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性后現代主義倡導有機教育,以懷特海過程哲學為基礎,把教育看做一個自然有機的過程,看做一個生命鮮活展開的歷程。有機教育植根于生活和實踐,視學生為鮮活的生命。通過對學生進行社會生活及自然、歷史文化傳統(tǒng)教育,培養(yǎng)歸屬感;通過整合教育,克服和超越現代機械教育中盛行的科技和人文的對立及知識與實踐的分離;通過和諧教育,倡導合作式教學;通過容他教育,欣賞差異,尊重他者;通過創(chuàng)新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通過審美教育,培育學生的感受萬物之美的能力,領悟生活的真諦。
在慶祝清華大學建校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指出:“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務是人才培養(yǎng)。要堅持把促進學生健康成長作為學校一切工作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能力為重、全面發(fā)展,著力增強學生服務國家服務人民的社會責任感、勇于探索的創(chuàng)新精神、善于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努力培養(yǎng)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學校一切工作以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為中心,使學生的成長、成人、成才,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這不僅是高等教育的使命,也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從后現代有機教育看,更體現著從傳統(tǒng)教育向有機教育的理念的轉變。從建設性后現代主義有機教育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有機的教育。
一、“視學生為鮮活的生命”
從一種有機哲學出發(fā),懷特海以一種有機的眼光看宇宙。在他眼里,宇宙之中沒有什么是完全沒有生命的。學生更是活生生的有機體,是主體,是有感情的存在。這與視學生為機器的現代教育形式形成了鮮明的對照。在懷特海眼里,每個學生都是“活生生的人,是一種具有創(chuàng)造性和審美旨趣的具體存在。”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直面的對象,是一個主流積極向上,富于自強不息、渴望創(chuàng)業(yè)成才的大學生群體,是最富有生機、最富有活力、代表著國家和民族未來和希望的社會群體之一。青年學生是國家的寶貴人才資源,黨和人民對包括廣大青年學生在內的全國青年寄予厚望。當代大學生大學生群體是由一個個具有鮮明個性的大學生組成。“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狀況積極、健康、向上。他們胸懷遠大理想,勇于自立自強,樂于接受新事物。他們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擁護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認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對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充滿信心。”只有把大學生視為鮮活的生命才能做好思想教育工作。
二、視“五彩繽紛的生活”為教育的唯一主題
在懷特海那里,生活和實踐是教育的唯一源泉。如果生活和實踐是開放的、動態(tài)的和創(chuàng)造的,那么教育也應如此。教育沒有游離于生活和實踐教育之外的主題,它“只有一個主題,那就是五彩繽紛的生活。”在這個意義上,有機教育是一種有根的教育,因為它根植于生活之中。
回歸生活是教育最可靠的出發(fā)點,也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出發(fā)點。生活世界才是思想品德的基礎和原發(fā)性根基。思想政治教育應該融入于整個社會生活和自然環(huán)境中,而不是從中抽象出來。對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來說,要深刻把握當代青年成長的正確道路,高度重視和發(fā)揮社會實踐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通過廣泛開展各種形式的社會實踐活動,鼓勵大學生深入基層、深入群眾,增進同人民群眾的感情,在實踐中和與人民群眾結合中練就本領、增長才干,提高素質,奉獻社會,鍛煉毅力、培養(yǎng)品格,增強社會責任感。
同時,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也要高度大學生生活實際。這些主要有集體生活(宿舍關系)、交往生活、情感生活、課程生活以及相關的政治生活、經濟生活、宗教生活等。
三、有根的教育
“現代教育由于機械思維的君臨天下,在根底上是無根的,因為它割斷了學生、學校和教育與自然、社會、傳統(tǒng)和實踐的血脈關系。它使得我們教育出來的學生失去了深邃的歸屬感。用過程教育家歐爾(davidw.orr)的話說,就是,‘現代世界摧毀了對一個更大秩序的歸屬感;謴瓦@種歸屬感應該成為后現代世界的基礎”。無根的教育實質上對傳統(tǒng)的虛無主義者姿態(tài)--所謂對傳統(tǒng)的虛無主義姿態(tài),就是視傳統(tǒng)的一切為垃圾,要與之進行徹底的決裂。當今社會的價值失衡和信仰危機在相當大程度上與這種歷史虛無主義有關。
這里所謂歸屬感有兩層意思:第一是對大自然的認同,使學生意識到人并非是一個由皮膚包裹起來脫離世界的自我,而是“共同體中的人”,其存在應該包括與他人及自然界的關系。
通過有根的教育,樹立人我和諧的理念。用推己及人、與人為善的思維方法去處理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的關系。
通過有根的教育,樹立物我和諧的
理念。用天人合一、共生共長的思維方式去處理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作為自然界的一個組成部分,人首先以“自然生命“的形式存在。一方面,每個人都不可避免地要經歷從生到死的”自然歷史過程,別無選擇地要遭遇生的,另一方面,人的生命是生物遺傳的產物,是父母賦予的血肉之軀。我們不僅生活在自然界中,而且生活在人類社會中,自然和社會及其歷史就是我們賴
以生存的家園。
有根教育所講的歸屬感的第二次含義是對本民族文化傳統(tǒng)的認同,是向本土文化傳統(tǒng)的沃土中吸取營養(yǎng)。
“一個民族的文化,凝聚著這個民族對世界和生命的歷史認知和現實感受,積淀著這個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和行為準則。幾千年來,中華民族歷經磨難而綿延不絕,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有著深厚的文化傳統(tǒng)和強烈的文化認同”。文化深深熔鑄在民族的血脈之中,始終是民族生存發(fā)展和國家繁榮振興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在清華校慶講話指出:“高等教育是優(yōu)秀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和思想文化創(chuàng)新的重要源泉。要積極發(fā)揮文化育人作用,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掌握前人積累的文化成果,揚棄舊義,創(chuàng)立新知,并傳播到社會、延續(xù)至后代,不斷培育崇尚科學、追求真理的思想觀念,推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這為高校對大學生進行傳統(tǒng)文化教育指明了方向。
以愛國主義為重點,深入進行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個重要任務。在當代中國對大學生開展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教育,就要從中華民族的輝煌燦爛的歷史出發(fā),立足于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當代中國最偉大的社會實踐,面向世界發(fā)展和民族未來,構筑中華民族及當代大學生的精神世界。從而樹立高度的民族自豪感、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自覺把個人命運同祖國的前途命運緊密聯系在一起。
在敬畏自然、珍惜傳統(tǒng)的意義上,有根教育也是一種“感恩教育”。由于現代西方教育是建立在“現代個性自由”基礎上的,它是一種自我中心主義的教育。它喜歡炫耀個人的成功,將將一切成就歸諸于個人的奮斗。而后現代的有機教育和有根教育則拒絕自我中心主義的教育,提倡感恩教育。它通過將大寫的自我還原回社會關系之中,而強調個體的責任和擔待,鼓勵謙遜,欣賞感恩。生活在社會大家庭里的大學生們,受到許許多多恩澤,有國家的培養(yǎng),大自然的給予,父母的養(yǎng)育,師長的教誨,親友的關愛,他人的服務,陷入困境時好心人的救助等。大學生只有學會感恩,才會少些抱怨、仇恨和對抗,多謝寬厚、友善和快樂;才會對生活寄以希望,對別人施以愛心,對工作懷以敬意,對社會予以回報,才能在社會中與人和諧相處。多些熱情與關愛,少些無情與冷漠。
四、整合教育
從有機聯系的原理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整合教育。將有機聯系的原理運用到教育中,就是對整合教育的標舉。整合教育是有機教育或后現代生態(tài)教育的另一種表達形式,它意在“消解外在共同體與教室之間人為的對立”,強調“知識,學習經驗,國際共同體,自然界和生活本身的內在聯系。”
整合教育包涵下列三層含義:一是視學生的身心為一個有機的整體,反對分裂學生的身心;二是克服和超越現代教育中盛行的傳授知識和啟迪智慧的對立、倡導自由和遵守紀律的對立、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的對立;三是視知識為一個有機的整體,反對學科之間畫地為牢,反對學校與現實的脫節(jié),反對知識與實踐的分離。
首先,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是要促進大學生身心和諧,全面發(fā)展。大學生全面發(fā)展,就是要品德高尚、心理健康、富有學識和創(chuàng)造才能。
加強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就要貼近大學生思想發(fā)展的實際,研究大學生的行為特點,了解大學生心理特征,知曉大學生的煩惱和困惑,探究大學生思想認識與環(huán)境變化的內在關系,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根據大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和教育規(guī)律,注重培養(yǎng)大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和自尊、自愛、自律、自強的優(yōu)良品格,增強大學生克服困難、經受考驗、承受挫折的能力。
其次,堅持知識教育與思想教育之間互相促進,強調在傳播專業(yè)知識過程中加強思想教育,使學生在學習科學文化知識過程中,自覺加強思想道德修養(yǎng),提高政治覺悟。
現代教育把知識和智慧對立起來,只注重知識灌輸,忽視智慧的啟迪,必然導致大量的書呆子和空泛無益、繁瑣無聊、缺乏創(chuàng)新的死知識。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把馬克思主義理論講授成死教條,只關注書本傳授甚至沿襲中小學應試教學教育模式,重機械背誦不重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這種對于德育的似重實輕的狀況等現象依然存在。“好學生藥家鑫”現象就是令人痛心的例證
“大學教育決不能忽視人文熏陶、價值教育和人格塑造,把自己降低成技術教育,而要將人文精神、科學精神、創(chuàng)新能力的養(yǎng)成有機結合起來,為社會發(fā)展培養(yǎng)高素質的創(chuàng)新型人才”。把人文精神寓于德育之中,把人文教育與道德教育緊密結合起來,開展人文德育是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個有效途徑。要把文化知識學習和思想品德修養(yǎng)緊密結合起來,認真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胸懷遠大理想,陶冶高尚情操,培育科學精神,堅定跟黨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立志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努力奮斗。
高等學校各門課程都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師都負有育人職責。廣大教師要以高度負責的態(tài)度,率先垂范、言傳身教,以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和人格給大學生以潛移默化的影響。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大學生專業(yè)學習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滲透到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各個方面。要深入發(fā)掘各類課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在傳授專業(yè)知識過程中加強思想政治教育,使學生在學習科學文化知識過程中,自覺加強思想道德修養(yǎng),提供政治覺悟。
整合教育要求圍繞高等教育的目標任務,堅持育人為本,高校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高校教學、管理、服務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體現在教育教學工作的全過程、全方位。學校、家庭、社會相互配合、共同參與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體系。
但是,“有的教師‘畫地為牢’,兩耳不聞學生事,只教書不育人,將解決學生問題的責任推給旁人;有的干部麻木不仁,對解決學生實際問題缺乏緊迫感,也缺少真誠地解決問題的態(tài)度;有的部門思維狹隘,片面地認為解決學生實際問題只是學生系統(tǒng)的職責。由于這些‘觀念錯位’,導致了在解決學生實際問題上的時空分割,氛圍不濃,合力不強,進而為解決思想問題增加了難度。”,“我們的每一個教職員工都應以良好的為人之道和為師之德,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全面成長提供一個‘共振’的空間。”
整合教育突出全員育人的理念,所有的教職員工都要擔負起育人的職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是推動教育事業(yè)科學發(fā)展的生力軍,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力軍。要按照總書記清華校慶講話要求,廣大高校教師要切實肩負起立德樹人、教書育人的光榮職責,關愛學生,嚴謹篤學,淡泊名利,自尊自律,加強師德建設,弘揚優(yōu)良教風,提高業(yè)務水平,以高尚師德、人格魅力、學識風范教育感染學生,做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從而不斷為祖國的繁榮富強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yǎng)出更多德才兼?zhèn)涞膬?yōu)秀人才。
五、和諧教育
合作式教學是這種和諧教育的實踐表達。一改現代教育中的填鴨式、滿堂灌和布道式教學模式,合作教學讓每一個學生在學習中主動參與主動發(fā)展,合作學習,體驗到相互幫助的快樂和成功感,使課堂教學從教師單純地教、學生被動地學,轉變?yōu)閹熒献鳌⒐餐岣。在合作式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與教師、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可以取長補短、優(yōu)勢互補。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往往把知識灌輸給學生,而不顧學生的接受能力和接受狀況,不注重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性,這樣久而久之,學生就會逐漸失去學習的自覺能動性,習慣于被動學習,從而使學生喪失了主體性。無視學生成長的現實變化和主觀需求,漠視他們所面臨的實際問題,強制性地進行單純灌輸式的教育,在今天往往是無效的。
實際上,不少大學生學習的主動意識和自覺意識不強,表現為“要我學”,而非“我要學”。在課堂,大部分學生只是消極地、應對式的“靜聽”,主動思考和提問太少,被動地接受教師所傳授的知識,把課堂筆記當做課堂上惟一要完成的任務。很多時候,只是機械被動地背誦概念、原理,不能學以致用。尤其是許多低年級的學生,往往盲目無聊,不知所措甚至整天無所事事,無法找到自身的存在缺乏學習和生活的動力。
著眼于以人為本和學生在教育當中的主體地位,就要充分調動學生自我教育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堅持教育與自我教育相結合”的原則。堅持以人為本,就是要在思想政治教育當中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他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通過教育引導和激活學生自我教育的主體意識。有機教育的一個重要觀念,就是讓每一個學生在學習中主動參與主動發(fā)展。對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研究型教學理念要求5個轉變,即由既定的結論灌入,向師生共同研究問題、得出科學結論轉型;由教師授業(yè)解惑,向師生共同探討解惑轉型;由單一的課堂講學向課堂教學與多樣化教學方式相結合轉型;由單一的學校課堂教學向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相結合轉型;由傳統(tǒng)的‘千人一卷、千人一面’的考核方式向以理論思維的提升、能力的培養(yǎng)為目標轉型。”研究型教學理念的核心特征是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采取多種形式,共同探討、研究、回答、解決時代、社會、人生中不斷提出的難點、熱點問題。
六、容他教育
建立在第一次啟蒙基礎上的現代教育本質上是排他的。由這種“排他教育”所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喜歡非此即彼的一元思維,缺乏欣賞差異的包容心態(tài),從而走向偏狹,獨斷,甚至霸道。后現代教育因著對差異的欣賞和對他者的尊重,而推崇“容他教育”。它是一種接納世界的多樣性和差異性但又不喪失自身個性或整體性的能力。從這樣一種開放的立場出發(fā),后現代的容他教育強調認識真理的方式是多樣的,因此教育的方式和方法,學習的方法和途徑也是多樣的。學生知識的習得、能力的培養(yǎng)、人格的提升,都是在創(chuàng)造性的教育教學方式的引導下生成的。
隨著對外開放的不斷擴大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深入發(fā)展,在思想行為方面,影響大學生思想活動的因素日趨多樣,大學生思想活動的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和差異性以及自主維權意識日益增強,關注點日益寬泛和分散,思想文化需求日趨多樣,價值取向日趨多元。
大學生來自不同階層不同家庭,有著獨特的生活和學習閱歷以及思維方式。不同成長經歷的大學生群體在思想上的異質性比較明顯,這意味著思想政治教育將更加凸顯精細化、層次化。因此,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不可能千篇一律搞一刀切,而是多樣化,容他的,不存在唯一正確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方式。我們習慣于把每一個應該不一樣的,培養(yǎng)成一樣,“以人為本”則要求我們學著去喜歡每一個與眾不同、誠心誠意地鼓勵不一樣,更要花精力去研究這些不一樣,我們應該成為雕塑家去塑造人而不是工匠鑄造人。
根據過程哲學的觀點,每一個現實體都有價值,都處在一個共生的過程中。和教師一樣,學生也有其獨特的經驗、情感和價值。學生需要向教師學習,教師也同樣向學生學習;教師并不先天地擁有真理和權威,教師的權威是后天建立的,是通過對學生的真誠關愛贏得的。教師和學生要互相尊重。“教師要以平等、合作、民主的精神,積極主動地創(chuàng)造條件,實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以便最大限度地促進學生向全面發(fā)展轉化。”
清華校慶講話指出,要樹立多樣化人才觀念和人人成才觀念。“全面發(fā)展和個性發(fā)展相輔相成。同學們要堅持德才兼?zhèn)洹⑷姘l(fā)展的基本要求,在發(fā)展個人興趣專長和開發(fā)優(yōu)勢潛能的過程中,在正確處理個人、集體、社會關系的基礎上保持個性、彰顯本色,實現思想成長、學業(yè)進步、身心健康有機結合,在德智體美相互促進、有機融合中實現全面發(fā)展,努力成為可堪大用、能負重任的棟梁之材。”
要深刻把握當代青年全面發(fā)展的本質要求,堅持德才兼?zhèn)、全面發(fā)展。廣大青年大學生要把全面發(fā)展和個性發(fā)展結合起來,在發(fā)展個人興趣專長和開發(fā)優(yōu)勢潛能的過程中,在正確處理個人、集體、社會關系的基礎上,保持個性、彰顯本色,在德智體美互相促進、有機融合中實現全面發(fā)展,努力成長為國家建設的棟梁之才。
容他教育同時要求我們,中國的高等教育應該以更加開放、包容的姿態(tài),借鑒吸收世界各國的優(yōu)秀文化,繼承創(chuàng)新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從中凝煉出精華,支撐中國在新世紀不斷進步,實現民族偉大復興。
但是,容他教育不等于放任自流或一切都行。“但一味地遷就與屈從于學生未必科學的利益主張,放棄教育的引導權,對學生的成長同樣是不負責任的”。所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既要尊重差異、包容多樣,又要有力抵制各種錯誤和腐朽思想對大學生的影響,堅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引領校園思想文化建設,強化主流價值導向,唱響主旋律,經常性、多渠道、多形式地對大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
七、創(chuàng)新教育
與呆板僵化的機械教育不同,有機教育格外推重創(chuàng)新,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擺脫掌握死板的知識細節(jié),能夠將學到的理論,解決實際問題。清華講話指出:“要注重培養(yǎng)拔尖創(chuàng)新人才,積極營造鼓勵獨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創(chuàng)新的良好環(huán)境,使學生創(chuàng)新智慧競相迸發(fā),努力為培養(yǎng)造就更多新知識的創(chuàng)造者、新技術的發(fā)明者、新學科的創(chuàng)建者作出積極貢獻。”溫家寶總理在今年五四青年節(jié)會見青年代表時說:“青年要善于獨立思考,從年輕時就培養(yǎng)獨立思考的習慣和能力,學會判斷事物的真?zhèn)。靠思考了解事情真相,做出正確判斷;還要勇于創(chuàng)新,不墨守成規(guī)。”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大學生創(chuàng)新教育方面大有可為。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培養(yǎng)大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為創(chuàng)新精神是創(chuàng)新的靈魂,是創(chuàng)新人才進行創(chuàng)新實踐活動的精神動力。它主要包括科學精神、奉獻精神、團隊精神、懷疑精神、批評精神等,而這些精神的培養(yǎng)正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目標,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出發(fā)點和歸宿。創(chuàng)新教育首先是一種科學精神。要培養(yǎng)大學生的科學精神,就要有科學的世界觀作指導。世界觀教育正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所在,世界觀教育的核心就是學習和掌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樹立馬克思主義的科學世界觀。
八、審美教育
教育是一門藝術,是教人們掌握如何運用知識、領悟生活的藝術。其根本和關鍵是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人正是在興趣中學到了學到了知識、體驗了快樂,增進了享受。在有機教育中,美居于核心地位,成為教育的靈魂。在懷特?磥,教育所要傳授的不是對生活現象的表面把握,而是對生活和生命意義的美和力的一種深刻認識,是引導個體去領悟生活的藝術。因此之故,教育的一個核心目的在懷特?磥,就是培育學生的感受萬物之美的能力,就是美感。這包括審美能力和敏銳的同情心。
每一門學科,每一種教育形式,都可以對學生進行美學教育。諸如,文學課可以讓學生從語言的和諧、詞匯的感情彩色中獲得美的享受,“獲得敏銳的審美鑒賞力”。數學的美,表現為解題時思路清晰,方法簡單,學生從中學到思維的藝術。歷史再現了人類文明的發(fā)展線索;等都有類似的功能。
學校盡一切努力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美術、戲劇等的熱愛。宣傳、理論、新聞、文藝、出版等方面要堅持弘揚主旋律,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營造良好的社會輿論氛圍,為大學生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文化部門和藝術團隊要進一步推進高雅文化進校園活動,豐富校園文化生活,提高學生藝術修養(yǎng)。
在高校審美教育中,校園文化發(fā)揮著獨特的作用。校園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要建設體現社會主義特點、時代特征和學校特色的校園文化,形成優(yōu)良的校風、教風和學風。大力加強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開展豐富多彩、積極向上的學術、科技、體育、藝術和娛樂活動,把德育與智育、體育、美育有機結合起來。堅決抵制各種有害文化和腐朽生活方式對大學生的侵蝕和影響。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特別是要善于把握各種社會思潮的實質,保證校園文化的正確導向;善于控制和制止非健康文化因素對校園文化的影響,使校園文化始終文明、健康、積極、向上。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應該貫徹“始終代表廣大青年、贏得廣大青年、依靠廣大青年”的原則,通過對大學生的有機教育,促進大學生成人、成長、成才,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讓青春的生命在校園中煥發(fā)出絢麗光彩。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