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焦桐”精神,做新時期紀檢監(jiān)察干部
“50多年前,焦裕祿不顧病魔纏身,與群眾一起戰(zhàn)風沙、斗洪澇、治窮根;50多年后,我們到蘭考這片熱土,追尋焦裕祿的奮斗足跡!”6月30日,帶著尋找焦裕祿精神的問題,全縣130余名紀檢監(jiān)察干部到蘭考縣開展迎“七一”主題黨日活動,接受革命傳統(tǒng)教育,追憶焦裕祿感人事跡,傳承焦裕祿“三股勁”精神。
下車之后看到焦陵前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的豐碑和在場的熙熙攘攘的紀念人群之后,一種由衷的敬仰油然而生。我在想是什么樣的精神讓大家有如此的共鳴?輾轉到焦桐廣場,在根深葉茂的焦桐下,聆聽了焦桐的故事,深刻領會到了焦裕祿與人民群眾之間的深厚感情。走進展覽館后,又通過一件件飽經風霜的遺物、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圖片、一個個生動立體的情景再現,更深入的了解了焦裕祿同志不畏艱險,帶領全縣人民與風沙、鹽堿、內澇“三害”頑強斗爭的經過,深深的被他那種“敢教日月?lián)Q新天”的奮斗精神和“心里裝著全體人民,唯獨沒有他自己”的高尚品格所感動。
觀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焦裕祿同志下基層、訪民情、賑災救濟百姓、雨夜抗洪、治沙種梧桐、帶病堅持工作等一幕幕事跡令人感動,讓人落淚。焦裕祿同志的事跡之所以感人至深,在于他時刻不忘自己是一名共產黨員,時刻不忘黨的宗旨;在于他懷著一顆赤子之心,公而忘私,心系百姓,一切以黨和人民的利益為重,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在于他一切從實際出發(fā),實事求是,清正廉潔,敢于擔當,敢于負責。焦裕祿同志是黨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兒子,是我們全體黨員干部學習的楷模和榜樣。通過這次教育,讓我對焦裕祿同志的認識得到進一步升華,更讓我體會到了為人民服務的真正內涵。
結合市紀委書記黃亞雄蘭考“六問”紀檢監(jiān)察干部,也不禁反問自己,你是否有愧于中共黨員的身份,忘記了對著黨旗立下的誓言;你是否有愧于群眾信任,忘記了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你是否有愧于組織的重托,忘記了自己的職責;你是否有愧于領導的委任,忘記了自己的初心,這是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
作為一名新時代的紀檢監(jiān)察干部我認為學習焦裕祿同志的精神不能僅僅停留在口號上,要將焦裕祿同志的精神內化為理念,外化為行動,不僅要學深學透,領會其精神實質,而且要指導實踐,落實到實際工作中去。
要心系群眾,做公仆式的紀檢監(jiān)察干部。焦裕祿同志常說,共產黨員應該在群眾最困難的時候出現在群眾的面前,關心群眾,幫助群眾。作為一名紀檢監(jiān)察干部要時刻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始終把群眾利益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要有正確的工作出發(fā)點,提醒自己是養(yǎng)于民,用于民的人民公仆,要真正做到為人民服務。
要腳踏實地,做務實式的紀檢監(jiān)察干部。記得有這樣一句話:沒有一種根基,比扎根于民更堅實;沒有一種政績,比贏得民意更珍貴持久。焦裕祿同志的一生都是在不停地奉獻,只求為人民多辦一件好事,多辦一件實事。作為紀檢監(jiān)察干部也要像焦裕祿同志一樣,撲下身子,不怕困難,當好黨的忠誠衛(wèi)士,人民群眾的貼心人!
要兩袖清風,做清廉式的紀檢監(jiān)察干部。艱苦樸素、廉潔奉公,這是焦裕祿同志一生所遵守的道德準則。學習焦裕祿精神,以焦裕祿為鏡子照一照思想,把黨性修養(yǎng)正一正,將作風之弊清一清,自覺維護好紀檢監(jiān)察干部的形象。以民意為“尺子”量一量作風,從群眾需要的地方做起,從群眾最有意見的地方改起,以廉潔為準則,做到不以權謀私,不以權謀利!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作為一名紀檢監(jiān)察干部我們要從點滴做起,在自己心里種下一顆“焦桐”,扛起紀檢監(jiān)察的使命擔當,對黨忠誠,親民愛民,立足本職工作以實打實的親勁贏得信賴,以久久為功的韌勁扎實工作,以苦干實干的拼勁擔當盡責!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