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時只一知半解地跟在長輩身后,聽他們講那戰(zhàn)火和鮮血染紅的革命歲月。即便自己也唱著“放牛的孩子王二小”,卻并不能身臨其境地感受到那種危機。
當和外公一同回顧新中國成立之時的視頻,對于他每每聽到毛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而流下的熱淚,那時的我只能揚起疑惑的腦袋。而他總說:“孩子,當你大了,你會懂得家與國,明白共產(chǎn)黨和人民”。于是,我便盼望著長大,好去親自感受那些硝煙戰(zhàn)火中的人影。
一、歲月猶可待,經(jīng)典永銘
“時間是一只藏在黑暗中的溫柔的手,在你一出神一恍惚之間,物走星移”。歲月滄桑巨變,卻抹不去幼年埋在心中的小小種子。我又開始重溫時代經(jīng)典,在黨與國的歷史中摸爬滾打,但又舉步維艱。那些廝殺聲和奔騰聲越來越大、越來越清晰,聲聲驚雷在我的耳畔炸起,陣陣的顫栗感蔓延到每一個器官,久久不能平息。泥土、血漿、炮灰混合在一起,點染在戰(zhàn)士們的臉上,斑斑駁駁侵入他們下陷或破裂的新傷舊疤,透過淚水,我卻看到他們無畏而燦爛的笑容。
那些鼓舞人心的宣誓詞、沖鋒曲、紅色經(jīng)典的詞句篇章都像長滿倒刺,簡單的一字一句,一個音符一個韻腳,已是一生一世的描摹,扎得我淚流不止。沉重的莊嚴感壓垮了我,以一種超乎尋常的力量讓我為之倒。浙江嘉興南湖上的紅船,風雨中飄搖卻又堅韌不拔地挺立,那紅色點燃了中國共產(chǎn)黨光明的前程,歷經(jīng)打磨而越發(fā)光亮如新,經(jīng)久不衰。草地雪山,嚇不住紅軍戰(zhàn)士的赤膽忠心,山高水遠又如何?不過是“浪”“走泥丸”,待佳節(jié)又重陽,仍可一同賞遍“戰(zhàn)地黃花”“如血殘陽”,笑談“還看今朝風流倜儻”。字字句句,像黃河決了堤,滾滾奔涌而來,奏響了“大合唱”。經(jīng)時光之洗練,吾輩青年也應當踩著前輩們的血的腳印前進,“重走長征路”,將延續(xù)下來的光,變成雋永的亮。
二、深思愛國志,吾輩當自強
可如今我們講愛國,說為人民奉獻,談“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我們將自己的格局放得很大很大,可我們卻不曾深入而純粹地去品讀“四史”,不曾深思當今的繁花似錦是多少淹沒在歲月中的同胞的吶喊和掙扎換來的。
我們做的還遠遠不夠。不夠踏實,不夠篤定,仰望星空不知腳踏實地。多少人尸位素餐,好行小慧,面對iphone12盲目跟風卻將斗爭得如火如荼的中美貿(mào)易拋到九霄云外。針對別國的不當行徑卻只能當當屏幕后吐口水的“鍵盤俠”,一轉(zhuǎn)頭卻將“抖音”“快手”等小視頻刷個熱火朝天。吾輩青年講“知行合一”,卻將它停在一個“紙上談兵”的空口大話上;談“實事求是”,卻難逃夸大其詞的自我屏障。好像我們只會望著“詩和遠方”的美好光景,卻不肯從“眼前的茍且”出發(fā)。這如何稱得上少年郎的“風骨”?
三、細研品“四史”,來者猶可追
品讀經(jīng)典,光亮人生,“四史”究竟能教會我們什么?而我們又為什么一定要去細細研磨“四史”?
《詩經(jīng)》言:“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一人如此,其實一國亦如此。愈加打磨研讀,革命歲月的醇香便愈加明顯。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清醒劑”,把握時代的走勢,明晰歷史大勢,那些偉人的血與肉便活生生地展現(xiàn)在我們眼前。人民英雄紀念碑上的名字便不再只是一個名字,誠然,他們鍍著光,鑲著金邊,可他們更是貼近民眾的好戰(zhàn)士!精誠的熱血灑在天地間,每一個身處水深火熱的勞苦人民都看得到。每一個這樣的他們,都有故事。那些故事如堅硬的礫石,拒絕被打磨圓潤,沉積在歷史中,筑成一道大壩,教育、啟迪、鼓舞著我們這些后來者。“滄海橫流顯砥柱,萬山磅礴看主峰”,這些“精神食糧”凝聚著無法預知的強大力量。
四、傳承中華魂,銘記歷史訓
中國人講究傳承。讀“四史”,從“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為我們送來了馬克思主義”到“農(nóng)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從“解放戰(zhàn)爭”到“改革開放”,從“科教興國”到港珠澳大橋“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向青草更青處漫溯”。我們看到、品到的是只屬于中國人的“一船星輝”,代代繼承,口耳相傳,有的簡明易懂,有的稍顯晦澀,有的顯煥一點,而有的則暗淡一點,唯一不變的是都能讓我們領略到革命精神的真諦。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