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是我國燦爛的詩學文化,也是我國最早的詩歌合集,他以獨特的方式影響著我們的文化發(fā)展,他是我們國家詩歌的源頭,為我們描繪了古代的社會各層的風俗畫卷,下面是小編帶來的詩經座談會交流演講稿材料,快來看一看吧。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同仁:
大家好!
剛才聽了幾位專家的發(fā)言,受益良多。這也更加堅定了我對《詩經》研究的信念。作為一所普通初級中學的校長,我想站在學校教育的角度就“《詩經》與詩性教育”向大家匯報一下我的粗淺認識與工作中的實踐作法,懇請諸位同仁批評指正!
一、對“詩性教育”的認識
當今社會是一個浮躁的社會,是一個迷茫的社會,人的靈魂一直在漂泊,人性的迷失,文化價值的失落……使得整個社會充滿功利之心和急躁不安的情緒。中華文明經歷了近代的衰落,出現了崩潰式的坍塌,面對現代文明的帶來的無奈與沉重代價,我們開始反思傳統(tǒng)文化對現代文明的價值與意義。我們的中國夢,就是中華文化復興之夢。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學校提出“詩性教育”,讓每一個生命詩意成長,讓詩性在成長的過程中飛揚,讓詩意成為我們生活的一種方式。“詩性教育”的意義就在于以“詩意”浸潤我們的心靈,溫潤我們的生活,以“詩性”使人性回歸,使靈魂重塑。
二、對《詩經》的認識
作為有著五千年文明的華夏古國,我們有著悠久的詩學傳統(tǒng)和燦爛的詩學文化。《詩經》就是其中最可引以為傲的,是我們極其寶貴的文化遺產。它曼妙而深婉,悠揚而深邃。不僅是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還以“經學”的身份深深的影響著中國社會的發(fā)展。而我們**地區(qū),在《詩經》時代,就是詩的文化繁盛之地,先民在這塊土地上生于斯,歌于斯,勞作于斯。我們對《詩經》是有別樣的感覺的,是詩家情懷,也是教育理想?桌戏蜃又苡瘟袊哪,居衛(wèi)十年,期間以詩書禮樂,開廣大教化之門,是《詩經》實施在教育中的先師,做出了很大貢獻。所以他發(fā)出“吾自衛(wèi)反魯,然后樂正,雅頌各得其所”的感嘆。關于孔子和《詩》的論述,最可靠的是《論語》,里面關于《詩》的最多,有十八條,而關于《書》的論述則只有四條,《禮》的三條,《樂》的六條,總說的三條。可見孔子是以《詩》《書》來教學,原有的《禮》《樂》也用來教學。
《詩經》是我們文學的源頭,詩歌創(chuàng)作的淵藪;它為我們描繪了西周時期五百多年的社會各層的風俗畫卷,是研究上古社會難得的史料;賦《詩》言志是當時社會貴族階層以及各諸侯國之間交際應答的重要部分,是作為貴族王侯的一個身份與體面。所以孔子說“小子,何莫學夫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它在當今社會的意義越來越為人所重視,現在讀《詩經》,研《詩經》在我們**已成為一種讀書時尚。而我們**市詩經研究會就是開風氣者,它為廣大《詩經》愛好者提供了學習、交流、展示的平臺。
三、關于“《詩經》與詩性教育”在工作中的作法
《詩經》的作用和價值是什么?早在《詩序》中就說到:“故正得失,動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詩。先王以是經夫婦,成孝敬,厚人倫,美教化,移風俗。”其中“正得失”是倫理道德功能,“動天地,感鬼神”是情感移化功能。作為一名《詩經》愛好者和一所學校校長的我,在實施“詩性教育”中,很重視對于《詩經》的學習。在如何把《詩經》與詩性教育相結合上也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第一、倡導在師生之間開展讀《詩經》、背《詩經》的活動。把學習《詩經》日常化,成為我們工作的一個組成部分,成為成長的一種需要,而不是當成任務去完成。
第二、打造“《詩經》文化詩廊”,重視環(huán)境熏陶的潛移默化功能。充分利用學校的固有設施,把我們的花廊打造成詩廊。花廊的外圍是以《詩經》為主題的詩廊,而內側則是我們師生的詩句。
第三、組建讀書協(xié)會,組織教師定期交流讀書心得體會,成立“《詩經》論壇”,定期讓讀書協(xié)會的老師展示自我。現在論壇教室正在建設之中,不久將投入使用。
第四、開設“《詩經》講堂”,安排專門的教師,在詩教教室面向學生每周開設一節(jié)《詩經》賞析課。
第五、創(chuàng)辦?,開辟“《詩經》論壇”專欄,發(fā)表我們學校教師學習《詩經》,研讀《詩經》的論文隨筆,也歡迎大家積極投稿,支持我們的工作。
我們的工作才剛剛起步,歡迎大家多多指導!
四、一點思考
我們**作為“《詩經》時代”的重要地區(qū),現在又是“中華詩詞之市”,是有著悠久的文化傳承和廣泛的社會基礎的。但,作為中華詩詞文化的重鎮(zhèn)——校園詩教,目前還很薄弱,亟待開發(fā)。首先,怎樣把《詩經》轉化為我們的教育資源、怎樣在校園有效開展相關的讀書和研究活動,是我們今后應該致力的地方。其次,目前的閱讀研究活動還處在碎片化狀態(tài),只靠我們每月一次活動是遠遠不夠的,應該把這些轉化成成果。最后,在普及《詩經》閱讀和文化方面,還有好多工作需要我們去做些開拓工作。
詩意是一種感覺,詩性是一種生命形式。學校是塑造靈魂的地方,少以一些功利之心,讓美在不經意間滲透到我們的生活中去。“《詩經》與詩性教育”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與大家共勉!
謝謝大家!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