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家書屋是為滿足農民文化需求、在行政村建立的向農民提供實用的書報刊和電子音像產品的公益性文化服務設施,是加強農村文化建設,加快建立覆蓋全社會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大措施,是黨中央、國務院實施的重大公共文化服務工程。 自xxxx年至今,在鎮(zhèn)領導、干部的共同努力下,xx鎮(zhèn)十四個行政村一個社區(qū)已完成農家書屋的建設。
一、 建設情況
xxxx年,xx鎮(zhèn)建立第一個農家書屋試點區(qū),深受廣大農民群眾的好評和支持。至xxxx年底,農家書屋已遍及全鎮(zhèn)十四個行政村一個社區(qū)。書屋均建立在村委會活動室內,占地面積約xx平方米,條件較好的村委約xx平方米;各書屋藏書約xxxx至xxxx冊,涉及政治、科技、生活、文化、少兒等領域,音像制品xx多種,自費訂有《xx日報》、《xx農村報》、《xx日報》、《求是》、《x日報》等報紙雜志;內設有書架、桌、椅等設施,配備有電腦、電視等電子設備。
二、 管理情況
農家書屋由村主任或村干部擔任管理人員,管理人員參加過培訓,對各類書籍分門別類陳列,便于村民借閱。管理人員負責定期檢查書籍是否存在被蟲蛀、受潮、遺失、損壞等現(xiàn)象,同時做好科技書、工具書、重要文獻、地方文獻的入藏工作。書屋每月對外開放xx天,較為踴躍的書屋月平均接待內閱、外界借閱xxx多次。書屋以“借閱有程序,本本有去處”為原則,并制訂《借書登記簿》、并作好相關借閱記錄。
三、 重要意義
1、農家書屋豐富農村文化生活 以前農閑時間很多農民群眾在家呆著沒事做,多半是靠打撲克牌、打麻將等活動消磨時光,想看看書、報紙,查查資料卻無處可去。有了農家書屋,村民有了好去處,賭博和家庭吵鬧的現(xiàn)象少了,看書成為了一種生活樂趣,調劑了單一乏味的農村生活。
2、農家書屋傳達新資訊,傳授新知識 農村信息相對閉塞、滯后,村民能接受到的文化知識相對較少,農家書屋訂有報刊雜志,為村民提供最新的社會資訊。村民通過看書看報了解社會動態(tài)、國家政策;獲得更多的生活常識、種養(yǎng)技術、市場趨勢等信息。
3、農家書屋為村民解答種養(yǎng)難題 農民日常生產中出現(xiàn)的種植養(yǎng)殖技術問題,得不到快速有效地解決,導致收成日益減少、甚至棄種丟荒。農家書屋猶如“農技專家”,及時解答種養(yǎng)生產中出現(xiàn)的疑難雜癥和推廣最新的惠農利農種植技術、信息,為廣大農民群眾指引 豐收的光明之路,使廣大農民群眾重拾種植信心,促進農村經(jīng)濟持續(xù)穩(wěn)定發(fā)展。
4、農家書屋提高村民文化素質 農家書屋為在讀農村學生提供了一個良好的讀書環(huán)境,一些村民陪同孩子到農家書屋一同學習,以書正風、以書育人,村民文化知識水平得到了提升,素質也得到了提高。 隨著農家書屋的建設和推廣,農家書屋已經(jīng)成為農民的良師益友,成了與外界連接的結實橋梁,成了提升農民素質、豐富農村文化生活的大課堂。
四、 存在問題及措施建議
農家書屋這項重大的公共文化服務工程才剛剛崛起,需要從中找出問題,不斷糾正,不斷完善,才能更好更周到地為廣大農民群眾服務。結合本鎮(zhèn),主要存在幾個問題,并提出對應措施如下:農家書屋的普及推廣仍需加強,管理水平需進一步提高。 因為邊遠山區(qū)的村莊未必戶戶有條件親到書屋,農家書屋的數(shù)量應繼續(xù)增加,同時加大宣傳力度,擴大農家書屋的影響面積;書屋的管理制度目前仍不夠完善,需制訂相關借還制度,做好登記手續(xù),借閱記錄等;管理人員也需定期進行集中再培訓,相互傳授經(jīng)驗,相互進步,做書屋的好榜樣。
五、農家書屋的環(huán)境設施較為簡陋,鎮(zhèn)黨委高度重視,將創(chuàng)建標準“農家書屋”作為新農村的一項重要內容,并納入了工作日程。
1、成立了xx鎮(zhèn)創(chuàng)建“農家書屋”工作領導小組,切實加強對創(chuàng)建標準“農家書屋”工作的組織領導,順利完成了“農家書屋”的選點、初審和報批,使“農家書屋”創(chuàng)建工作順利啟動,使其成為服務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好幫手,積極為創(chuàng)建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2、積極探索“農家書屋”管理模式,每個“農家書屋”都制定了具體的管理措施,規(guī)定村干部兼任“農家書屋”的管理員,圖書館專家對管理員進行了專業(yè)培訓,圖書采取免費借閱、書目登記制度和借閱登記制度,規(guī)范了村民的借閱行為,防止圖書的丟失、破壞,而需求登記制度則幫助了農民尋找喜歡和需要的圖書,為他們提供更貼心、周到的服務,這些做法極大激發(fā)了農民看書、愛書的積極性,農民積極參 與“農家書屋”管理,使“農家書屋”成為農民脫貧致富、增長智慧的有效途經(jīng);同時我辦以“農家書屋”為載體,開展了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豐富了農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進一步推動了“農家書屋”的發(fā)展,加快新農村建設步伐。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