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jù)X委關于領導干部上臺的要求,安排我給大家講一課。接到這個任務后,我也作了深入的分析和思考,我想我們都是各單位各部門分管工作的領導干部,面對全面從嚴治黨的新形勢,面對決戰(zhàn)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推動xx高質(zhì)量發(fā)展、綠色發(fā)展的新任務,我們怎么守初心、擔當使命、做貢獻,做一名不辱使命,不負時代的“硬核”領導干部?今天,我就圍繞這一主題以忠誠、擔當、正派、廉潔四個方面的內(nèi)容和大家作個交流。
一、絕對忠誠是從政之本,必須作為領導干部的“生命線”始終堅守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對黨絕對忠誠要害在‘絕對’兩個字,就是唯一的、徹底的、無條件的、不摻任何雜質(zhì)的、沒有任何水分的忠誠。”不斷認清忠誠本質(zhì),積極涵養(yǎng)忠誠底蘊,堅持對當絕對忠誠,是新時代中國共產(chǎn)黨人黨性的充分體現(xiàn),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重要要求,也是攻堅克難、永遠奮斗的強大精神力量。
(一)不斷認清忠誠本質(zhì)。一是要深入領會“講政治、有信念”的精神實質(zhì),堅決做到“兩個維護”。1986年,鄧小平同志視察天津時就表達了任何時候都需要講政治。沒有理想信念就沒有主心骨,精神就無所寄托,就失去了奮斗目標和行動指南。抗日戰(zhàn)爭時期,全國各地知識青年、海外愛國華僑青年沖過敵人的封鎖線,跋山涉水、歷經(jīng)艱辛、不遠萬里,在戰(zhàn)火與硝煙中奔赴延安,支撐他們的就是一種精神、一種信念。“沒有正確的政治觀點,就等于沒有靈魂。”對領導干部而言,要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必須講政治、有信念,這是校準前進方向的根本要求。面向新時代,對黨絕對忠誠,就要堅決做到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做黨的理論的忠實實踐者、黨的路線方針的堅決執(zhí)行者、黨的政策原則的堅定維護者。二是要準確把握“講政治、有信念”的現(xiàn)實途徑,自覺補足精神之“鈣”!侗本┤請蟆房d過一篇文章《張學良談“國民黨為什么打不過共產(chǎn)黨”》,圍繞這一話題張學良談了自己的看法:“國民黨沒有中心思想,黨首蔣介石也是一樣。與國民黨正好相反,共產(chǎn)黨有目的,他相信共產(chǎn)主義。甚至于每一個士兵,完全是一個思想——共產(chǎn)主義。信仰就是力量啊。”這話可謂一針見血,入木三分。理想信念不堅定,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國家發(fā)改委原副主任、國家能源局局長劉鐵男,曾經(jīng)身居要職,意氣風發(fā),“玩命干工作”但是由于缺少精神之“鈣”,不僅把自己送進鐵窗,而且讓黨在人民群眾中的形象受到極大影響。信仰需要仰視而守,更需俯身而行。領導干部真正信仰馬克思主義,真正愛黨愛國愛人民,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幟鮮明,在風浪考驗面前無所畏懼,在各種誘惑面前立場堅定,做到知行合一、篤志躬行,勇于擔當、率先垂范。三是正確認識“講政治、有信念”的現(xiàn)實要求,充分發(fā)揮“關鍵少數(shù)”的作用。“政治路線確定之后,干部就是決定的因素”。任何宏偉的目標都是在解決現(xiàn)實問題中一步步實現(xiàn)的,越是任務艱巨、矛盾復雜,越要靠“關鍵少數(shù)”發(fā)揮關鍵作用。無論是在革命戰(zhàn)爭年代、和平建設時期,還是在改革開放新時期,一代代優(yōu)秀共產(chǎn)黨人鞠躬盡瘁、以身作則、率先垂范,始終把自己的個人命運與國家、民族的興衰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用自己的辛勤汗水、聰明才智,乃至熱血和生命,贏得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愛戴、信任和擁護,產(chǎn)生了巨大的感召力、凝聚力,為我們黨的事業(yè)順利推進、興旺發(fā)達提供了榜樣力量和精神寶庫。“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作為領導干部,我們決不能浮在面上、掛在口頭上,決不能“手電筒只照別人不照自己”,決不能把自己當旁觀者,而是要當好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踐行者、示范者,引導廣大黨員干部見賢思齊,使學先進、當先進、趕超先進成為時代風尚。
(二)積極涵養(yǎng)忠誠底蘊。一是強化理論修養(yǎng)。政治上的堅定、黨性上的堅定都離不開理論上的堅定。領導干部時刻牢記使命職責,必須以發(fā)展的眼光看待自己掌握的知識,清醒看到自身理論修養(yǎng)的不足。真學。在學習上不能濫竽充數(shù)、自欺欺人,而應真正摒棄那種“屁股坐不住、精力不集中、讀書走過場”的浮躁作風,克服心不在焉,一目十行,盲人摸象,學而不思等“假學”現(xiàn)象,甘于寂寞、善于鉆研,坐得下來,鉆得進去,通過“真學”達到“學真”。深學。蜻蜓點水、浮光掠影、淺嘗輒止不是行家里手的共享詞。領導干部確實要克服理論武裝上的滿足情緒和松懈思想,自覺排除各種干擾,真正靜下心來學深一些、學透一些。善學。堅持“干什么學什么、缺什么補什么”學習原則,向書本學、向?qū)嵺`學,向人民群眾學,力求掌握好領導工作、做到干中學、學中干,學以致用、用以促學、學用相長。二是堅持表里如一。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對黨絕對忠誠要害在‘絕對’兩個字,就是唯一的、徹底的、無條件的、不摻任何雜質(zhì)的、沒有任何水分的忠誠。”軍委原副主席徐才厚表里不一,“堅決擁護”的調(diào)門唱得比誰都高,“步調(diào)一致”的口號喊得比誰都響,但實際上搞陽奉陰違、口是心非,成為“只動嘴不動心”的“戲精”。“姓黨”而不在黨言黨、在黨憂黨和在黨為黨,而是“靠黨吃黨”,骨子里同黨離心離德,與黨之間隔著厚重無形的“離心墻”。對黨忠誠,就要堅決糾治表里不一,當面一套、背后一套,演“雙簧”、玩“變臉”、做“兩面人”等問題,就要牢記初心,不忘使命,培植“聽黨號令有靈魂、志向高遠有品德”的里子,樹好“敢于擔當有血性、建設發(fā)展有本事”的樣子,始終保持疾風知勁草的定力、時窮節(jié)乃見的情操、路遙知馬力的品格。三是恪守為民之心。為官者當思百姓之所想,倘若一味站在官位的平臺向下看,看到的可能只是黎民百姓四處奔波的身影,想看到天下蒼生的無奈愁容無益于癡人說夢;憑著自己已有的待遇來衡量他人,得來的一定是本末倒置的推論,猴年馬月也拿不出行之有效的對策。革命前輩從來都是把關心愛護群眾當作天大的事來身體力行。建國初期,劉少奇同志曾就辦公室擺設、走廊鋪地毯等事宜專門告誡身邊工作人員:“當前國家還很窮,老百姓生活也不富裕,吃的都困難,你搞那么高級的房子,和老百姓懸殊那么大,要脫離群眾的啊!我們共產(chǎn)黨人隨時都要注意,永遠不要脫離群眾。”將心比心,主動理解下屬的處境;推己及人,常常念及百姓的疾苦。每位領導干部,都應當在他人身上看到自己,真正把群眾利益放在心上,把群眾當成親人。
(三)堅持對黨絕對忠誠。一是忠于黨的信仰。人生如船,信仰就是壓艙石。航船有了壓艙石,吃水就深,航行就穩(wěn)。黨員、干部立身做人、干事創(chuàng)業(yè)要行穩(wěn)致遠,同樣需要壓艙石,需要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有了信仰才有硬骨頭,才有崇高追求,才能團結(jié)起來向前進。為了壓住井噴,“鐵人”王進喜跳進泥潭,用身體把泥漿池底的水泥攪上來;為了讓山區(qū)綠起來、讓老鄉(xiāng)富起來,“太行赤子”李保國把一生獻給太行山區(qū),“先輩們流血都不怕,咱們流點汗算什么”;為了讓中國人“看透”地球,“大地之子”黃大年時刻像轉(zhuǎn)子一樣超速運轉(zhuǎn),沒有誰能“阻擋后來者前進的決心”……一以貫之的信仰,一脈相承的信念,讓一代代共產(chǎn)黨人把自己當成如椽大筆,在鮮紅黨旗上寫下忠貞。新時代賦予共產(chǎn)黨人新的歷史使命,新的歷史使命賦予信仰新的內(nèi)涵,作為一名領導干部在任何時候都要堅定理想信念,筑牢信仰,永葆本色,發(fā)揮時代先鋒作用。二是忠于黨的宗旨。民心向背是一個政權(quán)興衰成敗的決定性因素,正所謂民惟邦本,本固邦寧;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古今中外,概莫能外。遠的不說,從現(xiàn)、當代史來看,國民黨的失敗,蘇聯(lián)、東歐一些國家執(zhí)政黨的倒臺,根子都在于背離人民,失去了人民的擁護和支持。中國共產(chǎn)黨則完全不同。我們黨把人民當父母,把軍隊定位為人民子弟兵,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黨的根本宗旨。根本宗旨,即一切工作的根本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廣西壯族自治區(qū)百色市樂業(yè)縣新化鎮(zhèn)百坭村原第一書記黃文秀,年僅30歲的她選擇了用青春扎根基層、把深情奉獻鄉(xiāng)土,用實打?qū)嵉男袆觾冬F(xiàn)著“不獲全勝,決不收兵”的諾言。領導干部就是要像黃文秀同志一樣,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走好群眾路線,時刻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實實在在為群眾辦好事,辦實事。三是忠于黨的組織。有人問鄧小平“長征是怎么過來的”,他回答:“跟著走!”短短三個字,道出了共產(chǎn)黨人的政治覺悟。對黨懷有一顆忠誠心,就應當忠于黨的組織。共產(chǎn)黨組織,歷來都是紀律嚴明的組織,是一個“真正鋼鐵般的組織”。我們每個黨員干部要時刻牢記,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產(chǎn)黨員。進了組織的門,就是組織的人,要自覺地信賴組織、依靠組織、維護組織,嚴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guī)矩,自覺接受組織安排,決不能個人凌駕于組織之上,決不能游離于組織之外,決不能搞非組織活動,決不能拉幫結(jié)派、搞團團伙伙那一套。要強化全局觀念和大局意識,正確把握大局、自覺服從大局、堅決維護大局,時時處處以大局為重,時時處處事事都忠誠于黨的組織。四是忠于黨的事業(yè)。為什么戰(zhàn)旗美如畫?英雄的鮮血染紅了她;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開鮮花。就是因為,不屈不撓的英雄兒女前赴后繼。東北抗日聯(lián)軍第一路軍總司令、共產(chǎn)黨員楊靖宇強忍極寒病痛,只身一人戰(zhàn)斗到生命最后一刻;特級戰(zhàn)斗英雄楊根思抱起炸藥包,拉燃導火索,縱身向敵群沖去,與敵同歸于盡;海軍航空兵飛行員王偉巡戰(zhàn)在?,為驅(qū)美電子偵察機抵近偵察,而在海天之際劃出一道壯麗的彩虹;ǚ绷芴庬毎蔚瞄_,風狂雨驟時要立得定。我們現(xiàn)在所處的,是一個愈進愈難、愈進愈險而又不進則退、非進不可的時候。越是在這緊要關頭,領導干部越要有對黨忠誠、為黨分憂、為黨盡職、為民造福的政治擔當,時不我待、只爭朝夕、勇立潮頭的歷史擔當,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的責任擔當,努力做出無愧于時代、無愧于人民、無愧于歷史的業(yè)績。
二、敢于擔當是干事之要,必須作為領導干部的“主旋律”始終高揚
這些年,習近平總書記在系列重要講話中多次指出,責任擔當是領導干部必備的基本素質(zhì),并強調(diào)干部就要有擔當,有多大擔當才能干多大事業(yè)。“為官避事平生恥。”什么是責任擔當、為什么要責任擔當、怎么做到責任擔當?我認為要從三個方面做起。
(一)身在其位,當謀其政,要“知”擔當。一是知恩。習近平總書記曾講過:“好干部不會自然而然產(chǎn)生。成長為一個好干部,一靠自身努力,二靠組織培養(yǎng)。”領導干部無論在什么崗位,擔任什么職務,都離不開黨的教育和培養(yǎng),離不開人民的哺育和關懷,需要我們永遠感念、永生報答。作為黨員領導干部,就要把知恩之情化為報恩之行,始終不忘黨的宗旨,不忘肩負的重任,把職位當作為人民服務的平臺,把為黨和人民多做貢獻作為人生追求。有的同志嘴上說組織培養(yǎng)我多年不容易,要知恩圖報,但工作上拈輕怕重,職務上挑肥揀瘦,甚至與組織講條件,達不到要求就得過且過,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甚至心存不滿。這不是知恩圖報,而是知恩不報、以怨報德。“權(quán)為民所賦,權(quán)為民所用。”黨員干部要謹記權(quán)力之本,常懷感恩之心。二是知責。去年,XX的件教訓,XX等單位落實“大棚房”問題專項整治不力,XX村推進還遷房建設工作慢作為,運管局年初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嚴重失職失責等問題給我們都留下了深刻的反思。這是已經(jīng)調(diào)查完結(jié)的,還有問責“在路上”,一旦坐實,相關責任人肯定是跑不了的。失責必問、問責必嚴,全面從嚴治黨的問責之鞭“啪啪響”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了,可為什么有的人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對應負的責任無感,不冒冷汗、不知警醒、不思行動,歸根結(jié)底還是沒把責任當回事,根本想不起來也不知道自己的“責任田”在哪里、種什么、怎么種。責任,真不是個虛詞啊?床坏“責”,就不會明白怎么“履”。領導干部只有時刻想著“我得負責”,才不會在日常管理監(jiān)督中麻痹大意、掉以輕心,更不會以“吃瓜”“看戲”心態(tài)對待“別人家的事故”。作為領導干部,必須要經(jīng)常學、反復學黨章和問責條例等黨內(nèi)法規(guī),把自己擺進去,把職責擺進去,把工作擺進去。尤其是那些簽了自己大名的責任狀,趕緊從抽屜深處找出來,對照每一條責任條款檢查自己“知不知道”“做沒做到”,自己負責把守的防線是固若金湯還是漏洞百出?警醒起來,履職盡責,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yōu),就不至于日夜擔驚受怕,就經(jīng)得起大風大浪考驗,就不會辜負黨和人民的重托。三是知“綱”。一段時間以來,“激發(fā)干部積極性”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從黨的十九大提出“建立激勵機制和容錯糾錯機制”,到中央專門出臺文件《關于進一步激勵廣大干部新時代新?lián)斝伦鳛榈囊庖姟,目的都是要?chuàng)造良好的制度環(huán)境和價值導向,激發(fā)廣大干部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熱情和積極性。為想干事的人撐腰、為敢擔當?shù)娜斯膭,這一點已經(jīng)形成共識,難就難在容什么、怎么容。換句話說,容錯的邊界在哪里,既不縱容違法亂紀的行為,又能鼓勵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熱情。這其中的關鍵,就是要處理好“嚴管”與“厚愛”、“執(zhí)紀”與“容錯”的關系。從整體情況看,錯誤有顯性和隱性之分,導致容錯的標準難以劃定。“把干部在推進改革中因缺乏經(jīng)驗、先行先試出現(xiàn)的失誤錯誤,同明知故犯的違紀違法行為區(qū)分開來;把尚無明確限制的探索性試驗中的失誤錯誤,同明令禁止后依然我行我素的違紀違法行為區(qū)分開來;把為推動發(fā)展的無意過失,同為謀取私利的違紀違法行為區(qū)分開來”。這三個區(qū)分開來是建立容錯機制的總原則。我們在秉持以事實為依據(jù)、以法律為準繩的基本原則上還把握了四點:是為公還是為私的出發(fā)點、是無心之過還是有意為之的動機、是遵紀守法帶來失誤還是違法亂紀的邊界、是集體決策還是個人肆意妄為的程序。通過把標準立起來,我想我們的干部就知道干什么、怎么干,就會對事后的容錯機制產(chǎn)生明確預期,干事創(chuàng)業(yè)就會少一些顧慮、多一份熱情。
(二)實事求是,動中窺要,勇于“真”擔當。一是講真話。東晉大將王含作廬江郡時,劣跡很多,名聲很糟。其弟權(quán)臣王敦為其欲掩天下耳目,便在大庭廣眾上曰王含名聲很好,以至于廬江人士都稱好。當時亦在座的何充,為王敦屬下,卻正色說:“我就是廬江人,和您說的并不一樣。”一就是一,二就是二,絕不在一和二之間尋找中間地帶。實事求是是黨的優(yōu)良作風,而實事求是的一個基本前提就是需要每一名領導干部能講真話。我們領導干部首先是普通人,然后是普通人中的先進分子。所以,講真話應該是對每一名領導干部的起碼要求。營造講真話、說實情的氛圍,就是領導干部義不容辭的責任。領導干部以上率下,敢于講真話、說實情,便能起到示范帶動作用;領導干部鼓勵和關愛敢講真話的同志,工作就會不斷地改進提高,講真話就會蔚成風氣。二是建真言。真擔當?shù)那疤崾亲鹬乜茖W,不是不辨是非瞎起哄。西漢惠帝時,匈奴首領冒頓為起事端,特遣大使送信于呂后,信中戲謔呂后新寡,直言不諱。面對這種奇恥大辱,呂后聽后勃然大怒。朝堂眾將堅持發(fā)兵打擊,嚴懲不貸。大將樊噲更是自告奮勇:“臣愿得十萬眾,橫行匈奴中。”正在樊噲慷慨激昂時,中郎將季布大喝道:“樊噲可斬也!”因為,西漢建立之初,樊噲身為上將軍,帶兵32萬隨高祖出征,結(jié)果被匈奴包圍在平城白登山七天七夜,成為漢軍恥辱的“白登之圍”。如今樊噲口出狂言,以十萬兵即可橫行于匈奴,這或說明“白登之圍”時樊噲不肯出力,或是現(xiàn)在欺主邀功,嘩眾取寵!兩者居一,樊噲都該斬首。最后季布建議呂后可以置信不理,并送匈奴一些財物。呂后照做后,冒頓深表感激。領導干部不當逞口舌之勇的樊噲,而要當深思熟慮的季布,切實吃透上頭的,摸清下頭的,了解外頭的,看到前頭的,形成手頭的,真正為單位的發(fā)展謀出良策。三是真作為。唇亡齒寒的道理人人都懂,但是善于明哲保身的人卻自古有之。公元4世紀初,西晉王朝的政權(quán)岌岌可危,國家軍隊大元帥一職空缺。眾臣一致推薦善于領兵布陣的王衍擔任。誰料在皇上宣布任命之前,王衍搶先伏地求饒、百般推脫,就因為他有自己的小九九:“當今我朝正四面受敵,軍隊又屢戰(zhàn)屢敗。在此時當元帥,說不準明日就會淪為敗軍之首,甚至戰(zhàn)死疆場呀……”不久,晉軍果然被北方漢國將軍石勒擊敗,王衍也成了俘虜。一個人若不愿擔當作為,就算是德昭天下、才高八斗,也只能是影響他人、擾亂全局。領導干部就是要在人民需要的時候,能臨危不懼、挺身而出,把重任扛下來;在遇到急難險重任務的時候,能攻堅克難,敢打硬仗,敢于較真,不回避、不逃避矛盾和問題;在狠抓落實、解決問題的時候,能專心致志,一心一意,不做無補之功,不為無益之事。
(三)舍我其誰,挺身而出,率先“肯”擔當。一是“大我”。一個自覺的革命家和一個普通人不同之處雖然很多,但最重要的一條區(qū)別,就在于他們對于“我”的態(tài)度不同:是大我,還是小我?上世紀20年代,早期共產(chǎn)黨員黃平民留學法國歸來,在廉江組織革命活動。因肩負重任、當時環(huán)境惡劣,他近10次路過村邊也沒回家,母親生病也沒探望。其父嘆聲連天,其私塾之師責其未盡孝道,黃平民卻有自己的苦衷:“學成歸國,不思高官厚祿而志在社會革命,實為救國救民。人非草木,父母家庭豈有不愛之理,然而國破家何在?”以身許國,何事不敢為?這次疫情防控對我的感觸很深,我們領導干部都能在關鍵時刻沖得上去、危難關頭豁得出來,切實做到了守土有責、守土擔責、守土盡責,用實實在在的行動為打贏這場疫情防控的人民戰(zhàn)爭、總體戰(zhàn)、阻擊戰(zhàn)做出了重要貢獻。二是“舍我”。1950年初,在全軍進藏誓師大會上,張國華軍長背著一個三歲左右的小女孩進入了會場,說道:“今天我把女兒帶到會場,就是要表明我的態(tài)度。”就在大軍將行,萬事繁忙之際,警衛(wèi)員報告張國華將軍,難難病了,高燒不退,嘴里不停喊著爸爸,正在主持會議的張國華抽不出身。晚上,張國華趕往醫(yī)院時,難難卻永遠閉上了眼睛。為了國家和人民,張國華作出了巨大的犧牲,未能在女兒臨終前看上一眼,成為終身之憾。這種“舍我”的精神彰顯的是對我們黨和人民事業(yè)的崇高使命感與慎終如始的事業(yè)心。新時代不僅是我國發(fā)展新的歷史方位,更意味著我們站在一個嶄新的起跑線上,要不斷攻破發(fā)展前進道路上的艱難險阻,必須依靠廣大黨員干部“舍我其誰”的擔當氣概,必須依靠廣大黨員干部砥礪前行的擔當胸懷。三是“無我”。“這么大一個國家,責任非常重、工作非常艱巨。我將無我,不負人民。我愿意做到一個無我的狀態(tài),為中國的發(fā)展奉獻自己。”去年3月份,當意大利眾議長菲特問當選國家主席時的心情時,習近平主席如此回答。“我將無我,不負人民。”簡單質(zhì)樸的話語中,透著濃濃的為民情懷。“無我”,就是要以身許黨許國。不慕虛名、崇尚實干,是共產(chǎn)黨人的鮮明品格。當前,我區(qū)高質(zhì)量發(fā)展綠色發(fā)展還在爬坡上坎的轉(zhuǎn)型期間,可以預料和難以預料的風險挑戰(zhàn)更多更大,人民群眾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十分強烈,這就需要廣大黨員干部尤其是領導干部,以“無我的狀態(tài)”投入到推進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的各項工作中,甘于奉獻、勇于擔當,才能戰(zhàn)勝各種困難與挑戰(zhàn),才能不斷取得新勝利、創(chuàng)造新輝煌。
三、作風正派是做人之義,必須作為領導干部的“風向標”始終彰顯
黨的作風是黨的形象,是觀察黨群關系、人心向背的晴雨表。黨的作風正,人民的心氣順,黨和人民就能同甘共苦。領導干部就要以自身的行動和作風帶動全社會風氣根本好轉(zhuǎn),向黨和人民交一份滿意的答卷。
(一)檢身正己。一是正心。《朝野僉載》中記載,中郎李慶遠仗著侍奉太子而恃威權(quán)。和宰相一起吃飯或者到各司辦事時,常暗遣一人在門外急喚,假稱太子找他,他然后佯裝匆匆而去。本沒有事,他卻要打著太子急喚辦事的幌子,無非是想借太子之勢,顯己之威。然而李慶遠在太子疏遠他后,還偷偷潛入宮廷,在侍衛(wèi)中混飯吃。一次出宮后腹痛,還謊稱是太子賜食瓜太多。誰料,他吐出來的卻是衛(wèi)士所食的米飯黃臭。心術不正之人,丑出得愈大。為官從政同樣如此,心在正事上多了,自然就正了。領導干部作為先進者、先行者,只有以高度的事業(yè)心和責任感,用心而不用心計,才能把常事小事做精致,把急事難事做穩(wěn)妥,才能在做人做事上顯出高水平,修出高境界。二是正形。“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不自在”,顧名思義,就是不舒服,受到拘束,它本該就是做人的一種常態(tài),遑論為官者?歷史上已經(jīng)給我們很多警示。吳王夫差因勝而驕,奢侈淫樂,不思進取,最終坐困姑蘇,身死國滅;明末的“蛤蟆天子”朱由崧不以國事為重,大敵當前之際,竟命人搜捕蛤蟆以供己玩,一時的快樂召來亡國。諸如此類,何止一二?“不偷取一時,則民無怨心。”我們領導干部的好形象都是一代代前輩通過點點滴滴豎起來的。上世紀五十年代,黃河發(fā)大水,沖歪了鄭州一座鐵路橋。當時由于技術力量所限,人們想了個土辦法:組織上萬人用纖繩把橋基拉正。周恩來總理批示“可以試一試”。拉纖的當天,周總理突然來到現(xiàn)場。萬人向總理歡呼?偫碚f:“這里沒有總理,只有纖夫!”說完,脫下外套便加入了纖夫隊伍。結(jié)果,創(chuàng)造了奇跡,把橋基拉正了。領導干部要過硬的作風、良好的形象,服務于民、實干為民,努力用自己的“辛苦指數(shù)”去提升人民的“幸福指數(shù)”。三是正術。“政術要辨?zhèn)王伯。”縱觀歷史,秦朝的終止源于秦二世“火上澆油,終止崩盤”的“暴政”;兩漢之間的插曲源自王莽“毫無方寸、任意胡為”的“亂政”。為政之術,一旦偏離初心,便會沉迷權(quán)術、弄虛作假。不少落馬官員在臺上時,就熱衷于大造聲勢、狠出風頭,習慣于“拍腦袋”決策、“拍胸脯”保證、“拍屁股”走人,傾心于“清茶報紙二郎腿,閑聊旁觀混光陰”。玩弄浮術,華而不實,吸引大眾“眼球”,結(jié)果不能有序推動工作,甚至還勞民傷財,影響極壞。為政之道貴在行,求真務實重在做。領導干部要在工作中要講“誠”求“實”,調(diào)研分析不走馬觀花,部署工作不蜻蜓點水,推動工作雷厲風行,時時光明磊落,不輕易表態(tài),不亂下定論,不背后議論,堅決做好正術之人。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quán)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