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走進新課程讀書心得
教育改革是永恒的主題,社會在不斷的變革,就必然要求教育也不斷變革。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教育觀念,也對教育提出了很多挑戰(zhàn)。教師想在這場滾滾而來的課程改革中占據(jù)主動地位,就應與時俱進,以飽滿的熱情,開放的心態(tài)投入課程改革的浪潮,迎接新課程所帶來的全新挑戰(zhàn)�?戳撕芏噙@方面的文章,對我觸動很大。其一就是教師教育理念的轉變——要學會與他人合作。
新課程標準要求我們培養(yǎng)學生與人合作的精神,我們自己也要學會與其他老師合作。有這樣一個耐人尋味的故事,叫做《天堂和地獄》。據(jù)說,有一個天真的小孩子不知天堂和地獄為何物,便去請教一位哲學家。哲學家把孩子領到一個很深很深池子旁。小孩子看到,池子旁坐著一群瘦骨嶙峋的老人,老人們用很長很長的勺子在池中舀肉湯喝,從湯中吸取營養(yǎng)以維持生命。哲學家告訴孩子:這便是地獄。緊接著,孩子又跟隨哲學家來到另一個地方。同樣的池子,同樣的肉湯,同樣是人,但天堂與地獄有天壤之別,差異何在呢?原來,地獄里的人老死不相往來,自己舀湯自己喝,費時費力,營養(yǎng)不足,精神疲憊。天堂則相反,你舀湯給我喝,我舀湯給你喝,省時又省力,營養(yǎng)充分,身體健康。更重要的是,天堂那種“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人際關系使人精神愉悅。故事分明告訴我們:地獄充滿自私,天堂充滿友愛。惡性的嫉妒源于極端化的自私,而極端化的自私只能通往地獄之門,要想擺脫惡性的嫉妒,走出地獄,就要擁有“合作”這張通往天堂的“綠卡”。應當看到,當今社會不僅是一個競爭的社會,更是一個合作的社會,單打獨斗已經(jīng)難于在社會上立足,強調團結協(xié)作是21世紀對每一個人的要求。有專家指出:21世紀的成功者將是全面發(fā)展的人,富有開拓精神的人,善于與他人合作的人。我們要培養(yǎng)學生與人合作的精神,自己也要學會與人合作。因為“交換一個蘋果,各得一個蘋果;交換一種思想,各得兩種思想�!�
第二篇:走進新課程讀書感悟
讀《走進新課程》有感
這本書對于我來說已是熟客了,從前多次翻閱它,純粹因為它是新課程理念的必考內容。這次與它約會除了完成讀后感外,還有另外的涵義�!秾W記》曰:“是固教然后知困,學然后知不足也�!睂τ谖覀兘處煻�,應該學無止境。有人說,教給學生一杯水,教師應該有一桶水。這話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盡的時候。教師不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水源”。這說明教師要不斷的學習。于是我想再一次讀讀這本《走進新課程》,為了更好地指導自己所從事的教育事業(yè),盡自己的所能,在實踐中不斷完善自己。
我游刃于書中的字里行間,感悟教育的真諦�!蹲哌M新課程》指導性很強,它給我們指明了行動指南,讓我們充分認識到課程改革的重要性以及課程改革的深遠意義。從《走進新課程》這本書中,我領悟到教育的本質是引導,而不是講和練,教育要求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fā)展。教育目標由原來注重知識的傳授而強調讓學生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tài)度,使其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他們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
《走進新課程》給我的另一個震撼是教師的教學行為和學生的學習方式有了新的認識。在新課程改革中,教師的教學行為與傳統(tǒng)的截然不同:教師教學要以人為本,呼喚人的主體精神,教學的重點要由重傳授向重發(fā)展轉變;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fā)展需要我們研究學生的差異,以便找到因材施教的科學依據(jù);由重教師“教”向重學生“學”轉變;教師在教學中把教學的重點放在過程中,放在揭示知識如何形成的規(guī)律上,從而
使學生在教學進程中思維得到訓練,既長了知識,又增了才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采用以探究、研討為主的綜合交流方式,師生共同討論、研究,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突破傳統(tǒng)教學模式,勇于創(chuàng)新,形成教學特色。同時在新課程改革中,學生由單一的聽教師傳授知識轉向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然而理想與現(xiàn)實的映照,卻使人陷入矛盾之中。當前教育,新課程的改革正進行地如火如荼,普教工作者在反思傳統(tǒng)教育的同時,把改革的著眼點放在新課程理念的研究方面,無不希望通過新課程改革,培養(yǎng)出更多適應新時期發(fā)展的新型人才。于是,課改后的課堂結構讓聽者耳目一新,課改后的理論總結讓讀者回味無窮,同行們的多次探討,領導們的高度重視,把新課程改革推進到一個高潮中。分數(shù)從“促進教師工作和學生學習的一種強有力手段”異化為“控制教師工作和學生學習的一種極可怕的魔杖”。教師和學生在分數(shù)面前頂禮膜拜,成為分數(shù)的奴隸。學校管理和評價盛行分數(shù)主義,結果見分不見人,重分不重人。分數(shù)主義、分數(shù)管理嚴重扭曲了教學的價值取向,教學工作被蒙上了強烈的功利色彩,利益驅動代替了事業(yè)追求,在這樣的背景下,即使有所謂的教學改革,也會被異化為追求高分的“遮羞布”。理想與現(xiàn)實的矛盾,說到底就是怎樣做到教學很愉悅,學生老師都很愉悅,而且分數(shù)也很好。
從這本《走進新課程》里走出來,我想到了陶行知先生說過的一句話:“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碧招兄壬@句明言,至真至理。平日里,也許我們沒有在意,有一個常常在我們耳畔響起,或者在我們的嘴里自然而又習慣地吐出的聲音。上課了,它是“同學們
好!”;提問時,它是“同學們,請想一想”;質疑時,它是“同學們還有疑問嗎?”一聲“同學們”,多么親切的字眼,它閃耀著教育者的智慧與仁愛,擯棄師生間的尊卑差異,充盈著平等、信任和默契。因為是“同學”,所以教師必須尊重每一位“伙伴”做人的尊嚴和價值,尊重生命得以張揚的權利,贊賞每一個“伙伴”的獨特性、興趣、愛好、特長,贊賞每一個“伙伴”所取得的哪怕是極其微小的成績,贊賞每一個“伙伴”所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現(xiàn)出來的善意,贊賞每一個“伙伴”對教科書的質疑和對教師的超越。
陶行知先生還說過: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里發(fā)出來,才能打動心靈的深處。因為是“同學”,所以教師應具備“兒童特性”――用孩子的大腦去思考,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待,用孩子的興趣去愛好??盡可能做到跟學生相似,理解學生,才能與學生心心相印、息息相通。做孩子們的“同學”,“教”融入到伙伴的“學”中,含而不露、指而不明、開而不達、引而不發(fā),才能有效地實現(xiàn)師生生命的互動,師生才能共同奏響新課程改革的生命交響曲,我們的新課程也才能真正成為師生心靈溝通的舞臺。
第三篇:走進新課程心得體會
與課改同行, 與課改同行,在課改中成長
————做一個有魅力的教師
城鎮(zhèn)中學
王燕
美國教育家瑪莉曾在一篇文章中滿懷深情地談到她的老師喬丹對她的一次懲罰。
瑪莉上中學二年級的時候,是個愛說愛笑的孩子。一天,正上英語課,瑪莉和同學滔滔 不絕地說起話來。嚴厲的喬丹老師發(fā)現(xiàn)后,以嚴肅的口吻對瑪莉說:“下課后來見我。”
瑪莉忐忑不安地去喬丹老師那兒,準備接受最為嚴厲的懲罰。出人意料,喬丹老師的態(tài) 度卻很溫和,只是語氣非常堅定地說:“我要罰你寫一篇 1000 字的文章,討論教育及其對 經(jīng)濟的影響�!�3 天后,瑪莉按時把寫好的文章交了上去,喬丹老師仔細看后,把文章退回, 要求瑪莉重寫。如此 6 次,直到喬丹老師對文章露出了滿意的笑容。后來,這篇經(jīng)過反復改 寫的文章,被喬丹老師推薦上去,參加了全市的征文比賽。3 個月后,喬丹老師高興地在全 班宣布了瑪莉征文獲獎的消息。 這是瑪莉生平第一次得獎, 也是她平生受益最深的一次懲罰。 事實上,瑪莉不僅在這次懲罰后,迅速改正了錯誤,而且由此迷戀上了寫作和教育。
在現(xiàn)實生活中是不是每個學生都會跟瑪莉一樣幸運地遇到像“喬丹老師”?是不是每個 老師面對學生的出錯都會心平氣和, 別出心裁的給學生一份意外的 “驚喜” ?答案是未知的, 但是有一點是肯定的, 喬丹老師對學生有深深的愛, 所以她在孩子們的心中是一位有魅力的 教師。我們如果能不斷更新教育理念,緊跟課堂教學改革的步伐,用自己真誠的“情”、真 誠的“愛”去獻給學生,用自己的高尚的人格去征服學生,使他們發(fā)自內心的喜愛老師,喜 歡學習,那么同樣可以成為一名有魅力的教師。 聽了《課堂教學改革與教師專業(yè)成長》的講座,使我深深地體會到實施新課程教學的 迫切性和重要性。 它有利于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yǎng)。 一、 它有利于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yǎng)。人文素質是一個人外在的精神風貌和內在的精神 氣質的綜合表現(xiàn), 也是其文明程度的綜合體現(xiàn)。 中國的發(fā)展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zhàn)。 這不僅對中國公民的科學素質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對中國公民的人文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 求。青少年的人文素質,特別是思想政治素質如何,直接關系到 21 世紀社會主義中國的前
途和命運。
二、它有利于學生的自主發(fā)展。新的課堂教學實踐探究活動嘗試從不同的角度、綜合 它有利于學生的自主發(fā)展。 多種知識探究社會問題,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參與社會實踐的能力, 也是為國家培養(yǎng)更多高素質的人才的有效途徑之一。 隨著知識的迅
猛發(fā)展和快速更新, 使我 們不可能通過一次性學習滿足終身的需要。學會學習的方法,學會不斷獲取信息、處理信息 的本領,是現(xiàn)在學習的主要任務;自主學習的能力,成為教育的重要目標之一,而學生的這 種探究性學習正是改變了過去"教多少學多少, 怎么教怎么學, 不教不學"的傳統(tǒng)的學習方式。 它通過"動手"和"動腦"等多方面結合的活動,讓學生在主動的探究與思考中獲得知識,釋放 了學生的能量,張揚了學生的個性,使學生的主體性得到充分地發(fā)揮,同時也鍛煉了他們各 方面的能力,提高了他們的綜合素質。帶著問題學,在實踐中學,把被分割的學科知識聯(lián)系 起來綜合地學,結合實際的社會問題進行探究式學習,是我們提高自主學習能力、社會實踐 能力的途徑和要求。 它有利于構建合作學習的課堂教學模式。 三、 它有利于構建合作學習的課堂教學模式。在"以人為本"的新教學理念的指導下, 遵循學生的生活邏輯,強調認知因素與情感因素的整合,從而賦予新課程更多的民主色彩, 使師生、生生之間共同參與、共同經(jīng)歷教學過程,共同承擔責任,從而達到一種"快樂教學" 的境界。
為了順應課程改革的潮流, 使自己真正成為符合新課程要求的教師, 我決定從以下幾個 方面去努力:
一、立足轉變觀念,樹立正確的教師觀、學生觀。 立足轉變觀念,樹立正確的教師觀、學生觀。
教育觀念的更新,教育思想的變革是進行教學改革的首要任務,根本任務。只有這樣, 我們才能從理論的高度俯瞰我們的新課改實踐。
1、教師觀的更新
新課程提倡教師的意義不僅在于學生學習的指導者, 更應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 促使者。 新課程理念首先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擺正自己的位置。 教師不僅僅做學生學習上的導游, 更要 做伴游。要讓學生也有尊嚴,敢于在和教師講話時昂首挺胸,大膽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只有建 立了平等的師生關系,學生暢所欲言,教師才能理解學生學習的困難所在,才能對癥下藥,
真正起到導的作用。 因此, 教學中我將努力朝著這個目標前進, 做學生的導師、 楷模、 朋友, 用智慧開啟學生的智慧,用情感感動學生的情感,用心靈呼喚學生的心靈。
2、學生觀的樹立 學生觀的
新課程理論所提倡的學生觀是這樣的: 教育面對的是活生生的學生和他們豐富的內心世 界,而不是沒有生命的東西因而,我們要學會正確看待每一位學生,相信他們的學習潛能, 尊重他們的人格,幫助他們發(fā)展個性和實現(xiàn)價值。
3、具有現(xiàn)實意義的教材觀 、
教材只是課程的一個組成部分,是教學的一個載體。新課程是體驗課程。
。一切教學都應 該以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為基礎,這就要求教師不應該是教材的奴仆,照本宣科,編寫什么 內容就教什么,教科書上怎么說我就怎么教,無視學生想不想學,愿不愿學,而應該是教材 的開發(fā)者和建設者。對于教材,教師應該重新審視一下,其知識點有沒有應用價值,學生愿 不愿意學, 切不切合學生的實際, 如果不適合本班的學生, 就可以把此教材進行整合與取舍。 可從學生生活中提取教學實例,使學生愿學、樂學。 4、樹立正確的質量意識 新課程改革并非意味著不要教學質量,相反新課程教學講究的是更高層次意義上的教學 質量。教學質量反映的是學生各方面的綜合素質。教學質量的提升,也絕不是我們原來傳統(tǒng) 意義上的依靠搞題海戰(zhàn)術、死記硬背、機械訓練來達到。而是要把大量的時間還給學生,使 學生自主發(fā)展, 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造能力為核心, 塑造學生健康的心理和個性為根 本,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促進學生不同層次的發(fā)展和可持續(xù)發(fā)展。
二.努力轉變教學行為,促進課堂教學結構改革。 努力轉變教學行為,促進課堂教學結構改革。
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以教師為中心,以書本為中心。老師講,學生聽,學生記。課改實驗使 課堂真正具有發(fā)展人的功能,使課堂更具人文性。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學習的主體。 參加培訓活動, 更是讓我對課堂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 我將用學到的理論指導自己的教育教 學實踐,努力嘗試為學生們構建和諧輕松的課堂氛圍。
1、關注教學中的人文精神
新教材突出了人文精神的教育。教師要用新理念去教學,用愛去擁抱學生,用教育教學 的魅力去吸引學生的心;要關注每一位學生,不要讓學生從一開始就扮演“失敗的角色”; 要鼓勵學生在課堂上積極思考,發(fā)表有個性的見解。作為教師,應該把學生看作是一個完整 的、充滿活力的、有情感的自由個體,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一位學生。課堂上我盡量讓學生 感到輕松和愉快。一句“你進步了!”一聲“表現(xiàn)得不錯!”都會給學生心中注入融融的春 意。以人文精神關注學生,師生的距離拉近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提高了。善待學生,營 造平等、民主、和諧的育人氛圍,才能激發(fā)學生的自主發(fā)展能力。
2、努力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在課堂教學中, 大膽嘗試以個體學生自學為主, 群體學生合作學習和探究性學習為主的 學習方式。把大量的時間還給學生自主學習,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力爭作業(yè)當堂完成,當堂 講評,減輕學生的課業(yè)負擔。同時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關注學生參與學習的情況。尤 其是一些
學習有困難的學生, 經(jīng)常給予關心和為其提供發(fā)言機會, 進行成功教學與賞識教學 相結合, 讓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 通過改變傳統(tǒng)的評價方式, 實行延緩評價: 一次考試學生沒有考好,可以不公開其成績,不當眾批評,允許學生自己提出建議和努力措 施,直到學生認為自己考試成績滿意了,再作出相應的評價。這樣就可以較好的保護學生的 自尊心、自信心,使學生感到自己是有能力學好的,自己是有用之人。
3、發(fā)展性評價觀的實施 發(fā)展性評價觀的實施
發(fā)展性評價是新一輪課程改革倡導的評價體系,體現(xiàn)了我國素質教育對課程評價的要 求,符合國際評價發(fā)展的方向和趨勢,它的功能是促進和激勵學生的發(fā)展,提高和改進教師 的教學。 教師對學生的評價, 必須用發(fā)展的眼光去看待每一個學生, 要在保護學生的自尊心、 自信心,體現(xiàn)尊重與愛護的前提下進行評價,同時還應該關注學生個體的處境和需要,注重 發(fā)展和變化的過程,這就要求教師多用激勵、鞭策的語言,少用簡單、生硬、粗暴、結論性 的語言。對優(yōu)秀的學生,除了激勵之外,更主要的是幫助他們找出不足之處,客觀地認識自 我,掃清前進路上的障礙,更上一層樓。對學習和表現(xiàn)不是很好的學生的評價,應該更加慎 重,教師必須用誠懇、信任的態(tài)度幫助他們查找、分析原因,提出切實可行的方法和通過努 力可以達到的目標。只有不斷創(chuàng)新評價機制,才能激勵學生全面發(fā)展。
4、追求和諧的課堂。 、追求和諧的課堂。 和諧的課堂
現(xiàn)在,課堂濫用、合作學習的,不給學生足夠的機會和科學的,使課堂流于。在教學過 程中,教師設計組織的、科學的活動應從幾個入手:問題情境貼近學生的生活,活動內容與 學生已知識結構和認知同步; 要讓學生有獨立思考的過程, 讓帶著的觀點去整理完整的知識 體系;還有同層次的學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允許學生有不同的方法和觀點,讓學生在交流、 探究、的過程中將知識優(yōu)化組合,篩選,判斷。
三.積極主動參與課改實踐,不斷提高自身業(yè)務素質。 積極主動參與課改實踐,不斷提高自身業(yè)務素質。
教師應打破課堂教學與學生課外生活的壁壘, 采取有效措施把國內、 國外、 校內、 校外、 課內、課外各種有用的知識資源調動起來,利用社會的大課堂去增加學生的社會見識,力求 課內與課外活動相結合。
作為課改的一線教師,接受課改新理念,感受課改新思維,使用課改新教材,至始至 終課改給人一種煥然一新的感覺。它是一次革命,一場對話,一座平臺,一把邁向成功教育 的鑰匙。學無止境、教
無止境、研無止境,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我將不斷總結已有的成功 經(jīng)驗,并努力吸收、借鑒其他老師的成功做法,與時俱進、開拓創(chuàng)新、團結協(xié)作,為成為一 名有魅力的教師而不懈努力。
第四篇:學習《走進新課程》心得體會
201*秋學期學習《走進新課程》心得體會 美國教育家瑪莉曾在一篇文章中滿懷深情地談到她的老師喬丹對她的一次懲罰。
瑪莉上中學二年級的時候,是個愛說愛笑的孩子。一天,正上英語課,瑪莉和同學滔滔不絕地說起話來。嚴厲的喬丹老師發(fā)現(xiàn)后,以嚴肅的口吻對瑪莉說:“下課后來見我。”
瑪莉忐忑不安地去喬丹老師那兒,準備接受最為嚴厲的懲罰。出人意料,喬丹老師的態(tài)度卻很溫和,只是語氣非常堅定地說:“我要罰你寫(小編推薦你關注好范文 網(wǎng):Wm.taixiivf.com)一篇1000字的文章,討論教育及其對經(jīng)濟的影響�!�3天后,瑪莉按時把寫好的文章交了上去,喬丹老師仔細看后,把文章退回,要求瑪莉重寫。如此6次,直到喬丹老師對文章露出了滿意的笑容。后來,這篇經(jīng)過反復改寫的文章,被喬丹老師推薦上去,參加了全市的征文比賽。3個月后,喬丹老師高興地在全班宣布了瑪莉征文獲獎的消息。這是瑪莉生平第一次得獎,也是她平生受益最深的一次懲罰。事實上,瑪莉不僅在這次懲罰后,迅速改正了錯誤,而且由此迷戀上了寫作和教育。 在現(xiàn)實生活中是不是每個學生都會跟瑪莉一樣幸運地遇到像“喬丹老師”?是不是每個老師面對學生的出錯都會心平氣和,別出心裁的給學生一份意外的“驚喜”?答案是未知的,但是有一點是肯定的,喬丹老師對學生有深深的愛,所以她在孩子們的心中是一位有魅力的教師。我們如果能不斷更新教育理念,緊跟課堂教學改革的步伐,用自己真誠的“情”、真誠的“愛”去獻給學生,用自己的高尚的人格去征服學生,使他們發(fā)自內心的喜愛老師,喜歡學習,那么同樣可以成為一名有魅力的教師。
聽了《課堂教學改革與教師專業(yè)成長》的講座,使我深深地體會到實施新課程教學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一、 它有利于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yǎng)。人文素質是一個人外在的精神風貌和內在的精神氣質的綜合表現(xiàn),也是其文明程度的綜合體現(xiàn)。中國的發(fā)展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zhàn)。這不僅對中國公民的科學素質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對中國公民的人文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青少年的人文素質,特別是思想政治素質如何,直接關系到21世紀社會主義中國的前途和命運。
二、它有利于學生的自主發(fā)展。新的課堂教學實踐探究活動嘗試從不同的角度、綜合多種知識探究社會問題,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參與社會實踐的能力,也是為國家培養(yǎng)更多高素質的人才的有效途徑之一。隨著知識的迅猛發(fā)展和快速更新,使我們不可能通過一次性學習滿足終身的需要。學會學習的方法,學會不斷獲取信息、處理信息的本領,是現(xiàn)在學習的主要任務;自主學習的能力,成為教育的重要目標之一,而學生的這種探究性學習正是改變了過去"教多少學多少,怎么教怎么學,不教不學"的傳統(tǒng)的學習方式。它通過"動手"和"動腦"等多方面結合的活動,讓學生在主動的探究與思考中獲得知識,釋放了學生的能量,張揚了學生的個性,使學生的主體性得到充分地發(fā)揮,同時也鍛煉了他們各方面的能力,提高了他們的綜合素質。帶著問題學,在實踐中學,把被分割的學科知識聯(lián)系起來綜合地學,結合實際的社會問題進行探究式學習,是我們提高自主學習能力、社會實踐能力的途徑和要求。
三、 它有利于構建合作學習的課堂教學模式。在"以人為本"的新教學理念的指導下,遵循學生的生活邏輯,強調認知因素與情感因素的整合,從而賦予新課程更多的民主色彩,使師生、生生之間共同參與、共同經(jīng)歷教學過程,共同承擔責任,從而達到一種"快樂教學"的境界。
為了順應課程改革的潮流,使自己真正成為符合新課程要求的教師,我決定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努力:
一、立足轉變觀念,樹立正確的教師觀、學生觀。
教育觀念的更新,教育思想的變革是進行教學改革的首要任務,根本任務。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從理論的高度俯瞰我們的新課改實踐。
1、教師觀的更新
新課程提倡教師的意義不僅在于學生學習的指導者,更應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促使者。新課程理念首先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擺正自己的位置。教師不僅僅做學生學習上的導游,更要做伴游。要讓學生也有尊嚴,敢于在和教師講話時昂首挺胸,大膽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只有建立了平等的師生關系,學生暢所欲言,教師才能理解學生學習的困難所在,才能對癥下藥,真正起到導的作用。因此,教學中我將努力朝著這個目標前進,做學生的導師、楷模、朋友,用智慧開啟學生的智慧,用情感感動學生的情感,用心靈呼喚學生的心靈。
2、學生觀的樹立
新課程理論所提倡的學生觀是這樣的:教育面對的是活生生的學生和他們豐富的內心世界,而不是沒有生命的東西因而,我們要學會正確看待每一位學生,相信他們的學習潛能,尊重他們的人格,幫助他們發(fā)展個性和實現(xiàn)價值。
3、具有現(xiàn)實意義的教材觀教材只是課程的一個組成部分,是教學的一個載體。新課程是體驗課程。一切教學都應該以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為基礎,這就要求教師不應該是教材的奴仆,照本宣科,編寫什么內容就教什么,教科書上怎么說我就怎么教,無視學生想不想學,愿不愿學,而應該是教材的開發(fā)者和建設者。對于教材,教師應該重新審視一下,其知識點有沒有應用價值,學生愿不愿意學,切不切合學生的實際,如果不適合本班的學生,就可以把此教材進行整合與取舍�?蓮膶W生生活中提取教學實例,使學生愿學、樂學。
4、樹立正確的質量意識
新課程改革并非意味著不要教學質量,相反新課程教學講究的是更高層次意義上的教學質量。教學質量反映的是學生各方面的綜合素質。教學質量的提升,也絕不是我們原來傳統(tǒng)意義上的依靠搞題海戰(zhàn)術、死記硬背、機械訓練來達到。而是要把大量的時間還給學生,使學生自主發(fā)展,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造能力為核心,塑造學生健康的心理和個性為根本,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促進學生不同層次的發(fā)展和可持續(xù)發(fā)展。
二.努力轉變教學行為,促進課堂教學結構改革。
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以教師為中心,以書本為中心。老師講,學生聽,學生記。課改實驗使課堂真正具有發(fā)展人的功能,使課堂更具人文性。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學習的主體。參加培訓活動,更是讓我對課堂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我將用學到的理論指導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努力嘗試為學生們構建和諧輕松的課堂氛圍。
1、關注教學中的人文精神
新教材突出了人文精神的教育。教師要用新理念去教學,用愛去擁抱學生,用教育教學的魅力去吸引學生的心;要關注每一位學生,不要讓學生從一開始就扮演“失敗的角色”;要鼓勵學生在課堂上積極思考,發(fā)表有個性的見解。作為教師,應該把學生看作是一個完整的、充滿活力的、有情感的自由個體,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一位學生。課堂上我盡量讓學生感到輕松和愉快。一句“你進步了!”一聲“表現(xiàn)得不錯!”都會給學生心中注入融融的春意。以人文精神關注學生,師生的距離拉近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提高了。善待學生,營造平等、民主、和諧的育人氛圍,才能激發(fā)學生的自主發(fā)展能力。
2、努力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在課堂教學中,大膽嘗試以個體學生自學為主,群體學生合作學習和探究性學習為主的學習方式。把大量的時間還給學生自主學習,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力爭作業(yè)當堂完成,當堂講評,減輕學生的課業(yè)負擔。同時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關注學生參與學習的情況。尤其是一些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經(jīng)常給予關心和為其提供發(fā)言機會,進行成功教學與賞識教學相結合,讓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通過改變傳統(tǒng)的評價方式,實行延緩評價:一次考試學生沒有考好,可以不公開其成績,不當眾批評,允許學生自己提出建議和努力措施,直到學生認為自己考試成績滿意了,再作出相應的評價。這樣就可以較好的保護學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使學生感到自己是有能力學好的,自己是有用之人。
3、發(fā)展性評價觀的實施
發(fā)展性評價是新一輪課程改革倡導的評價體系,體現(xiàn)了我國素質教育對課程評價的要求,符合國際評價發(fā)展的方向和趨勢,它的功能是促進和激勵學生的發(fā)展,提高和改進教師的教學。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必須用發(fā)展的眼光去看待每一個學生,要在保護學生的自尊心、自信心,體現(xiàn)尊重與愛護的前提下進行評價,同時還應該關注學生個體的處境和需要,注重發(fā)展和變化的過程,這就要求教師多用激勵、鞭策的語言,少用簡單、生硬、粗暴、結論性的語言。對優(yōu)秀的學生,除了激勵之外,更主要的是幫助他們找出不足之處,客觀地認識自我,掃清前進路上的障礙,更上一層樓。對學習和表現(xiàn)不是很好的學生的評價,應該更加慎重,教師必須用誠懇、信任的態(tài)度幫助他們查找、分析原因,提出切實可行的方法和通過努力可以達到的目標。只有不斷創(chuàng)新評價機制,才能激勵學生全面發(fā)展。
4、追求和諧的課堂。
現(xiàn)在,課堂濫用、合作學習的,不給學生足夠的機會和科學的,使課堂流于。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設計組織的、科學的活動應從幾個入手:問題情境貼近學生的生活,活動內容與學生已知識結構和認知同步;要讓學生有獨立思考的過程,讓帶著的觀點去整理完整的知識體系;還有同層次的學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允許學生有不同的方法和觀點,讓學生在交流、探究、的過程中將知識優(yōu)化組合,篩選,判斷。
三.積極主動參與課改實踐,不斷提高自身業(yè)務素質。
教師應打破課堂教學與學生課外生活的壁壘,采取有效措施把國內、國外、校內、校外、課內、課外各種有用的知識資源調動起來,利用社會的大課堂去增加學生的社會見識,力求課內與課外活動相結合。
作為課改的一線教師,接受課改新理念,感受課改新思維,使用課改新教材,至始至終課改給人一種煥然一新的感覺。它是一次革命,一場對話,一座平臺,一把邁向成功教育的鑰匙。學無止境、教無止境、研無止境,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我將不斷總結已有的成功經(jīng)驗,并努力吸收、借鑒其他老師的成功做法,與時俱進、開拓創(chuàng)新、團結協(xié)作,為成為一名有魅力的教師而不懈努力。
201*年11月
第五篇:學習走進新課程心得體會
學習走進新課程心得
新課程改革讓我體會到了新的教學理念,新的教學方法及教學過程。
一、注重學習、轉變觀念、以推動新課改的順利進行。
新的課程、新的標準、新的教學模式,需要用新的教學理念,教學原則來支撐,而這些理論的實踐者,就是教師,可見轉變教師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師對課改的認識是實施課程改革的關鍵。先后召開了“課改的意義”、“課改中教師角色怎樣轉變”的交流會。使全體教師掌握了新課程改革的基本理論,并依據(jù)這些理論進行課堂教學,實施課程改革的教師也實現(xiàn)了舊教材,新理念、新方法。 二、開展課改實驗、走進新課改
一種全新的課堂教學形式展現(xiàn)在我們的面前,政治教學采取了提出問題——探索問題——引導思考——分析問題——得出結論的實驗教學法。傳統(tǒng)的教師泛泛講,學生被動聽的局面已被生動活潑的討論式,合作學習的方式所代替,教師的關注由單一的學習效果轉為學習過程和學習方法。具體做法是:
1、確立一個思想,即“為學生一生的發(fā)展做準備”的思想。
學生的發(fā)展,我們主要強調應該是全體學生;而不是部分學生,應該是學生人格的全面發(fā)展,而不是重智力輕其他;應該是個性發(fā)展
而不是同一模式,應該是可持續(xù)發(fā)展,而不是限于當前的發(fā)展,教師的每節(jié)施教必須從這點做起,這是我們一切教學活動的出發(fā)點。
2、落實兩個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當一個人他要把想到的事情準備付諸行動時,他才有動力,有激情,而當他想到的事情準備付諸行動時,那就激活他創(chuàng)新,所以在課改中我們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們去想,鼓勵學生動腦、動手去做。
3、進行三個轉變
(1)、教師角色的轉變;
(2)、學生地位的轉變;
(3)、教學手段的轉變;
4、采取四種方法
(1)、激發(fā)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2)、教會學生學習、發(fā)展學生的自主性。
(3)、營造創(chuàng)新教育氛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
(4)、面向全體,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所得。
三、 新課程給我?guī)淼乃伎?/p>
1、 教師的教育觀念開始發(fā)生變化,教師認識到教材只是教學的載體,教師不再是只受教材的框框限制,而是千方百計地利用教材啟發(fā)拓展。課堂教學的角色發(fā)生了變化,教師能把平時積累的知識有機地融進課堂,重視研究性學習。
2、教師意識到課改形勢逼人,教師自身知識水平,業(yè)務能力的提高,掌握必要的現(xiàn)代信息技術應用于教學等已迫在眉睫。所以教師的自我學習提高的積極性越來越高。教師們都能積極主動地參加在職進修,業(yè)務培訓或加強教師基本功的自我訓練。教師們能積極地開動腦筋,進行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工作。如自制課件,集體備課等,迸發(fā)出了前所未有的探索、研究熱情。
3、課堂教學氛圍發(fā)生了較大的變化。更注重師生的交流、互動。教師從重知識的掌握轉變到更注重學習方法、研究能力的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充分的調動。
4、但強調在課堂教學貫徹以學生為主體,注重學生自主探究性學習
的同時,不能忽視教師在系統(tǒng)教材體系下落實“雙基”的主導性作用。隨著課改的深入,學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全面發(fā)展,在獲得知識、增加技能的同時,思維活躍了,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都得到了相應的發(fā)展。
在新課程中,我們深深地體會到,新課程已不僅僅是新課標、新理念,它已經(jīng)與協(xié)作、創(chuàng)新、探究、激情、希望、未來這些滾燙的字眼緊緊
聯(lián)系在一起,讓我們與新課程一起成長,為孩子們每一天的成長而快樂著,愿我們的課堂呈現(xiàn)思想生命火花的碰撞與展現(xiàn),成為情不自禁的從心靈深處,淌出不斷滋潤精神之園的絲絲甘泉。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
公文素材庫友情提示:本網(wǎng)站所有內容為共享上傳提供,不涉及任何商業(yè)利益,本站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Copyright © m.taixiivf.com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共享時代 共享你我他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