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公文素材庫的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一篇關于《基層反映:基層建議:堵住校園霸凌“黑洞”》范文,供大家在撰寫基層反映、社情民意或問題轉報時參考使用!正文如下:
201*年12月,就讀于中關村二小的斌斌被同學被扔進廁所垃圾筐;201*年4月,四川瀘州太伏中學一名14歲少年在遭受欺辱后跳樓自殺···越來越多的校園暴力、惡性事件層出不窮,挑戰(zhàn)社會底線。霸凌事件頻出,急需引發(fā)集體反思。
學!翱v容”,滋生罪惡“土壤”。縱觀許多霸凌事件曝光后,校方的處理態(tài)度基本上都是“家丑不外揚”的冷處理。中關村二小事件,校方以“不存在霸凌事件,僅是同學間的小玩笑”結語;有的學校甚至會警告受辱學生,以處分、退學加以恐嚇。這就完全背離了學校以學生為本的初衷,讓被受傷學生不可避免的遭到二次傷害。
學生退讓,形成“鴕鳥心態(tài)”。很多孩子在遭受霸凌事件后,往往不會選擇告訴老師、家長,時間長容易發(fā)生厭學、內向、性格扭曲等人格障礙。受欺者的步步退讓,又被給那些施暴群體肆意空間,進一步加重施暴行為。
媒體“誤導”,誘發(fā)“不良惡果”。隨著經濟社會發(fā)展,媒體的影響力與日俱增,但其中不良媒體的影響也日趨泛濫。由以宣揚迷信、兇殺、淫穢等不良文化傳播為甚。青年兒尚未形成完整的價值觀,喜歡模仿流行文化,容易被媒體“暴力”所影響。
校園霸凌應堅決制止,代表建議:
完善司法制度,加強懲戒力度。應通過完善青少年司法制度,在《未成年人保護法》、《刑法》、《民法》等有關法規(guī)中增設有關條款,才能依法嚴懲校園暴力肇事者、讓當事人對觸犯法律的嚴重后果足夠畏懼。
加強宣傳教育,提高責任意識。未成年人處于生理不成熟的特殊階段,學校在日常教學之外,要加強監(jiān)管,設置心理輔導站,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檔案,制定定期談心制度,動態(tài)關注學生心理狀態(tài);家庭應給孩子創(chuàng)造健康的成長環(huán)境,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品質和健康心理。
加大打擊力度,凈化媒體環(huán)境。文化執(zhí)法部門應加大打擊力度,查處和取締不健康媒體,凈化學生心靈,樹立孩子和暴力之間的“防火墻”。發(fā)揮媒體正確引導作用,培養(yǎng)學生高尚情操,從根源上預防校園霸凌的發(fā)生。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