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牌对王牌第一季综艺,黄视频在线观看网站,世界一级毛片,成人黄色免费看

薈聚奇文、博采眾長、見賢思齊
當前位置:公文素材庫 > 優(yōu)質公文 > 讀書筆記 |《蘇東坡傳》

讀書筆記 |《蘇東坡傳》

網(wǎng)站:公文素材庫 | 時間:2019-08-26 23:02:21 | 移動端:讀書筆記 |《蘇東坡傳》

讀書筆記 |《蘇東坡傳》

  蘇軾,二十歲中進士,少年得志,中年以后幾度宦海沉浮,從北到南,飄零無定所。但這些并沒有磨滅他的正直赤誠,幽默豁達和如水般自然流動的才情。也正因為他是蘇東坡,才把這一生過得有滋有味。順境時淡然,逆境時豁然,他用一生的經(jīng)歷將這句話很好地詮釋了。

  他有多重身份,如作者所說,他是一位樂天派,道德家,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新派作家,是散文作家,是偉大的書法家,是工程師,是瑜伽術的修煉者,是政治上的堅持己見者,是詩人.....放到現(xiàn)在,也是令人敬佩的全能偶像了。

  我對這本書,更是喜愛至極,第一遍閱讀,對書中體現(xiàn)的文學,藝術,政治等理解不深,對林語堂先生的語言和思維佩服不已。以后,還會再讀很多遍,經(jīng)過時間的沉淀,肯定會有更不同的感觸。現(xiàn)在截取書中的幾個小點,從自己的角度觀察理解,覺得有趣,分享出來。

  01

  成長環(huán)境

  蘇東坡八歲到十歲之間,他父親進京趕考,落第之后,到江淮一帶游歷,母親在家管教孩子。母親那時正教孩子《后漢書》。書上記載后漢時朝政不修,政權落入閹宦之手,當時書生儒士反抗不陰不陽的小人統(tǒng)治。貪婪、納賄、勒索、濫捕無辜,是經(jīng)常有的事。因為地方官都是那些太監(jiān)豢養(yǎng)的走狗小人,忠貞廉正之士和太學生,竟不惜冒生命之險,上書彈劾奸黨。改革與抗議之聲,此起彼落;調(diào)查與審訊之事,層出不窮。當時學者與太學生輩,在朝廷圣旨頒布之下,或遭皮肉之苦,或遭迫害折磨,或遭謀殺喪命。在這群正人學者中,有一個勇敢無畏的青年,名叫范滂,而蘇洵的妻子正教兒子讀的就是《范滂傳》。(省略)

  東坡抬頭望了望母親,問道:“母親,我長大之后若做范滂這樣的人,您愿不愿意?”母親回答道:“你若能做范滂,難道我不能做范滂的母親嗎?”

  對這段對話印象特別深刻,可以腦補出這個溫暖的畫面。一位可以陪孩子一起讀書,能給孩子如此清晰正確的人生方向引導并能在孩子發(fā)問時給出如此溫柔智慧的回答的母親,真是育兒的典范了。這在童年蘇東坡的記憶中,肯定是一抹亮色,以至于他后來在曲折沉浮的人生中依然耿直真誠,熱愛生活。

  晚輩高聲朗讀經(jīng)典,老輩倚床而聽,抑揚頓挫清脆悅耳的聲音,老輩認為是人生的一大樂事。這樣,父親可以校正兒子讀音的錯誤,因初學者讀經(jīng)典,自然有好多困難。就好像歐陽修和后來蘇東坡都那樣倚床聽兒子讀書,現(xiàn)在蘇洵也同樣倚床聽他兩個兒子的悅耳讀書聲。他的兩眼注視著天花板,其心情大概正如一個獵人射了最后一箭而未能將鹿射中,仿佛搭上新箭,令兒子再射一樣。孩子的目光和瑯瑯之聲使父親相信他們獵取功名必然成功,父親因而恢復了希望,受傷的榮譽心便不藥而愈。這時兩個青年的兒子,在熟記經(jīng)史,在優(yōu)秀的書法上,恐怕已經(jīng)勝過乃父而雛鳳清于老鳳聲了。

  晚輩高聲誦讀,老輩倚床而聽,現(xiàn)在想來,也是非常溫馨和諧的天倫之樂。孩子的蓬勃的朝氣于歷經(jīng)坎坷的成年人而言,是一股動力,所以蘇洵又重新燃起了對生活對仕途的希望。父親能夠以身為范,以純粹雅正的文體教孩子,教孩子為政之法或者關心國家命運,是特別可貴的事情,孩子的理想也是在少年時代慢慢清晰確立的。

  對蘇東坡萬幸的是,他父親一向堅持文章的淳樸風格,力戒當時流行的華美靡麗的習氣。因為后來年輕的學子進京趕考之時,禮部尚書與禮部主試歐陽修,都決心發(fā)動一項改革文風運動,便借著那個機會,把只耽溺于雕琢文句賣弄辭藻的華美靡麗之文的學子,全不錄取。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言行舉止都是孩子從小模仿的對象,孩子在耳濡目染中長成父母的樣子。在寫文章方面也是一樣,蘇軾的“真純”樸實精確的文章特點也受父親很大的影響。

  這個家庭的氣氛,正適于富有文學天才的青年的發(fā)育。各種圖書插列滿架。

  “各種圖書插列滿架”,又有父母親陪讀,從小就有好的閱讀環(huán)境,在書堆里在愛里長大的孩子,怎么會不愛讀書呢?怎么會不文采斐然并留下不朽的文字思想與萬世呢?

  自助火鍋

  12月12日

  全場酒水7折

  在蘇家,和東坡一起長大一起讀書而將來也與他關系最密切的,就是他弟弟轍,字子由。他們兄弟之間的友愛與以后順逆榮枯過程中深厚的手足之情,是蘇東坡這個詩人畢生歌詠的題材。兄弟二人憂傷時相慰藉,患難時相扶助,彼此相會于夢寐之間,寫詩互相寄贈以通音信。甚至在中國倫理道德之邦,兄弟間似此友愛之美,也是迥不尋常的。

  現(xiàn)在二人在家讀書時,東坡對弟弟不但是同學,而且是良師。他寫的一首詩里說:“我少知子由,天資和且清。豈獨為吾弟,要是賢友生。”子由也在兄長的墓志銘上說:“我初從公,賴以有知。撫我則兄,誨我則師。

  和志趣相投,懂得關愛對方的兄弟一起成長,童年的感情世界是豐富飽滿的,擁有愛和被愛的能力。難怪后來人生跌宕起伏時,兩兄弟一直互相扶持,彼此遙相照應。我們也更懂得那首《水調(diào)歌頭.中秋》傳達的感情為何如此動人?也差不多能理解后來他們各自的家庭,夫妻和睦,父慈子孝了。

  02

  寫作和表達

  使文學作品有別于一般作品,就在于在精神上取悅于人的聲韻、感情、風格而已。杰作之能使歷代人人愛讀,而不為短暫的文學風尚所淹沒,甚至歷久而彌新,必然具有一種我們稱之為發(fā)自肺腑的“真純”,就猶如寶石之不怕試驗,真金之不怕火煉。

  蘇東坡寫信給謝民師時說:“文章如精金美玉,市有定價,非人所能以口舌論貴賤也。”可是,使作品經(jīng)久而不失其魔力的“真純”又為何物?蘇東坡對寫作與風格所表示的意見,最為清楚。他說做文章“大略如行云流水,初無定質,但常行于所當行,常止于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態(tài)橫生?鬃釉唬貉灾晃模兄贿h。又曰:詞達而已矣。夫言止于達意,則疑若不文,是大不然。求物之妙,如擊風捕影,能使是物了然于心者,蓋千萬人而不一遇也,而況能使了然于口與手乎?是之謂詞達。詞至于能達,則文不可勝用矣。揚雄好為艱深之詞,以文淺易之說。若正言之,則人人知之矣,此正所謂雕蟲篆刻者”。

  在此為風格作解釋,蘇東坡很巧妙地描寫了他自己的為文之道,其行止如“行云流水”,他是把修辭作文的秘訣棄之而不顧的。何時行、何時止是無規(guī)矩法則可言的。只要作者的情思美妙,他能真實精確地表達出來,表達得夠好,迷人之處與獨特之美便自然而生,并不是在文外附著的身外之物。果能表現(xiàn)精妙而能得心應手,則文章的簡潔、自然、輕靈、飄逸,便能不求而自至,此處所謂文章的簡潔、自然、輕靈、飄逸,也就是上好風格的秘訣。

  其實,之前,關于如何寫作,我是和朋友和我弟弟討論過的。這里暫且拋開每個人特有的人格魅力和獨特的個性不論,就像,有的人清醒犀利如魯迅,有的人溫暖細膩如冰心,不同的風格有不同的表達,但都是“文以載道”。拋卻技法,詞語修飾,我想無論古今,好文章都有一個內(nèi)核,那就是有真情,有生命力,能引起人的共鳴的。

  讀到這一段,更加確信。發(fā)自肺腑的“真純”,應該就是一片真心和當下真實狀態(tài)的自然流露吧。就像小孩子寫文章,寫詩,他們沒有太多的詞匯可以選擇,也不知道眾多寫作技巧,但他們還是能寫出動人的語言。文應自然而生,“行于所當行”“止于不可不止”,這也是文章高于雕琢華美的最高境界。

  不管怎么說,能使讀者快樂,的確是蘇東坡作品的一個特點。蘇東坡最快樂就是寫作之時。一天,蘇東坡寫信給朋友說:“我一生之至樂在執(zhí)筆為文之時,心中錯綜復雜之情思,我筆皆可暢達之。我自謂人生之樂,未有過于此者也。”歐陽修說每逢他收到蘇東坡新寫的一篇文章,他就歡樂終日。宋神宗的一位侍臣對人說,每逢皇帝陛下舉箸不食時,必然是正在看蘇東坡的文章。即便在蘇東坡被貶謫在外時,只要有他的一首新作的詩到達宮中,神宗皇帝必當諸大臣之面感嘆贊美之。

  自己在執(zhí)筆時是快樂,享受,忘我的,自然能從筆端流出相同的感情。

  蘇東坡此人,是不可以預測的。他在詩的開端,習慣上總是出之以輕松自然,隨之用一兩個歷史上的典故,再往后,誰也不知道會有什么出現(xiàn),詩人他自己更不知道。有時,他筆下寫出雖不相連貫的東西,卻構成了驚人的妙文;一首毫無用意的歌,記載剎那之間奇特的印象,然后忽然一變?yōu)榭量、為諷刺、為寓有深意的譏評。他不愧為詩文大家,動起筆來,真是“如行云流水,常行于所當行,常止于不可不止”。他的風格是屬于那全任自然一發(fā)不能自已的一類。

  在到杭州西南的富陽之行時,他寫出天放晴時清新可喜的詩句,開始如下:

  “東風知我欲山行,吹斷檐間積雨聲。

  嶺上晴云披絮帽,樹頭初日掛銅鉦。”

  但是他不是對其他情形閉目不見,他在歌詠“春入深山處處花”時,也寫農(nóng)民的食糧。農(nóng)民正在吃竹筍,他說竹筍好吃,但是沒有咸味,因為“爾來三月食無鹽”,原因是朝廷的專賣食鹽扼殺了鹽業(yè)。他若一放手寫去,就無法節(jié)制,他會寫出農(nóng)民的兒子私用農(nóng)民的貸款,停留在城內(nèi)把錢揮霍凈盡,回家時兩手空空,只學到一口京腔而已,因為官家很精明,在放款處附近就開設了酒館娛樂場所。

  心中裝有廟堂,裝有百姓和人間疾苦,所以也會在文中噴薄而出,所有濃烈的感情都是擋不住的。

  他給天下寫出了四篇他筆下最精的作品:一首詞《念奴嬌·赤壁懷古》,又名《酹江月》,也以《大江東去》著稱;兩篇月夜泛舟的前、后《赤壁賦》;一篇《記承天寺夜游》。單以能寫出這些絕世妙文,仇家因羨生妒,把他關入監(jiān)獄也不無道理。

  赤壁夜游是用賦體寫的,也可以說是描寫性的散文詩,有固定的節(jié)奏與較為寬泛的音韻。蘇東坡完全是運用語調(diào)和氣氛。這兩篇賦之出名不無緣故,絕非別人的文章可比,因為只用寥寥數(shù)百字,就把人在宇宙中之渺小的感覺道出,同時把人在這個紅塵生活里可享受的大自然豐厚的賜予表明。

  在這兩篇賦里,即便不押韻,即便只憑文字巧妙的運用,詩人已經(jīng)確立了一種情調(diào),不管以前已然讀過十遍百遍,對讀者還會產(chǎn)生催眠的作用。人生在宇宙中之渺小,表現(xiàn)得正像中國的山水畫。在山水畫里,山水的細微處不易看出,因為已消失在水天的空白中,這時兩個微小的人物,坐在月光下閃亮的江流上的小舟里。由那一剎那起,讀者就失落在那種氣氛中了。

  某個感覺和想法,奇思妙想,生活的細節(jié),某種情緒和心境總是稍縱即逝的,還好我們可以記錄。保持對記錄的熱忱,需要表達時表達就好了。

  也許我們做不到如蘇軾般偉大,將文字和思想長留于世,卻也能通過表達自我覺知,自我對比,成長。而如果寫出來對別人會有一點兒幫助,能成為別人生活中的一絲絲光亮,那再好不過了。寫就有寫的回報。

  03

  書法繪畫和藝術

  藝術上所有的問題,都是節(jié)奏的問題,不管是繪畫、雕刻、音樂,只要美是運動,每種藝術形式就有隱含的節(jié)奏。甚至在建筑,一個哥特式的教堂向高處仰望、一座橋梁橫跨、一個監(jiān)獄沉思。從美學上看,甚至可以論人品而說“猛沖”“疾掃”“狂暴”,這都是節(jié)奏概念。

  這個運動上的節(jié)奏美的概念,改變了所有藝術家對線條、質量、表面、材料的看法。因為,倘若美是動態(tài)而非靜態(tài)的,所有平直的線條和表面,像工程藍圖的東西自然都不屬于藝術的范圍,而人必須尋求。舉例說,樹枝的折線與不平直的線條,因為只有彎曲與轉折線才能暗示生命與運動;只要筆的壓下、微頓、疾行、偶爾的飛白潑濺,能細心并有意保存于紙上,則不難看出此種不平直的線條的生命力和運動感。在中國書法和繪畫里,當力戒平直線條,除非另有必要,比如描畫桌子的邊緣,不得不直,這是基本的原則。結構的概念也隨之改變了。倘若那些線面是僵直死板的話,中國藝術家是不能滿足于此種靜態(tài)的安排與線和面的對比的。從此以后要重視力量充沛的線條筆畫,這便說明中國繪畫技巧和其他形式的繪畫之間的差異。

  《前赤壁賦》局部

  為了尋求富有活力的線條,中國書法家轉向大自然。自然中的線條永遠是暗示運動,且其變化豐富無限。靈提這種狗身體平滑,天生是為了快速奔馳的,自有一種美;而愛爾蘭小型獵犬多毛而粗短的線條,則另有一種美。我們可以欣賞幼鹿的輕巧靈活,同時也愛慕獅子爪蹄巨大強勁的力量。鹿的身體美,不僅在其調(diào)和的輪廓,也因為暗示了跳躍的運動;而獅子蹄爪之美是因為它暗示突然的攫取與猛撲,并且此種攫取猛撲跳躍的功能,才賦予了線條有機的諧調(diào)。談到這類節(jié)奏之美,我們可以愛慕大象龐大笨重而不易控制的形狀,蛇的蜿蜒蠕動的緊張狀態(tài),甚至長頸鹿瘦高細長的拙笨動作。所以可以說,大自然的節(jié)奏永遠是含有功能作用的,因為其線條輪廓都是生長發(fā)展的結果,而且各有其用途。由于大自然這些豐富節(jié)奏,才磨煉出我們欣賞的眼光。

  中國書法家想在筆下運動上所模仿的,就正是這些自然的節(jié)奏律動,而也非中國感受力極為靈敏的毛筆不為功。有的筆畫堅定而圓滿,暗示獅子蹄爪的巨大力量,有的筆畫暗示馬腿的強壯有力、骨節(jié)嶙峋。有的點畫要暗示清爽整潔,字也有方正的肩膊腰肢和支架,像端正的女人,正如中國藝術批評家所說如“美人頭上戴鮮花”。有的模仿枯藤的美姿,藤的末端穩(wěn)定而微微向上彎曲,復點綴以一些嫩芽小葉以求平衡對稱。千萬不可忘的是,那條枯干的垂藤的平衡,是自然而完美的,因為其末端彎曲的形狀與角度,全以此長藤的重量、莖的支持力、在這邊或那邊殘余的葉子的重量為依歸的。

  不由得想起衛(wèi)夫人的筆陣圖,橫是千里陣云,點如高峰墜石,豎如萬歲枯藤,捺如崩浪雷奔,都是取法自然,自然中的萬物都是有生命力,有節(jié)奏的。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師。

  惜墨如金,就說明了中國畫純出自然。但是惜墨如金與高度集中在主體景物上,也產(chǎn)生了別的結果。蘇東坡的幾枝竹枝竹葉,后面一月當天,依稀可見,創(chuàng)造出兩種效果。第一,因為沒有其他不相干的景物,故能刺激觀賞者的想象;第二,那幅畫暗示那幾片竹葉,在月夜安然靜止也好,在風雨中猛力搖擺也好,在其表現(xiàn)出來的單純律動美上,是令人百觀不厭的。畫幾竿竹、一條曲線、幾塊粗獷的巖石的動機,就和寫幾行字的動機一樣。一旦心情表現(xiàn)出來,印象留在紙上了,藝術家便感到滿足,感到快樂。于是他能把同樣的滿足與快樂給予觀賞的人。

  蘇東坡在教兒子作詩時,要他把花的個別性表現(xiàn)出來,使人對一行寫牡丹的詩,不致誤認是寫紫丁香或梅花。牡丹的特質是豐盈華麗,梅花則秀逸脫俗。那種特質的把握,則有賴于畫家的眼睛與詩人的想象。要畫魚,則藝術家必須了解魚的本性,但是為達到此目的,畫家必須運用其直覺的想象,在心神上,與魚同在水中游,體會魚對水流與風暴、光亮與食物的反應。只有懂得鮭魚在急流激湍中跳躍時的快樂,并知道那對魚是多么富有刺激性,一個畫家才應當畫鮭魚。否則,他最好不要動手,不然無論他畫的魚鱗、魚鰭、魚眼多么精確,那張畫仍是死的。

  讀完篇章的這幾段,有一種很強烈的似曾相識又豁然明朗的感覺,究竟來自哪里,說不清。

  細細想想,這種說法,我在書法老師的課上聽到過;那個表達,我在某篇文章有看到過;這個感覺,和看繪畫展時一樣,和聽搖滾樂時也有相似之處啊;攝影不也要留白嗎,舞蹈不也要有鮮明的節(jié)奏感嗎,設計不也要抓住特性再突出整體的感覺嗎,大自然間植物的關系不也這樣嗎,人不也要動靜結合嗎....

  是萬物相通的感覺,是同理也適用的感覺,是慢慢通透的感覺!真開心!不由得感慨讀書和書法學習真是人生的神奇鑰匙。

  林語堂先生是個真實可愛的人,所以他在書中絲毫不掩蓋自己對蘇軾的喜愛,“我了解他,因為我喜愛他。”“像蘇東坡這樣的人物,是人間不可無一難能有二的。”“我若說一提到蘇東坡,早中國總會引起人們親切敬佩的微笑,也許這話最能概括蘇東坡的一切了。”直白樸實的話里,就知道這喜愛和敬佩有多深。

  也難怪,又有誰人不知他,不愛他呢?提起他,我們總能想起“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千古絕唱,想起“也無風雨也無晴”的曠達,想起“十年生死兩茫茫”的深情,想起前后《赤壁賦》里的哲思,想起“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的寧靜和閑適,想起“三蘇”,想起文忠公,想起烏臺詩案,想起那被稱為“天下第三行書”的《寒食帖》,想起東坡肉,想起西湖.....我們總能在各個方面想起他。雖然斯人已去幾百年。我們還一樣喜歡他,無論年輕還是年長,無論男女,無論是何種職業(yè)和性格,如同他那個時代同他一起玩耍的形形色色的人一樣。

  想更好地了解這位可愛的人,可以認真閱讀林語堂先生的這本書,也可以觀看《蘇東坡》紀錄片,讀他的文章,詩詞歌賦,看他的書法作品,繪畫作品等,這也是穿越時空和古人對話交流的最好方式。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


讀書筆記 |《蘇東坡傳》》由互聯(lián)網(wǎng)用戶整理提供,轉載分享請保留原作者信息,謝謝!
鏈接地址:http://m.taixiivf.com/gongwen/7844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