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家長:
大家好!因為孩子,因為我們的學生,使我們有緣相識。我想從這一刻起,我們將建立起更加密切的聯(lián)系。大家在百忙中犧牲休息時間來到這里,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我們家校應該如何更加緊密高效地配合,來助力孩子的健康成長。
為什么在這個時間召開呢?因為在開學兩個月來,孩子已經有了一個逐漸適應的過程,當然每個孩子的適應情況各不一樣。我們可以感受到,孩子們從第一天入校到現(xiàn)在,一天一個變化。原來想象的高中課程是什么樣?高中生活是什么樣?在這三個月中,該體驗的生活,該發(fā)現(xiàn)的問題,該遇到的困難,也都暴露出來了。包括我們家長原來對孩子的期許與指導,在上了高中之后,也發(fā)生了一定的變化,所以這三個月的生活,大家都在適應過程之中。當然老師對學生的適應與了解也在逐漸深入。同時,同學們對于高中的一些理念與學習方法也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在開學以后第一次召開學生大會時,學生對于我說的自學還不能夠理解,說初中只要好好聽課再補補課就能學好。但隨著高中學習的深入,發(fā)現(xiàn)舊的學法已經不能適應高中課程以及高考的需要了。這是因為中考和高考有著巨大的差異,中考是所有適齡孩子都要參加的考試,他要保證孩子們都能夠畢業(yè),讓99%的孩子都能夠過關,可是高考本身就是一種選拔,它是為了高校進行選拔,所以它要拉開距離,使一部分孩子慢慢向上,而另一部分孩子就必然慢慢向下,如果沒有差距,那中考之后就可以上大學了。因為初高中性質不一樣,要求不一樣,對應的教學目標不一樣,必然導致高中學習將有許多變化,必然就會有進有退。這將是一種常態(tài)化,就會使得許多同學不適應,許多家長也不適應。
為了這次家長會,學校做了許多調查,面向學生、面向老師也面向家長,發(fā)現(xiàn)焦慮感普遍存在,甚至家長們的焦慮感比孩子還要嚴重。學生針對自己的情況在不斷適應與調整,但許多家長調整不過來。學生原來是什么名次,現(xiàn)在是什么名次,讓許多家長感覺孩子們普遍都在退步,我對此感到納悶,學生那么認真,老師那么拼命,成績那么優(yōu)異,怎么就感覺這半個學期一直退步呢?所以我覺得在這個時間節(jié)點有必要和家長們共同進行一個研究。
第一個階段我將從整體上的情況和家長們進行交流,第二階段請家長們到達孩子班級與班主任老師進行具體的交流。
大家在送孩子上高中之前,聽了各種各樣的宣傳,做了各種各樣的準備,補課、一對一以及向畢業(yè)的同學取經,這些都看出家長們很在意學生們的高中生活,這倒是很好的一個現(xiàn)象。但是今天咱們要解決的,是咱們傾倒的東西太多了,來自各個學校各個地區(qū)的各種經驗,來自各種書籍各個專家的各種“秘籍”,這么多信息家長們很難判斷,今天給孩子談這個,明天給老師提那個建議,后天又想著應用個新的好方法,這種心情我們理解,但是教育確實不能慌不能亂,它有自己的規(guī)律。說到底,我們的教育規(guī)律不用研究很多,最主要的是高中教學的規(guī)律和學生成長的規(guī)律。孩子成長有他的規(guī)律性,幼兒時期有幼兒的,初中有初中的,而高中也有高中的規(guī)律性。隨著孩子年級的升高,學生成長規(guī)律發(fā)生變化,我們的教育要有與時俱進的跟進性,而不是根據(jù)家長們自身的成長經歷或道聽途說的名書名師經驗而要求學生和學校,這個規(guī)律一定要是符合教育本身的規(guī)律。那么這個規(guī)律應當符合學段規(guī)律、符合學生的個性規(guī)律,他就不能是統(tǒng)一的套公式的規(guī)律。比如衡水中學,升學很厲害,十幾年來各地都在學習衡水,可是哪里出現(xiàn)第二個衡水了?還有學習黃岡中學的,可哪里出現(xiàn)第二個黃岡了呢?xx……都是典型,但又有哪些成功了的呢?它的規(guī)律就像經濟規(guī)律一樣,不同地方有當?shù)氐那闆r,學xx、學xx,那都不是xx的,大家心里都清楚,放到咱們xx又要細看,這里面有地緣、人文、歷史、環(huán)境、人的思想、地方基礎的綜合因素,而不是照搬經驗就可以的。如果教育經驗可以嫁接,那么教育就簡單了,所以教育有自己的復雜性與規(guī)律性,那么我們在這里就要研究教育規(guī)律性,朝一個地方使勁兒,否則難以形成一加一大于二的合力效果。在學生教育上,學校與家庭一定要統(tǒng)一共識,否則就容易事倍功半,相互指責,這是不利于孩子成長的。不僅僅是學習,比如面對新冠疫情,美國作為實力雄厚的發(fā)達國家,在應對疫情上卻不盡人意,不論是患病人數(shù)還是死亡人數(shù)都是世界第一,這是為什么?不是因為科學不發(fā)達,不是因為醫(yī)療資源不豐富也不是因為醫(yī)護人員水平不夠高,而是因為他們的認識不統(tǒng)一,一方一個說法,將政治黨派利益高于了人民生命的利益,這樣做的后果就是使得美國疫情失控。可以見得,認識上的不統(tǒng)一是多么的可怕。所以說如果不按照規(guī)律辦事,而是看個人利益、黨派之私的時候,往往是偏離事實、得不償失的。世界是這樣,國家是這樣,教育也是這樣。
孩子已經是高中生了,那么就要按照高中的成長規(guī)律指導他們,引導他們。為什么我們說是指導引導呢?因為發(fā)展是孩子本身的事情,我們家庭和學校,都只是起輔助作用。成長就像一棵樹,我們只能施肥澆水、剪枝打藥。棗樹之所以長成棗樹而不是梨樹,是因為這棵樹本身。如果我們搞不清這棵樹的特點就開始蠻干,不僅沒法起到促進作用,還會打擊孩子的心胸心態(tài)。
在我們在調查過程中,孩子們最大的焦慮是來自各種各樣的似是而非的所謂的經驗指導,各種各樣的要求就會使得他很困惑很焦慮,所以隨著他們年齡的增長,慢慢的他們就不大愿意跟家長交流。因為在他們看來,跟家長交流解決不了他的問題。家長們除了給他們制定目標,分析成績,說說要求,是沒有辦法真正理解他們的,盡管他們也知道父母的用心良苦。。
所以在學校里,我教導孩子要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家長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到孩子身上,把所有的愛給了孩子,包括我們的老師認真工作、批評他們也是為了孩子。但是對學校來說高中生活怎么樣做,學校有學校的規(guī)章制度,這種規(guī)章制度是循序漸進的,既不能一下子把孩子給掐死了也不能使孩子放松。規(guī)矩的養(yǎng)成需要一個過程,所以兩個月的時間,我們只能說孩子基本上適應了,任何一個規(guī)矩、一個習慣的養(yǎng)成,都需要一個過程,它是不斷發(fā)展變化的。而我們的家長往往忽略了這一點,僅憑借自己的經驗來去指導,這就是我們開家長會需要重點探討的。
孩子的成長是時時刻刻在發(fā)生變化的,所以每次我都不敢用自己的經驗來要求下一屆的學生。這是因為我們明顯感覺到社會在變,時代在變,孩子在變,高考也在變,它的要求一年和一年不一樣,包括試卷字數(shù)在增加,對孩子知識之外的東西比如學科素養(yǎng),人生觀,價值觀,思維能力,判斷能力,對現(xiàn)代事務把握和認識的能力。高考變化如此迅速,我們絕不能用原來的經驗去應對新的高考,所以我們指導孩子不應該僅僅以自己的成長為經歷、經驗,也不是哪個專家所謂的法寶我們掌握了就行了,否則,那就不是持續(xù)的教育本身。
教育本身就是藝術,就是因為他沒有淺顯的公式可套,沒有模式可以照搬。所以我們要達成基本的共識,要了解家校的教育規(guī)律。孩子的成長,包括不同階段不同的個體,差別太大,對待孩子一定要在普遍規(guī)律的情況下知道我們孩子的特點。針對不同的孩子特點做出不同的措施。
我們要重視規(guī)律的東西,在大的背景之下形成家校合力。這就是我們要進行家校聯(lián)合,形成家校溝通,成立家長委員會的初衷。我們要保持密切的聯(lián)系,共同商討如何助力孩子的成長。要一改過去包辦的做法,注重孩子的具體需求,放手讓學生自主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幫助孩子明確初高中學習的差距,降低孩子的依賴性,尊重孩子的個性差異,不要脫離孩子的實際期望,不要對孩子過高期望造成其壓力。要按照規(guī)律把握助力孩子成長,讓孩子有一個正常的心態(tài)、正常的身體,讓他們能夠知冷知熱,體諒家長,與他人和諧相處。
我們要真正的了解孩子。孩子正值青春期,他的認知和能力一直處于矛盾當中,他想要獨立,還沒有具備獨立的能力,因此他就會產生煩惱。對于孩子的煩惱,家長要多去觀察,去引導,因材施教。有的家長覺得很了解孩子,但是百分之八十的孩子覺得家長不理解自己,不了解自己的需求,這些就造成了溝通當中的困難。每個孩子都不一樣,不能用所謂的專家的結論套在自己孩子身上。要沉下心來,去感知去體驗孩子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面對那些各種各樣的經驗,我們要學會分辨,因材施教。其實方法沒有好與壞,適合的就是很好的。
我們在指導孩子學習方面,要理解高初中有著巨大的差異:初中是義務教育,要求低范圍窄,而高中是選拔教育;義務教育階段是以知識為主,以老師教為主,但高考是能力為主,思維能力、想象能力、利用信息解決問題的能力、抓取信息的能力,這些能力是需要思考,在理解記憶的基礎上,需要日積月累的訓練才能獲得的,所以必須會學習,必須要有自學能力,就像學相聲,聽京劇,學游泳一樣,只有親身實踐,才能具備能力。不會求助于別人就很難適應高中學習,會學比學會更重要。
我們還要正視名次和分數(shù)。作業(yè)是檢查問題的,階段性考試也是暴露問題的,不要和初中比名次,也不要比學科之間的名次。學生認真學習,時刻不放松,進步是絕對的,看名次永遠是相對的,和初中相比學生的競爭對手比較對象變了,不要因為名次變化就覺得孩子在退步。家長要正確的對待孩子的考試成績,它就是一個對過程的檢測,是暴露問題,發(fā)現(xiàn)問題并解決問題的。另外,也不要給學生灌輸只能成功不能失敗的壓力,要考慮到孩子的承受力,關注學生的身心健康。分數(shù)的高低只能代表孩子學習能力的一個維度,但個人的成敗、幸福指數(shù)的高低卻不是由分數(shù)決定的。
一次考試可能發(fā)揮的好,也可能發(fā)揮的不好。偶爾不好也不要緊,這很正常,即便到了高考也有超發(fā)揮和發(fā)揮不好時候,這就是現(xiàn)實。只能成功不能失敗,這種追求是好的,但是咱得考慮孩子的承受力。所以最后我給咱們的家長提幾點建議:
一、要用心了解不斷變化的孩子
不能提自己的經驗,或者鄰居的例子,或者哪位專家的話。要了解孩子的生理、心理、所處的環(huán)境、所交往的人。了解他們個性的長處、短處以及變化。這些情緒的變化還有很多,我們不能不引起重視。當然,我們也不能虛張聲勢、高調去說。
二、希望家長們也能做一個學習者
我們有學習型社會,當然也要有學習型家庭。家長好好學習,孩子也能天天向上。要和孩子共同成長,陪伴孩子共同成長。我覺得我當校長這么多年,一直是和老師和孩子們共同成長。你指導了孩子,孩子也一定會給你帶來啟發(fā)。當他們提出問題促使我們去思考、解答時,在這個過程中,也會使我們的經驗越來越豐富,能力得到很大程度上的提高。
三、除了學習和高考,我們也要思考:我們到底希望孩子能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
我敢說,我們的每一個家長都希望孩子能夠成為一個正直的、善良的、上進的、知冷知熱的、體諒別人的有溫度的孩子?墒俏覀冇械暮⒆,除了學習還是學習,即使父母生病了他也不管不問,這就是我們做家長的悲哀。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這就需要我們做家長的反思了。我們平時在家里,是不是經常強調學習,連家務活也不讓孩子干。孩子什么都不做,認為學習是替父母學的,學好了就是替父母爭光,學不好就對不起父母,這樣下去他就不了解父母的辛苦,連最基本的憐憫都沒有,這樣的孩子就是學習再好,考個再好大學又有什么用?現(xiàn)在的家庭關系、倫理關系,親情關系淡漠,不是一天形成的。作為家長,我們是不是應該好好孝敬我們的父母,好好照顧我們的兄弟姐妹,好好的尊親睦鄰,給孩子樹立一個榜樣。所以我說,你希望孩子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你首先成為那樣的人。你只有那樣去做,我們的孩子也會慢慢的平和下來,也會換位思考,將心比心,體諒別人。比如之前在校本部的時候,一個家長在晚自習結束后,把車堵在了校門口前面。門衛(wèi)大爺讓他開走,但是他認為自己就停幾分鐘,理直氣壯的在那里不動。恰好這一幕讓孩子看見了,氣得連車也沒坐就走了。后來我去找了這個孩子了解情況,他說了句“真丟人呀!”我們都能理解父母是為了孩子好,但是你把路堵住了,與人不便與己不便。如果大家都是以這樣一個心態(tài)來生存生活的話,不光車堵,心也堵。當心堵的時候,我想我們的生活是很不愉快的。
四、一個孩子一個樣,不要隨意比較孩子
即便要比,我們也得科學的比。通過我跟孩子們的交流,孩子們說有的家長心里就兩個孩子:一個是別人家的孩子,另一個是自己家的孩子。甚至有的家長是拿其他很多孩子的優(yōu)點來跟自己家的一個孩子比,你想想,這樣能激勵孩子嗎?孩子能服氣嗎?他會舒服嗎?這樣比有什么道理嗎?就像我們今天的這個社會,有些人說外國的這個國家強,那個國家強,拿別的國家的優(yōu)點來跟我們中國一個國家進行比較,這有什么道理可言呢?中國就是中國,中國之所以成為中國,一定是有他自身的特點。經過改革開放,經過疫情,我們很多人都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中國相比于其他國家的那種安全感。國家不能這樣比,孩子也不能。把一圈孩子的優(yōu)點放在一個虛的孩子身上,從本質上講這就是不成立的。我們換位思考,如果孩子比家長呢?那孩子會說,“你怎么只是科長,人家爸爸還是局長呢!”“咱住二層樓,人家住三層樓來還帶個院呢!”聽到這些話的時候,家長們,你心里是什么滋味兒啊?你這么理所當然的把孩子比來比去,甚至美其名曰這是激勵他。如果孩子這樣激勵你,你感覺到渾身是勁兒嗎?你能馬上就變得更好了嗎?所以我們需要換位思考,將心比心。我說這些就是希望我們能好好思考,要遵循教育的規(guī)律,遵循15到18歲孩子的成長規(guī)律。
我們一定要加強溝通配合,沒有任何一個行業(yè)像教育這樣能夠讓家長和學校的目標高度一致。相信在我們齊心協(xié)力下,三年后的孩子一定能夠在學習上、做人上、心智上都有一個很好的收獲,將來他們都有一個很好的前程,為家庭、為學校、為我們的國家民族,讓他活的光彩一點、鮮亮一點,能夠做出他自己的貢獻,有他自己美好的人生!謝謝大家!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