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逢暑假,為了更好的完成今后的工作,我認真拜讀了吳正憲老師的《課堂教學策略》一書。通過閱讀我就被書中的內容深深地吸引了,這本書就像黑夜中的一盞明燈,給數(shù)學教學經(jīng)驗、在教學前后迷茫的我指引了方向,它就像一本工具書,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的各個方面給我提出建議和指導。
這本是一本有效的數(shù)學教學指導書,書中共有21方面的課堂教學策略,從指導教師制定教學目標把所致教學方向,到調研學生現(xiàn)狀、讀懂學生的內心世界、讀懂學生的認知過程,再到設計有效提問、設計課堂練習、巧妙利用比較、轉化思想的策略……既有對教師如何把握教材的指導,也有對教師如何深入了解學生的指導,還有教學設計、教學方法的所導,每一種策略不但有理論指導,還附有具體的案例,生動有趣,理論結合實踐,有很強的導向性。
我們學校的課堂教學改革,一直也在強調要制定好教學目標,教學要圍繞教學目標經(jīng)組織教學,工作要細致,準備要充分具體,所以對教學目標的制定我們也都是比較慎重的,可看到第一個“制定教學目標的策略”我就感到汗顏。雖然上學期利用工作之余組內也探討學習了《小學數(shù)學課程標準》,但我并未深入理解核心概念的內涵同,“數(shù)學課程目標包括結果目標和過程目標,制定教學目標時要關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在刻畫結果目標時,使用了‘了解、掌握、運用’等行為動詞,在描述過程目標時,使用了‘經(jīng)歷、體驗、探索’等行為動詞。制定教學目標時使用動詞不同,對學生的要求也就不同:定高了,學生達不到;定低了,缺乏挑戰(zhàn)性。因此要用好表示程度的語言,對課堂教學準確定位。”看到這段文字,我才發(fā)現(xiàn)自己對教學方向的把握不夠準確,對顯性的“知識與技能”目標關注過多,對隱性的“過程與方法”目標重視不夠,教學目標缺少針對性。明白自己的不足,后來教學時我要求自己認真地解讀教材,試著多問自己幾個“為什么”、“是什么”、“怎么辦”,在不斷追求中去抓數(shù)學的本質,設計有效的教學目標與教學活動,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比如學習《認識分米和毫米》這節(jié)課,認真解讀教材后,教學目標的把握就更清晰了,這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1、使學生通過在觀察、測量、估計、交流的等活動,認識長度單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和1毫米的長度觀念。2、使學生聯(lián)系對長度單位的已有認識及自身生活經(jīng)驗,體會長度單位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感受數(shù)學知識的實際應用價值。”《認識分米和毫米》是學生在認識了米和厘米,積累了一些測量物體長度經(jīng)驗后對之 后,對長度單位的又一次學習,一方面是豐富學生對常用長度單位的認識,為進一步學習千米、周長、面積和體積等內容積累經(jīng)驗,打好基礎;另一方面讓學生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提高實踐能力,發(fā)展空間觀念。教學目標使用了“通過、認識、初步建立、體會、感受”這些目標動詞,由此,這節(jié)課要讓學生在豐富的體驗活動中建立1分米和1毫米的長度觀念,重點是認識分米和毫米,建立相就的長度觀念是關鍵,課堂教學就要設計豐富的活動,聯(lián)系生活實際讓學生觀察、估計、測量的活動中,讓學生獲得對長度單位的豐富體驗,幫助學生不斷加深對分米和毫米的認識,強化已形成的表象。有了這樣的認識,再來設計教學活動,心里也就更有底兒了。
讀著《吳正憲課堂教學策略》,我總是被書中那一個個生動的案例及解析深深地吸引,被吳老師和她的團隊的教育智慧折服,“猴王分桃為什么笑”、“相對、相距和相遇”、“眼睛欺騙了我們”、“真的是這樣嗎?”、“為什么不畫了?”……每一個案例都能看到教師有效指導與學生思維碰撞而產(chǎn)生的智慧的火花,真的很讓人著迷,讓你不得不感嘆:“教學真的是一門藝術!”
《吳正憲課堂教學策略》這本書的內容讓我一生受用,它讓我深刻意識到自己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的欠缺,也提醒并指導我要不斷進取,努力按新課堂理念要求,認真上好每一節(jié)課,讓自己在教學中慢慢成長!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