、拓展探究

1、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寫一篇《音樂與我》的散文。(請兩人作中心發(fā)言交流)2、深入了解柴可夫斯基,知曉他的代表作2-3部。

課后反思:

1、結合聆聽音樂作品的分析認識活動,學習、探究音樂要素的內涵及其所發(fā)揮的藝術作用。教師要盡量避免或減少語言性的講解和傳授,要引導學生在用中學,在學中用。2、鼓勵學生自主性地、探究性地參與學習。

3、教法和學法的安排上,適當用了比較法,教學的效果較好。

第二節(jié)高亢的西北腔

一、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感受、體驗西北民歌的地方風格,認識花兒、信天游等民歌體裁。2、引導學生探究有關民歌的基本知識,初步認識西北民歌的基本特征。二、教學內容1、《上去高山望平川》、《刨洋芋》、《腳夫調》。2、音樂知識:西北民歌的基本特征。三、重點和難點

《上去高山望平川》。理解西北民歌的基本特征。四、課時安排一課時

五、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師生問好。教師演示本課課件,出示課題。(二)問題探究

1、引導學生閱讀屏幕文字,認識西北民歌的基本情況。

流行在山西、陜西、甘肅、寧夏、青海等省區(qū)的民歌。其中以“花兒”、“信天游”最具代表性。

2、提問:你說一說你了解哪些西北民歌?3、教師評價,順勢導入本課。

(三)作品鑒賞1、《上去高山望平川》

(1)引導學生閱讀書上第19頁4自然段文字,了解花兒。

“花兒”是流行在青海、甘肅、寧夏的一種山歌。旋律高亢、悠長,多用假聲或真假聲結合的方法演唱。(2)模唱假聲。

(3)聆聽歌曲,思考風格、特點。(4)請1-2人談談,教師給以點評。

旋律高亢、悠揚,開闊、起伏,舒展、自由,大氣、磅礴,富有西北民歌的典型特點,由上下兩個樂句構成,上句由高而低,再由低而高,下句由低而高,再由高而低,回環(huán)往復,一唱三嘆,使奔放高亢的氣勢和沉郁頓挫的情懷融為一體,也使高原的自然景觀和人文精神在流動的旋律中一覽無余、直瀉千里。(5)跟著教師學唱歌曲。

(6)問題討論:歌詞意在抒情,其意蘊含、富有哲理,是什么哲理?(7)請1-2名同學談觀點,教師做好評價。

表面上看,是述說青年男女之間的愛情受阻,而實質上是揭露舊社會的封建勢力及其舊禮教迫使人們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難以實現(xiàn)。隱含的哲理就是:對一切美好的事物,就要勇敢地去追求、去實現(xiàn)。

(8)提問:大家注意到沒有?歌曲的演繹過程中和平時聽過的一些歌曲有什么不同?(9)沒有樂隊伴奏,民間的風味更醇厚,似乎更能把人帶上高原,俯視大地,極目遠眺,一覽眾山小。另外,這首歌是由著名的“花兒王”朱仲祿演唱,他用的方言和真假聲結合的唱法,地道樸實。(10)復聽歌曲。2、《刨洋芋》

(1)簡介。

這首歌生動地表現(xiàn)了農民的勞動生活。歌詞風趣、生動,旋律樸實、起伏。(2)聆聽獨唱版的歌曲,思考歌詞創(chuàng)作的特點。(3)教師點評。

歌詞采用比興的手法,先用“土溜溜的螞蚱”作起興,而后進入真正要表現(xiàn)的主題“刨洋芋”。在表現(xiàn)主題時采用敘事的口吻,現(xiàn)敘述刨洋芋的過程,最后再抒發(fā)收獲后的喜悅心情。整首歌詞在寫實的基礎上含蓄地表露了勞動者的內心世界,可說是借景抒情的一首佳作。(4)復聽歌曲并請2名同學上臺作表演,表現(xiàn)勞動的情景和收獲的心情。(5)試分析曲調的特點。

用了四個短句構成,其中第一樂句是整個歌曲旋律發(fā)展的基礎,有的重復它,有的變化它。在變化中用了民間音樂創(chuàng)作手法:合頭換尾或是換頭合尾。這種創(chuàng)作手法給人以統(tǒng)一中有變化,變化中求統(tǒng)一的藝術美感。(6)聽無伴奏女聲合唱版的歌曲。

3、《腳夫調》

(1)引導學生閱讀書本第19頁第5自然段文字,了解信天游的知識。

流行在陜西、甘肅、寧夏的一種山歌,有兩種類型;一種是節(jié)奏自由,旋律高亢遼闊、起伏較大的;另一種是節(jié)奏工整、結構嚴謹、旋律平穩(wěn)、表達感情較為細膩的。(2)聆聽并說說這首歌是哪種類型的信天游。

(3)教師點評。又名《拉駱駝》,是陜北信天游中的代表曲目。它主要流行在陜北的綏德、米脂一帶。信天游常?梢杂猛粋旋律反復演唱多段歌詞,所以在民間有“信天游,不斷頭,斷了頭,窮人九無法解憂愁”的說法。(4)復聽歌曲。(四)問題探究

1、閱讀教材第19頁1、2兩個自然段文字,結合前面的欣賞,討論西北民歌的基本特征。2、教師點評。

西北地區(qū)高原縱橫,山石崢嶸,藍天下一望無際的黃色土地,氣候寒冷,人們?yōu)榱松姹仨毾虼笞匀蛔鞫窢帲悦窀璧囊粽{高亢、嘹亮,質樸中帶著嚴峻和深沉。(五)拓展探究

1、欣賞幾首西北風味的創(chuàng)作歌曲。(1)《一無所有》。(2)《黃土高坡》(3)《信天游》

2、課后完成書本第20頁第3條題目。六、小結。

課后反思:

聆聽民間歌手的演唱,要特別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教學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有很多的學生認為:民間民歌手的演唱很土。教師要做及時地引導,讓學識明白,恰恰是這些民間歌手對生活有著最深切的感受和最深刻的理解,所以他們的演唱大都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是真善美藝術的一種具體體現(xiàn)。第三節(jié)獨特的民族風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感受、體驗蒙古族、藏族、維吾爾族民歌的民族風格。2、認識長調、囊瑪、愛情歌曲等民歌體裁。

3、初步懂得民歌與人們的生活地域、生活方式、經濟形態(tài)、文化傳統(tǒng)、語言語音等因素有緊密關系,也是形成起民族風格的重要原因。教學內容1、《遼闊的草原》、《宗巴朗松》、《牡丹汗》。2、蒙古族、藏族、維吾爾族的民歌特征。重點和難點

《宗巴朗松》。理解這三首民歌的民族風格。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師生問好。

教師演示本課課件,出示課題。二、問題探究

1、請學生列舉西北地區(qū)少數(shù)民族的概況及民歌。2、教師點評。三、作品鑒賞

(一)《遼闊的草原》

1、引導學生閱讀屏幕文字,了解蒙古族民歌基本知識。

蒙古族民歌的體裁眾多,其中以長調和短調最具代表性。長調的旋律舒展悠長,節(jié)奏自由,句幅寬大,富有濃郁的草原氣息。短調的結構規(guī)整,節(jié)奏整齊,句幅短窄,字多腔少,具有敘述性的特征。

2、完整地聆聽歌曲。

3、請同學談談感受。4、教師點評。自古以來,蒙古族人民在中國北方的草原地帶,過著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這種生活條件、經濟形態(tài)決定了蒙古族音樂屬于中國北方游牧民族草原音樂文化的范疇。這首歌表現(xiàn)了蒙古族年輕牧民對愛情生活的珍視和追求。從旋律上看,開闊悠長,延綿起伏,給人以氣息寬廣、頗具草原特色的印象。5、學唱歌曲的片段

(二)《宗巴朗松》

1、引導學生閱讀屏幕文字,了解藏族音樂的知識。

藏族音樂可分民間音樂、宗教音樂和宮廷音樂三大類。民間音樂中又分為民歌、

歌舞音樂、說唱音樂、戲曲音樂、和器樂五類。在民歌中,山歌的音域寬廣,節(jié)奏自由,旋律欺負較大且悠長高亢;勞動歌的節(jié)奏鮮明,與勞動動作緊密配合,有的則節(jié)奏較自由。愛情歌中有的神情,有的開闊自由。

2、提問:藏族民歌知多少?請1-2名學生談談。

3、聆聽歌曲。4、囊瑪介紹

是藏族的一種傳統(tǒng)歌舞,主要流傳于拉薩、日喀則、江孜等地。音樂基本由三個部分組成:中速的引子、慢板的歌曲、快板的舞曲。歌曲的歌詞基本上是六字句,中間夾有較多的襯字。歌曲的節(jié)奏舒展,旋律優(yōu)美典雅,本歌就是囊瑪中的歌曲。5、復聽歌曲。

6、請學生分析歌詞,談談其中的豐富內涵。

7、表面上看,歌詞是在寫景、寫實,但其深層內容卻蘊含著深刻的哲理:人需要用高尚的道德修養(yǎng)來充實自己、提高自己,只要道德高尚的人,才有眾多的朋友和他接近。藏族同胞在演唱歌曲時,常伴有禮讓、鞠躬之類的簡單動作呢。8、學習藏族舞的動作。9、邊聽邊舞。

10、請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談談聽藏族歌曲的感受。(三)《牡丹汗》

1、引導學生看屏幕文字,了解維吾爾族音樂的基本知識。

維吾爾族音樂繼承了古代西域地區(qū)的傳統(tǒng),吸收了中原音樂、印度音樂、波斯阿拉伯音樂的有益營養(yǎng)。其歌詞寓意深刻;襯詞有長有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旋律生動活潑、熱情奔放。2、聆聽歌曲。

3、教師簡介“愛情歌曲”。

維吾爾族民歌可分為愛情歌曲、勞動歌曲、歷史歌曲、習俗性歌曲。愛情歌曲多反映青年男女的堅貞愛情和反抗舊社會封建婚姻制度的內容。本歌是屬于愛情歌曲,它勸人們要選擇好人交朋友,對愛情要專一。

4、復聽歌曲并留意伴奏的鼓聲,說說它的節(jié)奏。5、教師點評,把歌曲伴奏中的節(jié)奏型抽出作練習。6、欣賞一些相關的圖片。

四、拓展探究

討論題:結合前面的欣賞,思考民族音樂的產生與發(fā)展,與該民族的生活地域、生活方式、經濟形態(tài)、文化傳統(tǒng)、文化交流等因素有什么關系?五、課堂小結

請一名學生小結本課主要收獲。

課后反思:

1、對少數(shù)民族的民歌,重在引導學生去感受、體驗、認識、理解其音樂風格,因此安排了必要的音樂實踐活動。例如:聆聽、模唱、舞蹈、拍節(jié)奏等。2、注意引導學生梳理、歸納本課的一些音樂知識。3、教學過程中不要忽略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分析和探究能力。第四節(jié)醇厚的中原韻

教學目標

1、聆聽《沂蒙山小調》、《王大娘釘缸》、《孟姜女哭長城》,感受、體驗歌曲的音樂情緒,認識民歌變異性特征。

2、在感受、體驗中原民歌音樂風格的基礎上,認識民歌的地方風格與語言特點有密切的關系。

3、了解民歌的創(chuàng)作方法魚咬尾及起承轉合四句式的結構方法。教學內容

1、《沂蒙山小調》、《王大娘釘缸》、《孟姜女哭長城》。2、有關民歌的音樂知識。重點和難點

《沂蒙山小調》。理解這三首民歌的地方風格。課時安排一課時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師生問好。

教師演示本課課件,出示課題。二、問題探究

1、請學生說說我國中原地區(qū)的幾個省份,知道哪些民歌。2、教師點評。

中原地區(qū)主要有山東、河南、河北等省。這里民歌豐富,地方風格相當濃郁。三、作品鑒賞(一)《沂蒙山小調》

1、引導學生閱讀書本28頁有關文字,教師適當補充。

20世紀40年代,抗日戰(zhàn)爭處于相持階段。在山東臨沂地區(qū)出現(xiàn)了一個反動的武裝組織黃沙會。為揭露黃沙會的反動面目,山東抗日軍政大學第一分校文工團的音樂工作者,選用傳統(tǒng)的民歌《十二月調》的旋律,填上了《打黃沙會》的歌詞,很快在魯南地區(qū)傳播開來。后來,有人將歌詞做改動,刪去了揭露黃沙會反動本質的內容,保留了歌頌共產黨的內容,增補了贊美沂蒙風光的內容。于是,《沂蒙山小調》這首民歌終于定型。2、聆聽歌曲。

兩個版本,王世慧、彭麗媛的演唱。讓學生比較各自的風格和特點。3、請同學談談感受。4、教師點評。

王世慧的演唱采用了方言、按原來的小調44拍,在風格上表現(xiàn)得高亢嘹亮、粗獷豪放,鄉(xiāng)土味頗濃。彭麗媛唱的是這首歌的一個變體34拍。演唱時不僅在速度上有所變化,處理得也比較細膩,在風格上顯得輕快活潑、熱情洋溢。5、學唱歌曲。

6、引導學生分析歌曲結構、旋律特點。

四個樂句構成。每個樂句兩小節(jié),除第四句外,前三句的節(jié)奏基本相同,而第四句的變化也是為了歌曲最終的穩(wěn)定需要。因此,其結構形式工整、嚴謹,具有方整性的特征。從音樂的邏輯上看,每個樂句的尾部都有一個依勢下行的拖腔。這種運行方式,不僅加強了絢麗的歌唱性,更確立了旋律發(fā)展中“起承轉合”的功能地位。每句的結束音是下句的開始音,這叫魚咬尾。7、復聽歌曲。

(二)《王大娘釘缸》

1、聆聽歌曲,想一想這首歌的風格是否似曾相識?2、請1-2名學生談談。3、聽《好漢歌》。

4、引導學生分析歌曲。

采用了上下句的結構形式寫成,上下整體平衡。但每句從唱詞和襯詞的關系看,一短一長,表現(xiàn)出一種不平衡。這一長一短,一呼一應,明顯增強了歌曲的明快、輕松、詼諧的色彩。5、復聽,要求學生注意語言風格。(三)《孟姜女哭長城》1、讓學生講《孟姜女》故事。2、聆聽歌曲。

3、聆聽江蘇民歌,聽后討論兩首歌曲曲調、風格。4、教師點評。

這首歌源頭本在江蘇,歌詞采用四季體的寫法,內容概括簡練,旋律流暢,情緒壓抑而悲傷。流傳到河北后,發(fā)生了同體性的變異。歌詞以十二體寫,旋律在江蘇民歌的基礎上加花裝飾。演唱上,體現(xiàn)了南北風格上的差異,一剛一柔,粗獷與細膩形成了鮮明對比。5、引導學生分析江蘇民歌結構、旋律特點。

此歌也是起承轉合的四句式結構,并采用了魚咬尾的創(chuàng)作技法。四、歸納概括

1、閱讀書本31頁文字,談談民歌的主要音樂特點?(1)本民族本地區(qū)的風格特色。

(2)與本民族本地區(qū)的語言緊密結合。

(3)各地民歌在調式、節(jié)拍等方面有其自身特點。(4)結構一般短小。

2、請學生談談今天了解到的民歌的創(chuàng)作手法。五、課堂小結

請一名學生小結本課主要收獲。

課后反思:

1、本課聆聽中重視比較聆聽。

2、學習音樂知識,一方面要在感受、體驗、理解音樂作品的基礎上探究,另一方面,要引導學生閱讀課本。第五節(jié)飄逸的南國風

教學目標

1、聆聽《彌渡山歌》、《對鳥》、《幸福歌》,感受、體驗歌曲的音樂情緒,認識南方民歌的風格特征。

2、深入認識民歌的民族風格、地方風格的主要表現(xiàn)及其形成的原因等問題。教學內容

1、《彌渡山歌》、《對鳥》、《幸福歌》。2、有關民歌的音樂知識。重點和難點

《彌渡山歌》。理解這三首民歌的民族風格和地方風格。課時安排一課時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師生問好。

教師演示本課課件,出示課題。

二、問題導入

1、請學生看地圖,說說是我國的哪個省,知道哪些景點和民歌。2、教師點評。

云南。這里風景優(yōu)美,氣候宜人,少數(shù)民族云集。民歌特別豐富并有著獨特的民族風格和地方風格。

三、作品鑒賞(一)《彌渡山歌》

1、教師給學生介紹云南彌渡,欣賞云南風景圖片。

彌渡地處滇西高原。北部有云嶺和怒山,南部有哀牢山和無量山,加上相距不遠的大理石林和洱海,可謂依山傍水、景色宜人。正因為這里山清水秀,所以也是蘊藏民歌的大好地方。南詔鐵柱

南詔鐵柱置于彌渡縣城西約6公里的鐵柱廟內,欲稱天尊柱,現(xiàn)存大殿建于清康熙四年(公元1665年)。懸掛“威鎮(zhèn)昆彌”金匾。大殿達三閣五殿,建筑規(guī)模巨大,是彌渡縣至今保存較好的古建筑群。

五臺大寺

五臺大寺位于彌渡縣城東南40公里左右的五臺山上,明初開山建殿,清壅正年間增建,光緒3年(公元1877年)重修。大殿達三閣五殿,建筑規(guī)模巨大,是彌渡縣至今保存較好的古建筑群。

2、聆聽歌曲,說說歌曲的哪一句給你留下了特別深刻的印象?3、請2-3名同學談。4、教師點評。

是一首贊美愛情的山歌。歌詞用了比興的手法,暗示著愛情的道路上的艱難曲折。旋律由三部分組成:起-平-落。起即引腔,這種長音在南方民歌中常見。如《小河淌水》。5、學唱歌曲。

6、聆聽《小河淌水》

(二)《對鳥》

1、聆聽歌曲,學學其中的方言。2、請1-2名學生學方言。3、簡介歌曲。

在我國,以對花為題材的民歌到處都有,而以對鳥為題材的民歌,全國僅此一首。音樂上分兩部分,四個樂句,按起承轉合的方式運轉。音樂清新爽朗、真切自然,頗具有純真的色彩。4、復聽,要求學生輕聲跟唱。5、欣賞有關圖片。6、聆聽《采茶舞曲》。(三)《幸福歌》

1、介紹湖北天門。

天門歷史悠久,曾有燦爛的石江河文化,是全國最大的棉鄉(xiāng),天門是全國內地最大的僑鄉(xiāng),天門是全國久負盛名的文化之鄉(xiāng),如楚國令尹子文,世界文化名人"茶圣"陸羽,明代竟陵派文學創(chuàng)始人鐘惺,譚元春,清朝狀元蔣立鏞等人物。2、聆聽歌曲。3、討論歌曲的風味。4、教師點評。

歌曲的旋律吸取了湖北農民勞動時所唱“草歌”的音調,以天門民歌的音樂素材為骨架,糅進荊東地區(qū)的兩種特征性音調51215和35653。演唱上一領眾和,情緒熱烈歡快,充滿樂觀向上的激情。

5、引導學生注意襯詞部分進行復聽。6、唱襯詞部分。

7、聆聽《龍船調》。

8、引導學生閱讀課本37頁第二段文字,了解南方民歌的基本特征。

早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我國南方就已經廣泛流行著“楚聲”和“吳聲”,楚聲是長江中下游兩湖一帶的民歌;吳聲則是長江下游江浙一帶的民歌。它們的風格與北方民歌的風格形成了鮮明的對照。南方民歌的歌詞都比較含蓄、內在,善用比、興;其旋律多表現(xiàn)得婉轉、流暢、細膩、抒情。

四、歸納概括

1、閱讀書本37頁第一段文字,討論民歌的民族風格、地方風格的主要表現(xiàn)及其形成的原因等問題?

因為地理環(huán)境、生活習俗、語言特點、文化傳統(tǒng)、審美觀念等因素的影響,一個民族或一個地區(qū)的民歌,在其內容、音調、結構、音樂特點、演唱形式等方面,會表現(xiàn)出相對穩(wěn)定的特征,這種特征就是某個民族或某個地區(qū)的民歌的民族風格或地方風格。不同民族、不同地方的民歌會具有不同的民族風格或地方風格。

2、教師點評。

(1)民歌的民族風格、地方風格,主要表現(xiàn)在歌詞內容、節(jié)奏、旋律、調式、結構、演唱形式、伴奏樂器等因素上。

(2)影響民歌民族風格、地方風格的主要原因,多為人們生活的地域環(huán)境、經濟發(fā)展、生活條件、風俗習慣、語言特點、文化傳統(tǒng)、文化交流、審美觀念等因素。

(3)同一民族的民歌,由于分布地區(qū)的不同,在音樂風格上也會有明顯的差異。因為該民族的民歌會受到當?shù)匾魳肺幕挠绊,民族風格和地方風格相交融,最終造成音樂風格發(fā)生變化的結果。五、課堂小結

讓每個小組推薦一名學生談本課主要收獲。六、課外拓展完成表格。曲目音樂情緒演唱形式伴奏樂器方言屬地地域環(huán)境生活條件文化背景及交流

課后反思:

1、本課聆聽中要引導學生關注音樂風格的問題。

2、教師為了更好的幫助學生初步對“民歌的民族風格和地方風格形成概念性的認識”,要安排課外的拓展探究作業(yè)。

第六節(jié)鼓樂鏗鏘

教學目標

1、聆聽《錦雞出山》、《滾核桃》、《童謠》,感受、體驗樂曲的音樂情緒,想象樂曲所表現(xiàn)的生活內容,了解樂曲的表現(xiàn)方法。

2、在感受、體驗樂曲的音樂情緒,理解樂曲的音樂內容的基礎上,學習掌握有關的音樂知識。

教學內容1、《錦雞出山》、《滾核桃》、《童謠》。2、打溜子、鼓吹樂、吹歌方面的音樂知識。重點和難點

《錦雞出山》、《童謠》。理解作品的生活內容。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師生問好。

教師演示本課課件,出示課題。

二、閱讀材料,欣賞圖片,了解土家族。主要分布在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長陽和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等地。土家族的民族稱謂始于十至十三世紀,民族語言稱作“畢茲卡”而漢語叫作“土家”,其含義都為“本地人”。土家族的族源,眾說不一。有“公元前316年秦滅巴后,土家族為巴人后裔”說;也有“認為是八、九世紀左右,來自貴州的某部烏蠻的后裔”說;還有“認為是湘西土著與巴人、漢人融合”說。但從土家族在喪葬、祈雨、以虎為圖騰等習俗和圍篝火歌舞的方式來看,土家族與羌族和與羌族有著密切血緣關系的彝族,都有著若干共同之處。由此可見,土家族與古羌部族的關系是密不可分的。在宗教信仰方面,也以信奉道教、佛教為主,有著濃厚的“天人合一”的生命意識。

三、作品鑒賞(一)《錦雞出山》

1、聆聽樂曲,說說有哪些樂器?

2、教師點評。

依據(jù)湖南土家族打溜子改編的一首器樂曲。樂曲表現(xiàn)了人們熱愛生活的樂觀情趣。又叫打路牌子,打小家伙,是流行在湖南西部、湖北恩施一帶土家族的一種民間器樂演奏形式。常用四種樂器:溜子鼓、頭鈸、二鈸、馬鑼。樂曲內容多描繪動物形象及表現(xiàn)勞動的生活情景。多用于豐收、節(jié)日、喜慶活動3、引導學生練習其中的節(jié)奏。

4、復聽,根據(jù)提示,形象音樂情景,完成表格問題。

山間春色:表現(xiàn)山清水秀、春暖花開、美麗怡人的春天景色。樂曲采用上下句對偶及螺螄結頂?shù)氖址愂鲆魳穬热荨?/p>

結隊出山:揭示錦雞由少而多,由靜而動的結隊出山的情景。溪間戲游:表現(xiàn)錦雞嬉戲的歡樂情景。

眾御頑敵:表現(xiàn)發(fā)現(xiàn)敵情、與敵對峙、向敵進攻、群起而攻、敵人退卻逃跑等形象。榮歸:表現(xiàn)錦雞勝利后昂首闊步、神氣十足的形象。段落表現(xiàn)手法描述速度山間春色結隊出山溪間戲游眾御頑敵榮歸5、教師點評。(二)《滾核桃》

中快稍快稍快變化的速度中速節(jié)奏由疏到密前面簡潔松弛后面緊湊密集集的節(jié)奏嚴謹穩(wěn)健力度由弱至強富有變化由松到緊,由疏到密平穩(wěn)柔和疏松的節(jié)奏轉化為密出現(xiàn)節(jié)奏重音有起伏由強到弱1、聆聽樂曲,想一想,在鼓的哪些部位發(fā)音。2、教師點評。

根據(jù)山西絳州鼓樂改編的一首作品。樂曲包括了頭、身、尾三個組成部分。它采用了多種演奏技法,表現(xiàn)了農民秋收時節(jié)在房頂晾曬核桃的情景以及他們豐收時的喜悅心情。又叫鼓樂,是一種在中國農村流傳最廣的,以吹奏樂器和打擊樂器為主的民間器樂合奏。起源于我國少數(shù)民族的馬上之樂,漢、魏時期,分為四類:黃門鼓吹(宮廷)、騎吹(帝王、貴族的馬上演奏)、短蕭鐃歌(祭祀)、橫吹(隨軍演奏)。

演奏手法:十名鼓手合奏,技法包括:橋擊鼓梆、喬擊鼓面、悶擊鼓面、雙手交叉橋擊鼓梆、交替敲擊鼓槌和鼓梆、單手滾奏、悶擊向前推奏、悶擊向后退奏等。3、練習節(jié)奏。

4、教師介紹有關背景材料。

(1)山西絳縣,自古以來就是三晉一塊文化寶地,位于山西南部!疤茷殓軆鹊,有大夏之墟”,曾是晉國都城之一。今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山西是鼓樂的故鄉(xiāng),絳縣更是鼓樂之鄉(xiāng)。相傳,唐武德三年(公元620年),秦王李世民率領唐軍大破劉武周,收復并州、汾州兩地,為了慶祝勝利,當?shù)匕傩沼妹耖g鑼鼓奏出了《破陣樂》,后來,這首民間鼓樂得到整理和發(fā)展。到了貞觀元年正月,唐太宗李世民大宴群臣,在大殿上演奏了經過加工整理并重排練的《秦王破陣樂》。

(2)絳州醪糟的由來。5、復聽,想象勞動情景。(三)《童謠》1、簡介。

根據(jù)北京兒歌轉化而來的民間器樂曲。它以吹歌的形式出現(xiàn),管子在其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樂曲表現(xiàn)了一種歡快、活潑、詼諧的音樂情緒。以吹管樂器為主,輔以打擊樂器。因演奏曲目多采用民歌或戲曲唱腔,所以有吹歌的名稱。2、聆聽樂曲。

3、討論樂曲的風味,模仿北京方言口語。4、朗誦“口噙子數(shù)板”。5、復聽樂曲。

6、請2-3名學生上臺表演。四、歸納概括

1、請學生歸納本節(jié)課的音樂知識。2、教師點評。

打溜子、鼓吹樂、吹歌。五、課堂小結讓一名學生談本課主要收獲。

六、課外拓展

收集有關當?shù)毓拇禈返奈淖、音響資料,將其記錄下來。

課后反思:

1、盡量啟發(fā)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知識積累去理解作品的生活內容。2、教師課外的準備工作很重要,比如:收集一些風土人情、地方習俗等方面信息。

第七節(jié)絲竹相和

教學目標

1、聆聽《中花六板》、《娛樂升平》,激發(fā)學生對民間絲竹音樂的興趣和愛好。感受、體驗樂曲的音樂風格。

2、在感受、體驗樂曲的音樂情緒,理解樂曲的音樂內容的基礎上,學習掌握有關的音樂知識。

教學內容1、《中花六板》、《娛樂升平》。

2、江南絲竹、廣東音樂方面的音樂知識。重點和難點

《中花六板》、《娛樂升平》。比較作品的音樂風格。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師生問好。

教師演示本課課件,出示課題。二、了解古城蘇州。

(1)教師以曾在蘇州學習3年的經歷給同學們介紹蘇州。

(2)引導學生圍繞蘇州歷史名人、有關名詩、著名景點等方面談;閱讀文字材料。

悠久的歷史,孕育了獨具魅力的吳文化。千百年來,蘇州人文薈萃。在古代產生了以孫武、范仲淹、沈括、唐寅、顧炎武、蒯祥等為代表的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科學家、藝術家。古典園林60余處,其中拙政園、留園、網(wǎng)師園、環(huán)秀山莊、滄浪亭、獅子林、藝圃、藕園、退思園等9座園林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3)聽蘇州評彈片斷,感受其優(yōu)雅、嬌嗔之風味。三、作品鑒賞(一)《中花六板》

1、聆聽樂曲,說說有哪些樂器?2、教師點評。

江南絲竹。其旋律清新悠揚,優(yōu)美抒情,典雅細膩,富有濃郁的江南色彩,抒發(fā)了人們樂觀向上的生活情緒。“胡琴一條線,笛子打點點,洞簫進又出,琵琶篩篩邊,雙清當板壓,揚琴一蓬煙!3、引導學生閱讀材料,了解江南絲竹。

流行于上海以及江蘇南部、浙江西部的民間器樂。通常有二胡、小三弦、琵琶、揚琴、笛、蕭、笙、鼓、板、木魚、鈴等。江南絲竹的音樂風格以輕巧、明朗、歡快、活潑為主,有時也表現(xiàn)的較為粗獷。4、引導學生學說蘇州話。

5、復聽,結合蘇州話的特點,體驗音樂風格。(二)《娛樂升平》

1、簡介。

是廣東音樂中流行較廣的一首,樂曲既保持、發(fā)揚了廣東音樂的傳統(tǒng)特色,又借鑒了一些歐洲專業(yè)音樂創(chuàng)作的作曲技巧,從而在風格上有所突破和創(chuàng)新。樂曲表現(xiàn)了一種清新活潑、樂觀向上的音樂情緒。

2、聆聽,和江南絲竹比較一下,風格的差異以及所含樂器。3、學生交流后閱讀書本50頁第二段文字。

4、教師引導學生總結知識點。

流行于廣州及珠江三角洲一帶的民間器樂。高胡、揚琴是主奏樂器。樂曲一般短小精悍。風格多輕快活潑,纏綿,流暢動聽。名家有嚴老烈、丘鶴壽等。5、觀看粵劇片斷,感受廣東音樂和粵劇的一脈相承的關系。(三)絲竹鑒賞活動

1、播放4首樂曲,請同學們區(qū)分類型。(1)《三六》江南絲竹(2)《旱天雷》廣東音樂(3)《行街》江南絲竹(4)《步步高》廣東音樂2、討論,回答類型并說明理由。四、歸納概括

1、請學生歸納兩種絲竹的音樂風格。2、請學生歸納有關音樂知識。五、課堂小結

讓一名學生談本課主要收獲。六、課外拓展

收集有關當?shù)亟z竹音樂的文字、音響資料,將其記錄下來。

課后反思:

1、為激發(fā)學生的欣賞興趣,教師不妨跟大家談談蘇州的概況,拓展欣賞蘇州評彈以及廣東的粵劇。。2、要引導學生閱讀材料,積極思考,加深體驗,做到感性和理性相結合。

第八、九節(jié)國之瑰寶

教學目標

1、聆聽《看大王在帳中和衣睡穩(wěn)》、《海島冰輪初轉騰》、《雄心壯志沖云天》、《家住安源》,感受、體驗京劇。2、認識京劇方面的知識。教學內容

1、《看大王在帳中和衣睡穩(wěn)》、《海島冰輪初轉騰》、《雄心壯志沖云天》、《家住安源》。2、京劇知識。重點和難點

《看大王在帳中和衣睡穩(wěn)》。體驗梅派的神韻。課時安排一課時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師生問好。

教師演示本課課件,出示課題。

二、以談話法引導學生談京劇。

1、京劇的歷史1790年四大徽班(三慶、四喜、和春、春臺)進京,至今200多年。2、京劇的行當生旦凈丑。

3、京劇的聲腔唱腔以西皮和二黃為主,伴奏樂器包括京胡、京二胡、月琴、鼓、板、鑼等。

4、京劇名家“老生三杰”:程長庚、張二奎、余三勝;“四大名旦”:梅蘭芳、程硯秋、尚小云、荀慧生。三、作品鑒賞

(一)閱讀材料,了解京劇大師梅蘭芳。

梅蘭芳(18941961),江蘇泰州人,出身京劇世家,9歲學戲,11歲登臺。1913年就以精湛的表演和柔美的唱腔享譽全球,他是將我國京劇藝術引向世界的第一人。梅蘭芳在其一生的舞臺生活中,塑造了眾多優(yōu)美的藝術形象,積累了大量的優(yōu)秀劇目,發(fā)展、提高了旦角的演唱和表演藝術,形成了獨樹一幟的“梅派表演風格!保ǘ犊创笸踉趲ぶ泻鸵滤(wěn)》1、教師簡介。選自《霸王別姬》。垓下之戰(zhàn),項羽四面楚歌,無可奈何之際,虞姬勸項羽等候救兵。此時,項羽困乏,虞姬又勸其休息。等項羽睡著后,虞姬步出帳外,以期驅散愁情的情況下演唱的。2、聆聽。

3、學唱片斷,感受梅派唱腔的神韻。4、請學生談感受。5、教師點評。

梅派藝術“既博大精深,又平易近人”,梅蘭芳被譽為“偉大的演員、美的化身”。他的嗓音圓潤、甜美、嘹亮,韻味純正醇厚,質樸中見俏麗,嫵媚中顯大方。在這個唱段中,他寓動于靜,節(jié)奏平穩(wěn),速度較慢,色彩清麗悲涼,抒發(fā)了角色內心的憂慮和悲愴,渲染了激戰(zhàn)前夜難耐的寂靜與凄涼。

(教師插入生動的語言調動學生欣賞的積極性,比如欣賞京劇好比茶道文化,注重品茗、細嚼,應作出資深票友搖頭、擊拍狀,一則健身,二來投入。)6、復聽。7、閱讀材料,了解有關知識。

南梆子,屬于西皮類的唱腔,這種唱腔細致優(yōu)美,旋律性強,擅長于表現(xiàn)細膩,歡悅的心情。(二)《海島冰輪初轉騰》1、簡介。

這是《貴妃醉酒》中的一個唱段。其劇情是:唐玄宗寵愛楊貴妃,一天,相約在百花亭飲宴賞花。貴妃在亭中久候,而不見玄宗駕臨。后太監(jiān)稟告:玄宗已轉駕西宮去約會梅妃。楊貴妃哀怨自傷,就在亭中獨飲,沉醉而歸。2、聆聽,唱腔上的差異。3、學生討論,交流。4、教師點評。

這段唱腔音樂華麗委婉,體現(xiàn)了京劇四平腔的典型特征,也恰如其分地表現(xiàn)出楊貴妃自怨自艾德惆悵心情。

5、復聽。

6、閱讀材料,了解相關知識。

句容的民間藝人們以余姚腔為基礎,吸收弋陽腔的唱法,形成了獨特的四平高腔。它與二黃很相似,擅長表現(xiàn)委婉纏綿,哀怨凄涼,激越憤怒的情緒。

(三)現(xiàn)代京劇

1、閱讀材料,了解現(xiàn)代京劇。

主要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在雙百方針的指引下,通過戲曲改革,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創(chuàng)作的反映社會現(xiàn)實生活的新京劇。2、《雄心壯志沖云天》

(1)聆聽,跟上面的京劇比較一下差異。(2)教師點評。

聲腔有了進一步的發(fā)展,特別是樂隊上,引進西洋管弦樂隊,富有氣勢。(3)教師簡介劇情。

選自《紅燈記》。一九三九年,以鐵路工人李玉和為代表的地下黨在慘烈的白色恐怖之下,為鉗制日軍、配合抗戰(zhàn)進行著一系列靈活機智、艱苦卓絕的斗爭,李玉和、李奶奶、李鐵梅原本不同姓的三代人更是在共同革命信仰的感召下,演繹著生活在同一屋檐下生發(fā)出來的縷縷濃情。北滿省委在得到游擊隊電臺被毀的消息之后,及時派出交通員計劃與當?shù)氐叵曼h接頭,將密電碼送到游擊隊。沒成想同時得到這一消息的日軍對沿線鐵路進行了嚴密封鎖,交通員被捕,而李玉和對于密電碼的下落卻全然不知,只是一心想方設法尋找密電碼的線索,并聯(lián)絡游擊隊希望能夠順利地營救出交通員。王連舉的叛變使李玉和成為鳩山截獲密電碼乃至摧毀地下黨的關鍵性人物。老謀深算的鳩山為了達到摧毀龍?zhí)兜叵曼h的目的,對李玉和實施了離間計。為此,李玉和不僅在組織內部受到懷疑,在同事、鄰里街坊乃至自己的母親和女兒之間都陷入百口莫辯的境地。李玉和以寬厚的胸懷和革命者的睿智,忍辱負重,在極度艱難的情況下,堅持完成革命工作,最終在敵人的槍口下英勇就義,李奶奶也被日寇殘酷地殺害。失去了父親和奶奶的李鐵梅,在黨組織的關心和幫助下,毅然承擔起父親未盡的革命工作,將密電碼成功地送到了游擊隊。李鐵梅在斗爭的風雨中逐漸長大成熟,最終成為一名堅毅、勇敢的共產黨員,并由此開始了新的革命歷程。(4)復聽。3、《家住安源》

(1)簡介。

1927年秋,農民英雄雷剛帶領本地農民在湘贛邊界揭竿而起,反上了杜鵑山。由于沒有共產黨的領導,三起三落,瀕于覆滅,急盼找到中國共產黨。黨知道后,于1928年春派代表柯湘前來,不幸中途被捕。雷剛聞訊后率眾劫法場,將黨代表搶回山上?孪嫔仙胶,擔任了自衛(wèi)軍的黨代表,努力貫徹毛主席的建軍路線,以無產階級思想對這支農民軍隊進行改造。在黨的領導下,自衛(wèi)軍發(fā)動群眾,擴大武裝,上山整訓,蓬勃發(fā)展。“毒蛇膽”率設伏于山下,抓住雷剛的義母杜媽媽為“釣餌”,勾結叛徒溫其久,欲誘雷剛下山,消滅自衛(wèi)軍?孪孀R破敵人的毒計,要轉移出山,會合主力來粉碎敵人。雷剛復仇心切,加上內奸溫其久從中挑撥,不聽柯湘勸阻貿然下山,結果被捕入監(jiān)。緊急關頭,柯湘命李石堅帶隊守山,率隊營救雷剛;厣酵局杏衷庥鰯橙耍龜嗪笞钄,掩護雷剛和戰(zhàn)士,鄉(xiāng)親們上山。激戰(zhàn)中田大江英勇犧牲。內奸溫其久趁柯湘未回之際,借口轉移,欲帶隊投敵。李石堅與之斗爭時,柯湘回山,揭露其陰謀,清除叛徒雷剛。血的教訓,使雷剛認清了自己的錯誤,親手擊斃叛徒溫其久,消滅了當?shù)氐牡刂魑溲b,同柯湘一起,率領部隊,奔向革命圣地--井岡山。(2)聆聽。四、拓展探究

1、欣賞劉歡的《情怨》。

2、討論題:你認為京劇應該如何發(fā)展,才能使更多的青年朋友喜愛?(如時間不夠,就作為作業(yè),課后完成)。五、課堂小結

課后反思:

1、教學中最好能讓學生看看視頻資料。

2、相關的京劇知識有的可結合唱段學習,有的是閱讀材料,或是教師講解,這樣效果會好點。

第十節(jié)歷史悠久的亞洲傳統(tǒng)音樂

教學目標

1、欣賞幾首有代表性的亞洲傳統(tǒng)音樂,引導學生感受、體驗亞洲傳統(tǒng)音樂的風格特征。2、初步了解亞洲音樂的概況,以及一些民間樂器。教學內容

亞洲傳統(tǒng)音樂印度的電影歌曲教學重點印度音樂。教學難點

體驗并參與音樂活動。課時安排一課時。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師生問好。二、簡要回顧復習。

用談話法跟學生回顧上節(jié)課有關京劇的藝術、梅蘭芳表演藝術。三、新曲目欣賞。

1、提問:亞洲的幾個區(qū)域?學生回答后引導觀看投影文字,了解亞洲五個音樂區(qū)域的基本情況。

亞洲傳統(tǒng)音樂具有悠久的歷史,它對其他大陸音樂的發(fā)展產生過巨大的影響。分為五個音樂文化區(qū):東亞、南亞、東南亞、中亞和西亞。東亞音樂

旋律十分豐富,多采用五聲音階,樂器種類繁多,并有多種多樣的民歌、戲曲、說唱和舞蹈等。如日本的雅樂、琴、箏、三味弦音樂,朝鮮的唐樂和鄉(xiāng)樂,中國的民族音樂。南亞音樂

主要包括印度古典音樂,音樂之邦孟加拉國音樂。

東南亞音樂

最早受中國和印度文化的影響,后來受伊斯蘭和歐洲文化的影響。如泰國、印尼的古典音樂,大型的敲擊樂隊是東南亞音樂的特點之一。

中亞和西亞音樂

屬于伊斯蘭文化,主要有阿拉伯古典音樂,其風格柔和、持重。阿拉伯古典音樂也曾對印度和我國西部的音樂產生影響。2、蒙古民歌《四歲的紅鬃馬》。

(1)設置懸念:一種神奇的唱法,一個人唱出兩種聲音?激發(fā)學生欣賞的興趣。呼麥一種由一個人同時唱兩個聲部的歌唱藝術,是蒙古國人民和我國蒙古族人民中特有的一種民間唱法。呼麥蒙古語原意是喉,所以也叫喉音唱法。(2)聽完后請學生談談感受。(3)教師點評

表現(xiàn)了蒙古人對自己親密的伴侶馬的熱愛。體現(xiàn)了人和大自然的和諧和交融,歌聲使人的心靈得以純化和升華,令人進入一種新的境界。

3、印度尼西亞民歌《星星索》。

(1)請學生觀看幾幅圖片,猜一猜是哪個國家?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2)教師對印尼作簡要介紹,針對蘇門答臘島請學生談談去年的海嘯,切入愛心教育,引出曲目《星星索》簡介并聆聽。

優(yōu)美的情歌,表達對心愛姑娘的深切的思念。星星索是劃船時伴隨槳起落節(jié)奏的哼聲。歌曲以固定音型“啊,星星索”作為伴唱。(3)學唱與學劃船。

(4)引導學生進行“劃船”律動。4、印度民間樂曲《歡迎》。

(1)拋出話題:印度知道多少?

(2)學生談過后,分別請歷史嘉賓和地理嘉賓參與互動。(3)教師引導學生瀏覽屏幕文字

印度音樂絢麗多彩,特色鮮明。那帶有鼻音色彩的歌聲,那各式各樣的滑音、裝飾音,那如怨如訴、綿延不斷的旋律,那波浪形、曲線式的音樂進行,那余音繚繞、婉轉曲折的琴聲,那嗚咽哀傷、令人斷腸的笛聲,那始終伴隨著樂曲的持續(xù)音,以及變化多端的即興演唱和演奏,構成了一幅幅寧靜、和諧的印度風光。

(4)介紹并欣賞樂曲后進行適當?shù)慕虒W拓展(印度歌曲欣賞)。

這是印度拉賈斯坦的一首著名民間樂曲,用薩朗吉演奏,伴以鼓和笛子等樂器。薩朗吉是一種印度民間樂器,被稱為印度的小提琴,音色柔美、抒情,善于模仿人聲。(5)請舞蹈嘉賓教印度舞蹈,引導學生跳舞律動。5、阿塞拜疆音樂《巴雅提木卡姆》。

(1)簡介(引導學生快速瀏覽屏幕文字)

木卡姆是波斯、阿拉伯、突厥各民族的共同文化遺產,是一種由多首樂曲組成的組曲。這首木卡姆用卡曼賈演奏,卡曼賈是伊朗和高加索等國的民間樂器,在埃及、土耳其和中亞地區(qū)也有流行。

(2)欣賞時請學生注意伴奏的節(jié)奏。(3)引導學生進行“演奏”活動。(用身邊各種物體做打擊樂器,拍出各種音色的節(jié)奏)四、反饋與小結。

1、今天我們欣賞了一種神奇的演唱方法,它叫什么?2、今天欣賞的兩種外國民間樂器的名稱是什么?3、木卡姆是什么意思?

教學反思

一、本課注重活動,在欣賞中間不斷穿插活動,使學生始終處于一個興奮的欣賞狀態(tài),取得了效益。

二、請嘉賓參與互動也大大提高了學生欣賞的情趣,激活了課堂氣氛,產生了令人振奮的教學效果。

三、注重了教學語言的幽默、風趣,也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四、課件的作用,真正是恰到好處。課后調查表明,學生稱本節(jié)課非常有新意,很喜歡這節(jié)課,對本節(jié)課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第十一節(jié)非洲音樂

教學目標:

一、使學生初步接觸非洲幾個地區(qū)有代表性的民族、民間音樂。使學生體會非洲民族音樂所具有的與西洋音樂、及其它地區(qū)音樂明顯不同的藝術魅力。

二、初步了解幾首非洲民族音樂的主要特點,進而體會非洲區(qū)音樂作品鮮明的民族風格。三、了解非洲民族音樂的基礎知識。課時安排一課時教學過程一、組織教學二、講授新課

(一)非洲音樂簡介

非洲音樂通常是指撒哈拉以南(黑非洲源于非洲本土的各種黑人傳統(tǒng)音樂。由于眾多繁雜的部族和各種外來的影響,非洲各部族的音樂千差萬別。非洲音樂的主要特點是節(jié)奏復雜多變。鼓在非洲音樂中有十分突出的地位。非洲音樂對世界音樂,主要是美洲音樂有巨大的影響。(二)非洲音樂欣賞

1、欣賞博茨瓦納民間音樂姆比拉彈唱《孩子》

a、組織學生討論聽音樂后的感受,引導學生從旋律、鼓點、節(jié)奏、樂器等方面分析作品。b、介紹、欣賞非洲樂器“姆比拉”(看課件)。

“姆比拉”是一種用手指撥動彈奏的簧片樂器,也稱“散扎”、“薄片琴”。其結構是將一系列長短不一的細長簧片(木制或鐵制),分1-3排綁在一塊木板上,并在其下面裝有一個木盒或干葫蘆作為共鳴體。各地“姆比拉”的簧片數(shù)量不一,每根簧片發(fā)一音,可演奏各種旋律。如同時撥動兩根簧片,還可以發(fā)出和聲。2、欣賞加納民間音樂《非洲木琴獨奏》a、欣賞音樂(課件)

b、介紹、欣賞非洲樂器“馬林巴”(看課件)。

流行于分周各地的木琴稱為“馬林巴”。非洲木琴有數(shù)百種,有的僅有1-4鍵,但10-22鍵的更為多見,還有2-6人一起演奏的木琴。(三)非洲鼓與歌舞

1、非洲鼓與歌舞介紹

非洲黑人歌舞的節(jié)奏強烈,動作粗獷,伴奏的樂器是以鼓為主的各種打擊樂器。故是黑人舞蹈音樂的靈魂,各式各樣的鼓用木棒、竹棍和手掌擊出各種不同的音色和音調,并交織成各種復雜而鮮明的節(jié)奏,它控制著整個舞蹈情緒的發(fā)展和變化。其它的伴奏樂器還有葫蘆、木子、金屬鈴之類的各種響木琴以及簡單的木管等。歌唱是非洲黑人舞蹈音樂的另一個特點,最常見的形式是先由一名歌手即興朗誦或領唱,眾人合唱疊句部分,或者與之呼應并與鼓聲和樂器的演奏有機地組成鮮明的旋律。在舞蹈過程中還時常伴有呼叫,以抒發(fā)感情,增加舞蹈的氣氛。歌舞在非洲人的日常生活中占有不可缺少的地位。在酋長宮廷中,傳統(tǒng)音樂更占有重要地位,一些禮儀音樂還要在酋長或國王的監(jiān)督下進行,有時某種樂器就是王權或神權的象征。例如東非和南非的鼓。

非洲人從小就在日常的音樂舞蹈活動中學習,進入成年之前,還要參加一種啟蒙訓練,接受多種技能訓練,合格之后才被接納為正式的部落成員進入社會。(1)欣賞科特迪瓦民間音樂歌舞曲《古諾人的尤勒舞》。(2)欣賞卻比人的舞蹈音樂《恩歌多舞》。

2、習拍打課本后面的非洲節(jié)奏。(課件)(四)非洲音樂的主要特征:

非洲音樂的主要特點是高度發(fā)達的節(jié)奏,包括復變的節(jié)奏線條和節(jié)奏層次。西方通俗音樂和部分音樂作品都從非洲音樂節(jié)奏中獲得豐富的營養(yǎng)和啟示。非洲音樂的音階有多種類型。非洲音樂旋律的音域往往比較窄,樂器比較小。三、小結

課后反思:

第十二節(jié)歐洲民間音樂

風笛、排簫、歌聲

教學內容:

1、風笛音樂《優(yōu)雅》2、羅馬尼亞排簫《森林的多依那和婦女的舞蹈》3、保加利亞女聲重唱4、瑞士約德爾民歌

教學目標:

1、通過鑒賞歐洲有代表性的民間音樂,了解風笛、排簫的音色特點及演奏方式;

2、通過比較聆聽、組合演唱等多樣的實踐活動,認識并體會歐洲典型民間音樂的風格特征;3、通過文化與音樂結合講述的方式,使學生開闊視野,感受到歐洲民間音樂文化的豐富多樣性,學會尊重多元文化,明白歐洲藝術音樂和歐洲民間音樂的關系。

教材分析:

蘇格蘭風笛音樂原屬于戰(zhàn)爭音樂,用于行軍、召集高地人、哀悼亡靈。風笛音樂也屬于和平的音樂,用來跳斯特拉斯佩舞、與小提琴、手風琴和奏,用來慶祝、也用來表達愛意。愛爾蘭的風笛演奏方法與蘇格蘭有所不同;羅馬尼亞一直保持用排簫奏樂的悠久歷史,并將排簫的演奏藝術提升到高超的水平,整個排簫有點向外拱彎,一般定成D或G大調音階。排簫音色圓潤柔美,抒情,略帶氣息。排簫音樂:空靈、優(yōu)美,舒展,使人放松心情,常在茶室、咖啡廳等休閑場所作為背景音樂使用。保加利亞女聲重唱:采用自然、直接、開放的唱法,音色清沏、透明,在多聲部的重唱中常出現(xiàn)不諧和音程(如二度),旋律音域不寬,卻富有表現(xiàn)力,各種各樣的裝飾音、滑音層出不窮,十分豐富,給音樂增加了特殊的色彩;約德爾唱法:用真假聲迅速地交替演唱,并采用一些無意義的字音來演唱。如“依”“哦”“萊”“咿呀”等。音域寬,旋律起伏較大。教學重點及難點:

1、風笛音樂;2、民間音樂、相關文化與生活的融合學習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導入新課:教師提問:請說出你所知道的著名的外國音樂家有哪些?

教師小結: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顯然,歐洲是西方古典音樂的搖籃,在這里孕育了無數(shù)舉世聞名的音樂家,也誕生了數(shù)之不盡的經典音樂作品。再次設問:為什么在歐洲會產生這么多著名的音樂家?歐洲豐富多彩的民族民間音樂,是音樂家們創(chuàng)作的源泉。三、歐洲民間器樂

1、請學生談談所了解的本國的民間樂器

2、學生回答,教師小結:嗩吶、二胡等是我們中國的民間樂器,在民間婚喪、嫁娶等活動中使用廣泛,同樣,在歐洲也流傳著屬于他們自己的民間樂器,演奏時,人們穿著傳統(tǒng)的民族服飾,表達著最樸素的情感。如:如西班牙響板、意大利曼陀林、俄羅斯巴揚、巴拉萊卡等

(一)羅馬尼亞排簫

1、聆聽《茉莉花》(排簫)片段思考交流:(1)請說出該作品的曲名?(2)主奏的是歐洲哪種民間樂器?學生回答:教師小結:《茉莉花》主奏樂器排簫

2、介紹排簫“排簫”(panpipes)一種吹管樂器,也是歐洲最古老的樂器之一。由長短不等的管子,按音高順序排列,固定在一起。每管只能發(fā)出一個音,下端有封閉和不封閉兩種。古老的歐洲民間樂器希臘神話傳說為牧神“潘”(pan)所創(chuàng),潘神下半身為羊身,上半身為頭上長一對羊角的人身。他遇到山林水澤女神緒任克斯(syrinx),便愛上了她。女神見他就逃跑,被保護神把她隱入水中變成蘆葦。潘神無奈,便用蘆葦做成排簫吹奏自慰。古羅馬人把排簫傳往各地。排簫在歐洲各地普遍為放牧人所用。3、介紹排簫的演奏方法:(播放VCD)用手搖來演奏顫音;可以演奏華麗的音階式的經過句

4、賞析羅馬尼亞排簫曲《森林的多依那和婦女的舞蹈》

(1)聆聽音樂片斷,思考:音樂描繪了怎樣的畫面?(音調、速度、節(jié)奏、情緒)(2)學生回答,教師小結第一段速度較慢,節(jié)奏自由舒緩;第二段速度變快,節(jié)奏緊湊,情緒也變得熱烈,人們想通過音樂來表現(xiàn)森林中鳥兒自由歌唱和婦女們歡快熱烈舞蹈的場景。

5、師生討論交流:我們可以在什么場合欣賞排簫音樂?排簫音色圓潤柔美,抒情,略帶氣息。

排簫音樂:空靈、優(yōu)美,舒展,使人放松心情,常在茶室、咖啡廳等休閑場所作為背景音樂使用。

(二)風笛音樂導語:不同的地域、人文造就了不同的音樂文化,在西歐島國的高地,人們喜歡演奏一種古老的樂器,是什么呢?

1、探索(出示樂器圖片)請學生思考并演示該樂器的演奏方法2、介紹風笛(播放VCD)風笛又名風袋管形制:皮制風袋吹管有按音孔的曲調管(1~2支):演奏旋律無按音孔的持續(xù)音管(1~支):發(fā)出持續(xù)的單個低音

發(fā)音原理:演奏者通過夾擊腋下的風袋,將氣流壓送到旋律管和持續(xù)音管發(fā)音。因此風笛能演奏出多聲部的音樂。3、賞析風笛音樂《優(yōu)雅》

導入:風笛在歐洲民間流傳廣泛,尤其是在西歐的島國蘇格蘭愛爾蘭等地十分流行(1)聆聽音樂片段,請用線條來表現(xiàn)你聽到的音樂

(2)教師小結:多聲部的音樂,主題旋律在高聲部,低聲部的持續(xù)音作為伴奏,就像連綿不斷的群山。在平靜優(yōu)雅的風格中,又不失恢弘的氣勢。3)學唱主題旋律

4)分組合作四組輪流演唱高聲部旋律,其他組演唱低聲部。

4、小結:風笛是具有濃郁鄉(xiāng)土氣息的民間樂器,深受人們的喜愛。同樣,“他”也獲得了音樂家的青睞,創(chuàng)作了無數(shù)的《風笛舞曲》,有些已成為人們耳熟能詳?shù)拿3嗽诠诺湟魳奉I域大放異彩,在現(xiàn)代通俗音樂的舞臺上,我們也不難發(fā)現(xiàn)他的蹤跡。5、拓展:

(1)聆聽電影《我心永恒》主題曲的前奏音樂思考交流:音樂表達了怎樣的情緒?教師小結:深情,懷念

(2)欣賞風笛伴奏的《大河之舞》片段愛爾蘭的踢踏舞熱情、灑脫,而風笛的加入,又不乏優(yōu)雅和柔情。

四、歐洲多彩的民歌導語:我們中國有這著多姿多彩的民歌高亢的西北民歌,也有柔美的江南小調,同樣在歐洲也因為地域人文的不同,流傳著風格迥異的民間歌曲。1、聆聽《鳥兒在歌唱》(保加利亞女聲重唱)片段思考交流:音色上有什么特點?教師小結:保加利亞女聲重唱音色清澈,基本為真聲,旋律起伏不大,為多聲部的重唱。2、聆聽瑞士民歌片段討論交流:請為這段音樂取個恰當?shù)臉祟}

3、介紹約德爾唱法這是在阿爾卑斯山區(qū)域流傳的特殊唱法。在這里牧人常常用號角和叫喊聲來召喚他們的牛群、羊群,內容及表達方式上和我們中國的山野民歌也有相似的地方。用真假聲迅速地交替演唱,并采用一些無意義的字音來演唱。如“依”、“哦”、“萊”、“咿呀”等。音域寬,旋律起伏較大。如:《孤獨的牧羊人》就是根據(jù)該唱法創(chuàng)作的歌曲。五、總結:

(1)思考交流:談談你如何看待純樸的歐洲民間音樂?

(2)教師總結:歐洲的民間音樂雖然植根于本民族的特有文化,卻與其他民族的音樂文化相融合,為古典及現(xiàn)代音樂的創(chuàng)作提供了豐富的素材。無數(shù)的音樂家,在民間音樂這塊肥沃的土壤中汲取豐富的養(yǎng)料,創(chuàng)作出一批又一批的傳世之作。同時戰(zhàn)爭、遷徙、文化交流促使世界各民族音樂文化的不斷融合。歐洲民間音樂既有其獨特的風格,又與其他各州有著不可分割的聯(lián)系。(調式、樂器、歌聲)六、拓展我們不僅可以在古典音樂中聽到歐洲民間音樂之聲,而且在當代的流行音樂領域,我們同樣不難發(fā)現(xiàn)他們的蹤跡。比如:愛爾蘭歌手恩雅和愛爾蘭樂隊神秘園的音樂,他們在繼承歐洲民間音樂優(yōu)秀傳統(tǒng)的基礎上,開創(chuàng)了新的紀元“新世界音樂”在“神秘園“的音樂中結束。

課后反思:

本次課從學生熟悉的話題導入,自然親切,層遞式的設問,引入課題,激發(fā)學生探索歐洲民間音樂的興趣。以本國熟悉的民間樂器引入到歐洲的民間樂器,使學生有親切感,易于接受。以耳熟能詳?shù)囊魳穼,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排簫的音色及音樂風格。拓展、介紹相關音樂文化,使學生更好的理解排簫音樂的特點。使學生能發(fā)揮想像力,用語言來描繪聽到的音樂,尊重學生對音樂的多元理解,拓展,引導學生將所學的音樂與生活相結合。以探索活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視聽結合,使學生更直觀地了解風笛的構造及演奏方式。學生運用多樣方式來表現(xiàn)對音樂的感覺,通過學唱及合作演唱更好地體會該作品的風格特點。風笛音樂不僅受到普通人民的喜愛,也能登上“古典音樂”的大雅之堂。結合電影配樂和歐洲民間舞蹈做適當?shù)耐卣梗惺茱L笛音樂的多樣風格,以本國的民歌導入,使學生更易于接受外國的民歌相同的音樂文化,并能進行恰當?shù)谋容^分析,通過比較聆聽、探索,使學生了解歐洲代表性的民歌特點。從音樂基本要素入手,激發(fā)學生去思考相關的文化,通過總結,使學生從感性的認識上升到對歐洲音樂文化的理性認識上。對課堂內容作拓展,拓寬學生視野,激發(fā)學生課外繼續(xù)學習音樂的興趣。

第十三節(jié)拉丁美洲音樂

安第斯高原探戈音樂文化的交融

一、教學目標:

1、通過聽、唱、動讓學生感受到拉丁美洲音樂獨特的風格和其多元的音樂文化。2、通過欣賞讓學生初步認識拉丁美洲民間器樂、歌舞和探戈音樂的特點。

3、能夠讓學生通過聽、唱、動等不同形式,加深對拉美音樂的理解并會用簡單的肢體語言表現(xiàn)拉美歌舞。二、教學內容:

1、秘魯民間器樂合奏曲《告別》2、墨西哥民間歌曲《美麗的小天使》3、烏拉圭探戈舞曲《小伙伴》三、教材分析:

1、《告別》是一首安底斯高原印第安人的民間器樂合奏曲。旋律優(yōu)美、氣勢雄渾,表現(xiàn)了印第安人在集會之后,臨行前告別時的情景。樂曲為G大調,4/4子,采用五聲調式音階,樂句悠長且多下行。2、《美麗的小天使》是一首有著濃郁的拉丁美洲音樂風格的歌曲,是一首極具墨西哥民族個性,被稱為“松”的歌舞曲,歌曲表達了男女青年間的愛情,旋律纏綿、優(yōu)美、動人。歌曲為A大調,3/4拍子,采用七聲音階。3、《小伙伴》是一首阿根廷探戈舞曲。樂曲既有平穩(wěn)持重的情調,又有緊張、激越的情緒,節(jié)奏強烈,樂曲為g小調,2/4拍子。

四、教學重點:

1、感受了解拉丁美洲歌舞音樂文化和民族風情。2、對探戈節(jié)奏特點有一個初步的認識。五、教學難點:

激發(fā)學生主動參與音樂欣賞活動,積極投入創(chuàng)作活動。六、課時安排:

一課時

七、教學過程:

播放拉美歌手瑞奇。馬丁演唱的《生命之杯》歌曲,渲染氣氛,學生走進教室。(一)設問與回答方式導入

1、這首歌曲有什么特點?(節(jié)奏強烈、熱情奔放、富有感染力)

2、你們喜歡這首歌嗎?這首歌曲和我們平時聽的歌曲有什么不一樣啊?具有哪種音樂的風格特征?(教師啟發(fā)、引導學生得出結論:具有拉美音樂風格特征)

(二)引出課題:拉丁美洲音樂

1、讓學生討論拉丁美洲的地理位置、環(huán)境、歷史、社會等印象。(學生根據(jù)課前準備的資料討論回答)

教師歸納:拉丁美洲是指以美國以南的美洲地區(qū)。包括:墨西哥中美洲、加勒比海和南美洲,包括秘魯、玻利維亞、阿根廷,墨西哥烏拉圭等國家。

師言:在廣闊的拉丁美洲,風土,人種極其多樣,因此,在音樂方面也表現(xiàn)出各種不同的樣式,除了在人種方面,原住外,從地球上各個地方遷移過來的人種都在這里互相混,所以可以說多元混合型文化是這一地區(qū)文化的最大特點,音樂文化非常豐富,大體上可以分為三大類:印第安人音樂,拉丁美洲民間音樂和黑人音樂。設問:拉丁美洲這種混合性音樂文化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學生根據(jù)自己課前查閱的資料討論回答)

師歸納:混合性音樂是指印第安人(本土文化,歐洲和非洲)三種音樂文化的相混合,主要的原因是歐洲入侵和黑人的販賣帶來了各自音樂文化的融合,那么他們的音樂文化到底有什么特點呢?這節(jié)課請同學們和我一起走進拉丁美洲,感受他們混合性音樂的風格特點。二、感受與體驗

(一)賞析〈告別〉器樂合奏曲,秘魯民間樂曲。

思考:1,這首樂曲情緒特點怎么樣?(優(yōu)美,氣勢雄渾)1、主要有哪些樂器演奏?(排蕭、蓋那琴、恰朗戈)2、教師介紹各種樂器的特點,學生觀賞樂器的圖片。

3、聽音樂,學生隨音樂雙手輕拍節(jié)奏,感受音樂的節(jié)奏變化。(二)賞析《美麗的天使》墨西哥民間音樂。

1、歌曲是怎樣的情緒?(旋律平穩(wěn)圓滑,纏綿美妙,優(yōu)美動人,略帶淡淡的鄉(xiāng)愁。)2、請學生唱旋律,手拍節(jié)奏,感受歌曲節(jié)奏有何特點?(采用3/4拍子,節(jié)奏平穩(wěn)一致,連續(xù)采用切分節(jié)奏)

3、歌曲演唱形式是怎樣的?(前部分是領唱,后面是合唱,中間間奏還伴有熱情的的呼叫聲)

4、教師簡介歌曲的特點:

這首歌曲是具有濃郁的拉丁美洲民間音樂風格的歌曲,采用七聲大調式音階,前部分是領唱,,后部分為合唱,歌詞用西班牙語,被稱為“松”的歌舞曲。墨西哥民族歌曲被稱為“松”,與西班牙民間音樂有著不要可分的關系,“松”通常是大調式,節(jié)奏明快,旋律動聽,氣氛歡樂。西班牙對墨西哥進行了統(tǒng)治,因此,墨西哥的文化,社會和政治關系深深地帶有西班牙文化的影響,而墨西哥是古代印第安文化重要發(fā)原地之一,又是西班牙殖民統(tǒng)治后的中心之一,這包括音樂在內的各種文化是具有十分典型的相互交融的特征。這首歌曲就是典型的相互交融的特點之一。

3、教師伴奏,學生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再次感受音樂的風格特點。三、創(chuàng)造與活動

(一)播放探戈舞錄像片段。

1、提問:這種舞蹈叫什么舞蹈?節(jié)奏有何特點?(學生根據(jù)錄象舞蹈動作和課前收集的資料相互交流)

歸納:這是探戈舞蹈,采用連續(xù)的切分音節(jié)奏。

2、教師展示一些探戈舞蹈的圖片,介紹探戈舞蹈特點。

探戈是阿根廷的一種舞蹈,它是一種音樂、唱和舞蹈于一體的綜合藝術。探戈已固的格式,即興花樣翻新等,現(xiàn)代探戈的舞蹈風格是有深沉、含蓄、灑脫是特點。運用節(jié)奏變化多樣,但切分節(jié)奏運用是最多的。

師言:拉美的舞曲音樂更為豐富,它以獨特音樂風格和變化多樣的節(jié)奏,深受世界各國人民喜歡。它已經很好的融入了現(xiàn)代音樂和國際標準體育舞蹈之中。3、教師簡要說明國際標準體育舞蹈。

(1)拉丁舞(桑巴、倫巴、恰。⿲W生觀看錄像,隨錄像模仿舞蹈動作。(2)摩登舞(探戈、狐步舞、華爾茲)a、觀看國標華爾茲舞蹈片段。b、學生隨音樂表演華爾茲舞。

(3)教師列舉幾種典型探戈風格的節(jié)奏,學生用拍手或身體動作分組做探戈節(jié)奏練習。a、首先進行單聲部的節(jié)奏練習。

b、逐步增加聲部,從二聲部到三聲部。x.xxxxxxxx噠噠噠噠噠噠噠噠噠xxxxxx.x噠噠噠噠噠噠噠xxxxxxx噠噠噠噠噠噠噠

教師簡要小結,對學生的表現(xiàn)給予肯定和評價鼓勵。(二)欣賞樂曲〈小伙伴〉

1、思考:A:舞曲節(jié)奏是怎么樣的?(連續(xù)使用切分節(jié)奏,探戈舞曲風格)B:越的情緒,表現(xiàn)出一種矛盾的情緒)

2、教師出示樂譜,簡要的介紹樂曲,學生輕聲唱譜,教師伴奏。3、教師板書〈小伙伴〉樂曲的節(jié)奏。

4、學生隨錄音帶運用課前準備好的易拉罐、沙袋,礦泉水瓶,教師提供部分打擊樂器:手鼓、沙鈴、鈴鼓等隨音樂模仿樂曲節(jié)奏。

5、學生根據(jù)《小伙伴》音樂節(jié)奏,即興填詞或教師提供歌詞,教師擊鼓敲節(jié)奏,學生有節(jié)奏的地朗讀。

2/4xxxxoxxxxxxxxxoxxxxx大家跟著我的節(jié)拍走,跳起一段輕松的舞蹈,

xxxxoxxxxxxxxxoxxxxx即使我們慢了一小拍,我們也會無盡的快樂.6、請個別同學講述或演繹探戈舞,教師指導。四、評價與總結

1、師生共同回顧和交流拉丁美洲音樂的風格及其感受。

2、教師總結:今天我們主要通過拉丁美洲三種不同類型的音樂作品感受、理解、體驗了拉丁美洲音樂的地域特色和風格特征。雖然拉丁美洲離我們很遙遠,但生活中隨時都可以感受得到它的存在,更高興的是拉丁美洲音樂已走進了國際,已經很好的融入了現(xiàn)代音樂和國際體育舞蹈之中,走進了我們的生活,深受到世界人民的喜愛。為我們的生活增添了無限的色彩。

3、再次播放歌曲《生命之杯》,學生跟隨歌曲演唱,在歡快的音樂聲中走出教室。

舞曲情緒怎么樣的?(既有平穩(wěn)、持重的情調,又有緊張、激

第十四節(jié)巴赫

一、教學目的

1、引導學生感受、體驗巴羅克音樂巴赫的《馬太受難曲》的音樂風格特征。2、初步知道“巴羅克音樂”“復調音樂與主調音樂”和音樂家巴赫。二、教學重點:

巴洛克音樂、復調和主調音樂,分析《馬太受難曲》三、教學難點:

復調和主調音樂的理解四、教學過程1、導入

師:同學們,在上課之前,大家先看一下目錄,第七到第九單元這幾個單元有什么特點呢?生:師:這三個單元正是按照先后介紹音樂史上的三大重要時期巴洛克時期,古典主義時期和浪漫主義時期。那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是巴洛克時期的音樂和重要的代表人物巴赫。2、巴洛克音樂

師:首先,我們先來說一下這個巴洛克(baroque)。巴洛克一詞的原意是形狀不規(guī)則的珍珠,在意大利語中又是指沖動、夸張、任性、幻想等意義。最初泛指流行于17世紀的一種神奇的、怪異的建筑風格,后來逐漸用來稱呼西方藝術風格歷史上的一個時期。那人們通常將1600年至1750年這一個半世紀左右的時間,稱作西方專業(yè)音樂發(fā)展史上的“巴洛克時期”。師:接下來我們先來欣賞一首巴洛克時期的著名音樂作品《哈利路亞》,同學們思考:這首音樂作品是哪個作曲家的作品?這首音樂作品屬于什么類型的音樂作品?它跟什么宗教有關系?

[播放音樂《哈利路亞》]

師:聽完了這首曲子,現(xiàn)在我請同學們來回答我剛剛提的問題。這首音樂作品是哪個作曲家的作品?生:

師:剛剛我們欣賞的這首《哈利路亞》是巴洛克時期著名的德國作曲家亨德爾的作品。在巴洛克時期,還有兩位重要的音樂人物,一位就是今天我們要介紹的巴赫,還有一位叫斯卡拉蒂。接下來我們來回答第二個問題,這首音樂作品屬于什么類型的音樂作品?生:師:好,我們看一下這兩個題目,我們注意一下第二個問題,我問大家它跟什么宗教有關系?那其實這里就已經告訴了大家了,這是一首什么音樂?生:宗教音樂

師:對,這就是一首宗教音樂,那第一個問題我們知道了,第二個問題也就不難解決了。它跟什么宗教有關系?生;基督教

3、巴赫《馬太受難曲》(1)、背景簡介

師:很好,這是一首基督教音樂,巴洛克時期是一個科學和文化快速發(fā)展的時期,也是基督教十分興盛的時期。西方宗教音樂又稱“圣樂”。宗教音樂有多種體裁,象受難樂、彌撒、經文歌、康塔塔等。著名的德國作曲家巴赫是一位虔誠的基督教信仰者,他的創(chuàng)作中,約有75%是宗教作品,因此人們常把他視為最偉大的宗教作曲家!恶R太受難曲》是巴赫最偉大的宗教音樂作品。這部作品被譽為“現(xiàn)存宗教音樂的頂峰”“最受歡迎的古典音樂作品”之一!笆茈y曲”是為紀念耶蘇被釘十字架而寫的大型套曲,F(xiàn)在大家打開書本,用一點時間看一下104面的第二段文字。[閱讀]師:《馬太受難曲》共有七十八曲,今天我們要欣賞的是1、72、78曲,接下來我們聯(lián)系故事先來分別欣賞一下。

(2)、對比欣賞1、72曲

師:首先我們先來欣賞第一分曲,然后再聽72曲,然后你們完成以下的表格。第一曲來吧,錫安山的兒女們72曲主啊,此時不要離開我調性節(jié)拍速度場景感情基調演唱形式音樂特點[音樂]師:同學們,首先我們來看一下104面和105面的這兩行樂譜,分別是1和72曲的樂譜片段,然后給你們兩分鐘完成表格。生:做題

師:第一分曲是G大調,12/8拍的進行曲式,72曲是C大調4/4拍的圣詠旋律。大家看104面第三段的介紹,這是一個悲劇的序幕,展現(xiàn)了耶蘇臨刑前被游街示眾的場景。在管弦樂隊的伴奏下,氣勢磅礴的雙合唱隊把人們引入一種悲哀的氣氛中。72分曲是一首著名的圣詠旋律,是在耶蘇死去之后出現(xiàn)的,將這部宗教悲劇推向了高潮。悲沉的音調營造了耶蘇死去后的悲痛氣氛教師幫助完成表格。調性節(jié)拍速度場景感情基調演唱形式第一分曲來吧,錫安山的兒女們G12/8較快,進行曲式耶蘇臨刑前被游街示眾悲哀女聲合唱、男女重唱、童聲和女高音合唱音樂特點復調音樂主調音樂72分曲主啊,此時不要離開我C4/4緩慢,耶蘇死去之后悲痛混聲四部合唱

(3)、復調音樂和主調音樂

師:現(xiàn)在我們來看音樂特點,復調音樂和主調音樂,兩種不同的音樂。復調音樂(polyphony)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曲調以對位法則結合在一起的多聲部音樂,主要特點在于各聲部都有獨立性。而主調音樂(homophony)雖也是多聲部音樂,卻僅以一個聲部為主,其他聲部只起陪襯作用。好,接下來我們再分別聽這兩段音樂的小片段,你們感受一下?茨懿荒芊殖龈鱾聲部來。[音樂]

注:在聽的過程中教師邊引導,模唱聽到的各聲部,加深學生印象和對復調和主調音樂概念的理解。

師:好,同學們,為了知道你是不是已經理解復調音樂和主調音樂,接下來,我們來做個小測試,老師會彈兩到三個鋼琴小片段,然后你們來分辨是復調音樂還是主調音樂,我們現(xiàn)在開始,你們注意聽。[教師彈片段](4)、78曲作品

師:好,那關于復調和主調我們就先了解到這里,接下來我們要把《馬太受難曲》的最后一部分:“在你的墓前、我在哭泣”欣賞一下。[音樂]

師:同學們,這段音樂和第一分曲有什么相似和不同之處?你們先思考兩分鐘。[思考]

師:好,現(xiàn)在請同學們看書本105面第二段文字,然后總結一下。

生:最后的終曲和第一分曲同樣是一首雙合唱曲,形成首尾呼應。不同的是,原來那悲哀的情緒已不再強烈,一切痛苦皆花作平靜的祈禱:“安息吧!安息吧,你那疲憊的圣體!”4、總結

師:很好,那這一節(jié)課我們所有的內容都順利完成了,接下來,我們了愛看一下書本106面的知識欄,第一復調音樂和主調音樂我們已經基本掌握,第二是十二平均律,十二平均律是將八度音程平均分為12個相等音程的律制,那還想更深入了解的同學回去后可以自己去找一些相關資料,或者課后可以來找我一起探討。還有課后的練習大家要花點時間去完成,這一節(jié)課我們就上到這里。

第十五節(jié)貝多芬

教學目標:

1、激發(fā)學生學習貝多芬音樂作品的興趣,參與了解、認識、評價貝多芬的學習活動。2、引導學生搜集有關貝多芬的各種資料,在感受、體驗、理解、評價的過程中能,逐步提高其音樂審美判斷能力。教學內容:

《第九交響曲》第四樂章教材分析:

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曲》在他的全部作品中占有特別突出的地位。這是他在交響樂領域中偉大成就的總結;它集中地體現(xiàn)了他創(chuàng)作的思想境界、革命熱情和藝術理想。

《第九交響曲》是在法國革命的理想和成果被徹底摧毀的那一段反動時期寫成的。在那艱難黑暗的日子里,這位日漸衰老的偉大作曲家,仍然忠于革命的信念,始終以自己的音樂作為自由、平等和博愛的號角。因此,在《第九交響曲》中,他最后一次又回到英雄斗爭的主題上來;而且為了使盡可能多的聽眾更明確地理解這部作品的思想內容,他在最后樂章中用人聲歌唱席勒的《歡樂頌》中的部分詩句。

這部作品又稱《合唱交響曲》完成于1824年2月,1824年5月7日在維也納首演。當時貝多芬失聰無法考慮擔任指揮,他坐在樂隊中,演出結束時,掌聲雷動,他都沒有知覺。教學重點:

欣賞貝多芬《第九交響曲》第四樂章。教學難點:

理解作品的中的音樂主旨和情感。教學過程:一、導入

播放《命運交響曲》,請同學們說出其作者是誰,引入課題《劃時代的音樂大師貝多芬》。

以《命運交響曲》為背景音樂,并用課件出示貝多芬圖片,介紹貝多芬一生的曲折經歷:路德維希馮貝多芬出生在萊茵河畔波恩城的一個音樂世家里,是偉大的德國作曲家、維也納古典樂派代表人物之一。貝多芬一生坎坷,沒有建立家庭。二十六歲開始耳聾,晚年全聾,只能通過談話冊與人交談。但孤寂的生活并沒有使他沉默和隱退,1789年法國資產階級革命進步思想意識給他許多啟發(fā),奠定了他人文主義世界觀的基礎人類平等、追求正義和個性自由,憎恨封建專制的壓迫。他曾說:“一年的自由比一百年的專制主義對人類有用得多”。貝多芬一生的作品雖然不太多,但他卻被公認為是世界上最偉大的音樂家。之所以贏得如此高的聲譽,關鍵在于他集卓越的音樂天賦和熱情奔放的性格于一身,有崇高的理想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有堅韌不拔的意志和不屈不撓的毅力。二、新課教學:

1、相關音樂知識介紹維也納古典主義音樂

維也納古典主義音樂常簡稱為“古典樂派”。18世紀下半葉至19世紀20年代,在奧地利維也納形成這個重要的音樂流派。其代表人物是“交響樂之父”海頓、“音樂天才”莫扎特和“樂圣”貝多芬,在音樂史上豎立了一座不朽的豐碑。這一樂派的主要特征是反映人類普遍的思想要求,他們追求美的觀念、強調風格的高雅,給予人們樂觀向上的進取精神。2、欣賞《第九交響曲》第四樂章(1)作品簡介(見教材分析)

(2)出示樂曲內容示意圖并對其幾個重點做分析(聽賞片段):

引子可怖的號角合奏

宣敘調(大提琴及低音提琴)前三個樂章主題片斷及宣敘調《歡樂頌》主題

可怖的號角合奏

歡樂壯麗宣敘調(男中音獨唱)

的頌歌歡樂主題(男中音、合唱、四重唱、合唱)第一次變奏(四重唱、合唱)

第二次變奏(器樂、男高音獨唱、男聲合唱)

英雄凱歌器樂發(fā)展段歡樂主題(合唱)

團結主題(男聲合唱、混聲合唱)億萬人兩個主題的賦格(合唱)

民團結對比段(男低、男高、女中個一句,合唱)變奏(四重唱、合唱、四重唱)團結歡樂主題(合唱)團結歡樂尾聲

①可怖的號角合奏聲:像怒潮的沖擊一般,令人聯(lián)想到第一樂章那驚心動魄的第一主題。但一開始就被大提琴和低音提琴奏出的宣敘調打斷

②宣敘調:三個樂章的主題依次出現(xiàn),并依次被宣敘調打斷,展現(xiàn)了作者尋求真理的曲折的心靈歷程。主題音樂與宣敘調之間形成一個對話,經過幾次對話之后,遠遠傳來《歡樂頌》的旋律,這就是作者所理想的目標。③歡樂主題:(出示旋律與歌詞)1=D443455432123322

3455432123211歌詞:

歡樂女神圣潔美麗,燦爛光芒照大地,我們心中充滿熱情,來到你的圣殿里。你的威力能把人類重新團結在一起,在你溫暖的翅膀之下,一切人類成弟兄。a、鋼琴伴奏,請同學們集體演唱《歡樂頌》

b、談談對《歡樂頌》的感受和認識(學生闡述自己的感受)c、聆聽《歡樂頌》主題音樂,對比自己歌唱和聆聽錄音的不同感受

d、教師小結:《歡樂頌》主題接近于威武和戰(zhàn)斗的風格,具有勝利進行曲的特征。

④變奏:主題音樂每次變奏都有不同色調的變化,一直發(fā)展到宏偉的高潮,但歡樂的情緒都始終如一。

⑤尾聲:交響曲在歌頌全人類團結友愛的歡呼聲中結束,表現(xiàn)出貝多芬理想主義的夢想全人類的自由和解放、勝利和歡樂、團結和友愛。(3)完整欣賞,觀看錄象(伯恩斯坦指揮),并根據(jù)示意圖做分析。3、談談對貝多芬創(chuàng)作思想的認識(學生根據(jù)已有知識和查閱的資料闡述個人的認識)4、、拓展維也納“三杰”

在歐洲18世紀古典樂派中,為交響曲作出杰出貢獻的有三位音樂家,被人們稱為維也納三杰。他們是海頓、莫扎特、貝多芬。

海頓把交響樂的形式和體裁進一步完善,醫(yī)生創(chuàng)作了140多部交響曲,因此被譽為“交響樂之父”。

莫扎特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歌劇、交響樂,為世界音樂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貝多芬,他是集古典主義于大成,開浪漫主義于先河的音樂巨人,他的音樂與時代和命運緊密相連,以博大的胸懷,強大的沖擊力,堅韌的理想主義震撼著世界樂壇,被人們尊稱為“樂圣”。

請同學們收集海頓和莫扎特各一部音樂作品,談談感受,并與貝多芬的音樂風格做簡單的比較。

三、小結

同學們,我們的人生猶如巨輪正要拔錨起航,前途或遇險灘暗礁,或遇波濤洶涌,但只要堅定自己的信念,勇敢的搏擊風浪,定能創(chuàng)造出一個屬于自己的青春年華!

第十六節(jié)藝術歌曲的成熟舒伯特的歌曲

教學目標:

通過聆聽《魔王》、《鱒魚》,感受歌曲的音樂情緒,結合探究歌曲音樂要素理解歌曲所表現(xiàn)的深刻思想內容和高度的藝術性,認識舒伯特藝術歌曲的基本特征;通過演唱和朗誦加深對歌曲的體會,感悟到藝術歌曲的藝術魅力,使對藝術歌曲產生興趣,并初步了解浪漫主義音樂的特點。

教學重點:

聆聽歌曲,探究藝術歌曲藝術性如何體現(xiàn)教學難點:

能以積極鑒賞的態(tài)度投入到歌曲的情緒和表現(xiàn)中,體會藝術歌曲的魅力。教學分析:

從教材內容來看,《魔王》、《鱒魚》是舒伯特最具有代表性的藝術歌曲,《魔王》歌詞雖是詩歌形式,但內容具有鮮明的敘事情節(jié)性,急迫的鋼琴伴奏音型,朗誦式音調,隨歌詞語氣、情緒而變化的頻繁變化的調性、和聲等,使歌曲具有強烈戲劇性效果。屬于舒伯特藝術歌曲中的戲劇性表現(xiàn)一類;而《鱒魚》屬于抒情性一類,于生動形象中表達深刻的思想。是浪漫主義時期最具有代表性的歌曲。從舒伯特的藝術歌曲來說,主要根據(jù)歌詞的內容和意境來創(chuàng)作,作曲家成功地把文學語言轉變成音樂語言,所以對作品的理解一定要結合歌詞。而學生對舒伯特并不陌生,其在初二已經欣賞了《魔王》、《菩提樹》、《小夜曲》、《搖籃曲》等作品,至少會有些印象,所以在本課的學習中,將通過復習、導課構建知識的聯(lián)系性,同時進一步進行體驗、探究性的學習了解歌曲怎樣通過音樂要素表現(xiàn)歌詞意境,認識藝術歌曲的基本特征,初步體會浪漫主義音樂的特點。教學過程:一、導入

1、聽兩首樂曲,邊聽邊用手跟著音樂畫拍,聽完后說說聽兩首曲子有何不同的體會,能說出曲名和曲作者嗎?(莫扎特第四十號交響曲片段和舒伯特《小夜曲》小提琴曲片段。2、談話:第四十號交響曲清新、流暢、規(guī)整,后一首抒情、優(yōu)美,浪漫,其音樂風格和前一首不同,前一首是古典主義,后一首屬于什么流派呢?曲作者是誰?跟著教師哼唱舒伯特《小夜曲》。引入浪漫主義音樂流派和舒伯特的歌曲,揭示課題。二、新課

1、通過自學書上知識及音樂短片了解作曲家生平、成就、及創(chuàng)作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對作曲家的敬佩之情。交流中師生可唱唱熟悉的《搖籃曲》,再引入《魔王》,調動聽覺好奇心。2、《魔王》(1)教師講述創(chuàng)作情景;18歲創(chuàng)作,1815年冬季的某一天,朋友看見其大聲朗讀歌德的《魔王》,后激起創(chuàng)作靈感》

(2)欣賞音樂會演唱錄象,有中文歌詞字幕。

(3)交流:音樂的情緒、演唱形式、伴奏樂器、歌詞內容。

(4)探究式聆聽:作品通過哪些要素表現(xiàn)歌曲意境、內容。

復聽音樂,邊聽邊根據(jù)演唱的音色、語氣辨別歌詞、演唱角色,采用學生分組分別用動作提示四個角色,并配以模擬無聲學唱表情。(教師引導很重要)

聆聽開頭、結尾的伴奏,分析音型、強弱體會怎樣表現(xiàn)音樂的意境、情緒。

對比聽音樂片段體會歌曲高潮的安排:孩子音調越來越急,越來越高,魔王也由輕快誘惑的音調到最后兇惡堅定的語氣,推向高潮。

(5)小結歌曲特點:(采用填空式,師生歸納)歌詞采用文學藝術性較高的敘事詩歌,配以富有意境、情緒渲染性的鋼琴伴奏,歌曲旋律以角色朗誦式音調為基礎,隨歌詞語氣、情緒而頻繁變化,再以男中音渾厚有力的音色和演唱技巧,形象地營造了陰森緊張的氣氛,具有強烈的戲劇性效果。歌曲的創(chuàng)作從作曲家對歌詞內容的真摯內心感受出發(fā),富有想象力。3、《鱒魚》

(1)出示維也納紀念作曲家的公園鱒魚雕塑圖片,引入歌曲(2)聆聽中文版《鱒魚》

(3)交流體會,如情緒、感受、歌詞內容等

(4)本首歌曲的內容仿佛一個寓言故事一般,在歌詞的表象后面有何象征意義呢?結合介紹詞作者創(chuàng)作背景、作曲家創(chuàng)作的背景。

(4)對比聽外文版,邊聽邊打拍子,聽到第三段時舉手,體會音樂旋律有什么變化。(5)交流兩種語言版本的不同之處,說明語言的變化對歌曲風格有影響,第三段音調的變化后,表現(xiàn)什么情緒,音響色彩有何不同,探究作曲家在這里變化的用意。

(6)學生學唱歌曲第一段歌譜,分析旋律骨干音。同時對比唱一下第三段小調旋律,體會作曲家用大小調明暗色彩對比的手法表現(xiàn)情緒的變化。

(7)歌曲特點小結:同《魔王》類似的創(chuàng)作手法,作曲家以詩歌的內容為中心,將鋼琴演奏、歌曲和詩詞融為一體,成就了音樂史上所謂的“藝術歌曲”。但此曲優(yōu)美的旋律充分表現(xiàn)出一種抒情性,其根據(jù)歌詞特點而變化的旋律、調性等拓展了古典主義的表現(xiàn)手法,揭開了浪漫主義的新樂章。

三、引導學生總結“藝術歌曲”的特點。A、歌詞:根據(jù)文學家詩作而創(chuàng)作的歌曲B、伴奏:一般都有精心編配的鋼琴伴奏;C、演唱形式:多為獨唱曲。

D、演唱水平:對演唱技術有較高的要求。四、作業(yè)

收集舒伯特部分藝術歌曲以及中國藝術歌曲。

第十七節(jié)鋼琴音樂的奇葩

教學要求:

一、聆聽《C小調練習曲》及《愛之夢》,感受、體驗其音樂情緒,進一步認識浪漫主義音樂的風格特征。

二、在聆聽、感受、體驗、理解音樂作品的過程中,認識、了解肖邦和李斯特。三、初步懂得有關“練習曲”的基礎知識。

教學重點:

通過分段欣賞和完整聆聽《C小調練習曲》,深入理解作品的意境和內涵。教學過程:一、導入

1、課前播放《C小調練習曲》。

2、提問:“同學們知道這首鋼琴曲的作者和名稱嗎?(肖邦《C小調練習曲》)二、《C小調練習曲》1、簡介作者:肖邦

A、請學生談談對肖邦的認識

B、老師補充。2、分部欣賞樂曲。

A、聆聽樂曲的第一部分,初步感受音樂的情緒特點。

B、簡介創(chuàng)作背景(學生自習書本p121)

1813年9月,肖邦在離開波蘭赴法國途中,得知祖國爭取民族獨立的華沙起義失敗,悲憤之余,奮筆疾書寫下了這首著名的《C小調練習曲》。C、復聽樂曲第一部分,進一步體驗音樂的情緒特點,熟悉第一主題。(大屏幕上出示第一主題)

(1)請學生談談聽了這段音樂有什么感受,它讓你聯(lián)想到些什么?(老師補充:樂曲的第一部分是一個剛毅的、帶有英雄性格的主題,左手采用了上下翻騰的琶音的伴奏音型,令人聯(lián)想到華沙起義的英雄們是怎樣與敵人浴血奮戰(zhàn)的,也讓人感受到作曲家那時的心情是怎樣的慷慨激昂和起伏難平。)

(2)跟琴學唱第一主題。

D聆聽樂曲的第二部分。(大屏幕出示第二主題)

(1)聽音樂,感受這一部分音樂的情緒與第一部分有何不同?

(2)學唱主題,從旋律和節(jié)奏等音樂要素方面與第一主題進行比較。

(3)再聽第二部分,聯(lián)想音樂表現(xiàn)了什么內容。(老師補充:這一部分的旋律沉痛悲傷,它好象是人們對為國捐軀的烈士們的哀悼。)

E、聆聽樂曲的第三樂段。

思考:這一部再現(xiàn)了哪一個主題?它象征了什么?(樂曲的第三部分再現(xiàn)了第一部分英雄性的主題,它象征著人民的斗爭仍在繼續(xù),抗擊侵略的火焰并未熄滅。)3、完整地欣賞《C小調練習曲》

4、音樂知識:練習曲

通常練習曲有兩類。一類為練習器樂、聲樂技巧的專業(yè)練習曲;另一類為音樂會練習曲。前一種練習曲多有技能、技巧上的訓練目標,音樂會練習曲是由前者派生而來的。它已演變?yōu)橐环N炫技性的、在音樂會上可以演出的藝術作品。肖邦的《C小調練習曲》就屬于音樂會練習曲。三、《愛之夢》

1、簡介作者:李斯特

2、簡介作品1850年李斯特把自己創(chuàng)作的三首歌曲改編成三首鋼琴“夜曲”。原來的三首歌曲分別是《崇高的愛》《幸福地死》《愛吧》。改編后的三首夜曲被匯集成冊,曲集統(tǒng)稱為《愛之夢》。在這三首曲子中,以第三首為最好,流傳也最廣。因此,人們通常所稱之為《愛之夢》的曲子,實際上是《愛之夢》這部曲集中的第三首曲子。3、欣賞《愛之夢》(大屏幕顯示主題旋律)

A、聽音樂,思考:作品描繪了什么樣的意境?

B、配樂詩朗誦,通過詩歌與音樂的結合,更好地理解音樂的內涵。四、總結

本課的兩首鋼琴曲,表現(xiàn)了極不相同的兩種情感!禖小調練習曲》悲憤激昂的氣勢令人熱血沸騰,《愛之夢》中的柔美、夢幻般的詩意令人陶醉,盡情表達了人們內心的豐富情感,這正是浪漫主義藝術的本質。

第十八節(jié)標題性交響曲的誕生

教學目標

1、聆聽《幻想交響曲》第二樂章,感受、體驗其音樂情緒,在此基礎上認識、了解標題音樂的一些基本特征。2、認識、了解柏遼茲。主要教學內容

1、《幻想交響曲》第二樂章。2、柏遼茲及標題音樂知識。重點和難點

聆聽作品并能基本理解標題音樂的音樂情緒。課時安排一課時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師生問好。

教師演示本課課件,出示課題,播放音樂。

二、問題探究

1、請學生閱讀屏幕文字并請1-2名學生簡述新信息點。標題音樂與非標題音樂

標題音樂是浪漫注義作曲家將音樂與文學、戲劇,繪畫等其他姊妹藝術相結合而產生的又一綜合性音樂形式,這是一種用文字來說明作曲家創(chuàng)作意圖和作品思想內容的器樂曲。這種說明主題思想的文字,就是標題。在器樂音樂中,“標題音樂”往往與“純音樂”(非標題音樂)相對應,“純音樂”意指沒有標題說明的器樂形式。2、教師評價與點評。三、作品鑒賞

1、《幻想交響曲》作品介紹

教師引導學生閱讀屏幕文字:完成于1830年的《幻想交響曲》、是柏遼茲最著名的交響樂作品,其豐富的想象力和新穎的構思充分顯示了浪漫主義的音樂的特色。《幻想交響曲》還有一個副標題“一個藝術家的生活片段”、這個藝術家就是作曲家自己,因而這是一部自傳式的標題交響曲。交響曲的五個樂章都有各自的小標題:“夢幻與熱情”、“舞會”、“田野景色”、“赴刑進行曲”和“妖魔夜宴之夢”。柏遼茲為第二樂章所寫的標題說明是:“在一個喧鬧而華麗的節(jié)日盛宴的舞會上,藝術家遇見了他的戀人。不管在什么地方,她的形象總是縈繞著他,使他內心很不平靜!保ㄍ低蹈嬖V大家:其實也是柏遼茲的單相思而已)這是一首圓舞曲。在一小段引子之后,小提琴奏出溫柔、典雅的圓舞曲旋律。隨著音樂的發(fā)展,最后變得十分輝煌。作曲家在這個樂章中特意采用了兩架豎琴,使音樂更富有詩意,更貼近作曲家的心境。

2、完整地聆聽音樂

3、活動一:唱音樂主題。

4、復聽音樂并要求學生在聽到主題音樂出現(xiàn)時能給教師一個笑臉。

5、教師點評并介紹有關背景故事!痘孟虢豁懬1830年12月15日在巴黎首演。當時,柏遼茲是巴黎音樂學院26歲的學生,他單戀于愛爾蘭女伶哈里特.史密森,他把史密森當作朱麗葉,這部作品應該說是單戀結出的果實。作品出版時,柏遼茲注有如下的作品標題說明:“一個具有想象力的年輕音樂家在沉睡不醒,夢中出現(xiàn)一些奇怪的幻覺。而他的感覺、情感、記憶全在他頭腦中轉化為一些樂思與形象。那戀人本身對他來說也成為一個旋律,就像是一個固定觀念,他到處都看得見聽得見它”。這部標題音樂中感情豐富,充滿各種變化多端的色彩組合。6、復聽音樂

7、活動二:指揮模仿秀

(1)欣賞指揮家的表演,請你模仿他的指揮動作。(2)請你指揮第二樂章《舞會》。8、作曲家介紹

(1)閱讀屏幕文字

柏遼茲(18031869)是法國作曲家、指揮家、評論家。12歲就開始嘗試作曲。其一生不斷從莎士比亞這位英國文豪的劇作中尋得創(chuàng)作靈感,如管弦樂序曲《李爾王》、戲劇交響曲《羅密歐與朱麗葉》等。同時,他也從其他文學名著中汲取養(yǎng)分,如《哈羅爾德在意大利》就取材于拜倫的詩作,而《浮士德的沉淪》則來自歌德的詩劇。(2)聽廣播《柏遼茲的故事》9、活動三:配樂詩朗誦

(1)自由朗讀莎士比亞的抒情詩

如果音樂和詩歌彼此可以協(xié)調,它們原是姊妹,想來應該如此,那么無疑我們就應該白頭到老,因為你喜愛音樂,我又非常愛詩。你熱愛道蘭德,他神奇的琴音使無數(shù)的人忘掉了人世悲苦;我熱愛斯賓塞,他崇高的風韻,人人熟悉,用不著我為他辯護。你愛聽音樂之后福玻斯的豎琴彈奏出的無比優(yōu)美的動人樂章,而能使我陶醉的最大的歡欣,則是他自己無拘束地淺吟低唱。詩人們說,音樂之神也就是詩神;有人兩者都愛,兩者集于你一身。(2)請2-3名同學在音樂主題的背景中朗誦,教師及時作點評。(3)師生合作詩朗誦

每小組一名學生,共四名和教師一起配樂朗誦。四、課堂小結

請一名學生小結本課的收獲。

五、拓展探究1、活動四:《幻想交響曲》第二樂章能夠引起不同的聯(lián)想,請根據(jù)你的感受,發(fā)揮想象力,試著為這個樂章寫一段短文。

2、課后了解其他標題音樂作品2-3部。

課后反思:

1、在聆聽中,既要引導學生依據(jù)作者提供的文字說明聆聽音樂、展開聯(lián)想想象,也要啟發(fā)學生脫離文字說明、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展開想象,以期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和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

2、要引導學生完整地聆聽音樂作品,感受、體驗作品的音樂情緒,聯(lián)想想象音樂的藝術形象。

第十九節(jié)對祖國河山的禮贊

一、學習目標:(一)、聆聽民族樂派代表作品《芬蘭頌》,引導學生感受、體驗民族樂派的風格特征。(二)、熟悉《芬蘭頌》主要音樂主題。(三)、知道民族樂派的基本概況。認識芬蘭民族樂派代表人物“西貝柳斯”。(四)、感受作品,探討作者是怎樣通過音樂語言表達出作品中的強烈的民族意識和愛國之情的。

二、重點、難點:重點:聆聽音樂主題。

難點:感受不同音樂情緒中,音樂要素的變化。三、教學內容安排:

(一)、了解民族樂派及其產生的背景及這一時期代表作曲家。(二)、演唱“圣詠主題”和“贊美詩主題”,感受體驗作品音樂情緒。(三)、鑒賞代表作品《芬蘭頌》,感受作品的思想性和藝術性。(四)、通過引發(fā)學生拓展學習,歸納總結民族樂派基本特征。

四、教學資源建議:

1、充分利用教學課件的音、視頻資源,結合自己備課內容合理搭配,另外結合自己肌體情況選用好氣壓資料的補充。

2、引導學生資助上網(wǎng)查閱關于“民族樂派”代表人物及相關知識等材料,自制課件在課上交流學習。

五、教學方法、學習指導策略建議:

1、反復聆聽,熟悉作品主題、學唱主題。

2、采用學生自主交流學習方式,通過課件或其他方式展示自己課下所掌握相關知識以及相關資料。

3、在聆聽中引導學生用音樂要素對作品進行分析。

4、教學中,根據(jù)教學目的及教學過程,設置有啟發(fā)和思考價值的問題引導學生感受作品的思想內容和藝術價值。六、教學程序:教學過程導入教師活動播放《保衛(wèi)黃河》1、出自哪部作品?作曲家是誰?2、反映哪個歷史時期的作品?引入今天課題(一)請同學根據(jù)自學情況介紹民族樂派相關知識?學生活動認真聆聽,回答問題。教學意圖鋪墊民族樂派的題材,根據(jù)熟悉的作品導入新課。學習新課通過各種形式介紹自己查找通過學生自主學的資料。習解決本課相關知識。(二)師生共同總結:背景、作曲家、代表作品等相關知識(三)介紹《芬蘭頌》的創(chuàng)作背景及作曲家“西貝柳斯”1聆聽音樂主題(十個):(1)每個主題表達什么音樂情感?(2)你們認為音樂的變化是通過什么來表現(xiàn)的?2指導學生常主題3聽賞《芬蘭頌》全曲師生共同總結認真聆聽,分析每個音樂主題通過聆聽音樂感表現(xiàn)的音樂情緒,并分析通過受音樂要素對音節(jié)奏、配器、和聲等音樂要素樂情緒所產生的所表現(xiàn)的不同音樂形象和表重要作用。達的音樂情感。感受主題的音樂演唱“圣詠主題”和“贊美詩情緒主題”完整感受全曲,體驗音樂情感變化,體驗作品所表達的思想性和藝術性。完整欣賞全曲民族樂派的音樂風格:①在題材的內容方面,可分為以下4類作品:第1類,是取材于本民族的歷史和傳說,描寫了人民反抗異族壓迫、反抗封建暴政的斗爭故事,熱情地歌頌了民族英雄、人民群眾的愛國主義思想和英勇頑強的戰(zhàn)斗精神的作品。2類,是描寫祖國的瑰麗山河、人民的生活風俗和倫理道德、民間的美麗傳說等,充滿了作者對祖國和人民的無限熱愛,具有深厚民族感情和強烈民族意識的作品。第3類,是直接抒發(fā)作者個人的生活體驗和內心感情的作品。第4類,雖然數(shù)量不多,卻是直接表現(xiàn)現(xiàn)實的民族階級斗爭的作品。②在藝術風格方面,民族樂派的作曲家大量運用民族民間音樂素材,并創(chuàng)造性地與西歐傳統(tǒng)音樂的表現(xiàn)手段和藝術技巧相結合,因而使作品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并達到了高度的藝術水平。這主要體現(xiàn)在作品的體裁和音樂語言上。③在音樂語言上,民族樂派作曲家除了直接引用民歌或民間舞曲進行加工、創(chuàng)作外,更多的是提煉和吸收民間音樂的音調、節(jié)奏、調式、結構、演奏技法等,創(chuàng)造出作曲家自己的、具有民族特點的音樂語言。拓展課余時間欣賞一兩位民族樂派作曲家的代表作品。七、教學評價:1、引導學生聆聽后,同學間交流或以文字形式表達對《芬蘭頌》的感受體會。2、播放一些音樂片段,分辨哪兩個主題是作品《芬蘭頌》中的音樂主題。第二十節(jié)俄羅斯民族風情

一、教學目標

1、了解俄羅斯民族音樂舞蹈和《卡瑪林斯卡亞幻想曲》藝術淵源;了解《卡瑪林斯卡亞幻想曲》對俄羅斯民族樂派音樂形成的價值,并能對俄羅斯民族民間音樂產生興趣。2、鑒賞俄羅斯民族樂派代表性音樂作品《卡瑪林斯卡亞幻想曲》,感受、體驗俄羅斯民族交響樂的風格特征。

3、了解俄羅斯民族民間音樂舞蹈的特點;熟悉《卡瑪林斯卡亞幻想曲》的兩個主要音樂主題,了解變奏曲的一般知識。二、教學重點

1、了解俄羅斯民歌、俄羅斯民間舞蹈音樂和《卡瑪林斯卡亞幻想曲》的藝術淵源。2、正確視唱《卡瑪林斯卡亞幻想曲》的兩個主題,并能在聆聽整部作品的時候正確辨別。3、鑒賞《卡瑪林斯卡亞幻想曲》。三、教學難點:

1、了解俄羅斯民歌、俄羅斯民間舞蹈音樂和《卡瑪林斯卡亞幻想曲》的藝術淵源。2、對雙主題變奏曲的分析介紹和作品賞析。四、教學過程

(一)課前欣賞《如歌的行板》主題(二)回憶《如歌的行板》

1、師導入:這個作品在初中教材中出現(xiàn)過,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2、多媒體出示問題帶著問題傾聽:

你熟悉現(xiàn)在聽到的音樂嗎?

你能說出作品的名稱和曲作者?

3、師:其實說到俄羅斯的民族音樂家,同學們最為熟悉的可能就是柴可夫斯基。你現(xiàn)在正在聆聽的就是柴可夫斯基的音樂作品《如歌的行板》,原是柴科夫斯基于的《D大調弦樂四重奏》的第二樂章,而《D大調弦樂四重奏》也正因為有這個杰出的樂章,才特別受到世人的鐘愛。

4、請試著跟琴哼唱旋律。行板中速稍慢,緩慢悠揚,如歌,像抒情歌曲一樣優(yōu)美。我們一起來唱一唱,唱出如歌行板的感覺。

5、師:這么一首舉世聞名的作品的主題,居然是柴科夫斯基在烏克蘭他妹妹家的莊園旅居時,從當?shù)匾荒嗨衬莾郝爜淼,是一首在俄羅斯農村人人都會唱的民歌。設問:①為什么這首民歌流傳這么廣?(表達了勞動人民的心聲。)

②唱的時候感受到了勞動人民怎樣的情感?(憂傷的情緒,感受到俄羅斯人民心中的痛苦。)③為什么在俄羅斯民歌中會表現(xiàn)出這類情感?(歷史背景:沙皇統(tǒng)治下農奴們的生活等等。)6、師:在俄羅斯民間這是一種普遍性的情感。從這樣的民歌中也折射出了俄羅斯是一個飽受苦難的民族。類似于這種情感的民歌有很多,俄羅斯偉大的民族音樂之父格林卡正是抓住了這種民族情感,運用俄羅斯這種傷感民歌的音調特征,寫下了一首舉世聞名的歌曲《北方的星》。

(三)初步了解俄羅斯民歌旋律特征

1、欣賞歌曲,設置問題情境讓我們一起來聆聽,老師提示一下,其中有一句和《如歌的行板》主題極為相似,在欣賞的時候請大家認真聆聽,能不能把它找出來?

學生視唱、比較,出示旋律線,旋律下行4321,呈現(xiàn)出了俄羅斯長腔歌曲基本的旋律特征,似乎是飽受苦難的俄羅斯民族發(fā)出一聲長長的嘆息。思考:A、俄羅斯長腔歌曲具有怎樣特點?寬廣悠長、抒情細膩、委婉,略帶哀傷

B、這樣的旋律表現(xiàn)了俄羅斯怎樣的民族性格?這種悠長的長腔歌曲,大多用于表現(xiàn)俄羅斯民族深沉悲痛憂郁的性格特征。

一起唱一唱(用我們的聲音,把俄羅斯這種民族情感演繹出來。)(四)簡單了解俄羅斯民族舞蹈和民間樂器

1、俄羅斯民族性格并不僅僅是單一的,深重的,憂郁的,從另外一段俄羅斯民族舞蹈“卡林卡”中你會發(fā)現(xiàn)俄羅斯民族還有另外一種性格。讓我們一起來感受。2、思考:

①說說這個舞蹈的情緒特點?(情緒很熱烈、歡快、奔放。這是俄羅斯民族舞蹈的特點之一。)

②體現(xiàn)了俄羅斯民族怎樣的性格特征?(人們都說俄羅斯是一個不容小看的民族,從他們的舞蹈中就能看出,她的那種英雄氣,風霜氣,還有野火的氣息,在這段舞蹈中呈現(xiàn)出俄羅斯民族的另一重性格強悍激情、健康樂觀。)3、在俄羅斯民間舞蹈音樂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卡瑪林斯卡亞》也是屬于這一類風格的作品。

4、我們來聽俄羅斯民族樂器演奏《卡瑪林斯卡亞》舞曲。5、認識俄羅斯民間樂器三角琴和俄羅斯巴揚手風琴。鍵鈕式手風琴巴揚是俄羅斯城鄉(xiāng)極為流行的樂器。

巴拉萊卡,俗稱三角琴,13世紀初出現(xiàn)在俄羅斯,現(xiàn)在是俄羅斯最有代表性的民族樂器。有三根琴弦。

6、前面我們已經用自己的歌聲呈現(xiàn)了俄羅斯民族深沉的性格,下面我們試著一起再用歌聲把俄羅斯這一種熱情、歡快的的性格特征表現(xiàn)出來。

哼唱《卡》主題旋律,慢速哼唱擊掌并逐漸加速哼唱學一個腳步動作感受舞蹈,并擊掌哼唱。

(五)欣賞《卡瑪林斯卡亞幻想曲》全曲

1、師:兩個作品,一個是悠長抒情的長腔歌調,一個是火熱快速的活潑舞曲,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真實地反映了俄羅斯民族性格的兩重性,呈現(xiàn)出俄羅斯農村生活的面貌。十八世紀末葉,俄羅斯正好處于民族意識覺醒的時代,民族音樂該如何發(fā)展?創(chuàng)造出既具有民族風格,又同歐洲古典音樂傳統(tǒng)有聯(lián)系的俄羅斯民族交響音樂,成為當時進步音樂家們探求的一個課題。格林卡就利用這兩個作品鮮明的對比性,并且還找到了兩個旋律結構的共同特點,創(chuàng)作了被譽為是俄羅斯民族交響樂奠基之作的《卡瑪林斯卡亞幻想曲》。2、哼唱這兩個完全不同性格,體裁,結構,調式的旋律主題黑板出示主題旋律。學生相互探討,尋找兩個作品旋律的共同點。

師:大家有沒有發(fā)現(xiàn),即使是在這條歡快熱情的旋律中仍然隱藏著俄羅斯深沉憂郁的下行旋律特征。

3、帶著問題思考,出示問題

①這是一個雙主題變奏曲,先請你說一說什么叫雙主題變奏?

(兩個主題,變奏就是將樂曲最初呈示的主題不斷地反復,在反復的過程中有變化。)②請仔細聆聽,作品每個主題出現(xiàn)了幾次變奏?每一次變奏是在哪些方面進行了變化?(提示:變化可以產生在音色、和聲、旋律、節(jié)奏、速度)

要求學生用筆在紙上做做標記,如:AA1A2BB1B24、分析變奏,邊聽邊分析。

第一主題的第一組變奏我們能聽清楚,主要是加入不同樂器,音色起了變化:第一個變奏用木管樂器;第二個變奏加進了弦樂器;第三個變奏又增加了銅管樂器,好像是合唱也加了進來,主旋律不變,加入了一些襯腔。這些旋律的呈示和交織,構筑了一幅俄羅斯農村婚禮的場面。

知識鏈接復調音樂:兩個或幾個旋律的同時結合。運用襯托、填充、加花、呼應等手法稱支聲復調。

但之后第二主題的第一組變奏就有些模糊了。一開始是運用了一些襯腔式、加花式的復調手法,主題保持原形不變,而在后來的一些變奏中,幾乎已經改變了原來的形貌,衍化出音調相似但完全獨立的新旋律來。而最后一次變奏甚至非常接近于婚禮歌曲的主題,而且十分自然的引出了第一主題的重現(xiàn)。第一主題的第二次變奏接第二主題的第二次變奏開始。(六)探討

1、在同一首作品中出現(xiàn)了兩個風格截然不同的主題旋律,你認為作者的用意是什么,他為了表現(xiàn)什么?

2、請你談談這部作品在俄羅斯音樂史上的地位和作用。(1)一個作品就告訴了世界,俄羅斯是什么樣的民族。

(2)《卡馬林斯卡亞》采用的是兩首俄羅斯民歌的主題,表現(xiàn)了俄羅斯人民的生活,讓我們感受到了俄羅斯農村生活的鮮明畫面。

(3)《卡瑪林斯卡亞》還體現(xiàn)了俄羅斯民族性格的兩重性沉重悲痛的性格和健康開朗的情緒。

(4)作者用交響音樂的形式把它表現(xiàn)出來,既借鑒了歐洲交響樂的寫作技法,又體現(xiàn)了俄羅斯民族音樂的風格,創(chuàng)作了自己的民族交響樂。所以說是一部偉大的奠基之作。)(七)認識作者并小結

1、我們來認識一下創(chuàng)作這部民族交響樂作品的偉大的音樂家格林卡,俄羅斯民族音樂真正的奠基人。被譽為俄羅斯音樂之父。他根據(jù)俄羅斯的題材,按俄羅斯的方式來進行創(chuàng)作,運用自己的創(chuàng)作才能來發(fā)展本國的音樂,特別是發(fā)展民族風格的歌劇。他的第一部歌劇《伊萬.蘇薩寧》首演的日子,被視為“俄羅斯古典民族歌劇誕生的日子”。而他寫出的《卡瑪林斯卡亞幻想曲》,更是奠定了俄羅斯交響音樂的基礎。正如柴可夫斯基所說的那樣,“所有的俄羅斯交響音樂,都是從《卡瑪林斯卡亞幻想曲》中孕育出來的,這正如橡果孕育橡樹一樣。”格林卡在俄羅斯音樂史上的地位,可與普希金在俄羅斯文學史上的地位相提并論。他對俄羅斯民族音樂的發(fā)展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也為俄羅斯民族音樂的發(fā)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在他之后,俄羅斯相繼出現(xiàn)了一大批思想成熟、技法高超的民族音樂大師。如柴可夫斯基、強力集團等等。俄羅斯的民族樂派走上了強盛之路。

2、讓我們記住這部作品,記住這位偉大的音樂家。(在音樂聲中走出教室)

第二十一節(jié)德彪西

教學目標:

通過本課學習,認識作曲家德彪西,欣賞其主要作品,感受特有的表現(xiàn)手法。初步了解作品風格,從而對印象主義音樂有一個初步的認識。

教學難點:

了解印象主義音樂的特點,創(chuàng)作手法,音樂抽象中的具體,具體中的抽象。從德彪西的作品中感受音樂的飄逸、模糊,色彩的變幻等獨特的美學思想。教材重點:

印象主義音樂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以法國作曲家德彪西為代表的音樂流派。其音樂風格的主要特征是:作品多以自然景物或詩歌繪畫為題材,突出瞬間的主觀印象或感受;在音樂語言上突破大小調體系,重視和聲、織體和配器的色彩;擅長表現(xiàn)幽靜朦朧、飄忽空幻的意境。德彪西偏離了浪漫主義音樂那些感情豐富的宏大主題,他用模糊的旋律線條、縹緲的音色、獨特的和聲記錄自己瞬間的印象。對德彪西而言,色彩勝于線條,就如同和聲勝于旋律。印象派的繪畫作品就是避開線條分明的輪廓,用模糊的外廓、細碎的筆觸表現(xiàn)對景物的視覺印象;而象征主義詩人則喜好用奇異的辭藻和聲韻去抒發(fā)不可琢磨的內心隱秘。德彪西綜合了印象派繪畫和象征主義詩歌的特征,在音樂上進行了創(chuàng)造性的探索,首創(chuàng)了印象主義音樂風格。

課時安排:2課時。教學過程:

1、比較欣賞貝多芬的鋼琴曲《致愛麗絲》與德彪西的鋼琴曲《水中倒影》。談談他們在旋律、節(jié)奏和色彩上的區(qū)別,最好能哼唱其主旋律。請學生談出聽后的感受。

2、介紹:本課主要人物德彪西及成長的背景,以及當時文學家和畫家對他的影響。1910年德彪西在巴黎親自指揮《春之回旋曲》的首演時,在節(jié)目單上有一段解說:“作曲者的意圖是把眼睛所得的印象翻譯給耳朵旋律及其變化無窮的節(jié)奏相當于設計中千姿百態(tài)的線條;樂隊是一塊巨大的調色板,其中的每一種樂器都提供各不相同的色彩;正如畫家喜歡采用色調對比和明暗變化一樣,音樂家也喜歡擺弄出人不意的不協(xié)和音,喜歡把罕見的音色一融于一爐。這是一種音樂的印象主義,特別細膩,具有罕見的特色。”

在巴黎居住期間,德彪西認識了不少的文學家和畫家,在這充滿文藝氣氛的環(huán)境之中,在學識廣博的知識分子之間,德彪西越發(fā)感到自己各方面的修養(yǎng)的缺乏,為此他細心觀察人們的談吐,貪婪地閱讀各種書籍,鉆研象征派詩人魏倫和馬拉美等人的詩作,他的文化修養(yǎng)和藝術趣味,在這些年間有著決定性的發(fā)展。對德彪西起決定影響的并不是作曲家,而是文學家和畫家。同象征派詩人和印象派畫家密切交往,使他的創(chuàng)作進入了一個成熟和繁榮的時期。從90年代開始的20年間,他的創(chuàng)作總結了歐洲音樂前一時代的成果,又為音樂的下一個新的時代開辟了道路,成為架通兩個世紀的重要橋梁之一。由于他的創(chuàng)作,法國音樂在二十世紀音樂文化中得以占有一席重要地位。有人說德彪西掀起了一場音樂的革命,他的音樂顛覆了音樂的傳統(tǒng)。在德彪西的世界中充滿了月光,水中倒影,無言的激情,發(fā)人深思的象征,含而不露的思想,欲語還休的言辭。3、作品欣賞:交響素描《大!酚懻摚和卣古c探究第一題

在交響素描《大!穯柺乐酰性u論家用“我沒有聽到大海,沒有看到大海,沒有感覺到大!眮肀硎静粷M,但德彪西認為他要創(chuàng)造的不是大海的復制品,而是大海的意象。你對此有何看法?并請談談你對這部作品的理解。4、作品欣賞:前奏曲《牧神午后》

作品提示:牧神是想象中的一個頭腦簡單而耽于聲色之樂的神話人物,他在陽光燦爛的森林中醒來,仿佛是做了一場夢,又好象是實有其事他自己也說不上來究竟是夢是真,反正他遇見了兩個美麗的山林女神,兩個潔白如雪、金光燦燦的半神半人,她們不敢接受他的狂熱的求愛,拒絕了他的感情沖動的擁抱。但是森林里越來越暖和,牧神的頭腦昏昏沉沉,也許歸根到底那不過是一場夢。馬拉美聽過這首作品之后,說道:“這首樂曲發(fā)揮了我的詩的感情,它記錄的景象比色彩所能做到的還要生動得多!闭n堂探討:音樂中的飄逸,色彩的變幻,清晰與模糊,似有非有,半夢半醒。仿佛是一片玫瑰色的霧藹或是一陣無形的芳香一閃而過,揮發(fā)殆盡,不留下任何可供記憶摸索的東西。這種朦朧虛幻的意境正是該作品其精華所在。

5、欣賞兩首鋼琴曲:《月光》《亞麻色頭發(fā)的少女》

小結:由于作品的抽象朦朧,較為特殊,致使本課的內容較難把握,加之學生的生活閱歷有限,可能會對印象主義音樂感到有些茫然,不妨多聯(lián)系些生活中的例子加以啟發(fā)。比如:清晰與模糊的辨證關系。清晰只是一種相對的清晰,肉眼見到的清晰和高倍顯微鏡里所見到的清晰只不過又成了一種模糊,也許這種模糊便是最美的感覺,而真正的清晰(顯微鏡下的清晰)反倒成了“可怕”。又比如:有時一個人短暫的“發(fā)呆”是最美妙的。說在想什么嗎,好象又沒想什么,但好象確實又想了很多生活中這種瞬間的奇妙感覺還真不少。印象派繪畫大師莫奈、雷諾阿等人的作品或許可以幫助我們較好地理解德彪西的作品。藝術的形式永遠是為內容服務的,生活中的景色也總是因情感的豐富而變得更加美妙。

德彪西(DEBUSSY)教材重點:印象主義音樂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以法國作曲家德彪西為代表的音樂流派。其音樂風格的主要特征是:作品多以自然景物或詩歌繪畫為題材,突出瞬間的主觀印象或感受;在音樂語言上突破大小調體系,重視和聲、織體和配器的色彩;擅長表現(xiàn)幽靜朦朧、飄忽空幻的意境。德彪西偏離了浪漫主義音樂那些感情豐富的宏大主題,他用模糊的旋律線條、縹緲的音色、獨特的和聲記錄自己瞬間的印象。對德彪西而言,色彩勝于線條,就如同和聲勝于旋律。印象派的繪畫作品就是避開線條分明的輪廓,用模糊的外廓、細碎的筆觸表現(xiàn)對景物的視覺印象;而象征主義詩人則喜好用奇異的辭藻和聲韻去抒發(fā)不可琢磨的內心隱秘。德彪西綜合了印象派繪畫和象征主義詩歌的特征,在音樂上進行了創(chuàng)造性的探索,首創(chuàng)了印象主義音樂風格。

教學目標:通過本課學習,認識作曲家德彪西,欣賞其主要作品,感受特有的表現(xiàn)手法。初步了解作品風格,從而對印象主義音樂有一個初步的認識。

教學難點:了解印象主義音樂的特點,創(chuàng)作手法,音樂抽象中的具體,具體中的抽象。從德彪西的作品中感受音樂的飄逸、模糊,色彩的變幻等獨特的美學思想。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1、比較欣賞貝多芬的鋼琴曲《致愛麗絲》與德彪西的鋼琴曲《水中倒影》。談談他們在旋律、節(jié)奏和色彩上的區(qū)別,最好能哼唱其主旋律。請學生談出聽后的感受。

2、介紹:本課主要人物德彪西及成長的背景,以及當時文學家和畫家對他的影響。1910年德彪西在巴黎親自指揮《春之回旋曲》的首演時,在節(jié)目單上有一段解說:“作曲者的意圖是把眼睛所得的印象翻譯給耳朵旋律及其變化無窮的節(jié)奏相當于設計中千姿百態(tài)的線條;樂隊是一塊巨大的調色板,其中的每一種樂器都提供各不相同的色彩;正如畫家喜歡采用色調對比和明暗變化一樣,音樂家也喜歡擺弄出人不意的不協(xié)和音,喜歡把罕見的音色一融于一爐。這是一種音樂的印象主義,特別細膩,具有罕見的特色!

在巴黎居住期間,德彪西認識了不少的文學家和畫家,在這充滿文藝氣氛的環(huán)境之中,在學識廣博的知識分子之間,德彪西越發(fā)感到自己各方面的修養(yǎng)的缺乏,為此他細心觀察人們的談吐,貪婪地閱讀各種書籍,鉆研象征派詩人魏倫和馬拉美等人的詩作,他的文化修養(yǎng)和藝術趣味,在這些年間有著決定性的發(fā)展。對德彪西起決定影響的并不是作曲家,而是文學家和畫家。同象征派詩人和印象派畫家密切交往,使他的創(chuàng)作進入了一個成熟和繁榮的時期。從90年代開始的20年間,他的創(chuàng)作總結了歐洲音樂前一時代的成果,又為音樂的下一個新的時代開辟了道路,成為架通兩個世紀的重要橋梁之一。由于他的創(chuàng)作,法國音樂在二十世紀音樂文化中得以占有一席重要地位。有人說德彪西掀起了一場音樂的革命,他的音樂顛覆了音樂的傳統(tǒng)。在德彪西的世界中充滿了月光,水中倒影,無言的激情,發(fā)人深思的象征,含而不露的思想,欲語還休的言辭。3、作品欣賞:交響素描《大海》討論:拓展與探究第一題

在交響素描《大!穯柺乐,曾有評論家用“我沒有聽到大海,沒有看到大海,沒有感覺到大!眮肀硎静粷M,但德彪西認為他要創(chuàng)造的不是大海的復制品,而是大海的意象。你對此有何看法?并請談談你對這部作品的理解。

4、作品欣賞:前奏曲《牧神午后》

作品提示:牧神是想象中的一個頭腦簡單而耽于聲色之樂的神話人物,他在陽光燦爛的森林中醒來,仿佛是做了一場夢,又好象是實有其事他自己也說不上來究竟是夢是真,反正他遇見了兩個美麗的山林女神,兩個潔白如雪、金光燦燦的半神半人,她們不敢接受他的狂熱的求愛,拒絕了他的感情沖動的擁抱。但是森林里越來越暖和,牧神的頭腦昏昏沉沉,也許歸根到底那不過是一場夢。馬拉美聽過這首作品之后,說道:“這首樂曲發(fā)揮了我的詩的感情,它記錄的景象比色彩所能做到的還要生動得多。”

課堂探討:音樂中的飄逸,色彩的變幻,清晰與模糊,似有非有,半夢半醒。仿佛是一片玫瑰色的霧藹或是一陣無形的芳香一閃而過,揮發(fā)殆盡,不留下任何可供記憶摸索的東西。這種朦朧虛幻的意境正是該作品其精華所在。

5、欣賞兩首鋼琴曲:《月光》《亞麻色頭發(fā)的少女》

小結:由于作品的抽象朦朧,較為特殊,致使本課的內容較難把握,加之學生的生活閱歷有限,可能會對印象主義音樂感到有些茫然,不妨多聯(lián)系些生活中的例子加以啟發(fā)。比如:清晰與模糊的辨證關系。清晰只是一種相對的清晰,肉眼見到的清晰和高倍顯微鏡里所見到的清晰只不過又成了一種模糊,也許這種模糊便是最美的感覺,而真正的清晰(顯微鏡下的清晰)反倒成了“可怕”。又比如:有時一個人短暫的“發(fā)呆”是最美妙的。說在想什么嗎,好象又沒想什么,但好象確實又想了很多生活中這種瞬間的奇妙感覺還真不少。印象派繪畫大師莫奈、雷諾阿等人的作品或許可以幫助我們較好地理解德彪西的作品。藝術的形式永遠是為內容服務的,生活中的景色也總是因情感的豐富而變得更加美妙。

友情提示:本文中關于《高中音樂教案)》給出的范例僅供您參考拓展思維使用,高中音樂教案):該篇文章建議您自主創(chuàng)作。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


高中音樂教案)》由互聯(lián)網(wǎng)用戶整理提供,轉載分享請保留原作者信息,謝謝!
鏈接地址:http://m.taixiivf.com/gongwen/744455.html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