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味福州》——濃情線面
文/淡水泉
線面是福州獨具特色的的一種面食,我從小就非常喜歡。記得母親告訴我說,在我生下來不滿6個月的時候,她就開始喂我吃線面。而后從我記事起,每年的正月初一,和生日那天,我都能吃到一碗母親給我下的太平面,泡面的清燉上排湯里總少不了兩個又白又嫩的太平蛋,母親還按福州人的習慣淋上了少許老酒。這一碗酒香撲鼻,牽絲如縷的太平面,飽含著母親濃濃的愛意,無論我走到哪里,想起來心里都那么的溫暖。
及至長大以后,我才明白,在福州的飲食文化中,被賦予禮儀之用的食物,唯有線面。為什么叫太平面呢?福州方言里“鴨蛋”跟“壓浪”有相似發(fā)音,而靠海的福州,早年在海上討生活的人較多,風浪對福州人的生活還是影響很大的,所以把浪壓下去,就意味著安康太平。由此,福州習俗把加了鴨蛋的線面稱之為太平面。
福州人對線面是真愛啊,嬰兒滿月,生日慶壽的頭道美食必須是線面,取“福壽綿長,長命百歲”之意;親屬中有人生男育女,要送去線面,叫做“福面”;婦女分娩坐月子以其為主食,佐以蛋酒、雞湯而稱“落地面”;結(jié)婚訂親男方送女家的叫“喜面”;親友臨門煮線面請客叫作“迎客面”;親友遠行是加了兩個鴨蛋的“平安面”;大年初一家家戶戶第一頓吃的是太平面,祈禱一年的吉祥平安。新女婿、新媳婦第一次上門吃的是太平面,祝福一生的和和美美。千百年來,線面就這樣始終伴隨著每一個福州人的生活。
宋朝詩人黃庭堅詩云:南風日日縱篙撐,時喜北風將我行。湯餅一杯銀線亂,蔞蒿數(shù)h玉簪橫。詩中“銀絲”說的就是線面。
現(xiàn)如今,在大晴天的的日子,在福州鼓山鄉(xiāng)后嶼村,閩侯關(guān)源里等福州著名的線面產(chǎn)地,依然可以看到,那滿街露天曬著的線面,一架架在陽光下,如銀絲,似細紗,像瀑布,極為美妙、壯觀。
傳說國民黨元老林森,回家鄉(xiāng)主政福建期間,得空便會去福州鼓樓雙拋橋的“萬順有”吃上一碗番鴨湯泡的線面,尤其是店里精心煮制的糖心鴨蛋,更是深得林森喜愛。民國二十年赴南京就職國民政府主席,臨行還專程去店里吃了太平面。施蟄存先生在其四十年代所寫的適閩家書中也提到:“大概福州的點心鋪只有一種,那就是賣澆了酒的線面和@餌的”?梢姰斈旮V葙u線面的館店之盛。這其中最有名是1940年開在福州南臺島的第一家羊肉線面店。他們家的食材,面只用后嶼的線面尾,羊肉是福清的高山羊,一斤肉切多少塊,一碗線面配多少湯,澆多少老酒,都是有規(guī)定的,人稱榕城第一家。
這個“第一家”羊肉線面店現(xiàn)在是吃不到了,但只要你到福州人家做客,好客的福州人都會煮一碗線面招待客人。線面的煮食方便簡單,將線面投入沸水鍋中,用筷子抖開即可撈起盛入碗內(nèi),可別急,我母親常說老酒是線面的靈魂,這個時候最關(guān)鍵的是先淋上少許福建老酒,用筷子一拌,那白如雪、細如絲的線面頓時便活了式的,一下子色香味全出來了,再傾入事先用土雞或番鴨等燉好的高湯,一碗色香誘人、味美可口的線面便可端上桌,足以讓你口齒留香,回味無窮。
福州人管這種煮法叫高湯泡面,一個泡字,活靈活現(xiàn)。線面在高湯中不亂不糊,一筷拈起,牽絲掛縷,咬上一口,柔韌滑潤,帶起高湯原汁原味的鮮美,怎一個好字了得。還有一種干拌線面,煮法相同,但撈起后不放佐料,只調(diào)以適量的茶油、黃酒、蔥花,吃起來別有一番風味,也是我一個人居家飲食時的首選。
光陰如白駒過隙,回首已過半生。一路走來,風風雨雨。嘗過了北京的炸醬面、西安的臊子面、武漢的熱干面、重慶的小面、蘭州的拉面、蘇州的湯面。但始終牽掛的還是這父母之鄉(xiāng)福州的線面,那是家的味道!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quán)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