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工作總結
期中總結
高三數學李桂芳
步入21世紀,社會發(fā)展對人才的規(guī)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礎教育特別是高中教育面臨著難得的發(fā)展機遇,同時也面臨著嚴峻挑戰(zhàn)。這就需要我們教育工作者從學生的發(fā)展出發(fā),在新課程標準要求下不斷探索教育教學的改革,新課程實施包括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三個因素,它的三大目標是:一是改變教師教的方式和學生學的方式;二是為了提高學生的應試能力,從而更好的應對高考,提高高考成績;三是為了學生的終身發(fā)展,為今后的學習和工作打好基礎。我們教育教學工作者應從實際出發(fā)努力改變教的方式和學生學的方式,以課堂教學模式為突破口,打造出良好的學習氛圍與情境,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潛能,實現新課程標準的三大目標。新課程標準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學過程不只是教師施行課程計劃的過程,更是創(chuàng)造性的理解和使用教材、積極開發(fā)課程資源、豐富課程內容的過程,課堂教學過程要真正成為學生富有個性的創(chuàng)造過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經說過“處處是創(chuàng)造之地,時時是創(chuàng)造之時,人人是創(chuàng)造之人”。眾所周知我們學校屬于區(qū)級末流高中,面對最差的生源,我們很無奈,但我們不是無能的,在學校武校長和張校長的親自帶領下,我們開始了課堂教學改革嘗試,經過了幾年的艱苦努力我們形成了具有六中特色的課堂教學模式:課前預習自學,課上小組討論,教師點播,當堂訓練.它真正體現了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創(chuàng)新精神、創(chuàng)新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宗旨,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自主探究為主線,自主探究式課堂教學模式。通過幾年的教學實踐我有如下幾點感悟和大家分享:
首先課前預習是關鍵
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紐斯說過:一切新知識的掌握都要依據舊知識作依托。即理解新知識需要舊知識作基礎。預習可以使自己發(fā)現舊的知識結構中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并在上課前迅速補上這部分知識,為聽課掃清障礙。不經過預習的聽課,只能是老師講什么就聽什么,分不清難點和重點,失去了聽課的目的性和選擇性。而預習后再聽課,學生對于什么地方已學懂,什么地方還不會,已經心中有數。
這促使學生把注意力集中在難于理解的知識上,從而加強了聽課的目的性。這樣,在預習中弄不懂的地方,他們會聽得更專心。這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講,為上課創(chuàng)造了有利的心理狀態(tài),打好了注意定向的基礎.用教育學的理論說,帶著問題上課,求知欲更強,變被動為主動,這樣一來,自然就提高了聽課的效率。給我印象最深的是201*年我?guī)У漠厴I(yè)班里有一名叫于婷的女生,由于各種原因對數學一直不感冒,據她自己說高一高二時每次考試數學成績沒有突破過50分,都要得數學恐懼癥了,打算到高三就完全放棄數學,專心學其他科了。課下我通過和其它科任課教師和班上同學了解得知她是英語課代表,英語成績在全年級數一數二,并且語文成績也很了不得,我想如果她放棄了對數學的努力那對她將來的高考成績一定會有非常大的影響,太可惜了。于是我利用課余時間多次找她談話,分析利弊,指導學習數學的方法及重要性,在我的一再堅持下他終于又燃起了學習數學的興趣,我告訴她你只要作好一件事就可以了,就是課前預習,她抱著懷疑的態(tài)度試試看的心理開始了和我的合作。于是我根據她文科比較好的特點布置她在每一節(jié)課之前把數學課本讀三遍,把課本中的概念和公式背下來,上課前一天我檢查,在課堂上我刻意多提問她,在課堂訓練中多關注指導她。功夫不負有心人,在進入高三后的第一次段考中她的成績就有了進步,用她自己的話說雖然不是很理想但最起碼不是班上后10名了。于是她改變了放棄數學的念頭,更加和我配合,不僅課下積極預習而且每天都把當天的問題當天解決掉,就在這樣的往返重復中我們完成了高三一輪復習,在全區(qū)一?荚囍兴某煽円呀涇Q身于全班前10名,更可喜的是在當年的高考中她取得了數學102分的好成績,實現了她的高考夢。
其次小組討論是方式
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fā)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學生的精神世界中,特別想要闡述自己的見解,同時品嘗成功的喜悅。因此小組討論是我培養(yǎng)學科尖刀兵的方式,通過小組討論式教學每個班都會有一部分不僅自己想的明而且能給別人講的清的學生。例如我今年帶的高二(13)班有一名叫張敬斌的男生表現特別明顯,在班上大家稱他小張老師,他不僅每節(jié)課都積極主動的給那些反應慢基礎差的學生講解,而且經常主動去黑板前給大家作板演,作板演時不僅對題目分析時語言精練
到位而且板書更是工整規(guī)范,甚至可以說比個別老師都標準,在我作的校級公開課上得到了聽課教師的一致贊許。再如我的課代表朱學宇,課堂上在把討論內容和我達成共識后經常像個小老師一樣去各個小組巡視答疑解惑,當然他有時也會被同學們問住,思維出現短路,但他并不慌張,而是會把問題重新考慮,屢清思路從頭開始,在鍛煉過程中他不僅解答問題的思路得到了開闊,而且應變能力和心理素質也得到了提高。
教師點撥是一門藝術
教師點撥有方,往往“一石激起千層浪”,使原本陷入僵局的課堂氣氛,一下子活躍起來,既充分調動了學生求知的積極性,又使學生嘗到了思考的樂趣,享受到創(chuàng)造的快樂。巧妙機智的點撥,不但能給學生指明思考問題的方向,而且能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迸發(fā)出創(chuàng)新思維的火花,逐步樹立起創(chuàng)新意識。從這一角度說,教師點撥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關鍵。這里最大的挑戰(zhàn)是教師要根據學生暴露的問題調整教案,“進行臨時二次備課’。真正做到“以學定教”。
當堂訓練是過程
當堂訓練是學生對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初步嘗試過程,題目不能太難,主
要是課本上的習題,最好按題目的難易程度分層,基礎較差的完成A層,中等生完成到B層,數學基礎較好的完成到C層.在學生完成練習內容的過程中,教師要勤于巡視,收集學生出現的問題并歸類,特別要注意大多數學生有哪些問題,哪些是主要的,哪些是次要的,哪些是傾向性的,哪些是個別的,在當堂訓練結束時加以指導強調做好總結.在訓練過程中教師要主動對個別生輔導,讓他們在課堂中也有收獲,體會學習的快樂,體會老師對他的關注.因此我說當堂訓練是學生對知識認識應用提高的過程.
我想如果我不是在六中工作,如果六中不是有這么差的生源,我們六中人也許不會有這么多的思考,也不會有今天的這份成績,其實在指導、幫助學生成長的過程中,我們自己也得到了發(fā)展進步,實事求是地說,教師培育了學生,而學生也造就了教師,從某種意義上說我們應該感謝我們曾經教過的學生,正因為他們的存在才改變了我們,使得我們在工作中有不同的經歷。
友情提示:本文中關于《期中工作總結》給出的范例僅供您參考拓展思維使用,期中工作總結:該篇文章建議您自主創(chuàng)作。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