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在前段時間“兩學一做”的一次學習會上,領導給我們講了這樣一個故事:三個人正在一起蓋房子。有人問他們:“你們在干什么?”第一個回答:“我在掙錢。”第二個回答:“我在蓋房子。”第三個回答:“我在建造一座人間最美的建筑。”結果第三個人成了著名的建筑家。蓋房子的故事告訴我們,三個人三種態(tài)度。第一種人:工作是一種被迫,是迫不得已而為之,“干一行厭一行”;第二種人:工作是一種職業(yè),是為謀生,有目標,心理有動力;第三種人:工作是一種事業(yè),有遠大目標和高遠理想。
學習對我們一生都很重要,尤其是政策研究工作,何時都需要查閱大量的資料來提高自己的修養(yǎng),增強自己的知識面。但是我們的學習必須要有針對性,我們的學習應首要用來推動工作,要把學習到的知識轉化為運用知識的能力,要把學習工作化,工作學習化。要通過政策來提意見建議,如果對政策的把握不準、思考不深,那就會對全市發(fā)展的考慮不夠,導致工作一般化,不能用改革去解決工作中的問題。
我們要努力的去做第三個修房子的人,因為他已站在更高的層次上,俯瞰所從事的工作。常聽那句“一分部署,九分落實”,在開展“兩學一做”活動當中也是如此,制度的生命在于執(zhí)行,要成為第三個修房子的人,必須去不折不扣的執(zhí)行組織的命令,從而讓自己的工作能實現制度化、做到常態(tài)化。當然,現實中不乏一些人,將工作當作一種副業(yè),心思不在工作上;但對于多數人,工作是一種主業(yè),思考的是如何把工作開展好,目標更上一層樓。只有少數人,將工作當作一種事業(yè)、一種理想,全身心投入并為之而奮斗。
同樣的事,在不同的人心中有著不同的意義,和不同的理解,正是這份理解,體現了不同的思想,當下對自己的要求就是盡量前行,即使達不到最高的層次,也可以坦然回答:我盡了最大的努力。聯想到前久剛結束的里約奧運會,或笑或哭,都是運動員自己的選擇,金牌到底價值何在,或是對體育本身的價值每個人也有著不一樣的認識,無論如何,不能讓金牌成為蒙蔽自己雙眼的金牌。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