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調聯試總結
聯調聯試總結
我部聯調聯試起訖里程K***~K***,長24.464Km。我部聯調聯試鄭州局管段于7月14日開始,目前仍在進行。聯調聯試期間我部做了以下工作:
一、安全防護方面
安全防護方面,我部認真執(zhí)行“行車不施工,施工不行車”的原則,清道、巡道、看守、防護、施工等工作都嚴格服從聯調聯試指揮部的統一指揮。嚴格巡道,防止雜物進入防護區(qū)域;嚴格防護試驗線路,杜絕安全隱患。并制定如下細則:
1、對所有安全防護人員、巡道人員、天窗點維修作業(yè)人員等參與聯調聯試人員進行安全教育和培訓,考試合格后上崗,統一著裝,配反光背心、安全帽、胸牌。在聯調聯試期間,根據聯調聯試指揮部通報的各類安全問題,再對所有參與人員進行教育,避免類似安全問題在我部發(fā)生。
2、對自己管段的橋梁疏散通道、路基防護柵欄進行密封排查,做到試驗期間的全封閉管理。發(fā)現存在問題的部位,及時處理,并在處理完之前派專人看護。疏散通道、路基防護柵欄、涵洞、橋頭兩端安排責任心強、素質高的人看守,確保24小時有人看守,每處每日3人輪流值守。
嚴格看護和封閉疏散通道口、柵欄門,實行人員、機具、材料上下道登記制度,禁止閑雜人員、雜物上道。通道門鑰匙由我部人員負責管理,現場看護人員只負責看護及特殊情況時的信息上報,不能開關門。鑰匙管理人員根據駐站聯絡員提供的上道作業(yè)信息,驗證上道人員的調度令和身份無誤后,開門放行,人員上道后及時鎖閉通道門;作業(yè)結束后,與作業(yè)帶班人員、安全防護員共同核對清點人員、機具、材料與上道登記無誤后鎖閉通道門,并通知駐站聯絡員。
3、夜間安排責任心強的人負責巡道,每組3人,共2組,每組負責巡道6Km,巡道完后進行登記。巡道人員統一著裝,穿反光背心,戴安全帽,掛牌上崗,攜帶防護裝備和聯絡工具。主要巡視線路狀態(tài)是否有異常情況、作業(yè)地點是否按照要求設置安全防護,作業(yè)人員下道后是否有異物遺留,線路是否有垃圾未清理干凈等情況,下道后及時通知駐站聯絡員辦理銷號手續(xù),并做好相關的巡道記錄。巡道人員在東站備案,巡道前登記許可后方上道。對兄弟單位上道作業(yè)我部實行盯崗制度,派專人監(jiān)督各個作業(yè)工點施工,保護已有結構物不被破壞,保證線路上不遺留機具物。
二、線路超限及整治情況
對于線路超限情況,我部建立了問題庫,實行當天銷號制度。截止11月2日,我部鄭州局檢測出一級峰值109個,二級峰值4個。當天檢測出超限情況,當晚天窗維修點我部技術人員配合新鄉(xiāng)橋工段人員整改調試完畢,確保第二天聯調聯試順利進行。
三、天窗點要點程序及上道作業(yè)要點天窗點要點前一天上午九點分別往局指調度和工務段駐站聯絡員上報第二天施工計劃,然后工務段駐站聯絡員上報到東站調度,最后東站調度上報到鄭州聯調聯試指揮部,聯調聯試指揮部批準后下發(fā)天窗維修作業(yè)點和調度令,維修人員拿調度令上道維修作業(yè)。
上道作業(yè)前,確認是否有車通過、帶點設備是否停電。上道作業(yè)人員接受安全意識教育和安全培訓,帶班作業(yè)人員還要培訓并熟知鐵道部、鐵路局的營業(yè)線施工安全管理規(guī)章制度,考試合格后上崗。上道人員統一著工裝,穿反光背心,戴安全帽,作業(yè)地點前后兩方向設置安全防護人員。防護人員帶袖標并攜帶必要的防護裝備及聯絡工具,確保作業(yè)時行車安全、人身安全。每個作業(yè)區(qū)段安排領導干部盯控,帶班作業(yè)人員由正式職工擔任,佩戴工作牌上崗。作業(yè)結束后,主要領導及帶班職工必須最后下道,確認無遺漏機具、材料,作業(yè)人員沒有破壞線路及污染線路。
四、建立獎罰制度
現場看護人員不得脫崗,有脫崗情況發(fā)生,一次罰500元,當月沒有脫崗情況發(fā)生,獎500元。聯絡員必須保持通訊暢通,各聯絡員間的通話或信息記錄必須保持三天,如因信息反饋不及時,耽誤駐站聯絡員銷號登記,一次罰500元,當月未出問題獎500元。上道作業(yè)違反上述第一、二、三條規(guī)定的,一次罰500元,當月未出問題獎500元。
擴展閱讀:無砟軌道聯調聯試施工總結
RHEDA201*雙塊式無砟軌道精調施工技術
軌道精調是將軌道幾何尺寸全面、系統的調整到規(guī)范允許的誤差范圍,是對施工誤差的進一步消除,全面提升軌道的平順性,分為靜態(tài)和動態(tài)調整兩個階段。
一、靜態(tài)調整階段
軌道靜態(tài)調整是在聯調聯試之前根據軌道小車靜態(tài)測量數據對軌道進行全面、系統地調整,將軌道幾何尺寸調整到允許范圍內,對軌道線型(軌向和軌面高程)進行優(yōu)化調整,合理控制軌距、水平、軌向、高低等變化率,使軌道靜態(tài)精度滿足350km/h及以上高速行車條件(本線為385km/h)。
靜態(tài)調整步驟為:施工準備,軌道檢查,數據采集,數據分析及調整量計算,扣件調整,軌道復測。(一)、施工準備
1、人員培訓
組建一個聯調聯試工作組,選擇具有責任心強和具有一定專業(yè)技術的技術員作為精調數據采集人員、適算人員和現場更換扣件技術人員,提前做好人員培訓工作,掌握軌道測量、數據分析、軌道調整方法及要求,力爭用最小的調整量達到最高的軌道精度。
聯調聯試工作相對于其他技術工作技術并不復雜,難度系數不大,關鍵是調試人員之間的配合工作非常重要,無論是現場采集人員和更換扣件人員,還是適算人員,在工作中發(fā)現異常情況應及時溝通,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團隊合作精神非常重要。
2、儀器、設備、材料、機具的配備
按精度及施工要求,配備:①軌檢小車(含全站儀、棱鏡、插銷等)、扭力扳手、軌距尺、1米直尺、塞尺等,并經相應鑒定機構檢測合格。②螺絲緊固機,并采用扭力扳手校核機上的力矩度盤,同時將度盤的使用力矩最大值設為250N.m,必要時,準備專用緊固扳手,供特殊情況使用。③魚線,鋼釬,鐵錘,石筆,水桶,手電,礦燈,小鋼尺,手推平板車。④清理或更換軌枕中絕緣套管的專制小勺,絕緣套管,鋼釬,扁鏟,鋼鋸,特制取套管的螺絲。⑤估算的彈條,螺栓,絕緣墊片,軌下墊板,軌距擋板,調高墊板等。
3、CPⅢ復測
在對CPI、CPII聯測的基礎上對CPⅢ控制點的平面及高程進行全面復測并評估,評估通過后使用。
4、軌枕編號
按照連續(xù)貫通里程,兩個連續(xù)CPⅢ控制點之間軌枕按行別連續(xù)編號。一根軌枕有且只有一個獨一無二的編號,現場應對軌枕進行編號標識,精確測出每個區(qū)間編號為001的軌枕的里程,精確到0.01m。每個區(qū)間的的第一個根軌枕用不銹鋼板鐫刻上永久性的編號固定在軌枕旁道床板上,沿大里程前進方向每隔10根軌枕在現場用白底紅字油刷在線路左側軌枕旁。對管段內所有軌枕建立數據庫,便于動靜態(tài)調試及后續(xù)線路維護。(二)、軌道檢查
數據采集之前必須對管段內的軌道進行全面的檢查。必須做到對每一根軌枕每套扣件進行排查。檢查鋼軌有無污染、無低塌、無掉塊、無硬彎等缺陷;檢查扣件是否安裝正確,無缺少、無損壞、無污染,扭力矩達到設計標準,彈條中部前端下頦與軌距塊間隙≯0.5mm,軌底外側邊緣與軌距塊間隙≯0.5mm,軌枕擋肩與軌距塊間隙≯0.3mm;檢查墊板是否安裝正確,無缺少、無損壞、無偏斜、無污染、無空吊(間隙≯0.3mm)。另外還要對鋼軌焊縫處進行全部檢查,主要測量焊縫平順性,頂面0~+0.2mm,工作邊0~-0.2mm,圓弧面0~-0.2mm。凡達不到上述要求的,應及時處理。
現場檢查主要工具:軌道小車、扭力扳手、軌距尺、弦線、1米直鋼尺、塞尺等。
注意事項:
①彈條因故會有塑性變形,其中部前端下頦與軌距塊間隙<0.5mm,但其扣壓力不足250N.m,此時更換彈條。
②螺栓彎曲,會導致螺栓擰不到位,扭力不足,或墊圈與彈條不是線接觸(實為點接觸),甚至破壞絕緣套筒,故在平交道、天橋等特殊地段,仔細檢查,彎曲螺栓予以更換。
③絕緣套筒滑絲或里面灰塵雜物過多時,螺栓會產生擰不到位,扭矩不足,或能扭到要求的位和力矩,但卸力后,又回彈,達不到應有的扣力,此時,清除套筒內灰塵雜物或更換套筒。
④因為0.3mm塞尺很薄,剛度不高。在鋼軌底與軌下墊板粘合在一起,但軌下墊板與鐵墊板間有間隙時不易發(fā)現,故在檢查軌下懸吊時,另配一根30cm的扁頭鋼釬,用其順線路兩側分別撞擊軌下墊板,當0.3mm塞尺塞不入或軌下墊板撞不動時,方可認為懸吊檢查合格,否則更換適宜墊板。(三)、數據采集
數據采集前做到:全站儀精度滿足要求,并對軌檢小車、全站儀、插銷、棱鏡等進行校核;軌檢小車的三個輪子及軌距感應軸須清潔,無附著物;鋼軌頂面及側面進行清潔,去除雜物、灰塵、雪花等。數據采集采用標準模式。每段采集連續(xù)里程保證在一公里以上最為適宜,兩次數據采集里程搭接長度不小于20米,相鄰兩站搭接長度不小于10根軌枕,每站采集的長度不大于60m。相鄰兩次設站,其CPⅢ點盡量重合兩對及以上(最少為3個),以保證數據的連續(xù)。當設站有1~2個CPⅢ點“不合格”,舍去后用6~7個CPⅢ點采集數據時,須做好舍去點的記錄,附近設站時,該1~2個“不合格”點盡量不用,以保證數據的統一。當CPⅢ點布在連續(xù)梁的非固定支座頂時,應根據溫度推算出當時CPⅢ點的實際坐標,并據此采集數據。數據采集時鋼軌溫度在22℃+15℃的范圍之內。
數據采集人員在對每一根軌枕(位誤差小于1cm)進行采集數據時,應時刻注意測量值的變化,如前后兩根軌枕的測量差值過大,可能是因為小車沒有停穩(wěn),數據不穩(wěn)定就采集所致,如若不是就需要采集人員檢查鋼軌、扣件及墊塊、彈條等有否異常。數據采集人員配備軌距尺、弦線、1米直鋼尺、塞尺、扳手等工具,以備特殊變化時及時檢查,并采取相應措施。每次采集數據過程中有特殊情況應及時匯報并與適算人員及扣件更換人員溝通協作。每次數據采集由數據采集人員生成CSV和PDF兩種文件格式交于適算人員適算。(四)、數據分析及調整量計算
根據測量數據,對軌道精度和線型分區(qū)段進行綜合分析評價,確定需要調整的區(qū)段。采用與軌道小車配套的DTS軌道精調軟件進行調整量計算,將軌道各項幾何尺寸全部調整到允許范圍之內,并對軌道線型進行優(yōu)化,按照“先軌向,后軌距”,“先高低,后水平”的基本原則對軌道進行調整。
DTS軌道精調適算軟件適算的基本思路:
1)、首先明確基準軌:平面位以高軌(外軌)為基準,高程以低軌(內軌)為基準,直線區(qū)間上的基準軌參考大里程方向的曲線;
2)在GRPSlabrep生成的報表中,導向軌為“-1”表示右手曲線,平面位以左軌(高軌)為基準,高程以右軌(低軌)為基準;導向軌為“1”表示左手曲線,平面位以右軌(高軌)為基準,高程以左軌(低軌)為基準;
3)“先軌向后軌距”,軌向的優(yōu)化通過調整高軌的平面位來實現,低軌的平面位利用軌距及軌距變化率來控制;
4)“先高低后超高(水平)”,高低的優(yōu)化通過調整低軌的高程來實現,高軌的高程利用超高和超高變化率(三角坑)來控制;
5)在DTS軌道精調軟件中,平順性指標可通過對主要參數(平面位、軌距、高程、超高)指標曲線圖的“削峰填谷”來實現,曲線平直意味著軌道的平順。
對采集的CSV數據進行適算時做到:①必須對兩段數據搭接部分進行對比,選擇合理的數據進行分析。后一次數據分析以前一次調整后的數據為基準。②在適算過程中發(fā)現異常情況及時分析原因并安排人員到現場進行比較,找出真實原因。③數據分析時,堅持數據往設計位調整的原則,同時兼顧數據往一側偏移,避免波浪形過多,影響軌向。④數據分析時,在長波線形平順的前提下,進行短波等微調。⑤當數據均往一側偏移較大(在允許范圍之內),但總體平順性較好時,可不大范圍調整,僅直接進行局部微調,此時,須特別注意長波的平順。⑥數據分析時,高標準、嚴要求,其標準值比規(guī)定值降低20%。⑦數據分析時,以線形平順、無突變、無周期性小幅震蕩為原則。⑧與緩和曲線銜接的150m直線段上股同側的鋼軌比別股略高0.5~1mm,切忌在緩和曲線頭出現反超高或反彎。
適算結果保存為DTS和EXCEL兩種格式,DTS格式的文件為以后的調試做前后比較,依據EXCEL格式文件內容生成適算報表,做更換扣件型號和更換量交底,核對數據采集時軌枕編號相對應里程是否屬實,對計算的調整量進行核對優(yōu)化后形成正式“調整量表”,調整量表中有前面累計調整值及本次調整值,并附特殊情況說明,用于現場調整。(五)、扣件調整
根據調整量表準確統計各類調整件需求數量,據此盡早補充到位,并預留一定余量。
扣件調整人員配備如下(一個作業(yè)組):序號12工種技術員松緊扣件人員數量22(6)主要工作細目更換扣件現場標識,監(jiān)督檢查扣件更換,全面組織協調對螺栓進行松緊作業(yè),備注人工作業(yè)時為括號中數據,其中2人大扳手松,2人大扳手緊,1人小套筒松,1人小套筒緊人工作業(yè)時為括號中數據3456起道人員更換扣件人員分發(fā)、收攏扣件人員小計14211(15)起道,換墊板清理承軌槽,更換扣件分發(fā)、收攏扣件,現場清理扣件調整機具配備如下(一個作業(yè)組):序號12345678910111213項目螺栓緊固機大扳手小套筒人力板車軌距尺20米弦線1米直尺起道機4磅鐵錘鋼釬(扁嘴)灰通排刷塞尺單位臺個個臺把根把臺把把個把把數量1421121144442備注機械松緊螺栓時使用人工松緊螺栓時使用人工松緊螺栓時使用裝運扣件、工具雨天時使用扣件調整工藝流程:
現場標識→分發(fā)扣件→松開扣件→更換扣件→現場檢查、清理現場標識:技術人員根據調整量表,用石筆在鋼軌頂進行標識,墊板更換的數據獨立標識在對應軌頂中央,擋塊更換的數據成對標識在對應鋼軌頂。現場標識后,技術人員必須返回逐個核對現場擋塊的型號是否和調整量表中“以前調整量匯總”列中型號一致,如不一致,應據現場實情調整扣件型號,將調整后的型號標識在對應鋼軌頂并做好記錄,交給適算人員,供調整量表的修正。
分發(fā)扣件:由專人根據標識逐處分發(fā)擋塊或墊板,并返回逐個核對,確保準確。
松開扣件:采用螺絲緊固機或專用扳手松開扣件。更換擋塊時,換哪塊松開哪塊,更換墊板時,換哪塊松開哪塊及其相鄰的前后各一塊?奂砷_時,鋼軌溫度不宜高于40℃,扣件松開的連續(xù)數量不超過5根軌枕,當軌溫低于鎖定軌溫時,最多只能連續(xù)松開20米。
扣件松開后,取出螺栓、彈條、擋塊或需要更換的墊板。墊板取出后,必須和調整量表中“以前調整量匯總”列中型號一致,否則應據現場實情調整扣件型號,并做好記錄,交給適算人員,供調整量表的修正。各部件取出后,將軌枕承軌槽上與擋塊或墊板的接觸面清理干凈,其上有砼渣、固結塵土等時用扁釬鑿除,排刷刷凈。雨天或部件潮濕時,清潔人員每人配一水桶,排刷蘸水后清洗,務必做到潔凈。當僅換擋塊時,墊板不取出,但須注意將墊板中心孔中軌枕承軌槽上的雜物清除,避免該處擋塊中心與承軌槽不密貼。松開取出的扣件部件須除銹、除污、除塵,保證潔凈。
更換扣件:扣件更換時,按墊板(如需調)、擋塊、彈條、絕緣墊片、螺栓的順序安裝,安裝標準、規(guī)范。墊板居中,角度正確,擋塊平整、端正,與承軌槽的邊角吻合,螺栓鉛垂、居中,彈條對應放于螺栓兩側擋塊凹槽內,兩端落于絕緣墊片上,絕緣墊片的長度方向與鋼軌方向一致,絕緣墊片下的鋼軌上應潔凈。墊板更換時,用起道機將鋼軌起高至墊板能松動(如需抬高軌道時,相應考慮抬高墊板的尺寸)為宜,避免起道過高,影響就近的扣件系統產生塑性變形或增大起道機的受力,增大勞動強度,甚至損壞起道機,傷及操作人員。墊板更換后,檢查更換處及相鄰軌枕處的鋼軌底是否有大于0.3mm的懸吊現象,如有,以該處為中心,拉弦線量測高程方面的平順性,綜合考慮后,確定就近的墊板更換型號,并予以更換。擋塊更換時,如遇擋塊放不下去或擋塊與鋼軌間縫隙過大時,進一步清潔承軌槽及扣件各部件,規(guī)范安裝,必要時,松開每側相鄰的扣件1~2組,系統調整,此時仍達不到要求時,檢查是否存在鋼軌硬彎、焊接接頭不平順、扣件換錯或數據采集出錯導致的交底錯誤等情況,及時處理后,進行最終調整。
螺栓緊固時,扭力矩為250N.m。
現場檢查、清理:扣件更換完后,按采集數據前的要求對更換區(qū)段及鄰近更換扣件區(qū)段進行系統檢測,合格后收攏現場機具、材料,清除現場雜物,清掃道床板,做到工完料盡場地潔。
回收更換下來的調整件,按規(guī)格型號分類存放。根據現場實際情況,形成“調整件使用情況詳表”。(六)、軌道復測
復測前,對調整區(qū)段的扣件、墊板進行全面檢查,確認安裝正確,扣壓力達到設計標準。對調整區(qū)段的標高、平面線型進行人工目視檢查、拉弦線檢查后采用軌道小車進行逐根軌枕連續(xù)測量,測量數據經確認后存檔備查。
復測數據不滿足精度要求的地段應重新調整,形成最終的“軌道靜態(tài)調整量表”和“調整件使用情況詳表”,經確認后存檔備查。
二、動態(tài)調整階段:軌道動態(tài)調整是在聯調聯試期間根據軌道動態(tài)檢測情況對軌道局部缺陷進行修復,對部分區(qū)段幾何尺寸進行微調,對軌道線性進一步優(yōu)化,使輪軌關系匹配良好,進一步提高高速行車的安全性、平穩(wěn)性和乘車舒適度,是對軌道狀態(tài)和精度進一步完善、提高的過程,使軌道動靜態(tài)精度全面達到350km/h及以上行車條件(本線為385km/h)。目前主要的動態(tài)檢測手段:低速(≯160km/h)軌道檢測車、高速(250~350km/h)軌道檢測車、高速軌道動力學檢測車、動態(tài)車載式添乘檢測儀。
動態(tài)調整步驟為:分析檢測資料、編制檢查計劃、現場調查,核實、制定調整方案、現場調整,復檢。
(一)、分析檢測資料
1、軌道檢測報告,主要有:波形圖軌道Ⅰ級~Ⅳ級超限報告表、公里小結報告表、區(qū)段總結報告表、TQI、曲線檢測匯總表等。檢測標準:正線采用300km/h≤V≤350km/h動態(tài)管理標準進行檢測,側線采用V≤120km/h動態(tài)管理標準。
2、分析軌道檢測波形圖,確定以下超限處的準確里程或里程段。(1)根據軌道Ⅰ級~Ⅳ級超限報告表,在波形圖中根據道岔里程,緩和曲線起終點里程,檢測起終點里程等進行推算確定準確里程范圍,用于現場查找和檢查核對。
(2)長波不平順(含臨界Ⅰ級超限);(3)波形突變點(含臨界Ⅰ級超限);(4)連續(xù)多波不平順(含臨界Ⅰ級超限);
(5)軌向、水平逆向復合不平順(含臨界Ⅰ級超限);3、分析軌道動力學檢測報告(1)檢測和評價標準
檢測項目輪軸橫向力(KN)脫軌系數Q/P輪軸減載率△P/P橫向平穩(wěn)性垂向平穩(wěn)性評價標準48.030.800.80(雙峰)優(yōu):≤2.5;良好:2.5~2.75;合格:2.75~3.0優(yōu):≤2.5;良好:2.5~2.75;合格:2.75~3.0
(2)重點分析力學指標超限所分布情況,與軌道檢測的不平順信息之間是否存在相互關系,與前階段檢測是否重復出現,如一致,直接用于編制計劃;不一致,到現場核查,深入分析資料,找出原因,得出準確的分析結論。
4、分析動態(tài)車載添乘儀報警數據
重點分析添乘儀報警數據(地點、峰值、類型)與軌道檢測波形圖中的不平順信息之間的相互關系,如一致,直接用于編制計劃;不一致,到現場核查,深入分析資料,找出原因,得出準確的分析結論。5、分析明顯感覺晃車處所
重點分析明顯感覺晃車處所與軌道檢測波形圖中的不平順信息之間的相互關系,如一致,直接用于編制計劃;不一致,到現場核查,深入分析資料,找出原因,得出準確的分析結論。(二)、編制現場檢查計劃
根據以上綜合分析,制定現場核對檢查計劃。1.影響行車安全的缺陷必須立即消除,如軌道檢測Ⅲ、Ⅳ級偏差,動力學指標超限,晃車特別明顯處。
2.軌道Ⅱ級偏差盡快消滅,Ⅰ級偏差和波形圖中的突變點安排計劃消滅。3.區(qū)段不平順地段安排逐步調整。
4.Ⅰ、Ⅱ級缺陷處理時應綜合考慮,以加快速度,系統調整。
5.Ⅰ級缺陷同TQI值較大區(qū)段綜合考慮,系統分析,一并考慮檢查計劃。(三)、現場核對檢查
現場檢查主要工具:軌道小車、軌距尺、弦線、1米直鋼尺、塞尺等。1、局部短波(波長1~10m)不平順的檢查
檢查項目:軌道檢測報告中Ⅰ級及以上偏差處所,波形圖中的突變點、軌向和水平復合不平順,動力學檢測報告中的減載率、脫軌系數、軌道橫向力超標處所。
檢查工具:主要采用軌距尺、弦線、1米直鋼尺、塞尺等。
檢測范圍:軌道缺陷里程前后各50米,必要時可適當擴大檢查范圍。首先必須對區(qū)段范圍內的扣件、墊板進行全面檢查,確認無異常再開始軌道幾何尺寸檢查。
軌向:用10m、20m弦線檢查鋼軌,逐根軌枕連續(xù)測量;軌距:用軌距尺檢查,逐根軌枕連續(xù)測量;水平:用軌距尺檢查,逐根軌枕連續(xù)測量;
三角坑(基長2.5m):根據水平測量值,每隔三根軌枕計算水平變化率;高低:用10m弦線檢查,逐根軌枕連續(xù)測量;
焊縫:用1m直鋼尺檢查,塞尺測量鋼軌頂面、工作邊和圓弧面,檢查所有焊接接頭。減載率:重點檢查焊縫平順度,扣件、墊板狀況;
脫軌系數:重點檢查扣件、墊板狀況,多為扣件扣壓力不足、吊板所致;軌道橫向力:重點檢查軌向、水平,多為軌向和水平的復合不平順的疊加所致,可以結合波形圖一并檢查分析,同樣還應重點檢查扣件、墊板密貼狀況。
對靜態(tài)檢查數據應做好詳細記錄,并認真分析,如確認已經找到真實缺陷地點,則可以據此進行現場調整,否則,繼續(xù)擴大檢查范圍,繼續(xù)檢查,直至找到為止。
2、長波不平順的檢查
根據軌道檢測報告和波形圖分析的軌向、高低長波(波長70m)不平順,采用軌道小車在波峰或波谷里程前后各300m范圍內進行測量。3、連續(xù)短波不平順的檢查
根據軌道檢測車波形圖分析,軌向、高低存在的連續(xù)短波不平順(波幅1.5~4mm,波長6~9m),可以采用軌道小車測量,也可以采用人工拉弦線的方法進行測量。
(四)、確定調整方案1、短波不平順的調整
根據現場檢查、測量情況可以當即確定調整方案,形成調整量表。2、長波不平順的調整
根據軌道小車測量情況,對軌道超限指標進行調整,并對線型進行合理優(yōu)化后形成調整量計算表,其程序及要求等同于軌道靜態(tài)調整。(五)、現場調整及復檢1、軌道動態(tài)調整標準
(1)、軌道動態(tài)檢測無Ⅰ級及以上偏差;(2)、軌道動力學檢測無超標處所;
(3)、軌道動態(tài)檢測波形平順,無突變、無周期性多波不平順;(4)、TQI值宜控制在4.0以內。
2、根據調整量計算表,現場進行調整,調整方法、精度要求等同于上述軌道靜態(tài)調整。調整完畢,對軌道幾何尺寸,扣件、墊板狀態(tài)等進行全面復檢。
3、短波不平順調整后仍然采用人工檢查,檢查范圍為調整區(qū)段前后各延伸不少于10m,并將檢查情況做好詳細記錄,存檔備檢。
4、長波不平順調整后仍然采用軌道小車進行復檢,復檢數據確認后存檔備查。
5、形成最終的“軌道動態(tài)調整量表”和“調整件使用情況詳表”,經確認后存檔備查。
友情提示:本文中關于《聯調聯試總結》給出的范例僅供您參考拓展思維使用,聯調聯試總結:該篇文章建議您自主創(chuàng)作。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