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體總結
現(xiàn)代文閱讀(文體知識)
一、記敘文
1.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2.順序:順序、倒敘、插敘。3.人稱:第一人稱、第三人稱。
4.線索:物、事、人、感情、時間、地點等。5.分類:以寫人為主《我的老師》
以記事為主《一件珍貴的襯衫》以寫景抒情為主《春》
以狀物抒情為主《羚羊木雕》6.表達方式:記敘、描寫、說明、議論、抒情
7表現(xiàn)手法:象征、對比、烘托、設置懸念、前后呼應、欲揚先抑、托物言
志、借物抒情、聯(lián)想、想象、襯托(正襯、反襯)
8修辭手法:比喻、擬人、夸張、排比、對偶、引用、設問、反問、反復、互文、對比、借代、反語
二.散文
1.文體:四大文學題材之一,是精粹透辟,形式自由,能夠比較迅速的反映生活
的一種文體。
2.分類:按表達方式的不同側重點可分為,敘事散文《背影》抒情散文《白楊禮贊》3.特點:形散神不散
形散指:①取材廣泛自由,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②組織材料、結構成篇比較自由③表達方法不拘一格
神不散指:表達的中心明確而集中,所有的材料都緊緊圍繞中心。4.揭示中心的獨特方式:抓住作者在生活中感受最深的某一事物,挖掘這一事物所包
含的深刻意義或象征意義,并展開豐富的聯(lián)想,借以揭示中心思想。
5.線索:一般在結構上有一線索,把材料貫穿成一個有機的整體。
6.閱讀:要注意找出貫穿全文的線索,看看文章是怎樣展開豐富的聯(lián)想,運用靈
活多變的手法,表現(xiàn)廣泛的多方面的內容,從而集中揭示中心思想。
三.小說
1.體裁:以刻畫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jié)和具體的環(huán)境描寫來反映社會生活的文學體裁。
2.三要素:①
①人物:是作者創(chuàng)造出來的人物形象,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說反映社會生活的主要手段。塑造人物手段:從內容分:外貌(神態(tài)、衣著等)描寫語言描寫,動作描寫
心理活動描寫,細節(jié)描寫從角度分:正面(直接)描寫側面(間接)描寫②情節(jié):小說通過故事情節(jié)展示人物性格,表現(xiàn)中心思想,通常包括開端、發(fā)展、高潮、結局四部分,有的還要有序幕和尾聲。
③環(huán)境:自然環(huán)境:主要包括人物活動的地點、時間、季節(jié)、氣候及景物等。對表現(xiàn)人物的身份、地位、心情、渲染氣氛有著不同的作用。
社會環(huán)境:主要作用是交代作品的時代背景,對小說反映社會現(xiàn)實,表達主題
起直接作用。社會環(huán)境是環(huán)境的重點內容。
3.分類:從篇幅分:長篇小說中篇小說短篇小說從創(chuàng)作年代分:現(xiàn)代小說古典小說
四.說明文
1.說明類別:從說明對象分:事物說明文事理說明文
從語言風格分:平實說明文生動說明文
2.說明對象:事物和事理3.說明對象的特征:區(qū)別于其它事物和事理的本質特點4.說明順序:時間順序:古今、早晚、白天黑夜、從先到后
空間順序:內外、遠近、上下、前后等
邏輯順序:從現(xiàn)象到本質、從原因到結果、從特點到用途、從整體到部分、主要到次要、概括到具體
5.說明方法:下定義、分類別、舉例子、作比較、列數(shù)字、打比方、列圖表
6.說明文的特點:①內容上的科學性、知識性:說明內容真實,準確,如實反映客觀
事物、事理的特征、本質、規(guī)律。②結構上的條理性:說明順序符合人們認識事物、了解事理的思維
規(guī)律,并在文章結構層次上體現(xiàn)出來。③語言上的準確性:說明語言要準確、淺顯、簡潔,一般說明文語
言平實、文藝性說明文則適當運用描述方式進行生動說明。
五.議論文
1.特點:是以議論為主要表達方式,用來分析事理,闡明觀點、主張的文章,它常常對具體事件或某個問題直接說理或評論。
2.議論:是基本表達方式之一;是作者站在一定的立場上,對某些問題、事件或現(xiàn)
象進行分析、評論,并闡明自己的觀點和態(tài)度。
3.議論文三要素:①論點:作者對議論的問題所持的見解和主張。
中心論點和分論點:一篇議論文,有時可以有兩個或更多的論點,其
中要表明的主要見解是中心論點,或叫總論點,其它的論點是分論點,分論點應服從于中心論點。
中心論點的提出方式:
a.題目就表示中心論點《反對自由主義》b.開頭提出中心論點
c.在文章中間提中心論點d.文章結尾歸納出中心論點e.文章幾個部分論點綜合起來構成中心論點
f.文中沒有明確的語句作為中心論點,包含在文章的論述中②論據(jù):用來證明論點的事實和道理,包括事實論據(jù)和道理論據(jù)。事實論據(jù):有代表性的確鑿的事例,史實和統(tǒng)計數(shù)字等。道理論據(jù):經過時間檢驗的,正確性為人們所公認的馬列主
義經典著作,革命導師的正確論述,自然科學的原理、定
律、公式以及格言、諺語等。
③論證:運用論據(jù)來證明論點的方法,是論點和論證之間的邏輯關系
紐帶。
④論證方式:立論:就一定的事件或問題,提出并闡明自己的見解和
主張。駁論:就一定的事件或問題發(fā)表議論,批駁片面
的,錯誤甚至反動的見解和主張。
論證方法:例證法引證法比喻論證對比論證批駁方法;直接駁論點通過駁論據(jù)、論證駁論點4.三要素的關系:論據(jù)和論點的關系非常密切,是證明和被證明的關系。5.議論文的結構:引論:引出論題或論點,表明要議論的問題是什么。
本論:是論證的主要部分,證明論點的正確性,為什么論。結論:是對論證的總結,一般表明應該怎么做。
6.議論文的分類:從論證方式分:立論文駁論文
從論證內容分:正義論文學術論文
讀書心得等(雜文是文藝性議論文)
文學常識文體知識
四大文學體裁小說,散文,詩歌,戲劇。....................
(1)①小說是通過人物形象反映社會生活的,它的三要素是:人物、環(huán)境、故事情節(jié)。②
人物描寫的方法有外貌描寫、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神態(tài)描寫等,可以正面著筆或側面烘托。③環(huán)境可分為自然環(huán)境(描寫地點、時間、季節(jié)、氣候及景物)和社會環(huán)境(揭示時代背景),作用主要是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氣氛、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等。④小說的情節(jié)一般分為開端、發(fā)展、高潮、結局。⑤小說按篇幅長短分為長篇、中篇、短篇和小小說。
(2)散文主要有兩類:抒情散文和敘事散文,前者如《春》《白楊禮贊》,后者如《背影》。
散文的主要特點是“形散而神不散”,它常常采用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方式來表達作者的感情。散文在結構上往往有一條線索,把零散的材料串聯(lián)成一個整體,它可以是多種多樣,如時間的推移,空間的轉移,時間的發(fā)展,人物或物品,場景的變化,作者思想感情的發(fā)展等,有的就是題目。散文常用的藝術表現(xiàn)手法有想象、聯(lián)想與象征。想象和聯(lián)想都是形象思維。兩者的區(qū)別是:想象是無中生有,聯(lián)想是由此及彼。象征是指通過某一特定的具體形象以表現(xiàn)與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讀散文,尤其是抒情散文要把握其象征意義。
(3)戲劇是一門綜合的舞臺藝術,它演出的基礎是劇本,①戲劇的文學特點是:要有集中
尖銳的矛盾沖突;要遵循時間和空間高度集中的原則;要有動作性和高度個性化的語言。②戲劇按表演形式分為歌劇、舞劇、話劇、詩劇、戲曲;③按性質分為喜劇、悲劇、正劇。
(4)詩歌從表達方式上分為敘事詩、抒情詩、哲理詩。
寓言是文學作品的一種體裁,是帶有諷喻或諷刺的故事,創(chuàng)作上常用夸張和擬人。文章的藝術特點及其舉例
①《愛蓮說》有不少藝術特點。一是托物言志,立意高遠。它借贊美蓮花的可愛來歌
頌君子的堅貞氣節(jié),既是作者的自況,也是對追名逐利、趨炎附勢的世態(tài)的批評,表現(xiàn)了作者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生活態(tài)度。文中分別賦予菊、牡丹、和蓮花以特定的象征意義,對當時社會上人們不同的處事態(tài)度作了精辟的概括,突出的表現(xiàn)了作者“出淤泥而不染”這一為人立本的道德信念。
二是巧妙運用襯托和比喻。文中先以陶淵明“獨愛菊”、世人“甚愛牡丹”做襯托,
突出“予獨愛蓮”,并描繪出蓮的可愛形象,由此進入正題;再以“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作襯托,突出“蓮,花之君子者也”;最后以“菊之愛”“牡丹之愛”做襯托,突出“蓮之愛”,特別是最后一句“牡丹之愛,宜乎眾矣”憤世嫉俗,暗含譏諷,表現(xiàn)了對追名逐利、趨炎附勢的事態(tài)的鄙棄,反襯了“蓮之愛”的難能可貴。三次襯托,既各有其作用,又使文章主題步步深化。全文始終用菊和牡丹來襯托蓮,彼此對照,有力地突出了文章主旨,鮮明的表達了作者的感情。
三是語言精練,駢散相間。文中有些句子,如“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菊,
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都是駢句,散句與駢句結合,讀起來鏗鏘悅耳,頓挫有致。
②《口技》中的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尤其出色。描寫表演者的高超技藝,如“忽一
人大呼‘火起’搶奪聲,潑水聲”,寫失火聲音多種多樣,并且越來越大,越來越雜亂,表現(xiàn)火勢的猛烈蔓延,救火人的緊張慌亂,用正面描寫表現(xiàn)火場的緊急氣氛!坝谑琴e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zhàn)戰(zhàn),幾欲先走”,寫賓客驚慌欲逃的神態(tài)和動作用的是側面描寫,突出口技表演之“善”。
擴展閱讀:文體工作總結
201*年文體工作總結
201*年****村在上級部門的領導、關懷、支持和幫助下,根據(jù)本村的實際情況,以村黨支部為領導核心,以各黨小組、村民代表為紐帶,充分利用轄區(qū)資源,以提高村民和流動人口的文化生活質量為目標,以“我參與,我健康,我快樂”為主題,黨支部主導、村委會搭臺,村內企業(yè)支持,村民和流動人口參與,共同推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打造文化型農村。圍繞這條主線我們廣泛開展各種群眾性文化體育活動,豐富了群眾文體生活,提高了干部群眾的思想道德素質和健康水平,促進了全村精神文明建設。主要做了以下幾個方面工作:
一、組織開展基層文藝活動,豐富群眾文化生活
9月7日,***鎮(zhèn)星火工程演出活動走進***村,為村民送上了一場豐富多彩的文化大餐,在豐收秋日給群眾送去了歡笑與快樂。10月12日***村就業(yè)服務站在村內為離退休村民舉辦文藝演出活動,滿足離退休村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二、圍繞節(jié)日慶;顒,舉辦文藝演出。
為了慶祝國際“六一”兒童節(jié)的到來,讓孩子們度過一個幸福、愉快的節(jié)日,6月1日***小學在校園操場舉辦少年兒童文藝演出活動。為慶祝建黨92周年,6月30日舉辦迎七一文藝演出,在為黨的生日獻上美好祝福的同時,也拉近了鄰里關系,展示了精神文化新風貌。10月1日舉辦文藝演出,慶祝建國64周年,增強村民凝聚力,豐富業(yè)余文化生活,
三、自發(fā)成立健身隊伍,掀起全民健身熱“全民健身日”的設立后參加體育鍛煉成為一種新時尚,村里體育人口數(shù)量不斷增加,運動設施器材逐步配套,村民們也有了自主開展體育運動的活動場所。村內自發(fā)組織的健身隊伍已發(fā)展到60多人,平均年齡50歲左右,他們堅持每天早晚鍛煉身體,內容豐富多彩:單車騎行、太極拳、舞劍、功夫扇、廣場舞等,身體力行著“天天健身,天天快樂”。
四、發(fā)揮公共服務職能,做好文體宣傳。
在工作過程中,文體中心堅持把握正確輿論導向,緊密配合鎮(zhèn)黨工委的各項中心工作,努力發(fā)揮宣傳陣地作用,充分利用宣傳櫥窗、展板、橫幅、標語、村報等傳播形式,積極主動地做好文體方面的宣傳工作,力爭讓我村文體工作更加新穎、靈活,更接地氣。
農村是個大家庭,搞好農村文體活動,讓村民和流動人口在工作之余放松享受生活,同時在活動過程中,各企業(yè)單位、居民相互間增加了溝通和了解,對***村產生了認同感、自豪感和歸屬感,有利于和諧關系的建立,對推動新型的人際關系和營造相知、相識、相助的和諧農村具有促進作用。
友情提示:本文中關于《文體總結》給出的范例僅供您參考拓展思維使用,文體總結:該篇文章建議您自主創(chuàng)作。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